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漆黑清晨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漆黑清晨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13 03:40: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漆黑清晨的读后感大全

  《漆黑清晨》是一本由[英]布雷特·安德森著作,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漆黑清晨》精选点评:

  ●前半部分的叙述太动人了。安叔真会写

  ●我要别一朵康乃馨来见你

  ●没想到是一本很温柔很真诚,文笔很好的摇滚传记

  ●全书很短,看到安德森说到早期这些歌曲的创造过程,脑子里就想起了相应旋律。失恋和失去母亲带来的灵感,山羊皮陪我走过的那段时光也是被暴击的,aha,everything will flow。和译者一同参加过芷江的活动,至今印象深刻,是我追星的高光时刻,感受到神一般的安德森,后来看山羊皮个唱倒是淡定不少。

  ●太温柔了啊,就像清冽的流水,淌过母亲离世、失意溺醉、作品诞生...太多定格在漆黑清晨的回忆。带着局外人合理的漠视,边缘声音里葆有的真实,挥舞手脚反抗时代的庸常吧。

  ●书很短,一个晚上就看完了,只写到乐队出名为止,所以看不到关于Neil Codling的内容(抱歉抱歉,私心想看),写作优秀,意外的有人情味,“漆黑”什么的虽然客观存在,但这本小书丝毫也不漆黑,甚至出现了小白兔。翻译很好,注解温柔,需要说明的是一些人名和大陆通用的译法有区别,但不影响。译后记篇幅简短但爱意磅礴,感谢翻译者冯倩珠,真心的,感谢你。

  ●难以言喻

  ●早都看完了,可是想法太多,反而不知道说什么

  ●以前我以为能听懂suede的歌词,现在才懂得词曲背后的故事。

  ●和自己很有缘分的一本书。感悟就是:大家不要放弃日常阅读兴趣以外的书,给它们一些机会,或许能彼此擦出火花。

  《漆黑清晨》读后感(一):漆黑清晨

  舞台上他们扯着嗓子,极尽光鲜亮丽,舞台下却会为了一句词或一段曲摔破吉他。Brett是一个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孩子,从小就遍尝边缘生活的不易和艰辛。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一家四口乘坐的车子在百货公司门口抛锚,“母亲、姐姐和我不得不下来推车,父亲则拼命转动车钥匙、踩踏板,身后响起一阵汽车鸣笛愤怒又刺耳的合奏。个中象征意味恰当得可笑,近乎荒诞,在富裕与权力的幕布掩映下,我们的贫穷被聚光灯照耀。四个微不足道的身影隐没于绝望的挣扎,而财富的象征只投以漠不关心的目光。”这种感觉并不陌生,很多时候在购物街或百货商场里闲逛时,看着周围近乎刺眼的霓虹灯光、巨大的广告屏和行色匆匆的人群,顿感自己的渺小和迷茫。

  《漆黑清晨》读后感(二):贫穷青年的陈旧美妙回忆。

  正如主唱所说,“这是一本关于失败的书。它关于贫穷,家庭,友情以及陈旧的美妙青春。”Anderson真诚地分享了写在手稿上前二十年的日子——贫穷困窘,四处打工领救济,从一个个漆黑清晨醒来,摸索着自己正在寻找的燧石,好打起火来。 没有看书之前,对于这个乐队我一直抱着一种“黑色反讽”,“雌雄莫辨”的感觉,也有几首很抓耳的歌,但是歌词里总透露着一股反抗。 看完之后对于Suede的音乐更加理解了,没错,我之前想的不错,这些东西就是山羊皮,它们原来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最后引用安德森的几句话,“至于我们身上那为人渴求的东西,它突然令观众蜂蛹而至。容我自夸,它似乎非同寻常。——我们破碎的吟咏,我们失意的咆哮……挥舞手脚反抗时代的庸常,冲破重重大门,为一种音乐奠下了基石,这种音乐最终定义了一个年代。”摇滚永流传!

  《漆黑清晨》读后感(三):漆黑清晨

  《漆黑清晨》是从先锋书店的盲盒中拆出来的,李健推荐的Brett Anderson的回忆录。从昨天微微翻了几页然后去了解了他还有他们的山羊皮乐队。听了他的音乐,彻底的爱上了,导致今日一上午一口气看完。刚拆开看到封面的时候以为是一个魅惑的美女,这张封面太美了 去翻了其他照片天呀大帅哥,又有才华又帅气的男人。读了他的书听了他的音乐我相信我已经爱上他了[抱一抱]当然是由李健牵线[haha],又要感谢我健哥了哈哈。在这部书里我发现有些和健哥的采访对上号了,甚至是仅有几个字的差别 健哥应该也是细读了此书并且和我一样深爱吧!他不仅歌写得好唱的好,连写书都很有水平,让我以旁观者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曾经,真好。最喜欢他说自己是个典型的“饱受折磨”的艺术家,需要寻求冲突与摩擦,当成创作的催化剂。 “我们挥舞手脚反抗时代的庸常,这反抗带着一种风格、一副灵魂、一股力量,冲破重重大门,为一种音乐奠下了基石,这种音乐最终定义了一个年代。”—山羊皮乐队

  《漆黑清晨》读后感(四):废话太多放不进短评里

  

2020第二十一本。英文版读得太挫败了。单词量太多,用词高级,每一页都要查很多单词实在是查烦了……就买了中文版来看。中文版封面更美貌嘻嘻。看译后记里面译者提到出版社编辑说这本书是他经手的摇滚系列书籍里最动人的一本。结合全篇自传所选择的时间段真的觉得Brett这人很聪明。故事只描写童年和出道早期的经历,在乐队功成名就前戛然而止,简直童话经典套路w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云云,后期的巅峰、混乱、曲折、变故等等绝口不提,就像他自己开头说的那样,这本书不想写老套的可卡因和金唱片故事,是描写失败的(虽然也不见得有很失败就是了hhh,因为是写给儿子的,所以情感很饱满真实,才会更加动人吧。再结合他写歌词的手法来看,本来就是很会转换视角、换位思考的一把老手了。觉得比较有意思的部分是书里提到的70-90年代英国底层社会背景和当时的流行风潮,跟平时接触到的或是印象中的英国印象大相径庭。提到的那些英国乐队和作家除了几个经典其他的听都没听过。还有他说的那句:没有绝对的真实,有的只是视角。是经受各路媒体洗礼出来的没错了。

  《漆黑清晨》读后感(五):来自过去的摇篮曲

  摇滚歌手在我心中一直都是离经叛道、藐视世间万物的形象,舞台上他们扯着嗓子,极尽光鲜亮丽,舞台下却会为了一句词或一段曲摔破吉他。Brett是一个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孩子,从小就遍尝边缘生活的不易和艰辛。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一家四口乘坐的车子在百货公司门口抛锚,“母亲、姐姐和我不得不下来推车,父亲则拼命转动车钥匙、踩踏板,身后响起一阵汽车鸣笛愤怒又刺耳的合奏。个中象征意味恰当得可笑,近乎荒诞,在富裕与权力的幕布掩映下,我们的贫穷被聚光灯照耀。四个微不足道的身影隐没于绝望的挣扎,而财富的象征只投以漠不关心的目光。”这种感觉并不陌生,很多时候在购物街或百货商场里闲逛时,看着周围近乎刺眼的霓虹灯光、巨大的广告屏和行色匆匆的人群,顿感自己的渺小和迷茫。

  越读,就越能理解他写的词,“我有意回避书写普世经验的陈词滥调,设法反其道而行,深信通过聚焦微观事物而非宏观事物,才能达到最强大的共鸣。我想要记录周遭所见,真实、不安、细微的世界:缠在树枝上的蓝色塑料袋,电扶梯咔嗒咔嗒的声响——充满美妙而糜烂的细节的伦敦。”他词中的意象总是显得那么另类,以至于我经常和朋友开玩笑说安叔写词是有词库的,随机抓几个形容词和名词凑成一句,像什么pretty people、sci-fi lullaby、bleeding sun。本书最动人的地方,对我来说,就是那种即使出身边缘饱受漠视却依然怀有小小的自傲和优雅的态度。冯倩珠老师(虽然本人说过友邻无须称呼“老师”,但自以为贸然称呼姐姐之类的又显得有些自来熟和不礼貌)的翻译更是锦上添花,我相信,译者必然是在能在触及灵魂的深度上理解作者才能译出这般深情动人的文字。最后用译后记的最后一句结束吧,“纵使清晨黑暗,仍相信生命璀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