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湖之琴》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湖之琴》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1-02-25 23:19: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湖之琴》经典观后感有感

  《湖之琴》是一部由田坂具隆执导,佐久間良子 / 中村賀津雄 / 中村鴈治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湖之琴》精选点评:

  ●周四夜。清澈细腻,美轮美奂

  ●巧笑倩兮,顾盼生姿,恰如空谷幽兰,天有生辉明月,地有湖泉淙淙;蚕丝渺渺,情思悠悠,特写和空镜都特别美,以三味线表现内心挣扎,当纯洁与美被扼杀在艺术的旗帜下,心里供奉的佛像亦轰然倒塌。

  ●日本民俗、传统工艺,“变态”美学、古典物语的完美结合,战后日本电影的辉煌时代。

  ●令人落泪的故事,水上勉深知底层女性的艰难和小心翼翼。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到《黑箱》,男权社会里数不胜数的责难与非议,受害者有罪论还有大量女性加入是无知。故事与三味线剧场结合非常亮眼难得。佳作。

  ●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佐久看着手指上滴落的湖水说:爸爸的眼泪、妈妈的眼泪;丝线上的水珠与后来水珠里映照出的火光;五重塔以及佐久说:塔在看;剧中剧里纹左卫门的舞蹈。一个印象深刻的说法:“琴”和“古都”发音一样,会不会言外之意是“湖的古都”,而湖象征眼泪?

  ●有些爱是出于美,有些是出于情。

  ●如今怕是很难再看到如此“古典”且用心的老套纯爱悲剧了。在稳重扎实的叙事推进中让意象的唯美镜头不再仅仅作为点缀而成为某种情节之上的升华或扩张最最能见出导演的才华及对抒情的诗性嗜好。因此纵是角色塑造的略略虚浮,也几乎成了统一全片圆润意境的刻意因素之一。

  ●若狭的贫穷女孩佐久为了生活,来到西山,与同乡的宇吉坠入爱河,宇吉不久后去金泽服兵役,这时来了一位三味线的名师,咱有了佐久,这对恋人该何去何从呢?

  ●

  ●3.5。

  《湖之琴》观后感(一):观影笔记

  接着上次在京都文化博物馆看《名もなく貧しく美しく》,今天又去看了水上勉原作的《湖の琴》。

  影片中出现的京都意象:

  五重塔、衹园祭

  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

  佐久看着手指上滴落的湖水说:爸爸的眼泪、妈妈的眼泪;丝线上的水珠与后来水珠里映照出的火光;五重塔以及佐久说:塔在看;剧中剧里纹左卫门的舞蹈。

  一个印象深刻的说法:

  “琴”和“古都”发音一样,会不会言外之意是“湖的古都”,而湖象征眼泪?

  《湖之琴》观后感(二):#佐久间良子##湖之琴#

  让你弹三味线是我的壮举。 我不会溺爱你,不会温柔的待你。我要塑造你成为独当一面的三味线演奏者,我一下子教你难的东西,到你能弹为止,我也一起难受。 我想教你,让我的心意弥漫在你的身体里。 中村雁治郎把佐久从西山带到京都,希望培养她为一个乐师。他说她是无垢的,作为佛学词语,这句的全称是无垢亦无净,在他的慷慨陈词中却能轻易的捕捉到他对她在肉体上的那种执念。电影的前后两相对应下来,这段训导听下来就让人感觉到一种不祥之兆。 湖之琴,又是一部水上勉小说改编的杰作。 开篇美轮美奂,非常像蝴蝶梦的那段开头,配合逶迤前进的长镜头: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曼德利庄园,我好象站在铁门前停了一下,大路在我面前蜿蜒的展开,依然如故。画面表现得神秘而且干净。 一念无明。 整个电影弥散着一种宗教色彩。这不同于他其它电影中的那种世俗化。

  《湖之琴》观后感(三):静谧的余吴湖

  《湖之琴》是描述缫丝工人不幸的故事,可能未读就让人不忍展卷。女工阿作爱上了同来自若狭小村的男工宇吉,两人未及结合,就因宇吉被强征当兵而离散。阿作被三弦琴师纹左卫门要去当佣,63岁的老师傅性情慈和,却也有日本男人放肆垂涎女性的恶习,污辱了阿作。阿作离去后与退伍的宇吉过上了平静的幸福生活,但好景不长,受辱怀孕压迫得她悬梁自尽。宇吉怀抱着她,沉湖殉情。

  在历史上非常有滋贺县位于日本的中心,它的中心有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这是一个内陆县、四周被群山环抱,东北面是伊吹山地、东面是铃鹿山脉、西面是比良、比叡山地,西北是野坂山地、南面则有信乐山地。

  琵琶湖占全县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以该湖为中心,由余吴湖、伊吹山、比良山、比叡山等共同构成的琵琶湖国定公园里名。

  余吴湖位于琵琶湖以北,和琵琶湖隔着一个贱岳 (海拔422m,位于和余吴町交界处。「新雪下的贱岳大观」被喻为琵琶湖八景之一)。这里曾是「贱岳合战(战役)」发生的地点。,面积大约1.8平方公里,周长约6.4km,水深最深的地方132m,地形是属于三面被大山包围的断层盆地,和琵琶湖的水面落差有49m。自古琵琶湖被称作为大江,余吴湖被称之为伊香的小江,这里流传着仙女的羽衣及龙神·菊石姬的传说,非常带有神秘色彩。别名也称「镜湖」。

  若是交通的话从「京都駅」搭乘JR山阳本线到「米原駅」,接著转北陆本线到「余呉駅」,下车徒步5分/北陆自动车道木之本出口乘车10分大约两小时内就到了。住宿的话有民宿跟一间「余呉湖庄」。在去之前看到商店就先买点食物跟水,因为有些乡下地区买东西比较不方便。

  滋贺县余吴町,尾羽梨村,就是古代近江国所在的地方。在琵琶湖北岸余吴湖的附近,周围有墓谷山和安藏山。

  《湖之琴》观后感(四):湖底琴音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3701363?from=search&seid=17844712116252991259

  《湖之琴》里的佐久让我想到了《小小的家》里的多喜,这两角色相近,都是大时代背景下普通底层女性,但两人命运却又天差地别。同是从小乡村里出来的佐久经人介绍去西山纺蚕丝作坊工作,多喜经人介绍去东京小说家里当女佣。佐久也许比多喜还幸运点,因为蚕丝作坊的老板夫妇为人正派厚道,对佐久也是女儿心态,多喜的雇主小说家却是想着法的想占多喜的便宜。

  多喜非异性恋,所以小心躲过小说家的各种骚扰,装傻充愣之余被小说家的夫人推荐去了平井家做女佣这才算稳定下来。平井全家把多喜当做亲人一样看待,躲过东京轰炸的多喜战后安静生活,得以善终,这是一个美好结局。

  佐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其实本有平静的生活,又有恋人宇吉,但宇吉的入伍改变了这段美好的恋情,这两部作品都能算是反战故事,佐久与宇吉的殉情,平井夫人与板仓正治的阴阳两隔在那样的年代下数不胜数。

  来自京都的三味线名师桐屋造访西山,他首先参观的是渡岸寺观音像,此后遇见佐久就盛赞佐久是观音的孩子,月色下优雅的花朵,美丽不可方物。佐久的纯洁与美丽在故事中始终与观音关联,而桐屋老师的丑陋先用“拜观音”欲盖弥彰,最后才揭露出桐屋披着羊皮、人面兽心。

  桐屋的第一次诱骗:

  蚕丝厂老板夫妇的朋友说,桐屋想收佐久为徒不知是福是祸——此处也为“是祸”埋下伏笔。不过人往高处走,老板的朋友认为是福能够去京都学琴,也许从此改变命运。佐久年龄偏小,又是独生女,事实上是根本没有选择能力的,京都学琴的诱惑确实太大,美丽的和服,优雅的生活——此时为桐屋的第一次诱骗,乍看有得选,其实没得选,任何女孩对美好生活都向往。

  桐屋的第二次诱骗:

  在京都,桐屋对佐久不吝赞美,各种艺术辞藻堆砌着赞美。此时佐久已经过上了更优质的生活,而不是乡间小女孩了,真实感受到京都生活的美好。

  桐屋情妇的第三次威胁:

  鸟井夫人心知肚明桐屋对佐久的“期待”,故而到桐屋本家训斥佐久,说她勾引大弟子,又对各式各样的男人尽显媚态,想要赶走佐久,让她回西山。佐久一脸委屈,转过身去收拾木屐时一脚踢乱鸟井夫人的木屐,此时佐久因着桐屋的特别优待已是小有脾气,不惧鸟井的威胁。潜在层面上,佐久在京都无依无靠,也只是因着桐屋关照能继续学琴,后续如果敢与桐屋反对,怕是会引祸上身,遭到众人指责。

  桐屋的第四次威逼利诱:

  桐屋已意识到佐久想和宇吉一起回西山,于是开始加速诱骗。此处电影没有直接表现,而是编了一出三味线剧场影射诱骗。

  一个盲人旅行者(桐屋)行走山林,偶遇观音寺祈求观音之女(佐久)能复明自己的眼睛,而在一番交谈之后,盲人居然能用三味线精准踩住观音之女的衣服,暗示桐屋羊皮之下是对佐久美貌垂涎已久,而且对佐久心态及弱点牢牢把控。画面最后回到现实,桐屋撕下伪装,强占佐久,佐久没得选,她无法反抗一个名人桐屋。佐久与桐屋地位不对等,周遭世界对他们俩的看法会极差,在那年代也可称为桐屋对佐久的职场霸凌。一个女性除非不惧周遭非议,经济条件与心理有承受舍掉一切的能力,否则面对桐屋的霸凌是很难逃脱的,乡间贫穷女孩佐久受得责难肯定远远大过三味线名师桐屋。

  不要用何不食肉糜的心态去衡量底层人为了现实而作出的妥协与牺牲。被诱骗的女孩所遭遇的情况一直是相当复杂,特别是在“受害者有罪论”的人士面前。

  白璧无瑕的和服在世间既亮眼也遭人觊觎,不认为灰尘(桐屋)太脏应该被扫除,怎么能反倒归错衣服过于洁白惹眼。

  佐久被诱骗后的各种羞愧,她认为自己再无法作宇吉的妻子,在西山约会的小屋里自杀。宇吉说:以前入伍虽是极不情愿,但一想到身为孤儿的自己还有佐久等他,于是有了盼望欢喜。如今永远也见不到佐久了,人生已无盼望活着。最后宇吉抱着佐久进入蚕丝箱子悲沉琵琶湖。

  据说小说剧情和电影剧情还有些出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