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锦集

2021-03-16 03:35: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锦集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本由[英] 刘易斯·卡罗尔著作,大星文化 |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1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一):少女的魔法世界

  关于刘易斯的《爱丽丝》系列探讨的已实在太多,我无论如何也谈不出新东西了,这里只从一个久未读童话的读者角度来谈一谈这本书。

  不同于一般城堡童话中王子和公主的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女主角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小姑娘,在睡梦中落入诡异瑰丽的异世界,遇到了一系列荒诞奇妙但远远与滑稽无关的事情。刘易斯更像是带我们走进这个世界,而不是向我们转述这个故事而已,无论语言还是心理上,都无比贴近一个年幼天真的小姑娘,她可爱善良,有一些些小自满,热爱家人和宠物。而她在异世界中遇到的小动物的形象也异常生动,脾气古怪的老鼠,小王国傲慢的国王和王后等等。无论她对眼前的世界多么惊奇,她总试图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友好和善意。

  《爱丽丝与镜中世界》则是爱丽丝主动穿进镜子,相比上次,这一次爱丽丝就要从容很多,没有了初次的惊慌,反而是主动地接触新世界:一个和现实成镜像的世界。刘易斯在这个故事中融入了童谣和诗歌,营造出和上一个故事中不同的平和氛围,她认真地在这个世界里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尝试做一个王后。

  值得称赞的是,本次出版的版本带有大量插画,直观地将那个世界呈献给读者,插画中有时伴有重复文字,营造出爱丽丝变换的心境和所处的环境。《漫游奇境》中的插画符合爱丽丝突然落入异世界的恐惧,多是奇诡的暗色系,《镜中世界》则柔和许多,故事中人物的对话也是温柔的,与此相对,色彩和画面都更亮,呈现出和前一部分不同的美好。

  现在读这一系列只觉得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但仍然免不了感叹刘易斯的想象力和塑造力。一个成年人该是对世界有着多么大的热情才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新世界,而他又对孩子有着多么深的了解和爱才能如此贴近地描写出一个小女孩的心理。这样的故事太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在孩子入睡前为他读一段,为他讲述一个无法触摸却并行存在的爱与美的世界,家长尝试用孩子的眼光看外界,同时也可以将这份美好带进孩子梦里和记忆。

  这将带来一个美梦,也将是他们的一段真实记忆。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二):画风有些黑暗

  故事开篇讲述了一个名为爱丽丝的女孩,在一次和姐姐读书时意外的走入了书中的世界。在那里,她经历了许多在现实中所没有的事。会说话的兔子,能变大变小的药丸,以及会动的扑克牌等等…   小的时候看,觉得爱丽丝好幸福,可以进入书中的世界,即便那是一个梦。   如同现在的穿书网文一般,大概很多人都很想经历一番吧?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它的封面吸引住了。不同于其他书里面童话样的画风,这本书的画风第一感觉和我的是黑暗。   看起来有些诡异,尤其是封面的爱丽丝,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漫画里,都是以一种很美丽的姿态呈现给读者,但是这本书的画风,有一些抽象感觉。   文字排版也很有趣,以故事的正在进行时形态呈现给大家,不同于一般书,只有分自然段的文字。   让人眼前一亮。   爱丽丝的想法很奇怪,在一般人的眼里看起来很奇怪。给自己太长的腿写信什么一般人估计只能把这个人当做精神病来看待。   曾经玩过一部游戏,故事画风完全致郁,看到这部作品便想起了这个游戏。   整本书将一部完整的故事分成小段,并且给每个小段起了名字。   虽然不知道真正的原作是不是这样,不过我觉得很有意思。   这本书中还有些机械怪物,不得不说画家的脑洞真的很厉害,要是不是很了解的这部作品的,我觉得大多数不太能接受。   里面的故事荒诞不经,离奇而可笑。但是如果将自己的梦境以绘画方式或者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何尝不是一件妙事?所以这就是世界上,有好多好多故事。   曾经在想,爱丽丝的故事是不是真实的?真的有这样如同穿越一般的神奇力量吗?   如今穿越时空的剧情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已经烂大街了。   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是原作的作者,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作者出生于英国的十九世纪,在那个年代,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代。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   19世纪,英国小说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时代,其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而爱丽丝这部作品,属于冒险类型,并不同于美人鱼公主和白雪公主灰姑娘这一类的表面美好的童话。   爱丽丝如同闯入异世界的勇者,兔子如同勇者追寻的目标,红心皇后如同最终boss,就像一个冒险游戏一样。

  爱丽丝的作品无数,改编的各类动漫小说绘本游戏电影电视剧数不胜数,本部作品也是同样,只是数不胜数中的一员。

  唯一吸引人的便是黑暗的画风和有趣的文字排版。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三):画风有些黑暗

  故事开篇讲述了一个名为爱丽丝的女孩,在一次和姐姐读书时意外的走入了书中的世界。在那里,她经历了许多在现实中所没有的事。会说话的兔子,能变大变小的药丸,以及会动的扑克牌等等…   小的时候看,觉得爱丽丝好幸福,可以进入书中的世界,即便那是一个梦。   如同现在的穿书网文一般,大概很多人都很想经历一番吧?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它的封面吸引住了。不同于其他书里面童话样的画风,这本书的画风第一感觉和我的是黑暗。   看起来有些诡异,尤其是封面的爱丽丝,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漫画里,都是以一种很美丽的姿态呈现给读者,但是这本书的画风,有一些抽象感觉。   文字排版也很有趣,以故事的正在进行时形态呈现给大家,不同于一般书,只有分自然段的文字。   让人眼前一亮。   爱丽丝的想法很奇怪,在一般人的眼里看起来很奇怪。给自己太长的腿写信什么一般人估计只能把这个人当做精神病来看待。   曾经玩过一部游戏,故事画风完全致郁,看到这部作品便想起了这个游戏。   整本书将一部完整的故事分成小段,并且给每个小段起了名字。   虽然不知道真正的原作是不是这样,不过我觉得很有意思。   这本书中还有些机械怪物,不得不说画家的脑洞真的很厉害,要是不是很了解的这部作品的,我觉得大多数不太能接受。   里面的故事荒诞不经,离奇而可笑。但是如果将自己的梦境以绘画方式或者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何尝不是一件妙事?所以这就是世界上,有好多好多故事。   曾经在想,爱丽丝的故事是不是真实的?真的有这样如同穿越一般的神奇力量吗?   如今穿越时空的剧情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已经烂大街了。   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是原作的作者,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作者出生于英国的十九世纪,在那个年代,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代。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   19世纪,英国小说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时代,其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而爱丽丝这部作品,属于冒险类型,并不同于美人鱼公主和白雪公主灰姑娘这一类的表面美好的童话。   爱丽丝如同闯入异世界的勇者,兔子如同勇者追寻的目标,红心皇后如同最终boss,就像一个冒险游戏一样。

  爱丽丝的作品无数,改编的各类动漫小说绘本游戏电影电视剧数不胜数,本部作品也是同样,只是数不胜数中的一员。

  唯一吸引人的便是黑暗的画风和有趣的文字排版。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四):画风有些黑暗

  故事开篇讲述了一个名为爱丽丝的女孩,在一次和姐姐读书时意外的走入了书中的世界。在那里,她经历了许多在现实中所没有的事。会说话的兔子,能变大变小的药丸,以及会动的扑克牌等等…   小的时候看,觉得爱丽丝好幸福,可以进入书中的世界,即便那是一个梦。   如同现在的穿书网文一般,大概很多人都很想经历一番吧?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它的封面吸引住了。不同于其他书里面童话样的画风,这本书的画风第一感觉和我的是黑暗。   看起来有些诡异,尤其是封面的爱丽丝,不管是在电影中还是漫画里,都是以一种很美丽的姿态呈现给读者,但是这本书的画风,有一些抽象感觉。   文字排版也很有趣,以故事的正在进行时形态呈现给大家,不同于一般书,只有分自然段的文字。   让人眼前一亮。   爱丽丝的想法很奇怪,在一般人的眼里看起来很奇怪。给自己太长的腿写信什么一般人估计只能把这个人当做精神病来看待。   曾经玩过一部游戏,故事画风完全致郁,看到这部作品便想起了这个游戏。   整本书将一部完整的故事分成小段,并且给每个小段起了名字。   虽然不知道真正的原作是不是这样,不过我觉得很有意思。   这本书中还有些机械怪物,不得不说画家的脑洞真的很厉害,要是不是很了解的这部作品的,我觉得大多数不太能接受。   里面的故事荒诞不经,离奇而可笑。但是如果将自己的梦境以绘画方式或者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何尝不是一件妙事?所以这就是世界上,有好多好多故事。   曾经在想,爱丽丝的故事是不是真实的?真的有这样如同穿越一般的神奇力量吗?   如今穿越时空的剧情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已经烂大街了。   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是原作的作者,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作者出生于英国的十九世纪,在那个年代,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代。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   19世纪,英国小说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时代,其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而爱丽丝这部作品,属于冒险类型,并不同于美人鱼公主和白雪公主灰姑娘这一类的表面美好的童话。   爱丽丝如同闯入异世界的勇者,兔子如同勇者追寻的目标,红心皇后如同最终boss,就像一个冒险游戏一样。

  爱丽丝的作品无数,改编的各类动漫小说绘本游戏电影电视剧数不胜数,本部作品也是同样,只是数不胜数中的一员。

  唯一吸引人的便是黑暗的画风和有趣的文字排版。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五):读《爱丽丝漫游奇境》不一样的感想

  这几天看完了英国著名童话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童话书。以前也看过一本,不过那本书没有插图,所以当看到这本有插图的童话书时,瞬间就喜欢上了。看的时候那些插图让我感觉画面感十足。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特意去查了下简介,发现了这本书的由来,原来在1862年的一个夏日,卡罗尔带着邻居的三位女儿泛舟于泰晤士河上,在河岸小憩喝茶时,他给孩子们编了一个奇境记故事,主人公便是以姐妹中最伶俐可爱的七岁小爱丽丝为模特的。回家后,卡洛尔应爱丽丝请求把故事写下来并亲自作插图,送给了小爱丽丝。不久小说家亨利·金斯莱发现了书稿,拍案叫绝,在他的鼓励下,卡洛尔进一步加以润色.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题,于1865年6式日版。1871年,卡罗尔又出版了这部童话的姊妹篇《爱丽丝爱境中游记》。《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他的第一部童书。当时就引起了巨大轰动,而当他推出续篇《爱丽丝穿镜奇幻记》,更是好评如潮。两部童书旋即风靡了整个世界,成为一代又一代孩子们乃至成人最喜爱的读物。我现在也只看过《爱丽丝漫游奇境》,这让我很期待他的另一部《爱丽丝穿镜奇幻记》童书,下次会买来看看。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你首先需要有才华。卡罗尔就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自幼便在文学上体现了极大的天赋,并对数学、逻辑、儿童摄影颇有造诣,14岁时就编写了首部诗集杂志,18岁时考入英国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数学长长达30年,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童话作家,牧师。也被誉为“现代童话之父”,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才会不慌不忙,成功出版《爱丽丝漫游奇境》童话,轰动文坛,使他成为与安徒生、格林兄弟齐名的世界顶尖儿童文学大师。   我想《爱丽丝漫游奇境》之所以如此受大人小孩欢迎,肯定和它正能量的内容有关。爱丽丝是一个友好,善良,勇敢,不会轻易放弃的人。她会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还帮三个园丁躲避红王后的迫害,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她还会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给自己加油,告诉自己不要轻易放弃。不仅如此,里面还有许多不一样的人和动物,比如渡渡鸟、蜥蜴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鱼、鹰头狮、丑陋的公爵夫人,还有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等等,而且大部分都有插图,这些都是能够吸引人们的东西,而现在我也正被它们吸引着。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童心也渐渐随之消失,其实,我觉得它并不是真正的消失,只是我们把它给压抑住了,不允许它向外释放。而卡罗尔没有,他不仅把它给释放出来,还把它用文字给写了出来,我相信,不管卡罗尔多大年纪,他将永远保持着他的童心,而我们也应该如卡罗尔一样,保持童心。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六):此书正如“看上去不良那样”一样!

  相信很多人在听到《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名字时会想到:“哦,那是一本很适合小孩子的书。”

  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少年时看过同名电影,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荧幕里那些充满想象力的人物和场景都是我不曾见到过的。本着这么一个心态,我约了这个书评。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时,诚不欺我,果然是小时候的感觉!但当我翻了几页后才反应过来,这个画风有些不对呀!走的完全就是诡异、暗黑系的画风。忍不住自己打个脸,真的不是一本适合小孩子阅读的书啊!(单纯的从书的设计上来说)

  也许一开始说“适合小孩看的书”,还有一种心理是因为它在中国所受到的推崇。恩~我猜电影的影响还是占了些分量。

  小时候经常会被许多书吸引,但从未读过这本书,反而是翻拍的电影促使我想要去了解这本书。继续读下去这本书后,我发现,书内插图的诡异画风或许正是作者万千心境思绪中的其中一种。

  谁也不能将书里的人物场景固定成一种模式。

  说不定,这看上去“不良的画风”又向这个世界展示了一次“自己”呢。

  书的文字内容大同小异,千千万万个读者不同的想象力才是书的特色之处。一千个人又一千种看法。译者的文字功底不敢妄加评价,毕竟我是个没有文化的人。恩!(正色)

  我渐渐地喜欢上这个画风,有一半的喜欢是因为她并不是平常印象中该有的样子。这种突然跳脱的模式。有一种奇怪的吸引力,吸引你继续阅读下去。

  精装的书籍免不了花大手笔,但成品也是不负众望的。很有分量的一本书,不如这么说:“此版本是一本适合大人看的书”。还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小孩子们还是不要接触了。恩!!

  虽然我现在成了一个所谓的大人了,但我依旧会被微小的事物感动。插画及文字充满了神秘而怪诞的气息,孤身闯入梦境的女孩,嬉皮或朋克或哥特式的角色,绚丽、诡异、暴戾,疯狂而理性,冷峻又甜美。这不正是大人的世界么?(md,我这是正能量的书评!)荒诞又理性。

  借用译者写的话“堂吉诃德说:‘就得这样;女人一定要看见自己名字明明白白标在诗里,才相信那首诗是为她作的。’”作者卡罗尔也把爱丽丝的名字(Alice Pleasance Liddell)写进了结尾诗的开头。一如卡罗尔在一篇《祝每个喜欢〈爱丽丝〉的小朋友们复活节快乐》里说:“如果有机会能在夏天清晨醒来时听见鸟儿在唱歌,凉爽的徐徐微风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此刻懒洋洋的你眼睛半开半闭,像在做梦似的看见绿枝摇摆,充满涟漪的水上金色的波光粼粼,你知道那种如梦似幻的感觉有多美妙吗?那是一种与悲伤相去不远的乐趣,就像因为欣赏了美丽的图画或诗歌,因此让眼泪夺眶而出的感觉。”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我们就当是年长的孩童吧!

  我们跟随着时间,人生且短,就是这样吧!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七):美丽的童话世界

  曾经阅读过草间弥生和刘易斯•卡罗尔合编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草间弥生所挥就的众多大大小小的、五颜六色的圆点作为插图元素,让图书焕发出闪亮的光芒。也真因为此,让此书充满着艺术元素气息。

  这部童话,顾湘的配图风格自然和简洁的草间弥生风格迥异,爱丽丝,这位美丽而又可爱的形象,和众多的插图画面让读者有种强烈的阅读欲望,再加上刘易斯·卡罗尔的精彩童话故事,无疑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阅读欲。只是童话《爱丽丝与镜中世界》里的插图,和《爱丽丝漫游奇境》对比相对少了些。

  不过也要说句大实话,童话里的故事,有些内容阅读起来有些困难,常常有看不懂的感触,即便是多次阅读,还是如此。有些诗文更是云里雾里。是不是自己的阅读能力太低了之故?

  在《漫游奇境》中,读者跟随着爱丽丝一同经历着神秘的探秘之旅,童话的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而爱丽丝的身材还可以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又变化,其体形很小时,就如同《格列佛游记》里的小人国;体形变大时,身体可以充斥到整个房间。起初这让爱丽丝郁闷不已,直至找来对付体形大小变化的方法,这才有了放下心情的心态。

  在童话里,爱丽丝所来到的王国,王后是非常搞怪的一位,当看众人的面看不惯某人时就直接要杀那人的头。如有次比赛中,参与竞赛的队员,最终除了爱丽丝以及国王王后三人外,其余的都被王后判了“杀头”的惩罚。而在王国的某次法庭审理中,爱丽丝没想到自己也会选为“证人”,更没想到自己也会被王后判为“杀头”。不过,幸亏这时爱丽丝醒了,原来是场梦境而已。爱丽丝的梦,实在是太有趣了。

  在《镜中世界》里,爱丽丝则参与到一场神奇的游戏之中,其如同国际象棋里的小卒,慢慢的由小兵成为王后。在这个升格过程中,其也经历着神秘之旅,有骑士为之决斗,有骑士为止护航。这位骑士就如同搞笑的堂吉诃德,不断地从马上掉落下来,难以在马上保持平衡。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完成了圆满的护驾任务。

  读完此书后,带着疑问阅读到书后的《译后记》,看到作者有提到这部童话难以阅读的感慨,和经典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不过也正因此,童话里富有的梦幻色彩,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目光,纷纷为之配上美丽的魅力插图,这也许就是该书有众多版本的原因所在吧。

  作者曾提到有句爱丽丝的藏头诗,不过有些遗憾,童话里未把原文列入。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八):奇幻而荒诞的成人童话

  《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是一本很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品,问世100多年来,这本书传遍了世界各地,而且无数次的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舞台剧等各种艺术形式,成为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小说之一。作者刘易斯.卡洛儿,是英国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摄影家和小说家,而这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姑娘,是根据他的朋友家的女儿创作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真实的人物,这本书的诞生,也是根据他们在旅行期间每晚即兴讲的故事改编而成,充满了儿童的想象世界,一个多世纪以来,陪伴无数人度过了很多欢乐的童年时光。

  浙江文艺出版社的这个版本,其实是包括了两本书,一本是《爱丽丝漫游奇境》,一本是《爱丽丝与镜中世界》。两个作品相比,显而易见前者更加有名,流传的也更加广泛。相信《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了,主要讲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姑娘午后跟姐姐在树下看书,跟着一只兔子跳进了一个兔子洞里,掉进了一个疯疯癫癫,稀奇古怪的世界,遇到了很多疯疯癫癫、稀奇古怪的人物,经历了许多疯疯癫癫、稀奇古怪的事情,最后突然醒过来,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前段时间因为要带孩子去看《爱丽丝漫游奇境》的舞台剧,特意给6岁的女儿看了一遍这本书,当时就觉得这是小孩看的书吗?给孩子读的过程中,就一直有这个困惑,每个字都认识,读的也很顺利,可是为啥感觉这么没意思呢?不管是当初我给孩子读的那个版本,还是现在我所读的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版本,整本书看上去都是胡搅蛮缠、疯疯癫癫的“废话”、“疯话”,还掺杂着一些不知所云的诗歌,里面的人都没有什么逻辑感,说话也颠三倒四,就连看上去最正常的爱丽丝,也是经常说些奇奇怪怪的话,不停地跟人抬杠,思维天马行空,整个故事七零八碎,乱七八糟,也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结局。我想这应该是很多人读这本书的感受吧。但是,很奇怪的是孩子竟然还会耐着性子听完整本书,没有表现出一丝不耐烦,让我不得不感慨这本书难道真的是写给孩子看的吗?这种荒诞的,天马行空式的讲故事方式是不是正对了孩子的胃口呢?仔细想想,书中包括爱丽丝的各种人物的对话及想法,正是像真正的孩子一样的,没有什么逻辑感,喜欢自己发明一些在我们大人看来稀奇古怪的词语,说话颠三倒四,跳跃式的思维方式,也难怪会归到儿童文学作品一类里。但是,仔细的想想这本书,其实感觉还是有很多内涵的,里面有各种影射,比如渡渡鸟带头围成圈赛跑的情节就是在暗讽英国的议会制度、扑克牌园丁们把白玫瑰油漆成红玫瑰也是在影射英国的红白玫瑰之战、还有那不停要砍掉别人脑袋的皇后更是代表了当时王后的形象等等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更像是给成年人看的文学作品了。

  总之,这本荒诞的作品,不管是给孩子看也好,给大人看也好,都能看出其中的乐趣来,也许这就是一部作品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原因吧。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九):Why is a raven like a writing desk?#Hatter's Riddle #

  点评一下这本书的插图:可以看见少部分的日和元素和中国戏曲的元素,线条看起来很粗犷,比较抽象,并不柔美,颜色搭配一般创造不出很离奇很梦幻,可以用怪异或者奇特来形容这种风格吧。这也可能是插画师对仙境的理解吧。

  最为贴合原文的版本的电影,是《爱丽丝梦游仙境》

  喜欢这本书的人想必和我一样一直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Why is a raven like a writing desk?”

  其中最为有趣的答案的 because there is a B in both and an N in neither.”

  而且这个问题在原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序言有回答,而且作者相当可爱

  Auther's Note

  Enquiries have been so often addressed to me, as to whether any answer to the Hatter's Riddle can be imagined, that I may as well put on record here what seems to me to be a fairly appropriate answer, viz. 'Because it can produce a few notes, though they are very flat; and it is nevar put with the wrong end in front!' This, however, is merely an afterthought: the Riddle, as originally invented, had no answer at all.

  Christmas 1896

  作者的回答大致的意思在于音符上。

  而这看这个序言,我们也可以发现作者的可爱之处,因为最初设下这个谜底时并没有思考答案,而为了读者废了脑筋打算圆回来,甚是可爱。这有点像庞德意象派的写作手法,你所看见的美也好可能与作者相比较而言,他并未想表达那么多。

  当然我们顺着音符这一个思路想,我们会发现note,flat两个词,

  ote/音符/笔记/可以理解乌鸦 的鸣叫;flat/平坦/色彩/可以理解单一乏味的毛色

  这就像桌子,是一个比较呆板的形象。

  我一直好奇在西方文化里乌鸦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在希腊文化时期,乌鸦是阿波罗的化身,而日本更是把乌鸦奉为神的使者

  在《伊索寓言》里更是把乌鸦塑造成一个智慧的形象。

  我们可以较为理智地看待一下“Why is a raven like a writing desk?” 可能就是在一个很糟糕的处境对希望的一种期许对现实的的一种打趣而已。

  我觉得《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个故事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不仅仅是给予了人们想象离,更是包涵了信任,友情以及捍卫,还有爱,我觉得这才是童话的真谛,它让人看见美好,也让人相信美好,这个美好不仅仅在仙境存在,在现实也存在。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十):美好梦境

  我这个人向来是比较懒的,很多名著我都没有打开书认真读过,并且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说,外国文学我并不是太喜欢读的。所以尽管我已经上完大学,却还从未阅读过《爱丽丝漫游奇境》这部作品,仅仅是看过电影。最近看了不少的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可以算是集故事性与教育价值,趣味性,可读性于一身了,如果站在小说的角度来看,它可谓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小说。

  首先,开头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家肯定是很想知道的,接着她遇到许多神奇的事情,许多奇怪的生物,而这些“新鲜”大家肯定是感兴趣的,肯定很想知道爱丽丝接下来还会遇见那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像一场冒险,不知道前路会发生什么但是却忍不住往前探索。爱丽丝救了三个园丁,在荒诞的法庭上和国王王后抗议,在故事的推进中表现主人公正义,勇敢,善良的形象。最后,把人们从爱丽丝这个荒诞神奇且有趣的故事中扯回现实,整个故事不过是爱丽丝的一个梦。

  而整本作品中对人的语言刻画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非常的精彩的。文中的爱丽丝是个七岁的小姑娘,但有趣的一点是这个小姑娘很喜欢“精分”,也就是一人扮演两个人来讲话,自身充满矛盾产生时他就开始扮演两个角色来争论。而有理的那方口吻像极了一个成人,她会自己训自己一个人的对话也非常的生动。然而我觉得最生动的应该是她和老鼠江她的宠物猫的那一段,她一再说道她的猫抓老鼠的事,听得小老鼠既害怕又生气想要走开。但爱丽丝给小老鼠保证不再提猫了小老鼠才又留下,这次她给小老鼠说起了她的狗,然而她最后她又讲到她的狗抓老鼠的事情。这个情节既生动又有趣,爱丽丝似是无心又像是有意在逗小老鼠,使得原本无聊的对话添了几分趣味。再说人物刻画,故事里除了主人公爱丽丝外还有各种奇特的生物还有一整副具有生命的扑克牌。从一开始出现的把她引进兔子洞里的兔子,再到她后边遇到的小老鼠,红王后等等,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比如兔子先生,他看到爱丽丝吓得扔了自己的手套和扇子,可以看出他很胆小;再如红皇后的跋扈残暴。每个人物都通过剧情和语言来非常鲜明的表现出了他们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让每个人物都能让人记忆深刻。

  《爱丽丝漫游奇境》巧妙的利用结尾,结束了爱丽丝这段荒诞且有趣的旅程,将这奇怪的经历设定为一个梦境。而这个梦境堪称是一个完美的梦境,有如同孩子般天马行空般的想像,一个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国度,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然后是各种历险,比如差点被自己的眼泪淹死,在途中遇到了一群朋友,还在其中充当了一个充满正义,善良,勇敢的“战士”。这样一个梦境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拒绝,不论是孩子或者是成人。梦境之所以成为梦境,是它与现实之间存在不可跨越的虚无性,与现实的真实性之间的矛盾。梦里的世界是我们在现实中不可能遇见的,它能够随心所欲,在梦里可以有任何你在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东西,有在现实中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爱丽丝的这个梦那么美好,满足很多人对于一个梦境该有的大多数要求。《爱丽丝漫游奇境》最终回归了现实,而爱丽丝的梦却如《白雪公主》《灰姑娘》这样的通话一样给人留下了一种美好的向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