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青春》的观后感大全
《歌舞青春》是一部由陈士铮执导,张峻宁 / 马梓涵 / 袁成杰主演的一部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歌舞青春》观后感(一):太差
文化的差异,胡乱的借鉴,经典变得好恶心,简直就在恶搞,只是商业利益驱动下一次闹剧,人物的的单板,还要刻意的去模仿,最后留下只能是失望,还有什么呢?中国的内敛,美国的激情,两者的抵触,就像这部影片。原本是怀着好奇的心情去看看,但看到三分之一······,有点悲剧。
《歌舞青春》观后感(二):刚看我就起了鸡皮疙瘩!
对于本部电影,除了比较喜欢他们跳的舞以外,其他的几乎都令我感到恶心啊!做作的表情,刻意模仿的神态,改的不连贯僵化的剧情,极其垃圾的演技,还有一群装模作样的二逼,看电影的整个过程我都没断过起鸡皮疙瘩啊!本来看着迪士尼华谊的招牌来瞧一瞧,没想到期待的中国的青春电影可以拍到这种地步,简直就是从孕妇肚子里刨出来的孽胎啊!
《歌舞青春》观后感(三):SUCK!!!!!
眞噠是沖著HSM才給五顆星児!!
甚嚒玩意児昂!!
孫楠在那講噠那道題簡直就是驢唇不對馬嘴!!
一堆人不知所云不知所措!!
把歌舞青春噠招牌全毀叻!!
歌難聽!
舞難看!
一點児感覺都沒有!!
弄噠我去年噠年夜飯都快吐出來叻!!
全都莫名其妙!
太噁心叻!
擦。
還不到三分之一我就刪片児叻!
傻逼!
讓人知道我看過這部片子都是恥辱!
最後插一句:妳們丫一個個人老珠黃噠青春麼?!!!!
合適麼!!
坑祖宗玩児呐!!!
《歌舞青春》观后感(四):看到封面还以为是《歌3》
槽点太多了,一边看一边在心里总结,看完忘了一半…… 以下是另外一半: 1.造型师出来挨打 2.歌舞大多是扭头扭屁股甩头发加上手臂蜜汁甩动,人多起来加上奇装异服怎么看都是舞池里社会摇的不良青年,怎么看都不像高中生 3.男主叫诗人,嘴里说的全是网上的过气段子,听着非常之尴尬 4.歌词莫名其妙,硬核押韵 5.男女主互动无爱,各种对视害羞的表情公式化表演 6.女主课堂上解的是什么???? 7.男主生气的原因看不懂,一副“我不听我不听”的样子,强行制造戏剧化效果。 8.大咖很多,但是完全没有加分,只让人觉得“??????????” 9.最后剧情全靠配角推动,男主太废了。 因为看这个是在高中,那时候还能看下去,现在再看真的随时想关掉,但是为了几首还算喜欢的歌坚持了下去,其中比较喜欢《梅雨季》以及林俊杰张靓颖版的《我飞故我在》。
《歌舞青春》观后感(五):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寨
说些与影片本身关系不大的话
小时候一度痴迷于看奥特曼,后来中国出了部中国版奥特曼——金甲战士,于是我不再痴迷奥特曼了
小时候一度痴迷于看恐龙战队,后来中国出了部中国版恐龙战队——铠甲勇士,于是我不再痴迷恐龙战队了
小时候一度痴迷于中华一番味,后来中国出了部中国版中华一番味——神厨小富贵,于是我不再痴迷中华一番味了
小时候一度痴迷于棋魂,后来中国出了部中国版棋魂——围棋少年,于是我不再痴迷棋魂了
幸好,除了奥特曼之外,我小时候曾经痴迷过的日本动漫,都已经完结了,不然我不知道该抱着一颗怎样的心去追看
歌舞青春是一部好片(指美国版的),好片可以翻拍,但再好的片,搭上made in china,恐怕就有点悲剧了
我现在其实在想的是,美国有一个很经典的青春系列电影,叫《美国派》的,我们中国还没翻拍,不然等出了《中国派》的时候,我就再也没心情去麦当劳吃香芋派了
《歌舞青春》观后感(六):幸亏只有一个半小时
首先这个个人的评价不是站在和原作比的角度,真的没法比。先说说剧情,太没劲了,或者说根本没看见剧情,没什么情节,刘唯演的瘦猴基本上是多余的角色,还有洋洋,根本没弄出矛盾点。宁宁妈妈爸爸不让她ktv不让她谈恋爱也太假了吧。演员,男演员还可以,比较喜欢张峻宁,不过仅仅是因为他帅,仅仅是帅,他的嗓音演歌舞剧还是不太够。袁成杰演得比较开,还不错,算是个亮点。女演员没法看了,中国没女演员了还是怎么了,找了这么个小鼻子小眼的人演主角!歌舞,舞蹈方面袁成杰从家里跑出来那段舞蹈还不错,真挺不错的,眼前一亮,后来的就太一般了,最后那个舞蹈,后面伴舞的都没蹦跶起来!歌曲原创的太少了,就那么一个,剩下的统统用rap代替,明显是偷懒,rap倒没什么,你弄得好听点吧,不带这么偷懒的,好好地rap唱的跟数来宝似的!还有,一个歌舞剧张峻宁唱的比袁成杰还少,我都不明白究竟谁是主角。还好只有一个半小时,否则真不知道折腾成什么样,迪士尼还真舍得砸钱。不过话说回来,中国确实没有这种文化氛围,半路出发必然骂声一片,刚刚起步起点定的太高也做不到。希望以后能做出自己的歌舞剧品牌,不要翻拍了。
《歌舞青春》观后感(七):无处安放的青春
昨天因为宿舍没电,在自习室宅了一下午,晚上憋不住了,跑到网吧发泄来了,翻了翻片库,看见了张俊宁,看了歌舞青春。
很少有电影能抓住我的眼神,如果我看电影会把自己当成主角,至少也要有主角的影子。我的生活很单调,可世界的生活很多姿,我又不愿意去掺和别人的生活,连看都不想看,这也许就是我很少看电影电视的原因之一吧。
说实话,最后我哭了,羡慕,后悔,好多好多,我想问我自己我把我的青春放哪了?
律动,心动,多姿多彩的服装,炸人眼球的动作,不得不说被这些表面功夫所感染,可拨开这光鲜的外衣,最让人触动的还是那份冲动和坚持。
青春到底是什么,是诗人和宁宁唱的不得不爱?是宁宁在流言面前投进的一个篮球?还是最后的男女主角的我飞故我在?
我的青春放哪了,是在教室里?在作业纸上?还是最后的成绩单?也是也不是。说不是,最终的结果不是我想要的,但我却接受了好久,包括在现在。说是,我的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上面,为它哭为它笑。不明白,我的青春到底放哪了。。。
《歌舞青春》观后感(八):掉渣了掉渣了……可以给负颗星,我给负三颗!
我看过好几遍的原版歌舞青春,那是经典,看不腻。之前看了宣传,已经对它不抱希望,特别是那翻版的《together》,就让我死心。
现在看了这部,我想说如果可以评负分的话,我愿意给3颗星以上。雷死偶了。
第一,女猪脚新转学去陌生学校不但不怕生,还拽死了!一脸傲气,还说积极向上,没有个谦虚样,不是要团结同学嘛,一去到新的学校就这样。后来还要装个清纯可怜无辜样,恶心极了……
第二,孙楠在上课的时候特地把一块干净的黑板推开,然后累死累活的搽干净那块写着“飚歌”两字的黑板,我以为他对那块黑板情有独钟呢,咋知道,他还是把他要写的公式写到他刚推开的黑板上,这是为什么呢?!就为了后来他们去KTV飚歌,埋下伏笔吗?!这有意义吗?!晕!
第三,女猪脚的父母,搞笑的思维,其母说的经典语句:“你连KTV都敢去了,你还有哪里不敢去的。”晕!那有啥不好的,她爸妈不是要她去出国吗,KTV都敢去了,出国怕啥!她爸妈都思想有问题了,她在那环境出来多少都有问题了。那干嘛给她转个没有学习氛围的学校呢,好学校中国也大把啊,既然要出国,大学就可以啦,还要在大学转学?啥意思啊……
第四,那洋洋公主,就是个廉价公主嘛!除了她唱歌时候炫耀出她家很富有了,其他就……完全没有夏培的公主气息。
第五,科比穿的那么潮,看起来家里也应该很有米,他家在看起来那么破旧啊。郭德纲那个RAP如果是变成唱京剧,可能我会欣赏一点。可惜他竟然唱RAP……呃……
里面太多“经典”台词了,比雷阵雨还雷啊……
《歌舞青春》观后感(九):热血、热爱才是青春,不是只有堕胎出国三角恋
虽然已经过了10年,《歌舞青春》系列现在看来,仍是一部很棒的青春校园片,重看一遍,心情会骤然变得明朗开心,结尾男女主角的对唱仍然会让我浑身鸡皮疙瘩起好几轮。也许单纯简单,也许俗气幼稚,但是我理想中的青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是天天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不是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学校主办演个舞台剧情意萌生,参加运动会在操场挥洒热血,或者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拼搏,感情越来越深,这样在毕业后,回顾自己的青春,才不会有虚度感。可惜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是没有青春的,也许只有青春痘。
前几年国内流行拍青春校园文艺片,男女主角不是校花校草,起码也是个学校的风云人物。可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带着厚厚的眼镜、被蓝绿色大码校服遮住身材的普通中学生而已,哪里有那么多风花雪月的时间?扮演男女主角的也是当下流量小生或者小花,保证了粉丝党,投资方买下一个大IP,保证了原著党,接下来就是改编和快速拍摄剪辑。不到半年,一部校园疼痛虐恋片就上映了。可是为什么,校花校草的青春,都充斥着三角恋、堕胎、出国,多年后相遇,物是人非……几乎没有这些桥段的,都不好意思叫青春校园片。
可是,这不是我们的青春。先无论校花校草们经历了什么,难道我们的青春一定要被幻想成这么曲折离奇,才能对得起“青春”二字?青春不是奇幻,而是热血,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为了共同的梦想,一起努力,无论最后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是很珍贵的回忆。而成年人的世界则充斥着利益、权衡、算计,我们都已经这么累了,还需要看这些纠结扭曲的青春片来找回忆吗?那找到的也不是我的回忆了。
青春,就应该开心、简单。复杂,是属于成年人的世界。
当尽情时尽欢畅 ,切莫辜负好韶光。
《歌舞青春》观后感(十):电影价值观无法复制
美国歌舞青春已红遍全世界,成为美国软实力的代表之一。不仅没有任何负面评论(指对影片,而非演员),而且成为全世界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中国也想学习,复制它的成功,同样的剧情,同样的养眼演员,同样的歌舞,甚至同样的海报,但很失败,没有吸引到任何人,反而遭到所有人的诟骂!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电影价值观无法复制!
歌舞青春是属于美国的。它宣扬的是美国的价值观。让我一一道来:
1、原版三对演员中,男主是犹太人,女主是七国混血(有中国血统),男女二主是纯欧洲人,男女三主是非洲人。此外弹钢琴的那个小姑娘是俄罗斯人。这绝非偶然,而是导演精心设计。这体现的,是美国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而中国版,全然没有此类内容……
2、原版中,各人有各人自己追求的事业(男主:篮球和舞台;女主:读书;女二主:表演;男二主:舞蹈;kelsi:作曲……);而中国版,除了女主,其它人都没有自己的事业,特别是男主,好像什么都会,其实什么都不专。
3、原版中,每个人都在追求发现和突破自我。不止是男女主去唱歌,还有胖女孩跳舞,篮球小子烹饪……而中国版,此主题显得单薄,变成以爱情为主题。
4、原版中,每个孩子都是自己拿主意,父母最后都表示支持。中国版只不过是最后唱了歌而已,好像只能怪父母,觉得她父母好变态
5、最不满意的是将原版高中校园变成大学校园。这不用猜是怕担早恋的罪名,可大学生心理要比高中生成熟很多,还和高中生那么傻,看着就不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