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境界”的一点思考 ——读《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傅雷说:“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朱光潜说:“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如此精妙之作,不是我浏览一两遍就能看懂的,这几天重温了部分章节,再次对“境界”有了一点小思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第一章上卷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另外,提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种“境界”:古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由词的境界上升到成大事,做学问的境界。仔细想来,其实我们做万事皆可有境界。一个人有境界意识,去追求境界,他的目标就会越明确,他的发展动力就越足,他的发展潜力就越大。
比如,教师教书。如果我们重视这两个境界,教学水平和个人修养都将有大的提升。所以教师应从此中得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