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朋友读后感锦集
《漂亮朋友》是一本由莫泊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1.30,页数:4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漂亮朋友》精选点评:
●还可以的,经典。
●法国风俗民情、政治、社会;漂亮男人上位记;还不够深刻。笔记于网易云。
●肯定看过,就是想不起来
●我……我当年好像没看完OTZ或者漂亮朋友看完了这一本里收录的莫泊桑的其他作品我没看完囧RZ
●中学时读过
●虽然格调不高,但是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学不会…
●上流社会的浮华与腐化!
●看过几个版本,法文书,还是觉得王振孙译的最到位,呵呵是我太挑~
●男主角无耻无耻再无耻然后飞黄腾达了= =
《漂亮朋友》读后感(一):很精彩
小时候(初中)看过,很多遍。很生动,很真实,把生活包裹在声色场下的残酷都写出来了。
看过很多很多遍,诸多细节栩栩如生,心理活动也很真实细致,人物性格分明,不脸谱化,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了。这样通过女人们往上爬的男人,我相信绝对有。不分国籍。
不过说老实话,很多美食、华服的描写很吸引我,特别是鹅肝酱和新鲜牡蛎、冰香槟……
女人中最喜欢的还是报社人的老婆,漂亮、多才、优雅、魅力十足。 老板的小女儿象玻璃娃娃,该多么的漂亮啊。但是她是最不幸的牺牲品。总有一天她会认清真相而后悔的。
《漂亮朋友》读后感(二):我是鄙視著,憤怒著,痛恨著讀完的。
我是鄙視著,憤怒著,痛恨著讀完的。這個杜洛瓦怎能和于連相比,于連還是有心有愛的,而這個人毫無心肝,是徹徹底底的混蛋,無恥拖卑鄙到極點。
女人只是他享樂和向上爬的工具,主要寫了3類女人,愛情的,相互利用的和工具類的。
瓦爾特夫人可謂愛得發瘋了,而她也是最殘的,也讓人明白,依撒嬌,賣萌,作,亦或諂媚放蕩來討男人歡心真是白瞎了;在他對你有興趣時,什麼樣都是可愛,反之一切一切都瞧不順眼。
這樣說來女人不應在愛情裡陷得太深,要獨立,那來看看瑪德萊娜,我還在惋惜如此聰明的女人怎麼也會被他迷惑,漂亮的臉蛋兒和甜言蜜語真是立世之珍寶。相互利用並不一定能結成相依相靠的密網,永分不開,當有更好利益出現,轟,完了……
下場最清的要數德.馬雷爾夫人了,真要佩服這個“心寬”的女人。當然她更招人愛,招之及來,揮之及去的工具,無任何負作用,怎麼能不愛呢。杜.洛瓦以後還會常用的。
看這麼一個黑色小說真真有種人生灰暗的感覺,再也不相信愛情了。雖心裡排斥,但要贊莫泊桑的文筆極出色,塑出這麼一個讓我恨之入骨的角色。
《漂亮朋友》读后感(三):《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渣男真香!无论是花言巧语还是PUA总会有女人疯狂迷恋,所以颜值即正义!(至于他颜值有多高?小女孩都喜欢他)
这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作品,揭露了新闻报业的“半政治性”,法国政府的殖民政策以及一个有强烈“冒险”精神的主人公。文章通过一个乡下农户的儿子杜洛瓦,从一贫如洗的铁路局职员到辉煌腾达的上流人物杜·洛瓦·德·康泰尔(法国贵族姓氏前单写德de或者杜du作为标志),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变化,却是由一些女人来完成的,正是这些女人的出轨为杜洛瓦走向上流社会提供了绿色通道。她们一个个地被伤害,却无法言语。在他的情妇与妻子中的任何一位都不过是他通往目标的助推力与阶梯。杜洛瓦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抓住了两个机会,首先是报馆,因为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进入新闻界,他就可以利用一些特殊手段“爬上去”;其次就是他最具特点的机会——女人,他的飞黄腾达几乎得益于这些女人,他在女人眼中就是“漂亮朋友”,虽然可以想象后来他在周围“密友”心中的形象多么不堪 ,但是社会大众是不会知道的。但是细细想来仿佛周围人并未对他那么恨之入骨,甚至爱得更盛,叫他小猫咪、小乖乖的德·马雷尔夫人(没想到那个时候就有这种叫法/滑稽),这个有夫之妇的小女人(身材娇小)作为他的情妇对他的感情也是“三起三落”,但最终还是爱着他的。
再想想,周围又有多少这样周瑜打黄盖的现象呢?有些人天生就有魅力,会有人愿意被他们利用还感觉很满足。有些人天生就有魄力,为了飞黄腾达不惜一切手段。有些人天生就心理强悍,虽然害了别人还是可以睡的很好。这种典型的“漂亮朋友”并非只有主人公一人,只要有利益、贪婪的存在,就会有这样想要短期内飞黄腾达的无耻之徒,在这样“漂亮”皮囊的背后“一定”会有那些肮脏且不可告人的秘密。
坦诚相待、互惠互利的朋友关系才是良好的交友关系,虽然人与人是如此不同,而世界也因此呈现如此多彩,但朋友们少一些猜忌,多一些真诚吧。
《漂亮朋友》读后感(四):《漂亮朋友》:媲美司汤达、巴尔扎克,莫泊桑最好的小说讲述漂亮小伙儿上位记
以下转自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深度好小说解读
前情提要:
上周四,受商业犯罪小说作家永城兄的邀请,和他一起到“观复时光”文学直播和主持人朱海峰(老朱)一起泛聊了一次“什么样的美男才算美”。考虑到马上就要写莫泊桑的《漂亮朋友》,所以就把这本小说带去。我在直播现场拿着这本小说和大家谈了一下莫泊桑那个时代的美男标准。今天,太阳就要落下,喝一杯茶后就要开写《漂亮朋友》的解读了。会解读成什么样儿呢?我自己也很想看看。
一句话:
“我的小玛德,我是多么地爱你!”他喃喃地说,声音很低。
——莫泊桑《漂亮朋友》
正文:
世间公认的说法是,《漂亮朋友》是法国作家莫泊桑最好的长篇小说作品。
有人甚至说,这部小说在思想性上完全可以和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作家的作品媲美。我还没有细读司汤达和巴尔扎克,但对于莫泊桑的作品算是读过一些。这次重读,我惊讶地发现这部小说竟写的是如此好,无论从人物的塑造,情节推进,还是故事的戏剧性和小说的思想性来说,我的天,这部小说真的太棒了。
第一次读这本小说是在十五岁的时候。
当时我因为生病休学在家。有一次,母亲带我去区里的新华书店买书。面对一个生病的半大姑娘,她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安抚我对生病的恐惧,或是她就是简单地觉得,读书是对人有好处的,既然她的女儿没法去中学上课,就给我买一些世界名著好了。我在一排的名著小说中就挑了这本《漂亮朋友》,还有一本《巴黎圣母院》,但那本书完全是因为我母亲喜欢,她在少女时期曾经听一个城里的知青给她讲过故事。我自己亲自挑选的,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讲了什么内容就果断买下的就是这本《漂亮朋友》。
那当然是因为它的书名。
人人都是向往漂亮的,一本书能叫这样的名字证明主人公一定外形漂亮并且经历过一些传奇故事。再加上它的作者是上过中学语文课本的莫泊桑,当然就不会差了。我记得,当时没看多少页就被书中的语言惊讶到了。那正是写了男主人公杜洛瓦和德玛莱尔在一次聚会上认识的场景。这个女人后来成了他的第一个情妇。莫泊桑在小说中这样写德玛莱尔的出场:
来的这位夫人棕色头发,个子不高,是人们通常称之为棕色小妞儿的那种女人……只有她乌黑的秀发上插着的那朵红玫瑰非常引人注目。这朵花似乎衬托出她脸部的特征,突出了她那与众不同的性格,使她的神态具有一种恰如其分的爽朗活泼的特色。
杜洛瓦被安排在德玛莱尔和她女儿中间坐着用餐,德玛莱尔因为耳朵上戴了一根线穿起来的钻石水滴耳环而显得更为光彩照人。莫泊桑写道,杜洛瓦不时会偷看这女人,因为她的胸部圆又丰满,让他垂涎三尺。
这是我这次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中的文雅译文。但这段话在我的记忆中不是这样的,可能是我把自己记忆中给我带来的感官刺激当成了小说原文吧。
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文学普及本的《漂亮朋友》里,这位德玛莱尔不知道怎么被记成了鸟夫人,可能因为她个子小却胸部坚挺向外突出,我记得书中写到她的胸部又圆又丰满,杜洛瓦看她的时候浑身发抖……
当时就是被这样的文字,也可以说是被我理解的这段文字的画面感给惊呆住了。太露骨了,一本名著竟然可以这样直接写男女情欲,怎么和《简爱》里含蓄的男女爱情不一样?
可不能让母亲发现。
我在半遮半掩下把这本书看完了,总体故事记不清,只记得其中有几个情节。在这次重读的时候再读到它们,犹如被人突然敲了一下脑袋,“哈!”像《尘埃落定》中的土司傻儿子一样,说个“哈”就什么都有了。
《漂亮朋友》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长篇代表作品。该小说成书于1885年,讲述了一个乡下退役军官杜洛瓦在巴黎谋生的传奇经历。他先是靠一位好友的帮助进了报馆做记者,又依靠自己俊朗的外形得绰号“漂亮朋友”,开始引诱上流社会的贵妇,在好友病逝后娶好友的遗孀帮他成就事业,又一步一步靠着勾引报馆老板的夫人最终达到了挤入上流社会改变命运的目的。
我在前几天的推文中曾经引用原文,看看这位“漂亮朋友”到底长了什么样儿。
原文中是说他有着高大挺拔的身材,一头浓密带有棕红色的头发,最重要的是他留有两撇非常漂亮的小胡子。这样的长相估计在当时确实数得上俊美吧。
莫泊桑在这部小说中其实是比较完整地讲述了“漂亮朋友”的发迹史,包括他的心理变化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在小说一开始,我们看到的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长得还不错但没什么特别之处的平民男子。他确实挺拔,但小说也说了,那样子看上去就是通俗小说里十足的坏蛋。但通俗小说里的坏蛋通常都是女人喜欢的,所以……我们很快看到了他的漂亮产生了多么神奇的变化。
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旧时好友,一同当过兵的弗雷斯蒂埃。几年不见,弗雷斯蒂埃结婚了,在巴黎站住了脚,还成了报馆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杜洛瓦在这时候对弗雷斯蒂埃是很羡慕的。当弗雷斯蒂埃和他吃晚饭问他要去哪儿再玩玩时,他底层人的乐趣立刻暴露了出来。他提议去“风流牧女娱乐场”。那是看演出,当然也是妓女们频繁出入的场所。
在这里,杜洛瓦因为长得漂亮被一位胖妓女盯上,对方故意说愿意降价和他过夜。这两个人后面又主动来到杜洛瓦和弗雷斯蒂埃的身边喝酒,仅仅是为了去引诱杜洛瓦。在这个时候,弗雷斯蒂埃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提醒杜洛瓦说,“你对女人可真有吸引力,应该珍惜这一点,日后可能会有好处。”
弗雷斯蒂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在后面认识了他的妻子玛德莱娜之后就会知道,原来,弗雷斯蒂埃之所以能在报馆写了很多不错的社评文章完全都是他妻子的代笔。也就是说,他因为自己本身得到了女人所带来的好处,所以就看到杜洛瓦也可能会因为漂亮的外貌得到好处。他当时只是开玩笑,但他并不知道,很快杜洛瓦在报馆也是靠着他妻子的帮忙站住了脚没多久,他自己病逝后,杜洛瓦就代替了他,成了被他妻子帮助飞黄腾达的新对象。
小说中,杜洛瓦一共写了三位和他有肉体关系的上流社会女子。抛开前面的底层妓女不算,这三个人分别是:
德玛莱尔夫人(贯穿始终的情妇)
玛德莱娜(杜洛瓦的前妻,曾视她为女神,靠她得了五万法郎,却在最后设计抛弃她)
瓦尔特夫人(杜洛瓦最大的情妇,一位虚伪又可怜的贵妇,毫无尊严地祈求杜洛瓦的爱)
杜洛瓦和这三个女人的情感历程又是怎样的呢?
他和德玛莱尔是因为在弗雷斯蒂埃家的聚会认识的。杜洛瓦穿着租来的衣服,冒充体面人,迅速赢得了德玛莱尔母女两人的喜欢。德玛莱尔的女儿是第一个给他起名叫“漂亮朋友”的人,而德玛莱尔和他就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趣味相投,眉目传情,又很快由德玛莱尔租下了一个偷情房间,两人形成长久的婚外情关系。他和德玛莱尔之间从开始的激情,新鲜刺激,有点儿像谈恋爱时候的感觉。
德玛莱尔让杜洛瓦带她去平民出没的娱乐场地,还到了“风流牧女娱乐场”和妓女争风吃醋。可以说是毫无上流女人的体面,但她也是真爱杜洛瓦的,在得知杜洛瓦没钱时,偷偷留下钱币给他解围。杜洛瓦一开始生气,但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吃软饭,并在后面变本加厉。
我认为,杜洛瓦的三个女人中,德玛莱尔最聪明,也得到了最多的快乐。她特别懂得两人之间的这种关系,知道怎样去调节自己内心,并没有过多的独占欲,这样就减低了痛苦。她深深懂得上流社会的那一套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知道男人,尤其是杜洛瓦这种男人的本质,所以她只求找到自己的快乐,也算难得。
杜洛瓦和玛德莱娜就有点儿复杂了。
最初,杜洛瓦看到好友弗雷斯蒂埃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优雅又聪慧的女人做贤内助才能发达的时候,他是无耻主动勾引过的,甚至说,“如果你成了遗孀我可以娶你”的话。但玛德莱娜显然比德玛莱尔更有原则,或者说她有更高标准。一个在我们后文知道,能够和伯爵,或者外交部长成为情人关系的女人,情爱只是满足她权利欲望的手段。
所以,她最初冷冰冰拒绝杜洛瓦,但在丈夫离世后又迅速和杜洛瓦结婚,其实就她过于自信的表现。她以为杜洛瓦也是弗雷斯蒂埃,能够被自己完全掌控。但在后面,杜洛瓦在她的帮助下事业取得更大成就,她却突然因为一位老伯爵离世得到了十万法郎的遗产第一次失了算。她太自信了。当杜洛瓦以她可能是伯爵的情妇,丈夫的虚荣心等理由让她把伯爵给她的十万遗产分给自己一半好堵住别人的嘴时,她竟然没有多想就同意了。而后面,在杜洛瓦和报馆老板老婆勾搭,又设计要娶报馆老板的女儿时,她还不知情,还在和外交部长偷情,用这里得来的好处给丈夫杜洛瓦得到勋章,这都是她过于自信而愚蠢的表现。她自以为聪明,但在被抓偷情的现场,知道自己还是输给了杜洛瓦,所以冷笑,其实是在笑自己。等最后她和杜洛瓦离婚之后又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新傀儡。
杜洛瓦和瓦尔特夫人的关系,滑稽又可怜。
瓦尔特夫人年过四十,可能差不多小五十岁,已经过了一个女人单纯依靠外貌就能吸引年轻男子的时候,但她却还有一颗少女的心肠。等杜洛瓦向她疯狂求爱,她用脑子多少想几秒钟都能发现这其中另有目的,可她却相信就是自己的美让杜洛瓦臣服,并且还欲拒还迎,痛苦又激动地接受了杜洛瓦的爱。小说中只有对她有两段走入内心的描写,对于其他两个女人则都是侧面描写。
对瓦尔特夫人的内心描写两处分别在:1、她在教堂里,深深矛盾于该不该接受杜洛瓦这个男子的爱。杜洛瓦在外面等着,她就进了神父的忏悔室忏悔。大段描写她内心无助的心理活动反而更让她后面的行为具有讽刺意味。忏悔之后,她就投入了杜洛瓦的怀抱,并且在杜洛瓦“老鹰抓小鸡”一样把她抓在怀里要脱去她胸衣的时候,她真诚地表白说,“我是贞洁的”,可杜洛瓦却心想,“哼,我才不在乎呢”。这一段我小时候印象很深刻。
等到后面,瓦尔特夫人把自己的少女浪漫都投射在杜洛瓦身上,发现杜洛瓦冷淡后又用帮他投机赚钱来留住他,还遭到拒绝后,她一个人,坐在家里的客厅上,原文写她“穿着黑衣,看上去是一位老夫人,近看却像一位少女,也说不清多大”,这正是对她这种可笑的失恋做的最贴切的形容。杜洛瓦最后娶她女儿,她自然是要气疯的,但她最后对女儿竟然也有嫉妒,在出席杜洛瓦和女儿婚礼的时候又明显老了很多,可见这件事她是多么失败,是一个悲剧人物。
写了这么多,其实这本小说还有很多没写尽的地方。
我再次重读,发现它叙事流畅,写的人物准确,对话辛辣,讽刺挖苦都十分大胆。重读发现对情爱方面反而不像小时候印象中那样露骨了,都可以接受。只是,因为我自己也写这么多年小说,对于这本书能够有如此高地完成度十分钦佩。
我历史不是很好,又查了一下和莫泊桑在世前后相差不超过四十年的作家,比如马克·吐温,夏·勃朗特,狄更斯,甚至科幻作家凡尔纳。我发现,这本长篇小说在写作时使用的语言,描写的场景和人物心理比其他作家更具有现代性,尤其比狄更斯好。狄更斯有不少人物都卡通化,扁平化,但这本书完全不是。
我也想了想我们中国有没有“漂亮朋友”这样的小说人物,找来找去,就找到了金庸《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情节更传奇,也算是脑子漂亮的投机家伙。
《漂亮朋友》因为太有名,曾经被改编成多个版本的电影,本文中插入的就有最新版的电影,男主是《暮光之城》的吸血鬼男主。竟然还搜到了一部瑞典的成人电影版本,编剧赫然写着莫泊桑,看海报就知道是扩大了情欲部分,替莫泊桑笑两声。
最后,《漂亮朋友》最早的中文译名叫《俊友》,香港电影的翻译叫《俊俏诱情人》,我觉得都不是很符合原著精髓。但用北京话喊出“俊友”却特别合适。北京话叫俊(zun四声),这个字儿有喜欢,通俗,幽默口语化的意思。我觉得更符合小说本身对于这个名字的调侃意味。
下期预告:
汪曾祺的《岁寒三友》,特别浅淡的一篇,算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下期就说它啦。
以下转自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深度好小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