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读后感100字
《我是猫》是一本由[日] 夏目漱石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猫》精选点评:
●不太喜欢译者的译序,感觉很像初中课本名著导读 后半部分的内容更厚实,前半部分更有趣,总之是渐入佳境的过程
●这个版本的纸质和印刷都不是很好。 最后猫咪死掉了 冷静的可爱
●感受到作者对自己的无奈,和揶揄……
●秋天热辣辣的阳光洒在六尺宽的纸拉门上,寒月到檐廊揪了个柿饼吃了,在讲故事,讲的是秋天热辣辣的阳光洒在六尺宽的纸拉门上,寒月到檐廊揪了个柿饼吃了,在讲故事,讲的是...
●真是局外人入木三分的世间讽刺,ps.燕山社的书设计和纸质都不好
●前几章不错 后面太繁琐无聊了
●最后一章让我醍醐灌顶 自由的悖论我是知道的 但是看过了这本之后更加理解 当代社会强调个人意识 个人的膨胀导致了个人的弱小和某种普遍的痛苦 由于我们受传统的东方文明影响 大多是隐忍之下产生出一股向上的力量 可如今我们不想再忍下去了 又该如何呢 文章的最后 独仙似乎得道了 但双脚仍然才在地面上 迷亭可能逍遥自在 寒月不再磨玻璃球了 看似接受了现实 这世上诸多束缚 世事无常 但“水缸里那只猫的瞳孔,将会瞬间凝固成永恒吧。”
●当断不断 对镜知己愚,方为贤 从p371开始就是不一样的世界 活着一定痛苦吗
《我是猫》读后感(一):吾辈是猫,猫的时代必将来临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向往着一屋一人(俩人也可)一菜园只要饿不死的荒诞生活。《我是猫》中可能并没有隐居的表现,但却含着宁静(都说是讽刺那时社会,我却对此书中描述的生活向往怎么也挥之不去),书里那繁杂琐事,动触我心弦呐。
脑袋里掠过无数种想法,拿起手机,打不出几行满意的书评来。既然打不出,那便草草收尾,免得被人看出内心空物。
《我是猫》读后感(二):#嬉笑怒骂皆学问,冷眼旁观心中明#
虽说我也是因为书名而开始读这本书,却也发现了与想象中更多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没有多么深刻的思考,但老先生借由一只猫的眼界去观察人的生活,表面上对惯于“掉书袋”的酸腐文人进行了批判,实际上这些“书呆子”也有另外一面,特别是寒月,坦然地说出拒绝金田小姐婚事且不需要解释,比较意外的是迷亭,竟然预言了婚姻和个性,婚姻会消亡,而过分强调个性反而会因为得不到理解而感到痛苦,实际上这就是网络暴力的由来(想起了嗷3ಥ_ಥ)
《我是猫》读后感(三):好惊艳的一只猫!
虽是在百年前的期刊上连载而成,但前后浑然天成,丝毫没有断裂感,或许是沾了结构松散的光,也或许是因为人物和猫塑造得太好了。结尾意犹未尽,略显突然,大概是夏目漱石写够了吧。如果苦沙弥是夏目漱石本人,那迷亭、寒月、东风、独仙这些人都是他现实中的朋友么?这样一群纯真、笨拙、善良、包容,又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起,人生真是恍惚虚无又乐趣颇多啊。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的是这个版本,明明我们社也有啊。不过除了封面设计和纸张不足,翻译语言还是很不错的。书中有众多中日文学典故嵌入,所幸有翻译点明出处。这些底层的看似有学识的先生们,每每有挟沙跑马的人生话题探索,海阔天空又荒诞不经。他们的高谈阔论虽愚钝得可爱,却也会让人不经意中领会思索深意。猫儿的思维和观点反而是精准通达、有大智慧的,两相对照,也让人会心一笑。读书时常想,如果我也养一只,它会是什么性格呢?
另外,由衷感叹夏目漱石的语言之美。书中很多段落我反复欣赏,下面摘选一段猫儿的见解,或可显露全豹一斑——
“总而言之,无论是主人,寒月,还是迷亭,他们都是一介平民,是一根藤蔓上结出的丝瓜,随风摇曳。他们装出超然物外的样子,可实际上,他们既有凡心,又有贪欲。就是日常的笑谈中,他们争强好胜的念头也隐约可见,倘若再进一步,就要和他们平时唾骂的那种凡夫俗子成为一丘之貉了。从我们猫族的视角来看,真是可悲极了。只是他们的言谈举止,和一般的凡夫俗子稍稍有所不同,并不带着酸腐的陈词滥调,这算是稍微可取的地方吧!”
此篇不算书评,看完后用手机匆匆写就的一点感怀而已,猫儿如果看到,又该耻笑为矫情迂腐了。
《我是猫》读后感(四):混淆视听与真见地
前前后后大概两三次被作者打脸
一开头 看到安德烈·德鲁·萨鲁特大师的话 充满学究气息的我就认认真真画下来并尽量背诵(包括人名,想想我这动机和油腻大叔增长饭桌谈资也没啥区别,也不是,读书人的事儿,我这叫注重根源,探究出处) 看到后来发现是个虚构人物 被好一番嘲笑 羞愧难当的我在书上批了个大大的grass
更令我尴尬的是 第八章 八山独仙传消极处世 我深感赞同 还特意写了篇短读笔 觉得电光影里斩春风禅机玄妙 对阐述的清晰五体投地 终于经历漫长的质疑后敬服夏目漱石 可第九章就被拆台 前面似乎刻意营造的脱离平凡境界的人物变得廉价了起来 这人从哲学家向使人疯癫的布道者倾斜 而后来的讨论中也不乏他平庸的显现
当然 这些尴尬的片段并不能说明我对他们的认同就出现了错误 我依然喜欢凭空的安德烈·德鲁·萨鲁特带师的话 依然认为八山独仙讲的很漂亮 因被人揶揄导致的尴尬就放弃自己的观点是愚蠢的 嘲弄是改变不了真理的真的 在面临受攻击而产生畏缩感而牵引出的情感惯性是需要勇气与定力去防守
然而 若由此自认反击成功而贬低作者的想法也更是荒谬的 正是由于他的嘲讽 我才得以认识到信以为真的东西更要仔细的检查其充分性 对适用要仔细思考 在乘胜时产生的舍我其谁的狂妄是需要冷酷的定力去抑制的
其实归结起来 是因为计算机和数学看得多而产生太多的谦卑(我本想把它更深刻在人格中 如今要重做考量了 批判精神与它是否有矛盾呢) 总抱着书比我智商高的想法去啃 未免因放弃自主性产生愚钝
而我是如何认识到这一点呢 第九章 主人发现自己对疯人老梅的文章大加赞赏开始怀疑自己是疯子 后来又逐步得出所有人都是疯子的结论 觉得自己越想越糊涂了 这时候猫对主人的思考能力大家贬低 说他不具备想明白任何问题的能力 且不说我认为主人的感慨是可以理出结论的 猫的评论是显然的所谓滑坡谬误 这还不如他主人 混淆视听
很多处如此没有经过具体的阐述而单纯的给予贬低式的否定 我想这是庸俗的(有趣的是 书中有揶揄到 你是认为你不喜欢的都是庸俗的) 因为我认为不加思考(形式与内容的校订)而(胡乱)行为(胡乱)评判是缺少审慎是庸俗的 可我也清楚文学作品是不会针对一个问题做有深度的研究的(我猜的哦) 我只感受到空中楼阁一样的观点 进而我也开始认为文学是庸俗的
但是再做转换 如果把这理解成作者对我一般的人的提醒 可能对他我就要崇敬几分了 纵然夏目漱石的思路可能不想我这般清奇 但我仍然认为自己是受了他恩惠的
不得不说这是很丰富的一本书 上面所写的我的吸收仍然只是很片面的部分 甚至应当说是很偏离作者方向的 它本质上是以内容胜出(应该吧。。)就像百科的说法:“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不过在我读来很多地方太磨叽 觉得可以大加精简 故而还是扣了分的
又翻一遍书 发现前半本有这样一句旁批“猫越来越是冷静旁观,它究竟象征什么呢” 前半句现在看了是不存在的了 而后半句我还是没能给出解答 虽然它也不见得要去象征什么 但终究留点疑问 留点遗憾 (其实 我认为这样做也是相当有益的)
我是猫中这只猫在行文与读者视角都相当讨喜 在旁轻快幽默的解说与总结常常令长对话看起来毫不枯燥 每每让我觉得阅读体验加加
书中还不乏很多漂亮的描写 印象中“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