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楼梦》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红楼梦》经典观后感集

2021-02-20 03:45: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楼梦》经典观后感集

  《红楼梦》是一部由李英执导,张玉嬿 / 钟本伟 / 徐贵樱主演的一部台湾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观后感(一):绝不比86央视版差

  因为台大的红楼公开课,那位老师极推崇这部台视的红楼梦,就找来看了。真的很多情节补得非常好。尤其是最后抄家的几集,看得惊心动魄,怎一个“惨”字了得。片子已经如此,如果是读曹翁的真笔字句,更不知怎样的催人泪下。以前我一向是最喜欢林黛玉的,但看完这个长剧,我完全偏向宝钗了。演的最好的还是王熙凤,她的毒她的狠还有她的悲苦她的无奈。看完这套片子,第一次觉得早早离世的黛玉其实是有福的,最后每个人都太可怜了,连我这个看的人都感觉不忍回忆。

  《红楼梦》观后感(二):认真看过后,其实还不错

  

网上很多人不好好看就随意批评否定,说句公道话,真心很不错了,尤其是徐贵樱饰演的王熙凤在剧里放的一大半都是演戏当场收的声音,演得很好,就是这个电视剧配音这块比较乱,每到王熙凤的地方就放现场原音和其他配音演员混在一起非常不搭调,如果都能用演员自己的声音就好了,当然这太考验演员的功夫,也衬托了徐贵樱的表演。然后情节更加合情合理自然,确实比较符合脂砚斋批语。饰演贾宝玉的钟本伟在后30集让人觉得终于有演技了,尤其是和黛玉最后一次互证心意的片段,简直是两人全剧最吸引人的地方了,在这一场景中张玉嬿的黛玉的笑容非常美。就连黛玉葬花的桥段感觉更符合书中场景和书中人物。宝钗和袭人也不再惹观众讨厌,而是令人敬重。最后,作为南方人,本剧拍摄无论是场景还是人物都感觉更符合南方人审美。

  《红楼梦》观后感(三):还不错

  《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紅樓夢》書內提及的別名,還有《情僧錄》、《風月寶鑑》[1]、《金陵十二釵》、《金玉緣》;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題為《紅樓夢》(甲辰夢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後,《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成為通行的書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數問題有兩說:據脂硯齋批語,應少於114回;而據高鶚、程偉元的版本,為百二十回。後來高鶚、程偉元取得後40回稿,並整理印行,即為目前較通行的120回全本。 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流傳,受到讀者歡迎。

  《红楼梦》观后感(四):【资料】1996台湾华视版红楼梦——演员表

  演员 角色

  钟本伟 贾宝玉

  张玉嬿 林黛玉

  邹琳琳 薛宝钗

  徐贵樱 王熙凤

  徐乃麟 贾琏

  王玉玲/郭慧雯 史湘云

  胡惠玲 贾妙玉

  汤兰花 贾元春

  李星瑶 贾迎春

  王佳莉 贾惜春

  毛训容 贾探春

  曾亚君 赵姨娘

  张琼姿 秦可卿

  周筱云 尤二姐

  李威仪 李纨

  杨洁玫 晴雯

  萧艾 袭人

  蓝丽婷 麝月

  江岱恩 莺儿

  傅碧辉 贾母

  牟希宗 贾赦

  傅雷 贾政

  范鸿轩 贾珍

  文帅 贾蓉

  鲍正芳 尤氏

  韩湘琴王夫人

  李又麟 薛蟠

  芳玉 薛姨妈

  金士会 邢夫人

  刘德凯 情僧

  澎恰恰 癞头和尚

  《红楼梦》观后感(五):【资料】1996台湾华视版红楼梦——主题曲/片尾曲

  主题曲《情愁》

  演唱:徐雅君

  作曲:黄石 

  编曲:黄石

  我的情愁 

  你可知否

  泪水伴我花消瘦

  天若有情天亦老 春已过 

  秋叶飘零黄昏后 扬花飞雪 

  长歌轻柔

  人间春秋在红楼

  流云无计留住春 秋已过 

  春水依旧向东流

  云非云 梦非梦 蝶恋花 终是空

  残云情深千万种 

  再回首 已是夕阳红

  情非情 怨非怨 千秋悟 白发添 天地相思几时绝 

  看红尘 多少人依恋 情如春水 

  愁似秋月 几番风雨终须别

  流水流云再聚首 烛光残 

  红楼深处恨无常

  ---------------------------

  片尾曲《独梦》

  演唱:徐雅君

  作曲:黄石 

  编曲:黄石

  孤海一扁舟 

  独自梦红楼 漫漫一片水悠悠 

  日落方知愁 飘零满江红 

  叶落知三秋

  茫茫一片云飘飘 

  四方任逍遥 问流水 

  春风得意何处是尽头 问白云 

  得意春风人生几个秋

  趁未凋残夕阳时 

  再看红楼花更瘦 问流水 

  风流人间何处有情缘

  问白云 

  人间风流你痴我也癫 前生今世相逢时

  红楼梦里寻红楼 

  寻红楼

  《红楼梦》观后感(六):专门去看后80回改编

  听台大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她在讲课中频频推荐华视版红楼,心想这应该是十分好看的,前天专门找来看。

  因为我对87版红楼梦十分喜爱,为了防止我的偏颇,我事先做了很多心理建设,尽量不带偏见地去看。

  可自是这样,还是爱不起来。

  1. 宝玉的扮演者。。。真是一言难尽呀。他的年纪看上去比所有女性都要小,幼稚极了。小身板,骨架完全没发育,俨然一个儿童,身高也很矮,比黛玉还要矮。整体而言,英气不足,呆气十足,尤其是后期贾府败落后,他那一脸呆呆的样子,不是失神,简直可以称上白痴了。

  2. 很多人抱怨台湾腔很重,我看的是配音版,也没有好到哪去。凤姐的声音十分娇弱,声音低沉,完全没有泼辣气了。王夫人的声音特别温柔,倒是那邢夫人的声音十分高亢和聒噪。

  3. 所有人物的扮相偏现代,有还珠格格的既视感。长相与妆容不太古典,倒是有金庸武侠剧的风味。黛玉的扮演者在多个角度看,很像杨颖。更糟糕的是选角,其实各人物之间的长相差别几乎不大,初看来快脸盲了,几乎没法分辨。

  4. 剧情十分拖沓,容量很大,但口水话太多了,光听那邢夫人和赵姨娘就有够人烦的了,更何况后期还有大段贾琏撒泼骂娘的话。哭戏十分之多,比如宝钗出嫁那场,大概有2集她都在哭着说不去,颇有琼瑶哭戏的感觉。过犹不及,虽然看上去多了,但丧失了简练和精准。

  关于改编的具体情节,不做评判了。

  《红楼梦》观后感(七):看了几集发表感想,和央视版的对比

  里面的歌曲流行味太浓,没有古风感。场景切换非常生硬,背景音乐甚至被硬生生掐掉。声音一会儿是后期配音,一会儿又是现场录音,非常混乱,第一集我甚至听到照相机声。各个演员的国语水平也不统一。我原以为当时台湾电视剧拍摄技术比同时期大陆高超,看来不过如此。

  华视版像黄梅戏,气氛比较轻松、欢乐,每个人都是嬉皮笑脸的,有点闹着玩的感觉,过于随意了;央视版就很严肃,可以感受到荣国府是一个规矩甚严的豪门。两个版本都是在上海大观园取过景,但布景感觉完全不一样,央视版布景偏北方四合院风格,朴素端庄大气,因为没钱,道具少且简陋。华视版就华丽许多,明显南方风格。 华视版人物姓名有经常提醒,红楼梦出场人物众多,不标出还真记不住人。 一些情节处理不如央视版。比如秦可卿和贾瑞死这段。秦可卿因为与公公贾珍通奸被婆婆尤氏知道而病死。央视版先通过秦可卿突然生病,及手下丫鬟瑞珠突然心事重重、默默不语设置悬念。以宝珠的视角逐步揭露真相,最后真相对于宝珠的冲击感和恐怖感,观众也能感同身受。华视版就太平铺直叙了,非常平淡,垃圾情节太多,贾珍没体现出果断、凶狠歹毒,遇事一副慌慌张张的样子(喂,你可是宁国府大家长,你怕谁),秦可卿演员不够绝代佳人,重病时也没个快死的样子。秦可卿死因这段,原著里没有直接描述,所以可以很好体现编剧的功力。 贾瑞调戏凤姐,却被凤姐捉弄得病而死。央视版在风月宝鉴镜子那里用了特效,王熙凤在镜子里突然变成骷髅,把贾瑞吓死了,贾瑞死的同时,凤姐送的人参末子也掉一地并被风吹走,这些镜头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而华视版则借贾瑞之口说说出镜子奥秘,就太平淡了。

  《红楼梦》观后感(八):情不情

  劇情處處有伏筆,每個人的結局安排的很有趣。

  鳳姐在抄家前後,與劉姥姥、小紅的訣別令人感慨動容,人生在世常念恩情,所謂精明一世,到頭來,對應脂硯齋所說強英雄鳳姐知命。

  編劇否定了通行本後四十回的結局,悲劇即是把美撕碎。而高鶚的續寫恰恰否定了《石頭記》這樣的大悲劇主題。寶玉怎麼可能去考科舉呢?賈家怎麼可能重新振作呢?結尾湘雲遇見寶玉的情節也是妙極了。李紈的結局也很諷刺。看得出編劇很喜歡湘雲姑娘了。算是對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有了一個交代吧。對比各位太太小姐們的悲慘,反倒是襲人平兒小紅們的結局令人稍稍溫柔一些,編劇也很有人情味了吧。

  最後寶玉寶釵湘雲三人重返大觀園,道士在大觀園中遇到寶玉,說

  「情字不是看破看開,情字是放下。拿起就有,放下就無。放不下情字,還說什麼看開人生,看破因果。皆還是不悟,皆不得解脫。真蠢物也。」想想世人為情所困,所喜,所傷,所憂。何嘗不是蠢物?

  另警幻仙姑在太虛幻境發放情榜,也說的很妙:

  黛玉是情中最識情者,故曰情情。

  寶釵是情中最知超然者,故曰情無。

  我不喜對比二者高下之分。所謂釵黛合一,正合乎判詞的預言。

  另主題曲《獨夢》的詞也很好:孤海一扁舟 獨自夢紅樓 漫漫一片水悠悠 日落方知愁 飄零滿江紅 葉落知三秋 茫茫一片雲飄飄 四方任逍遙 問流水 春風得意何處是盡頭問白雲 得意春風人生幾個秋 趁未凋殘夕陽時 再看紅樓花更瘦 問流水 風流人間何處有情緣 問白雲 人間風流你癡我也癲 前生今世相逢時 紅樓夢裡尋紅樓

  《红楼梦》观后感(九):瑕不掩瑜 水准之作

  四位主角:宝黛钗凤的选演较成功 钟本伟亦正亦邪 呆傻娘孩气兼备 唯一的缺点是不够丰腴 邹琳琳接近完美(张莉脸型更圆润 但气质过甜 白冰略放 李沁清瘦)张玉嬿与陈晓旭相比显浮 演技了得 人物形象立体 将黛玉性格中的娇俏面诠释到位 徐贵樱粉面含骚 不似邓婕版狠冷 年龄感的问题同存 部分配角 尤其贾芸 聪灵 良善 不失风流态度 远胜其余两版(87版过于忠厚)

  剧情 加工成分较多 编剧文学功底深厚 熟知红楼 改编契合人物性格 比如尤氏发现贾珍所藏可卿发簪 盛怒之下寻秦氏质问 却发现她在房间熟睡 即将头饰置其枕边 无言胜有声 而87版借扇双敲一节 宝玉调笑完宝姐似杨妃 竟然顺势摸起了玉臂- -更诡异的是 宝钗居然没任何反应!10版则有著名的“出火”与“她还真信了” 整体而言 华视版红楼情节饱满合理 相当具有观赏性

  87版写实 剧中角色 服饰 道具 场景 力求还原小说 10版深受昆曲 舞台剧 复兴文艺影响 人物概念化 戏剧冲突淡化 行云流水 光线柔美 如梦似幻 意境佳 96版介于虚实之间 虽不够严谨 倒也不脱框架 拍出了另两版所不具备的青春感 :87版创作团队如履薄冰 10版 李少红选择低龄演员 奈何表演经验欠奉- -电视剧中的青春也是需要演的- -除了极具天份的于小彤 基本不如人意 额妆亦显老气 何来青春可言 而华视版演员经验丰富 年龄尚轻 剧中黛玉与李嬷嬷拌嘴宝玉偷偷为黛玉鼓掌 姐妹游赏大观园王熙凤掷石子调笑 宝玉与湘云玩耍互丢瓜子等诸多出彩细节 不仅是导演精雕细琢的成果 更有演员得到发挥空间后自然流露的青春本色- -这或许是对红楼梦重要主题:歌颂青春的最好诠释

  配乐方面 87版以民乐为主基调 适合《大宅门》 96版请来陈淑桦坐镇 偏流行 平平 10版昆腔融合筝 箫 笛等雅乐配器 突显古风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扛鼎之作 影视剧想要诠释的尽善尽美 很难 但只要拍出精髓 就难能可贵 像华视版这部辗转各地 摄制五年的精品 值得观众悉心赏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