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优雅经典读后感有感
《晚年优雅》是一本由托马斯·摩尔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年优雅》读后感(一):最美不过夕阳红
人最终是要走向死亡的,一路上少不了经历风风雨雨,看过了青年时的花团锦簇、走过中年时的峰回路转,总归有那么一天,你意识到自己离终点很近、很近。近到似乎触手可及,陪伴你的是回忆,或甘甜、或苦涩,或空洞、或充实。但无论如何,你终于不再急于赶路了。 没有人可以年老的到来,随着岁月的变迁,我们的肉体与精神都会出现凹坑与刮痕,紧紧地裹住了你,让你对窒息感、束缚感不再陌生,这是与青年、中年时的放纵与自由完全不同的体验,也许你觉得一切都晚了,自己无能为力了。 心理学上,有个很具有动态美的词语,叫“当下”。如果任由自己抱怨、阻挠老年时光的到来,不仅徒劳无功,而且自增烦恼。岁月的流逝改变的只能是你易碎的容颜,而不是坚强的内心。与其和时间作无畏的抗争,不如保持着本我的状态,相信人生不过是由一系列的台阶所组成,我们要做的只是拾级而上,谁也不会逃避生老病老,谁也无法让时光倒流,谁都会学会成长、变得成熟,赢得成功。 即使是老去,也是分成阶段的。人不会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老去的现实,随着一缕缕白发出现在额头,不再像青年人那样蹦嘣跳跳,不再痴迷于看电影、听音乐、泡酒吧等,而是愿意在年轻人面前保持自己的冷静与从容,告诉年轻人,我们曾经有过这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仍然惊心动魄、永驻心田。 与世界互动的方法很多,而你选择了最笨拙的,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被动忍受。的确,比起年少时,我们无忧无虑,可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老年的我们只能在很狭窄的空间中惦记着时光的消解。怎么办?诚实地面对,积极地面对,勇敢地面对,让自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再次感受着剧烈的心跳与顺畅的呼吸。 优雅老去,既老又年轻,这两种状态在某一时刻同时出生,让我们的心态更加平和,所有心比天高的英雄情结终将被淡化,这并不意识着我们以老为借口,去放弃了对新事物的探索与冒险,而是在衡量得与失、义与利、功与过的基础上,明确了自己下一步的目标,也许这仍然需要我们全然的投入和无悔的付出,但是我们也懂得名利那些身外之物,不值得我们去追寻。
《晚年优雅》读后感(二):无论何时都可以随心所欲
人们总是习惯地说:我们在长大,或体会到了长大的感觉。但是这个比喻并不恰当。树会长大,但是我们作为人,只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更加含蓄、丰盈,并且独一无二。至少,我们希望是这样。确切地说,我们并不是在长大,而是在变化;我们在经历一个成熟的过程,它包括挫折和逆袭。
老去是生命必经的一个过程,我们有了外观上的变化,头发变得花白,脸上长满了皱纹,我们的肢体变的脆弱,可是我们的心态完全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我身边年过七旬的老人,有些人会在晚饭过后去马路散步,而有些选择在晚上打麻将来娱乐,每个人都有自己变老的生活方式。《晚年优雅》的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很难想象他能够把老去看的那么透彻,他的内心涌动着强烈的年轻精神,经常觉得身体里住着个四十多岁的人。
就像我的外公,他有时像孩童一样顽皮,爱和我们打打闹闹,有时又表现得像个睿智的长者。在这个炎热的暑假,他依旧出去工作,他的心态和身体都还没有老去。
年轻的我们还没有长辈们的烦恼,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而妈妈早就在睡梦中了,她和朋友时不时还互相调侃着外貌,“哎,你脸上怎么又长斑了”“你皱纹又多了几条”,这就是老的象征,到了一定的年纪,身体各方面都表现出你老了,的确你是老了,年龄到了还有不会老的吗?但是你的心理年龄并没有发生改变。
书中这样写道:“不要被老生常谈的狭隘观点所左右,他们认为你老了只代表他们的观点。对灵魂来说,这些都毫无意义。你要真实地看待你的心理年龄。”
有句话这样说:“趁年轻,去旅行”,旅行,无论什么年纪都可以,不要因为年纪到了而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说放弃的人大多数是缺乏力量,对生活没有热情。尽管我还没有老去,但在这个过程中,从一个阶段提升到另一个阶段,就是要在生活中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创造力,在每一个生命的阶段达到与之相应的成熟。
当你老了,面对退休,告别工作,你或许会陷入迷茫,在工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退休后,你会没事可做,其实,退休后有大把的时间来做你当初想做但是没能过过的事情,这样生活又充满了期待。
《晚年优雅》读后感(三):晚年应该优雅
中国的农民向来不会跟优雅沾上边,有的只有晚年的衰老与“老”抗争的无助感。
第一次意识到人会老是我上大学期间,有次回家,正赶上下雨,家里忙着收正在晾晒的粮食,父亲可能是太慌了,在下楼梯的最后一个台阶时滑了一跤,那一刻,我正好在旁边,父亲却赶忙站了起来并阻止了我的好意。就是在那一刻,我看到父亲的眼神是慌张的、沮丧的、羞愧的,看着父亲半白的两鬓,我突然明白了他这几年为什么愈来愈倔强,脾气愈来愈怪。我想起了他这些年常说的一句话“人活着,一辈子是为了什么”。
看了《晚年优雅》这本书,我深深的为自己身边的老人遗憾,他们几乎没有想过要优雅的度过自己的晚年,有的只有对变老的无奈和变老后不连累自己的子女的担心。身为中年人的我在看到自己长出的第一根白头发时,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想像自己的父母那辈一样度过自己的晚年,我向往的是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接受变老的事实,让灵魂经受淬炼。晚年应该优雅,也完全可以优雅。生命除了肉身,还有灵魂。肉身可以变老,但是智慧、灵魂和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却可以随着年龄而日渐强大,让我们最终有能力接受衰老的事实,坦然面对生命。
如果说有一个国家的老人非常享受自己的晚年的话,就不得不说法国了。有在法国呆过的人是这么描述法国老人的:在广场悠闲散步,或匆匆走过,身板挺直,发型精致,服装搭配时尚高贵,神态自信优雅。而我们通常对法国老人的印象也是优雅精致。时尚精致的法国老人也让我感慨,希望我们老了或我们的父母也能像他们一样享受晚年生活,也有他们这样精气神,也有他们一样的生活状态。而不是像我身边的还不到六十岁的人就说自己老了,不出门不看书不跳舞,就整天躺在家里看电视,抱怨自己一身病痛同时逼迫自己的子女努力生孩子。我真的希望中国的老人可以“自私”一点,多花些精力在自己身上,勇敢直视自己的晚年的生活。
《晚年优雅》的作者是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美国人,一个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家,拥有哲学学士、音乐硕士及神学博士学位。他以荣格心理学和原型心理学、古代神话、西方文艺传统为主题从事演讲和写作,在欧美地区颇负盛名。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其中《心灵地图》《晚年优雅》是脍炙人口的畅销佳作。
《晚年优雅》读后感(四):一直优雅
因为看着这本书,今天发了一个朋友圈,配上晚年优雅的两层封面照片,文案是:现在看,不早!因为有人说我看这本书有点过早了。亲人们,现在连90后都自称老阿姨了,我们曾经的天之骄子八零后,如何自处?情何以堪。我们只能直面我们现在的状态,人已中年,慢慢老去。只能尽量让自己活得优雅,不要老得太难堪。有时候,人们变老的是心态,有时候,变老的,是容颜。无论哪一个,都在考验我们的承受力。
迈入30岁以后,对自己的身体有明显的感觉,尤其是生娃做妈妈之后,太多可说不可说的毛病,每天缠身。然后是生活,面对着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然后是工作,努力拼搏为自己挣得认可的时机。不要说这些与老年毫无关系。个人觉得,晚年的优雅,也是积攒来的,只有在这一生的日子里,积攒了通透,攒够了明白,才能形成这一身优雅的气质。否则,我们有什么积淀优雅呢?
这个武学者,多么样的有名?从怎么教育孩子开始,一直到老,都有他的影子,心理学无处不在的权威?不对,人家是主编,这个套路不错,会将主编遍得比作者还要有名!不过还是承认人家的专业,学识,眼光,水平!都很有能量,干净简洁不拖沓的内容,实用,又不落于俗套,失于高端。我比较喜欢这些风格。人,由生至死,都能够不断的塑造自己的内心。一直学习怎样进化自己,完美自己的人生,挺好的。
在这里,几大部分规划的觉得界限还算清晰,感觉多是从心理上建立的,因为个人还没有达到老年,但父母正处于老年状态,还是能够体悟到一些道理。包括自己本身,其实也是害怕老去,害怕死亡的,所以看这本书,也是想及早的建立起自己的心理防线,怎么样平安健康的过渡到老年,同时也为父母多参考一下意见,帮助他们平稳的安享老年。
这里不仅帮我们分析了老年的状态,形成,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应对的参考,包括从心理上,身体上,让人们先从了解自己开始,了解这个整体的现状,然后如何与周围相处,如何深入的去体会年轻年老的区别,如何正确的看待,如何很好的去接受和适应。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的老年更加的有意义和价值。方方面面,我们,习惯了说我们,其实我还没有老。读者,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面和方法,我觉得益处会有很多,能够帮助一些人迈出阴影,走向阳光,呼吁人们多多的汲取正能量,正确的看待和接受,才对得起自己来世一遭!
《晚年优雅》读后感(五):晚年优雅
《晚年优雅》与其说是教你如何做到晚年优雅,不如说这是如何教你从容应对老去这一无可避免的自然现象。瓜熟蒂落是一首无可挽救的悲歌,十八岁成年以后,每逢过年或过生日,我们都不会再对自己说:“又长大一岁了”,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开始了年岁渐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的学会了成熟,也有了责任与担当,接纳了自己会老去然后消失在这个地球上的事实。逐渐衰老是恒古不变的主题,如何从容的面对自己老去是一门必修课。“老之将至,时光无多”,我们如何在有限的年华里创造无限的可能,这本书会教我们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年岁有限而放弃自己的冒险精神,认真对待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历程,在身体变老的旅途中,如何保持灵魂的灵活有趣?很多人寿命很长,但是他们的灵魂呆板无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活得跟机器人一般机械,从未被生活的情趣渗透过。在缺乏灵魂感染力的年代,麻木地老去,是一件很普遍的现象。“人生若水,自有其道,顺其自然,随波逐流。”很难评价这样老去的方式好不好?因为未曾领悟过生命真谛的人,也不存在着对生命多姿多彩的渴求。而优雅从容地老去,需要一个睿智并且强大的灵魂,那是生命的核心所在,它汇集了一个人的所有经历,情感以及智慧。心智成熟,灵魂有趣的人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衰老,对他们来说老去的只是肉体,但精神依旧年轻有活力,老去只是一种自然象征,这种象征阻挡不了他们对生活的追求。
我曾经也觉得应当今朝有酒今朝醉,活在当下,才不愧于生命。因为过去不可追,未来多变,活在当下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但是这本书却告诉我,活在当下,并非上上之策。我们既要活在过去,要掌握过去留下的精神文明,因为这是一种生命传承的使命,也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也要活在未来,意指要造福后人,为后世留下一份有价值的遗产,而这份遗产的价值会让你觉得自己百年归老后虽死尤生,至少还有被后世铭记的意义。如果你这一生过得丰富,眼里有他人,心中有大爱,无形中你也会留下一份丰厚的遗产。用自己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一份精神文明,这大概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吧。
《晚年优雅》不是生命中的某一段优雅,而是生命中的整个成长历程。它需要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逐渐成熟优雅,明白活着的意义所在并且为了生命的意义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在老去的过程中,灵魂得到升华。
《晚年优雅》读后感(六):人生,只不过是重来罢了
以终为始是一种人生原则,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就充分强调了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如果你去参加自己的葬礼,你希望亲人和朋友对你怎么评价?《晚年优雅》就是站在人生的后半段来开启高效前半生的一把钥匙。
出生,成长,死亡是所有人必然面临的生命历程。有些人觉得生活丰富多彩,还没做好去面对逝去的心理准备;有些人觉得人生索然无味,毅然选择去走向死亡;有些人觉得这是一种人生的必然趋势,怀着一个坦然的心态去迎接属于自己的一个仪式。
在优雅老去的过程中,需要一步步来实现:首先会感觉自己永不会老,然后会有变老初体验,进而进入成熟阶段,然后优雅老去,最终踏上晚年优雅的终极阶段。心理建设是遍布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在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老去阶段,需要利用不同观念来实现和完成这个过程,所以在优雅晚年阶段,作者的观点和个人观点趋同。首先接受自己已经在老去的事实,让自己习惯这个曾经极力否认的存在,让老去的过程拥有一种仪式感,而上帝总是公平的,你在失去的时候总会拥有些不曾拥有的东西,比如成熟。
在肉体老去的过程中,心灵在不断得到淬炼。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坚持的原则都是相似的:找到并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和创造力的大脑,来充分应对漫漫人生。在《遗愿清单》这部电影中,科尔和老卡特在面对即将结束的人生之间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是都希望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所以果断走出自己舒适区,找到自己想要去做而未尝试过的事情,尝试不同的人生历程,这个才是生命真正拥有的意义——不管在人生的什么阶段,都要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断去挑战自我。
在老年这个过程中,反思并沉淀过往的经历将会给自己积累下一部宝贵的财富,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在反省的过程中内心和灵魂会受到不同的磨练。我也认为作者提出的优雅老去的方式很棒:
l 接受生活给予你的邀请,拥有更多丰富多彩的经历;
l 进行坦率、追根究底的谈话,对于过去进行反省;
l 探寻自己的根源在哪,你从中的收获;
l 借助旅行来发现你是谁以及你的能力;
l 阅读某些作家的书籍,了解自我。
在老去的时候也会伴随有各种病魔的纠缠,接受并坦然面对这个事实也许会很难,但是你收获的也会更多,冥想、梦的解析、祈祷、讲述自我等方式都要求自己直面真实的自我,充分挖掘自己可能会做出的抉择。
晚年的孤独、晚年的生理机能确实,确实是一大考验,但是晚年生活并不比年轻生活缺少什么,只不过是换一种活法罢了,大不了重来而已。
《晚年优雅》读后感(七):Ageless
Ageless
晚年优雅这本书的封面也是相当优雅了,好看的紫色配以大片白色,ageless soul,这个翻译非常生动。目录部分分成了很多细小的内容,乍看有些碎杂,但仔细一看,每个小部分都比较有意思。
只有在物质世界,年龄才有意义。以霍乱时期的爱情开头的序言,足够让我喜欢上了。虽然还没有到很大的年纪,但是优雅是多数人都在追求的吧。老妈看到这本书便说这本书适合我看的然后就把他抢走了哈哈哈。
青春易逝便是初老的感受,无关年龄,是一种社会及心理上的认识。所以这么看来,有时候矫情地喊着老了的人,比如自己,才20出头,会对一些人说自己老了,这时候自己可能是真的初老了?那还真是相当惶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啊,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果却真的愁上了呢。 拿着保温杯的油腻中年人、老人家,现在这些词汇更多被用来调侃和自嘲,但是当自己真的步入老年时,那时候时光一去不复返,是否会极其想再年轻一点。不敢想象自己那时候的心态,或许这本书可以成为一支很好的预防针。土星压在胸口的感受,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说法,蛮有意思的感觉。
“你看起来很年轻。”一看到作者描述的言外之意,我以后要是听到别人这么对我说,可能就没那么开心了。强调我年纪大了吗?作者说知道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年轻的心态,这就是优雅老去。其实就是一种和平的心境、坦然、自然地面对与接受。人的年龄增长最开始的明显反应莫过于自己的身体。
西方神话传说也好,真实的身边的朋友也罢,都有一些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的人。作者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没错。当你拥有太多,失去的时候也是极为惨重的。不可失。但是作者又不提倡打败衰老,百乐餐时的餐伴说要好好锻炼,注意饮食,作者觉得这是用力过猛。不知道,怎么样的状态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年轻又成熟。究竟应该怎么做。
作者把老去分成5个阶段:永不会老,变老初体验,成熟,优雅老去,乐知天命晚年优雅,不过看到这里,其实觉得这些阶段有些似乎不那么明显,比较模糊,但是作者做了具体的阐释。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似乎不是1,不是2 ,也不是3hh。赫耳墨斯的突袭,人就进行一次成长。作者喜欢用西方神话来描述,同时也有注释解释这些神话,感觉蛮有意识的,比较喜欢这样的书,长见识。
作者女儿刚出生时,这位父亲已然看到了她生命的弧度,所以异常珍惜并给予她更多父爱,真是幸福啊。佛教中,这种看透人生的年轻和成熟似乎只有神才能有,但是在他们理智的西方世界中,这样的心态是一种凡人的心理调节。比想象中的心理类的书有意思很多。而且接地气,看着也不无聊,一些恰到好处的神奇的引用。推荐。
《晚年优雅》读后感(八):晚年优雅
前几年有晨跑的习惯
在早晨的时光里跑步的时候,在回程的时候总会经过一个溪边的公园,在那里,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有很多的老年人开始一天的生活,有的在舞剑,有的在跳舞,也有的在慢悠悠的散步,不同于我们的跑者,他们只是散步,慢慢的,仿佛在慢慢的口味着那逝去的光阴一样
其中,有一位头发银白的奶奶,每天都会遇见,她总是慢慢的走在路上,面对着朝阳,脸上是那舒适的亲和的微笑,她偶尔会停下来 看一朵花开,闻花香,偶尔也会有一两个伴,一起细细的私语
有时候会看到她带着孙子,一起迎接着美好的一天
因为天天遇上,所以也许在老奶奶的眼里,我们是一群飞扬的年轻者,是一道风景,可是不知道,在我们的眼里,她亦是我们晨跑中难得的一道安祥的风景,印象深刻
不同于时下有的老人,不是走在路上怒气冲冲,也不是为了不再老去而天天在吃着保健品,更不是因为人生的不如 意,自己理想的不实现而把这些全压在后辈的身上,整个人都是带着不好的回忆与那碎碎念的不满中
者托马斯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有很多著作,他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已经75岁了,在这样古稀之年,他创作出了《晚年优雅》这本书,以他自己的想法,以及心理学知识来帮助那些渐渐老去,失去自我的人,老年人可以活的自在,可以老的优雅。一个人的心理十分重要
本书一共分为了5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每个人老去的过程与内心变化。第二部分教会我们如何变的深沉,第三部分写了如何优雅老去,第四部分讲述了对于未来的想法,第五部分是精神上的观点。
老去是无可避免的,如何面对老去,又如何过老年人的生活呢
古有追求长生不老之秘方,今有很多的保健品让人延缓老去
我想,身体的机能渐渐的老化的时候,更多的是内心的平静吧,
认真的,平淡的,知性的对待渐渐老去的自己,面对着容颜老去的自己,明白了时光流水的意久,懂的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着种种老去的痕迹,病痛
我们的年轻岁月,曾经无论多么的激烈,当随着时光,渐渐老去的时候,我们放慢脚步,学会欣赏周边的风景,学会面带微笑去看待这个世界,学会未尽的事,有人做,学会要有自己的兴趣,学会要有自己的独处的时间,换一种心态,舒适的老去
也许年轻的时候,因为追求那远方的远方,而忽略的路边的风景,那么在我们老去的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来,听一朵花开的声音,闻一树花香
面对着病痛,面对着那渐渐多的药物,学会自我的管理,学会改变习惯,学会运动,在清晨与晚霞中,面露微笑,徐徐的老去
优雅老去,就是让生活照进内心,遇见灵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回忆青春,但不追悔青春;会热爱生命,但不执着于生命,因为我们深知在生命的长河中,万物皆流。
《晚年优雅》读后感(九):活好当下,晚年优雅
心智不经磨难,就不会成熟;灵魂不经淬炼,就不会呈现。人生的风尘,不过是青丝变白发,我依然希望我们的智慧、灵魂和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可以随着年龄而日渐强大,让我们最终有能力接受衰老的事实,坦然面对生命。相遇不易,彼此珍惜,活好当下,晚年优雅。
《晚年优雅》由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著写,他以荣格心理学和原型心理学、古代神话、西方文艺传统为主题从事演讲和写作,在欧美地区颇负盛名。武志红主编,他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作家,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笔,他看穿人的心思,洞悉人的心性,文字的深处藏着人性的美,不管好的坏的,都能究其本质,让人信服。一本好书,犹如一盏灯塔,一个活出了自我的人,他的文字会进入我们心中,照亮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行。
不管是晚年,还是当下,我都想活得优雅些。《晚年优雅》共分为五部分十五章节,此刻的我最适合看这本书了,年近四十,正在开始惶恐老去,头上多了些许白发,脸上多了些许皱纹,曾经水嫩的肌肤不再,年轻的容颜不再,开始寻找如何能让白发变黑,如何减少皱纹,如何保持身材......有时病急会乱投医生,其实我漏掉了一个根本,那就是谁都逃不掉在时光的悄然流逝中,我们会变老会死去,不管如何怀念青春,不管如何留恋世界,最后都会归于尘埃。
老去只是一种人生仪式。老去是人生的事实,我们要学会尊重它,对它做出反省,不必为此过于纠结。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就好。我特别受鼓舞的一段话是,你可以不是天才,但应具有年轻精神。尽早去培育年轻精神,这需要认真的劲头,全然的投入,卓越的交际能力,敢于做难度系数较高,甚至是重复又无趣的事情。我们可以老去,但是我们更应该做更好的自己,不为虚度光阴而后悔,不为碌碌无为而可耻,为余生提供足够的养分。
老去的身体,年轻的心灵。记得鲁迅有感而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年龄和一个人活了多少年没有多大关系,而和这个人如何活着有关系。有时我们能从一个人身上同时感受到年轻和年老的元素,也就是年轻精神和成熟精神完美交融,这样的人并不多,但他们是睿智的,是我所崇拜的。
作者曾强调了一下此书的主要思想:为了享有一个健康的晚年,并在生活中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创造力,我们必须在每一个生命发展阶段都达到与之相应的成熟。是的,我们都会老去,但是如何走向成熟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阅历和素养,还有正确的三观。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且一直为之努力,那你肯定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更好的你。
人生的旅程漫长,一路的风景如何来自于你亲自体验。不管是路途平坦还是荆棘满布,我都希望我们面对人生,走出舒适区,让自己学着坚强,学会挑战,不畏艰险,勇敢前行。
现在想晚年尚早,那不如从现在做起,活好当下,才能晚年优雅。
《晚年优雅》读后感(十):当我老了
很喜欢李健在歌手中说的一段话:我心中理想的老人是很吸引人的,我希望自己老了的时候,变得更加的开阔,能接纳一切人,对身份、对地位都没有偏见,对世界还很好奇,但有正义感,而且能够很勇敢。 这是我理想中的老人,希望能够达到的境界。本人是88年的,但是有时候看着身边的同事朋友,总有一种自己已经老了的感觉,这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感觉。 因为觉得自己的心态并不健康,所以选择了这本书,我向往一种优雅从容淡定坦然的老年生活,也许现在看时间还长,不过有些东西需要慢慢修炼。正如书中所述的,变老不仅仅应该是年龄的徒增,而且还有心智的成熟。 没有人能永远17岁,但是到了三十多岁,在青春的尾巴上时,真的想念17岁,那时的青春,热烈,肆意,张扬,那时候的无限可能。有时候就在幻想着重返20岁,重生再来一次,有失意,有遗憾,多么希望可以去进行弥补。然而时间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我们只能向前走。 生老病死,严格意义上来讲,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慢慢变老,继而走向死亡。向死而生,不外如是。并不喜欢读鸡汤文,更希望的是能从这本书中得到指引,在一个人生迷茫困惑的阶段,应该如何处理个人情绪,走出困境。30多岁的年纪也许称不上老,但是心态上完全没有激情,对生活的没有热爱,也是真的没有意思的。能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幸运的,我们可以去听,去看,去感受,去发现。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那么我热爱的是什么呢?并不是人人都是生而有梦想,想做钢琴家,画家,赛车手,明星。如果找到你的热爱,并坚持下去,其实已经是一个问题了。 封皮上有两个英文单词: Ageless Soul. 应该翻译为永恒的灵魂吗?我并不确定。但是永恒,真是一个美好的单词。时间是永恒的,但是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永恒不变的唯有变化而已。 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退休之后的美好场景,大家在这个身体仍然健康,而且拥有了许多个人的时间的时候,去追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梦,去实现除了工作之外的自身价值,开展丰富的各种活动,填满你的灵魂。
书中总是提到的是,要和你的灵魂,自我去相处,我想这是我应该去努力的部分。我们的身体走的太快,没有时间停下来等等我们的灵魂。 精神必然导致空虚。你很珍贵,这句话于我来说很重要。中国人似乎并不善于表达,我们不擅长对父母说爱你,父母对你的关心都在生活的点滴里。在我们没有老的时候,让父母能够度过优雅的晚年,在自己年老的时候,让自己过一个优雅体面的晚年,应该也是不错的。 说到晚年优雅,赫本当真是我心中的代表。无论年轻时候青春单纯美好,还是晚年优雅从容淡然,都让人心向往之。 三十多岁,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这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修炼自己的灵魂,找到热爱的,到了晚年也能优雅的度过,从容淡定的面对老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