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圣光的人》读后感100字
《寻圣光的人》是一本由玛蒂娜·莱维特(Martine Leavitt)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8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圣光的人》读后感(一):成长的阵痛
《寻圣光的人》(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是一本不算厚的书,不到200页,如果阅读速度快的话,就是两个小时的事情。但是他的内容并不是这么轻飘飘的,我自问阅读速度不慢,但是还是花了一下午,主要是反复读了两遍。这是一部神奇的书,他的内容并不难于理解,但是却会吸引你反复阅读。
我不知道给予这本书多高的评价为好,他只是一个简单的成长故事,但是却会唤醒人们对自身成长中的阵痛的记忆。
《寻圣光的人》读后感(二):寻找心中的圣光
寻圣光的人是玛蒂娜·莱维特所写的一本讲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少年卡尔文寻找比尔·沃特森治愈自己的故事,其中充满着奇思异想,也引人深思。
相比于大部头的小说,寻圣光的人就显得更加薄。但是我觉得这是一本能引人思考,有意思的一本小说。卡尔文是故事的主人公,同时他也是比尔·沃特森漫画的主人公,他出生于比尔·沃特森漫画的终结。他的智商比常人都要高,他也有常人都难以承受的精神分裂症。
《寻圣光的人》读后感(三):我们都曾寻找过自己的圣光
我们都曾年少过,曾几何时的选择别人当做自己的圣光,;当走过这条路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所追寻的圣光到底是什么,其实自己就是那束光,思想真的是这么伟大。有个一路陪伴的人是很幸福的,他们是比金币更珍贵的宝藏。我们一直以为与比尔心意相通,却忽略一路走来遇到的人,或好或坏的都给了我们一些东西,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当你穿过这条湖 你会发现对面没有比尔,但是我已然在这, 回头相望卡尔文已然不再是那个卡尔文。我们终归要走这么一条路,身边有伙伴很好;如果没有,一个人也要像一支队伍
《寻圣光的人》读后感(四):不算什么摘取内容
小说作品很少以精神分裂症的作为主角,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文学作品也很少,就算有往往都是污名化或者以消费精神疾病为主。这本书不单单写的精神分裂,故事有些幻想的色彩,但却是一本写精神分裂,但并不污名化的书。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与爱的权力,哪怕是精神分裂的人。我们社会普遍都对精神分裂有一些误解,其实精神分裂发生暴力伤人的行为概率比正常人少。很感谢这本书,希望以后有更多以精神疾病为主角的书,让大家可以更加客观的了解精神疾病,而不仅仅是消费或者污名化。社会在进步往往体现在对弱者的关怀上。感谢作者。
《寻圣光的人》读后感(五):草稿
苏茜和卡尔文的探行之旅,在冰封的湖面上行走,直至所带的干粮吃完,到在了湖面之上,解释了这次旅途。雪封冻的湖面,向四周愿望,白茫茫的一片,看不到头。买来的雪橇,还以为有马匹或者雪地狗可以拖拉,没想到完全是靠着两条腿行走。
在湖面上遇到的好心的村夫,美美的来了餐美食。而在抛弃妻子来到湖面独自生活的村民,则有着对生活的感触交流,让其第二日早早就失去了人影。两人认为,是不是其良心发现,该回家陪陪自己的妻子,让破裂的家庭早日回到曾经甜蜜的状态之中。
湖面上的短暂停留,让有了体力休息再次踏上行程,回望之中这些小房屋早就消失掉了,让读者在思考这些出现的是不是来自于卡尔文的想象。对于可能患病,患有精神分裂症,充满想象力的卡尔文,更是认为陪同自己的高中同学苏茜也是来自于幻想,不停地测试着,想驱赶其回家。于是让读者也在不停的怀疑,这次行走的过程,是不是全是梦幻。
不过美丽的湖面看起来是极其美丽,让读者也想起《瓦尔登湖》,封冻的湖面以及融化的湖面,同这儿同样具有各自的优美湖色。
《寻圣光的人》读后感(六):寻找真正的圣光
«寻圣光的人»是一本篇幅十分短小的书,但玛蒂娜却用简洁细腻的文字,深刻的情感关怀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 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头脑中虚构另一个世界,并无法分清现实与虚构的区别,虽然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多都有超高的智商,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创造力,但他们却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被嘲笑和排挤,甚至被关入精神病院。
书中的主角卡尔文,在十七岁时患上精神分裂症,他的整个世界都坍塌了。但他却深信已归隐的著名漫画家比尔·沃特森可以将自己的精神分裂症治愈,条件是只要他再创作一幅《卡尔文与霍布斯》漫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不惜徒步冒险穿越冰封的大湖去寻找这一道引导自己走出困境的“圣光”,在这个朝圣之旅中,虽然历经艰难和危险,但他却实现了心灵的成长,认识到自己与现实社会共存的可能,同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虽然这是一个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故事,但同样可以启迪我们普通人,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时,我们往往求助于外力的帮助。但当你勇敢面对,克服困难后会发现,最终引导我们走出困境的“圣光”,却往往是我们自身内心的坚强。
《寻圣光的人》读后感(七):圣光在心中
一开始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以为是一本朝圣小说,打开才知道,这是一本关于精神分裂患者自我治愈的一本书。
让我想起了另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时候,我们的心里都有两个我,每每遇到困难,怀疑,自我否定的时候,另一个我就出来了,但一般它不会出来。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困扰就是,另一个自己一直在,甚至会干扰正常的思考,生活。
文中的卡尔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被自己幼年的玩具霍布斯所困扰,明明知道它只是一只被妈妈洗死了的玩具布偶老虎,却又无法摆脱它,每天被迫和它24小时相处。听着那些从他嘴里说出的真实却又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应该很痛苦吧,所以,卡尔文被送进医院后与其他患者不同,他踏上了一场自我征求的寻找圣光之旅,带着自己喜爱的女朋友的幻影,霍布斯,进行了一场冒险。虽然在这之前已经写信给漫画家卡尔文,让他出版一本可以治愈自己的新的漫画书,但是其实,这场探险才是拯救自己的最有效方法。
不知道作者是怎样构思出这样一本书,读起来有些意识流的感觉,但是却很流畅,一口气读完只用了一个多小时。感悟却很深。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束光,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寻,不要试图他人能帮你解决现有的麻烦,要想办法自己救赎自己。不管是去探险,还是顺其自然,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用来点亮自己的生活,照亮前进的方向。
《寻圣光的人》读后感(八):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一个迷茫的时期,也许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寻圣光的人》带给我的感受,人生的道路上面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努力解决才是根本。人生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财产,也不是有多大名气,最重要的是活的开心。书中的主人公之所以不开心,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精神限制,更重要的是因为自己的心魔。也许在外人看来,这些东西无足轻重,不就是一个臆想出来的人物吗?至于这么可怕吗?可是对于主人公来说,也就是他生命当中最大的一个敌人。
于是,主人公踏上了寻找解决的方法。跨过大湖其实就是他追逐人生幸福的道路。当我们在人生当中,如果遇到了诸如主人公这样的大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有勇气去寻找我们的解决道路。我们是否能否像主人公那样,很好的去把我们的人生。当我们每个人面对不同的人生的时候,是否能够拥有面对他的勇气。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而且还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少年,面对这些困惑,这些人生头号敌人的时候,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去寻找能够解救自己的光。
在寻找的过程当中,这位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也面对过心中各种各样的困惑。当最终来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也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原来所谓的圣光并不是别人的帮助,而是自己坚定的信心。自己就是我们自己的圣光。
最让人感动是哪一只幻想的小老虎,也许这就是作者最大的成功所在,通过这个可以刻画出来的物件,作者向主人公传授了无数的人生哲理。在我们这个世界,这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经历。也许我们的生活会有迷茫,会有很多不解,但是我们最好的境遇就是能都遇到帮助我们的人。主人公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能够只因自己前进的人。其实,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也都是能够遇到自己的贵人,正是这些人的帮助,我们才能够真正的长大,真正的成为我们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掌舵者。
《寻圣光的人》读后感(九):真爱无敌——只有爱能够唤醒沉睡的灵魂
书中说,普通人世界的频率是7赫兹,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频率10赫兹,这决定了他们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听到别人听不到的东西。书中有一些关于脑神经科学的专业介绍也是十分专业。 就像书里用不同频率来形容精神分裂症和普通人的世界,我认为其实这更是一种阈值的不同,或者说敏感度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应该是一群被遗忘的,孤单的群体,他们是一群上帝在制造的时候使用了更精巧工艺的作品。就因为他们和普通人不一样,就将这个群体排除在外,这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道德的。否则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的伟人艺术家或者科学家们都患有精神分裂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正常人嘲笑精神病患者时,总是带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我认为他们应该来看看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逻辑是毫无破绽的,甚至他也都能按照身边正常人的思路在考虑,知道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是幻觉,而两条思路并存。对于大脑的一些认识也明显是优于普通人的。 为什么他能屈从于身边的人,承认自己看到的是幻觉,而身边的人不能理解他,相信他看到的是确实存在。没有人愿意相信他,除了苏茜,只有苏茜。愿意陪他疯,去到极寒之地,寻找自己心里的圣光,不顾自己的身体与安危,所以,卡尔文愿意为了苏茜苏醒,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放下比尔这位老朋友。 有时候,对与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只要再坚持一下,7赫兹和10赫兹,说不定能回到同一个频率,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在无穷远的地方会相交。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世界和正常人的世界,也总有会交汇的一点。这奇迹般的一点,只有足够的耐心和爱,才能找到。苏茜无疑找到了这个交点,将卡尔文从一个孤单、冰冷、寒冷的世界拉回来,回到身边温暖、热闹、欢喜的世界,7赫兹的世界。 至于那个10赫兹的世界,卡尔文一直都是可以维持两个世界并存的思路和逻辑。在7赫兹的世界里过得如鱼得水,独自一人时再回到10赫兹的世界过滤思维,每个人不都有这样一个私密的地方储存放置一些不为人知的回忆与故事吗?
《寻圣光的人》读后感(十):你不一样,但是你又一样
看到这个书名《寻找圣光的孩子》和一个男孩作为封面的时候,我联想到《寻找牧神的男孩》,随后想到《燃烧的男孩》、《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等等,这些书的大致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虽然有的书是几年前阅读的。 我自己总结一个特点,自己对于这些有着共同特点——主角是孩子的书记忆会比较清晰,所以我个人觉得对《寻圣光的人》这本书的大致情节,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保存在我的记忆里。 《寻圣光的人》的主人公卡尔文,他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他觉得自己的一生与《卡尔文与霍布斯》这本漫画息息相关,首先是自己的出生,自己出生,该漫画终结,其次是自己的名字,跟里面的主人公一样的名字,再次是爷爷送的老虎玩具霍布斯,也就是漫画里的玩偶。所有的这些巧合是他更加坚信之间的关系了。 后来爷爷送的玩偶坏掉了,但是多年后它却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跟自己说话,只有自己能听的见,他一面想要它消失有不想让它消失,以至于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干扰。 他经常看到、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幻想,自己的玩偶在洗澡、睡觉、大笑,老师标称怪物等等。即使后来因为病症带来各种怪象,整体上看,这个十七岁的男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逻辑思维很清晰、有条理。父母在他一年级的时候,给他测智力发现他的智力超过百分之九十六的人,由此可见,他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儿。 也许很多人会想,为什么这么聪明的孩子会的这种病呢?这让我想到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有各种心理疾病的人都是很聪明的人,也许天才都是疯子,也许上帝为了公平,这都是也许……我还想到了《我们内心的冲突》,导读处讲到,心里累疾病的产生大多由养育过程出现的大问题所导致的。所以本书中男孩的精神分裂症也许是在他小的时候,养育过程中,出现某些事情导致他心里埋下了这一祸根。 但是幸运的是,即使他得了这种心理疾病,但是他拥有很多的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这或许就是——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虽然他与别人不一样,但是他有事一样的,一样拥有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