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波诺》观后感精选
《杀死波诺》是一部由尼克·哈姆执导,克里斯滕·里特 / 本·巴恩斯 / 皮特·波斯尔思韦特主演的一部传记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杀死波诺》观后感(一):这才是青春电影呀
就是两个腐国屌丝青年的故事。好莱坞喜欢给屌丝安排一个逆袭的结局,主题是升华了但是看多了都是套路。倒是英国人少点套路多了点真诚,这两小哥最后还是没变成高富帅,平凡的少年就是这样,有梦(妄)想有辛酸会犯傻逼偶尔也有幸福。本·巴恩斯那张好看的脸演起屌丝来有种反差萌,贱卷在里面也很可爱的。
《杀死波诺》观后感(二):要颜有颜,要嗓有嗓,就差临门一脚
eil是卢瑟吗?不见得吧。虽然追梦的路上自尊心好胜心还有不知道什么奇怪的心思(比如睡老板的老婆)搞砸声名大噪的机会,但是他的才华妥妥是有的,就像Bono邀请他助演时也说到【从未怀疑过你的能力】。他为了组乐队费尽心思搞来赞助,运气也不算不好,但是总差个临门一脚。也许成名并不适合他的性格,可能好好当一名摇滚杂志记者,写写报道,录录Demo,带老婆去看弟弟摇滚巡演,也算蛮惬意的。。话说回来,BB的颜和声线不搭啊,但是电影里好几场现场看着有点燃啊,好棒!卷毛的烟熏妆妖的可以啊。英式幽默挺不错的。
《杀死波诺》观后感(三):《杀死波诺》:YOU TOO
影片的开始太他娘的哗众取宠
直到回到青涩年代才郁郁寡欢
本·巴恩斯演的这个男一号怀才不遇
搞的行头真是有模有样
罗伯特·席安演的那个弟弟算是男二号
弄的很错乱
有几首McCormick 的歌他们演绎的还挺惊艳
哥俩好啊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影片那些插科打诨的都挺有意思
还都是角
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口音实在有趣
时不时的用那些老歌
串起我们对旧时摇滚的怀念
还真的有些意思
还是有些励志的啊
个人评分:6.5分
至于U2在里面就是浮云
是编导刻意的吧
《杀死波诺》观后感(四):那是你追寻的,未必是bono追寻的
成功其实也是需要运气的,当bono和neil还是默默无闻的地下乐队时谁能料想到今后U2的辉煌呢。neil时运不济,性格缺陷铸成他的失败,但这个失败者实在太可爱太让人不忍心了。不禁想起自己当年大学搞乐队的时光,同样也是从零开始,热情高涨,neil始终触动着我那根逐渐遥远的神经。就像豆友说的,有时选择很重要,neil做了错误的选择,但没有那份坚持,乐队也不会走向正道,不过谁知道呢,有如U2的歌词“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 am looking for",neil追寻的和bono追寻的完全是两个目标,起点不一样,或许最终会不同。此外gay老头的经典台词实在有必要再装逼贴一下:
Karl: A word to the wise from an old man before you go. Remember only this: the measure of a man is what's left when fame falls away... oh, and another thing: get as much sex as you can!
《杀死波诺》观后感(五):你摇滚吗?
尼尔与bono是同学,大家为了成为摇滚明星而各自努力。。
ono的乐队最后成为全球著名的U2乐队。
而尼尔则和弟弟在脱衣舞厅唱着无人理解的摇滚。
尼尔一直坚信自己的摇滚梦想在一步步实现,但在实现的路上却不断地制作麻烦最后给乐队抛弃了。
而因为拿了黑帮的钱去实现摇滚明星的梦想,尼尔与弟弟给黑帮老大抓去而错过为U2表演的机会,尼尔必须为黑帮老大写文章澄清媒体对他的不良传闻。。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惊喜,因为这样,尼尔成为著名的作家。弟弟伊万则成为英国最忙碌的摇滚歌星。。
在观影的过程,一直觉得尼尔很坚持梦想但却不断地摧毁之前的努力,本想着,这可能是一部讲述没有成功案例的励志故事。
但电影的结局却出乎意料,尼尔成功了,只是 不在摇滚的路上。
人生总有好的事情要发生,只是迟早的问题。
关键是,有没有为此努力过。
尼尔或许不是最好的摇滚明星,但他的精神却很摇滚。
不是吗,谁说摇滚的人一定得墨镜皮衣电吉他。
具有摇滚精神的人就是rocker!
在人生的路上,只要努力过,也很摇滚。
不是吗。
《杀死波诺》观后感(六):neil是个煞星……
killing bono
介绍上说这是一部喜剧片,但我只是在danny machin‘劝’经理人签下shook up乐队使用的方式时笑了一下.嘿
这个恶贯满盈的老家伙霎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神父’,然后站在角落欣赏自己的宠物猫得到毛线团.
当bono打来电话时我想,这傻小子一定会拒绝的,果然他拒绝了……
真难想像他是梦想太坚定还是被嫉妒和自尊掐住了喉咙!
从一开始,从shook up和U2都还躺在胎盘里的时候
他把亲爱的兄弟拽离了成功轨道
他冒着被暴菊的危险跟黑帮老大吹NB借钱
他寂寞的在冰冷的房子里抽风
他鄙视了rod stewart
他上了老板娘,失去了女友,失去了shook up
哥哥,你告诉我真相是神马
真相就是我做的都是狗屁决定
我只是不看好bono的样子,我以为我会成为灵魂人物,我比他帅……但是我拼了这场生命都没他成功.
电影很不快乐,依然能让人憋尿坚持不快进看完
结局是一片字幕,看不懂英文的我只能明白ivan的乐队忙着跑场子,neil娶了原谅了他的前女友
重点:他们没悬念的错过了为U2开场
eil是个煞星……
《杀死波诺》观后感(七):“谋杀”波诺
“谋杀”波诺
[杀死波诺]Killing Bono
导演:尼克·哈姆Nick Hamm
主演:本·巴恩斯Ben Barnes/罗伯特·希恩Robert Sheehan/克里斯滕·里特Krysten Ritter/皮特·波斯尔思韦特Pete Postlethwaite/马丁·麦凯恩Martin McCann
类型:喜剧
出品:派拉蒙
上映日期:2011年4月1日
在摇滚兴盛的爱尔兰,一心想成为明星的的高中生尼尔·麦考密克(本·巴恩斯饰)在学校组建了乐队The Hype,可不久主唱的位子就被好友保罗(马丁·麦凯恩饰)抢去,气愤之余尼尔和弟弟伊万(罗伯特·希恩饰)自组乐队。可谁都没有料到保罗成为了波诺,而The Hype就是日后声名远播的U2乐队……
估计是受了大卫·芬奇的启发,这年头大家对名人发家致富故事都不愿放弃挖根刨底的好奇心。这回执意掘坟的是爱尔兰著名乐评人尼尔·麦考密克,本片改编自他的自传体小说《我差点成为波诺》。尼尔的用心路人皆知,无非借着U2的大名将青春时期的羞涩往事再抖落一番,赚得眼球之余自己也好一泄积愤。影片除了再现上世纪70年代校园音乐的盛况空前外,还少不了爆出一些U2当年鲜为人知的猛料,而包含若干首U2作品的电影原声也是一早抢得先机。片中扮演波诺的马丁·麦凯恩出镜不多,风头最劲的当属扮演尼尔的英伦小哥本·巴恩斯,另外罗伯特·希恩也让人眼前一亮。更值得一提的是U2前经纪人伊万·弗洛克斯是本片的制作人之一,难不成他们都想干掉波诺?
《杀死波诺》观后感(八):可惜了伊万
尼尔其实是个自私鬼,自命不凡的家伙,是他拖累了自己的亲兄弟,亲手毁了本来可以成为最出名的摇滚乐手的伊万的一生。
反倒是波诺大度,始终想给这个小乐队带来光明,始终想拉一把自己一起长大的伙伴,可傻逼尼尔一意孤行,宁可穷困老倒也不要U2的资助,这是傻人,疯子,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不现实不说而且损人不利己。有多少人想和U2合作呢,尼尔之所以拒绝还不是因为他妒忌U2。
最可怜的是伊万,他人生的毁灭完全是摊上了这么一个傻逼大哥。
尼尔在乐队的时候把乐队搞的乱七八糟,相反伊万更像是个乐队领袖,可惜他也是个傻娃子,缺少霸气,什么事情他哥哥哄哄他就完。
可怜乐队里如果出只臭虫那么就会一锅臭,哎~
我明白尼尔的心情,也同情他做出了这么多的自我折磨,差点把自己害死,差点害死自己亲弟弟,到头来害死葬送了哥俩儿的前途不说,他就是嫉妒童年伙伴为什么可以让2亿人沸腾而他就不能。有些事情是不能比的,哎~男主角演的太到位了,最后想要去刺杀波诺,他完全是个LOSER一个懦夫,只有那些没出息的羡慕又见不得别人有所成就却不能实现自我的人,他们唯一能实现牛逼,实现自我的方式可能就是把人家给杀了,以此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名的梦想。电影也是在嘲讽这一类的庸才吧。
尼尔,他爱的是出风头,是面子,是荣誉,是名声而不是纯粹的音乐,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成为波诺。
我们真的不能同情这样的人,而是应该极力鄙视像尼尔这样的人。
人有多大能力有多大本事就应该做在他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而不整天异想天开,胡乱做白日梦,甚至是牵连到自己家人朋友的生活。
尼尔像痴人说梦一样,可笑又可悲。其实他倒不是没有才华,他是写评论的好手,他并不说生来的摇滚明星,他只是摆错了位置,还好最终他甘于平凡,认命写文章了。只是我还是很难过,他曾经拖累弟弟过那么没见阳光的苦日子,哎~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面的黑帮大佬是个重情义的人,尼尔害他背债,最后被杀,可是他还是放走了他,好人呐~
《杀死波诺》观后感(九):从明星的幻想中解脱——《killing bono》给人的启示
尼尔:“你不觉得他们是在装蒜吗?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可他们居然还在唱:我还没有找到我寻找的!”
伊万:“他们只是得到了你想得到的!”
(电影中麦克考米兄弟的对话)
《killing bono》讲述的是一个和著名摇滚乐队U2有关、但直接关联不大的故事。因为U2是这么多年来我最喜欢的一支乐队,所以对一个以“杀死主唱”命名的电影,也稍带发生了些兴趣。我还记得,这似乎是好友第一时间向我推荐的一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U2乐队高中时期同窗的故事。neil(尼尔·麦克考米)是故事的主人公,他是bono的同学,有个叫evan(伊万)亲弟弟。尼尔喜欢音乐并坚信自己注定会成为一名摇滚巨星,他下定决心和自己的弟弟伊凡一起做专辑、开露天演唱会、成名成家。为了和bono一争高下,他赌气的拒绝了bono邀请自己亲弟弟加入U2(那时还叫hype)的建议。
关于U2,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他们的事业发展如日中天;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则命途多舛、屡遭不顺。尼尔有自身的问题,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得意忘形等,这都是导致他不能成事的原因。他和bono较劲一二十年,最终浪荡落魄。他甚至产生了杀掉bono的想法……
整部电影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前文麦克考米兄弟的对话。Bono的功成名就与neil的狼狈不堪的真正原因似乎在这一瞬间被揭示出来。事情总是这样,当你费尽心机去追求的热名滚财的时候,可能总是得不到,但有的人只是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这些东西反而不求自来。对于太多想要成为摇滚明星、流行歌星之类的年轻人来说,这部电影或许有着深刻的启示。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从来不是事实,这只是某些人为了刺激普通人名利欲望、并以操纵欲望达到其目的诡计。
对那些总是迷恋明星却看不起未成名人物的俗众来说也同样有意义。这部电影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不是每个有成名才气的人都能成为明星,反过来说,不出名的人物也可能拥有名人的才气。更极端的说,最高境界的人通常都不是那些最出名的人。不要让肤浅的歧见障碍了自己的判断力。
喜欢名人,想看明星,可能是多少年来中外人士共同的爱好。但在这个时代,保留这个爱好无可厚非,但不要感情冲动,切记捂紧自己的钱包。
看完电影,顺带浏览了这部电影的介绍,让我着实吃了一惊,这部片子竟然是喜剧!回想我看完整部电影之后都没有过任何一丝的笑,可怜英国人的幽默感真是让人汗颜。
《杀死波诺》观后感(十):我是来提供原声歌单的
01 Where We Want To Be Ben Barnes / Robert Sheehan / Joe Echo
02 The Great Beyond Ed Kowalczyk
03 The Beginning Stephen Warbeck
04 Kicking Off Again Ben Barnes / Robert Sheehan / Joe Echo
05 Love Never Dies Joe Echo
06 Street Mission Martin McCann / 'The Killing Bono Hype
07 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 U2
08 Some Kind Of Loving Ben Barnes / Robert Sheehan / Joe Echo
09 Do Anything You Wanna Do Ben Barnes / Robert Sheehan / Joe Echo
10 Play Dead Ben Barnes / Robert Sheehan / Joe Echo
11 Dublin Stephen Warbeck
12 On My Own Ben Barnes / Robert Sheehan / Joe Echo
13 The Great Beyond Robert Sheehan / Joe Echo
14 Better Way Ben Barnes / Robert Sheehan / Joe Echo
15 Sleepwalking Ben Barnes / Robert Sheehan / Joe Echo
16 Where We Want To Be (Acoustic) Ben Barnes / Joe Echo
17 Stop The World Shook Up! 136
18 Some Kind Of Loving Sally Singleton
19 Play Dead (Acoustic) Joe Echo
http://www.xiami.com/album/442469?ref=ac-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