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武侠小说史话》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武侠小说史话》读后感1000字

2021-02-15 02:11: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武侠小说史话》读后感1000字

  《武侠小说史话》是一本由梁守中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4,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侠小说史话》精选点评:

  ●小书一册,并不繁琐。作者对于武侠小说发展史的脉络梳理,以精炼的笔墨叙述,在短短几十页中搭建了一个历史框架。其又不同于别家小说史将武侠小说追溯至《史记》等古籍的做法,而是划定上限为唐五代之传奇故事,就武侠故事而论武侠,挥洒自如,别有特色。 其余部分可归类为漫谈,作者为文学研究出身,旁征博引自不必说,所谈类型十分宽泛,又随心所欲,趣味十足。若求系统,则可另寻别家著述。 其中种种举证,多举金庸小说,又在评述梁、金、古时对金庸多有推举。由于这一取向,加上篇幅所限,未能对别家特色多加描写,是为一短。如对旧派名家白羽、还珠楼主(李寿民)的叙述,所费笔墨就远不及讨论金庸的。又因为所论内容互有交叠,不可避免的有了一些重复。且谈论一些武侠小说中的次要元素,却无关主旨,多少有些卖弄,这显得繁芜了。

  ●这本书讲的是武侠小说的历史。亮点在于足够的简洁,寥寥数语勾勒出整幅历史进程图。奇怪的是,书中列举武侠大家的时候,将金庸、古龙和梁羽生一起并列,而常见的温瑞安却被剔除出去单独谈起。书中对新派旧派武侠小说的讲解让人深刻,尤其是蜀山中种种神奇和不合理之处,后人作品中和蜀山的关系传承等等。但这本书的遗憾有亮点,第一编排方面有点随心所欲,既不是按照武侠小说出现的历史,也不是按照门派类别划分,看起来是按照趣味随意编排,第二是内容只写到了金庸时期,对于新时代的很多武侠都没有提及,甚至对于N多金庸同期的同人文也没有提到,如果能补足这一点内容就更棒了。

  ●连萧逸、温瑞安都有挨骂的“资格”,再次有意无意地将司马翎、黄易边缘化,不愿浪费半滴墨水。当下声言对武侠小说视作研究的评论者,无不把目光聚焦于金庸身上,其余诸子则贬损亟多。可论的早有人撰文论述,找不出多少新见。

  ●丰富有趣的文学评论鉴赏书~每本书都围绕着一个主题,篇篇精彩,很适合随手翻阅阅读。妙趣横生,实在精彩

  ●主要是梳理经典武侠小说,对武侠的溯本逐源,对于我这种从未读过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的读起来有点不适应,没办法很好的碰撞溶解

  ●太多的金庸的内容,和史话半毛钱关系,了无新意

  ●从唐代武侠写到金古梁温,主要还是在写金庸,其次梁羽生和古龙,民国及之前的点评占比对半开。比较喜欢对武侠作品里传统文化部分的探究,不过没写到现在的武侠新发展令人遗憾。

  《武侠小说史话》读后感(一):表面文章不等于史话

  通览全书,无论新旧两派作者,列举观点翻来覆去多集中在金庸、梁羽生、古龙三人,旧派作者也就无关痛痒似的提了一下平江不肖生与白羽,还珠楼主因其才情旷世,也算夺下几章一席之地,至于其他新旧两派作者,闭口不谈,这何以称之为史话? 而谈及金梁古三人,其推崇态度,明显痴迷金庸,溢美之词不绝于耳,梁羽生无功无过全然绿叶衬金庸,古龙最惨,批评处处可见,温瑞安只能在鞭尸之时才有点存在感,丝毫不掩饰以个人喜好染指治学考究,简直荒谬! 甚者,开篇剑走偏锋,从唐传奇为武侠源头回溯武侠演变,以示标新立异,后面章节的文章却流于表面,肤浅单薄,几乎都是其他武侠评论大家老生常谈的篇目,毫无新意也无真知灼见,看下来只觉得是拾人牙慧,开头有哗众取宠之嫌。 除了第10章讲《易经》《道德经》《南华经》;第43章讲中西方武侠小说;第44章 武林高手的悲哀与“反武侠小说”稍具新意外,其他篇目比之叶洪生,张赣生等老师,不读也罢。

  《武侠小说史话》读后感(二):我心中的武侠小说

  最早接触到的电视剧版的武侠小说还是在小学时期看的《昆仑奴》,里面的女主角很漂亮,曾经让我一度忘记这是一部武侠剧。纸质版的武侠小说则是初中看的《倚天屠龙记》,虽然剧版的看了很多版本,但是还是觉得原著最好看,以至于往后的日子都是追的原著武侠小说,可以称为原著党了。

  《武侠小说史话》可以说将武侠小说的起源、发展、成果详细地为我们剖析了一遍,不看则已,一看惊人,武侠小说竟然始于唐人传奇。当我看到唐代武侠小说最突出的当推《昆仑奴》《聂隐娘》《红线传》等篇时,心中莫名激动不已,这里说的《昆仑奴》是我小学时期看的那部电视剧《昆仑奴》吗?我是否看的是武侠小说历史中最早、最出色、最具代表性的那部小说《昆仑奴》呢?

  由于年代实在是太过久远,《昆仑奴》在我的脑海中已仅存只言片语,唯一印象深刻未曾忘怀的还是那位女主角,女侠风范十足,与男主将那个时期的武侠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现在的武侠小说似乎已慢慢偏离了正宗武侠的初衷,儿女私情过多的表达让精彩的打斗场面严重缩水,今非昔比的武侠情让人禁不住惋惜。

  在我的印象中,武侠小说写得最精彩、最受欢迎的当属金庸老先生莫属,虽然他老人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武侠情却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他的作品不敢说全部拍成电视剧,也差不多达到百分之九十几了吧,经典作品数不胜数,我们最熟悉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还有早期的《雪山飞狐》《连城诀》《书剑恩仇录》《碧血剑》《侠客行》真的是部部经典,篇篇成名。

  如果不是在《武侠小说史话》中看到金庸小说的回目,真的让人难以想象,他写过这么多的经典之作。当然优秀的武侠小说作家不只金庸一个,还有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等,他们的作品风格、特色都独具一格,每一个都可以尊之为武侠小说的传承大师级的人物,他们是引领中华武侠小说潮流的鼻祖,更是传承武侠小说的引路人。

  虽说武侠小说是天马行空式的创作,内容也是凭空想象的虚构,特别是一些离奇古怪的神异武功,更属子虚乌有,但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却是真实有感情的,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对人物的正邪善恶做出深刻的揭示,让小说中的人物与读者可以做到心意相通,这是一个作者对作品用心至真的描写。

  在人才辈出的现代社会我们这些武侠小说原著党们希望更多的作者可以保有初心,为我们创作出原汁原味的武侠小说,成功接棒老一辈的武侠小说大师的精髓。

  《武侠小说史话》读后感(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但凡看过武侠小说的,没有不知道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的。或者说,至少知道令狐冲、杨过、韦小宝、陆小凤、楚留香、李寻欢这几位他们作品中的主角。更不用说,当年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偷偷摸摸废寝忘食看武侠小说的那种劲头,估计都是有所经历的。但武侠小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究竟从何源起、经过了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武侠小说的未来又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能很多人就没有想过了。

  所以,既然很多人都觉得完全可以自称是一个武侠小说爱好者,那就应该一个爱好者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才行。倘若只知道那几个广为人知的武侠小说作家或者作者、主角,那就还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武侠小说爱好者——那个只是来到了“门前”而已;要想做到登堂入室,就非得懂得更多一些才行。这个工作,如今已经有梁守中来做了。他的一本《武侠小说史话》,向前甚至追溯到了先秦诸子以及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伟》,但实打实的所谓武侠小说的“开始”,却必须始自唐传奇,譬如《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而且与唐中后期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有很大关系。

  当然,这只是追溯历史,但今天中国读者们熟悉的武侠小说,却必须要和上个世纪初的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那儿说起,从《江湖奇侠传》《蜀山剑侠传》说起。然后才是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到此,似乎就完全可以了。如今武侠小说当然还有后来者,但能不能超过金庸、梁羽生这几位,目前还看不出来有这个可能性,所以可以暂时忽略不计。

  同样都是有名的流传甚广的武侠作家及其作品,金庸、梁羽生、古龙的作品也是各有特色的。而梁守中也指出,武侠小说要想写得好,就一定不能想起什么写什么、写到哪儿算哪儿,而还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博大精深的“宝库”之中,要突出一个“义”字,还要有所创新才行。这样才能常写常新,不至于一个套路。

  这些武侠作品的特点,梁守中在《武侠小说史话》中娓娓道来,介绍得不可谓之不详细,说得也非常有道理,可见确实涉猎广泛。但有一点也需要说一下,那就是既然是“史话”,最好还是沿着武侠小说的发展脉络来写,可能更适应大多数人的认知和感受——书中的章节,稍作调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人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确实也是武侠世界的真实写照。但在现实生活中,拿这句话来为自己辩解,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却未必就是事实。毕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制约要比武侠世界里多得去了。更何况,武侠世界里,能得到“自由”的也就那么几位,简直就是屈指可数。武侠世界虽好,却不能沉迷于兹,终究还是要出来的。

  《武侠小说史话》读后感(四):漫话武侠,快意人生——读《武侠小说史话》

  作者:稻读公社 天怜幽草

  江湖中有句话广为流传,那就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足可见,以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等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家在社会上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但凡读过小说,看过影视作品的,都至少能说出个一二来。然而,若问为什么称他们的作品为新派武侠,或问武侠小说的源起和发展,恐怕不是人人都能回答得出的。

  梁守中先生的这本《武侠小说史话》是一本漫话式谈武侠的作品。说它是漫话式,一来本书不是严格意义的“史”,涉及到武侠小说源流的部分,作者用了一章的内容,将中国武侠小说的过去和现在逻辑清晰、内容明确地展现了出来。其余部分,则是作者对武侠小说内容各方面,包括各大家不同风格、特色等等的探讨。二来,漫话式不拘泥于刻板的说教,畅所欲言,从中也可以观察到作者功底深厚,学识广博。

  武侠小说始于唐传奇,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属《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昆仑奴》,特别是被金庸先生誉为中国武侠小说“鼻祖”的《虬髯客传》,“风尘三侠”的故事精彩纷呈,引用本书作者的评价,全书是“侠气纵横,虎虎有生气”。

  宋时的话本与笔记中,有武侠小说的传承与发展。到了明代,长篇章回体小说中,锄强扶弱、诛除奸恶的便是武侠小说的范围。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可算作早期的长篇武侠小说。清代,武侠小说愈加成熟,《三侠五义》《施公案》《儿女英雄传》等狭义公案小说皆是个中翘楚。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便是旧派武侠小说兴盛的时代,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和白羽等南北派的代表作家,在这乱世之中,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历史的进程到了五十年代,新派武侠小说的崛起,加之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而广为流传等原因,新派武侠小说的江湖,成了无数读者和观众心中的江湖,为大众津津乐道。

  新派武侠小说,是梁守中这部《武侠小说史话》谈论的核心。作者谈金庸,从趣谈金庸笔下的人名,说到金庸小说的回目,从考据明教五散人的真真假假,到谈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到《神雕侠侣》中李莫愁“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发散等;谈梁羽生,分析梁羽生的诗词修养,比较《七剑下天山》与《牛虻》,对金庸和梁羽生作品的异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等;谈古龙,在认可古龙语言、风格之余,也直言古龙小说商品化的弊端;谈温瑞安,说他的捕快缉盗破案小说,悬念迭起,引人入胜。四大名捕魔幻怪异、有如法术一般的武功,在新武侠作品中独树一帜。

  新武侠与旧武侠相比,更多地将武侠、历史、言情结合在了一起,刀光剑影,阴谋诡计,爱恨情仇,家国恩怨……每一部脍炙人口的新武侠作品,都能让我们领略到武侠世界的精彩纷呈,特别是主角们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很能打动人心。无论剧情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化,“人”总归是一切的中心。和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阅读武侠,也是阅读人生,阅读人性。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表达说“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写得好的武侠小说,莫不如此。在《武侠小说史话》这本书中,作者对古龙若干快餐式作品的批评,认为古龙先生在有些人物和情节的处理上过于随心所欲,说到底,也是对武侠作品应该着重刻画“人性”的认同。

  总体而言,这本小书,可以作为武侠爱好者徜徉江湖之外的补充阅读材料,在阅读文章的同时,积累知识,开拓眼界。

  《武侠小说史话》读后感(五):在成人童话里圆梦——浅析武侠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3大原因

  “写尽江湖神功奇情,演绎人间爱恨悲喜;始于武侠而不止于武侠。”——梁守中在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里,小人鱼为了追求不灭灵魂与爱,奉献了自己的所有,沉入海底,只余泡沫。人们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执念、嗔痴……遭遇爱情破碎的人亦在其中感受到了强烈共鸣。

  从某种意义上讲,童话安慰了人心,也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人们借桥过河,一路捡拾自己先前遗落的碎片,在彼岸拼凑出完整的人生版图。

  童话不只是给小孩子看的,大人亦能在看似简单的童话里寻得人生真谛。

  而有一种文体被数学家华罗庚先生风趣地称为“成人的童话”,它同样故事离奇曲折、情节浪漫夸张,只不过它是写给大人看的,它就是——武侠小说。

  中国武侠文化源远流长,一个“侠”字饱含了太多文化传承与民族情感共同记忆。要正视武侠小说在通俗文学中的地位与存在价值。而梁守中的这本《武侠小说史话》就是用漫话式学术随笔的方式来为大家介绍梳理中国武侠小说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及边角杂谈。

  这本《武侠小说史话》,视角广阔,罗列详尽,溯源而上探究了武侠小说的萌芽及发展,重点梳理了武侠小说的演变及不同流派的作品风格和特色。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总结出武侠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3大原因。

一、 义|武侠小说写尽了家国情怀、人间悲欢、世情冷暖,自成江湖,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民族记忆归属感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文豪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无数武侠小说迷发表追思、慨叹与纪念,“白云聚了又散,人生亦复如斯”。

  金庸的武侠作品取材之博大、内容之精深、成就之高远、影响之广泛……皆非旁人所能企及。“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评价金庸作品为“古今中外,空前绝后”。

  我们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部著作里感受着金庸笔下的杯酒人生、刀剑江湖。

  不管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还是《天龙八部》里的萧峰,他们皆是血性男儿,不计个人安危与得失,在国家危难与民族大义面前挺身而出;在强烈正义感与责任感的召唤之下,不顾个人生死,与敌对势力做殊死搏斗。

  萧峰的父母是契丹人,因家遇变故,他从小被汉人收养,习得一身武艺,惊艳武林,成为丐帮帮主。然而后来他遭人陷害,只得离宋返辽。而后来宋辽两国交战,为避免两国百姓遭受战争之苦,萧峰与虚竹及段誉合力阻止辽帝入侵。但萧峰身世的复杂性及矛盾性——是辽人却自小生长于宋——将他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最后他既不肯侵宋也不肯叛辽,在辽帝答应退兵之后以身相殉,以自身的牺牲换取了两国的和平。这种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可歌可泣之举,深深震撼了读者的心。

  武侠小说受众如此广泛,背后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就是其蕴含的汉文化知识让人们与自身的精神世界产生紧密联结。有不少世代旅居国外的华侨子女在父母的推荐下通过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来习得灿烂汉文化。

  除了可以习得大量中文文字,华侨子女们还可以在武侠文本中看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孔子庄子、佛经易经、医学星象、五行奇术……这些丰富内容闪烁着耀眼光辉,激发了华侨子女浓厚的学习兴趣。

梁守中分析说:“在金庸作品中,《射雕英雄传》的周伯通用老子《道德经》来解释他自创的空明拳,《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用庄子《南华经》来谈他对生死的看法,《神雕侠侣》以江淹《别赋》中之‘黯然销魂’为掌法名称,《天龙八部》以曹植《洛神赋》中之‘凌波微步’为轻功步法名称,还有以佛经中的‘天龙八部’作小说书名,以《易经》中的词句作招式名目,等等,都可看出作者的旧文学修养甚深。”

  向来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却在汉文化漂洋过海作为桥梁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更证明了上乘优质的文学作品是经得起时间推敲与读者品鉴的。

二、 情|武侠小说写尽了爱恨情仇、儿女情长、风花雪月,自成天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北方文雄”元好问有一次到并州赴试,路遇一个打雁的人,听闻到一个故事:捕雁人早上捉到一只雁并将其打死了,而另一只雁逃脱出罗网,待在原地悲鸣不已,久久不肯离去,最后竟一头撞到地上自杀而亡。元好问感动于雁的深情,遂花钱买下两只死雁,葬在汾水岸边,堆起石头,将此地取名为“雁丘”。

他有感而发,写成了著名的《迈陂塘·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的这阙词表面写大雁殉情,实则写男女之间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聚了又散、匆匆敷衍,一生一世一双人更显难能可贵。

  而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更是多次引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词。

  爱而不得的李莫愁因爱生恨、杀心四起,在追杀陆展元侄女陆无双至荒山中时,偶闻程英与杨过相和奏唱《流云》一曲,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问世间,情为何物”一曲又响起,不禁更黯然伤神、为情哀伤。李莫愁最后在绝情谷中了情花之毒,误将杨过与小龙女认作陆展元夫妇,花毒发作,撞剑扑空,跌入烈火之中被烧死了。直至人生的最后时刻,她仍在吟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歌声凄厉,含恨而亡。

  杨过与小龙女更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生死相许”这一爱情信条。离别之时,小龙女得知自己非死不可而杨过可凭药而活,为了让杨过安心服药,她许下“十六年后再相见”的善意谎言,纵身一跃跳下山谷。十六年后,杨过前来赴约却不见小龙女,得知真相的他万念俱灰,也纵身跃入深谷之中。看到这里,读者不禁被二人的痴情真意所打动,好在有情人终成眷属,跳崖后的杨过没有死,落入水潭并与同样跳崖未死的小龙女重逢。

  有一句话叫“一见杨过误终身”,《神雕侠侣》中,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以及郭襄,都对杨过产生了很深的爱恋,并且很难再爱上其他人,然而杨过心里只有小龙女一人。这样错综复杂的爱情在金庸笔下被剖析的细致入微、感人肺腑,可以说《神雕侠侣》是写“情”的高水准作品,倪匡更是精辟地称它为“情书”。

  整本书将“情”写得荡气回肠,不管是两情相悦、单相思,还是爱而不得、因爱生恨,这大大小小的爱情故事都围绕“问世间情为何物”来展开,让读者在武侠之外的感情世界里看到自己内心细腻的一面,置身其境,情相融。

三、梦|武侠小说写尽了奇思异想、侠肝义胆、理想追求,自成宇宙,能让读者在篇篇成人童话里圆一个梦

关于艺术创作,歌德曾经说过一段话:“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而海德格尔也说:“作品是一个世界,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展开。”

  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写散文、诗歌、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一个最直接的推动力就是借由创作,可以创造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也不同于主观世界,既非绝对客观也非绝对主观。而是如同梦境一样,糅合了客观与主观的体验、感受、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想,孕育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自成宇宙。

  而写武侠小说的过程极度像造梦师以语言文字为架构来搭建一座成人童话梦境。

  在这个梦幻语境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得以肆意驰骋。许多你闻所未闻的武功招式与剑法皆可合理自然地出现,“黯然销魂掌”“凌波微步”“吸星大法”“乾坤大挪移”“蛤蟆功”“泥鳅功”……

  在这个梦幻语境中,针砭时弊的理想追求得以实现,好的作家往往能通过一支笔或安慰人心、或如利刃出鞘激扬文字。《鹿鼎记》作为金庸最后一本武侠作品,通过小说的隐喻来讽刺社会乱象怪象——武功极高者却败于诡计多端不学无术的韦小宝,高手也无奈他何。而最后韦小宝功成名就的“好”结局也提醒了世人要反思:为何有学问有技术的人反而会被无能者整治且占据上风?

  在这个梦幻语境中,读者将自己代入故事之中,随着主人公的成长之路完成了自己匡扶正义、惩恶扬善、侠肝义胆、爱国护家的极致想象。人们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制约与束缚,而发散想象,将最本真的自我与最渴望的需求投射于故事之中,不得不说,会收获更大程度心灵上的解放与自由。

  所以让读者在成人童话里圆梦,弥补自己的精神缺失或者放飞自我的无尽想象,武侠小说做到了。它能深受读者喜爱,也是一个必然结果。

《神雕侠侣》里,写杨过与郭襄别离:“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是梦境终会有醒来的那一天,而哪怕终将醒来,我也不枉此生梦一场。

  人生本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之后,就此别过,他日山高水长,谁又能说,你我不会再相逢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