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津轻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津轻的读后感大全

2021-04-04 02:18: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津轻的读后感大全

  《津轻》是一本由[日] 太宰治著作,猫头鹰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津轻》读后感(一):唯有再见

  津轻,太宰治心中的温暖净土,敏感又多情的他伤痕累累回到故土,也许已经做好了告别的打算,所以更加用温柔的眼光来看待眼前的光景。与亲近的人谈话也诚惶诚恐,他人无心之言也会刺痛他,暗暗享受自我克制的快感,过分的内敛克制把他的内心和外面世界清楚地划开了界限。世界也许对他不够温柔,但敏感脆弱的他到最后也没有表现出对世界的怨恨。

  《津轻》读后感(二):“不一样的太宰”

  原书名似为《新津轻纪行》(1944)。

  确如腰封广告所言,“不一样的太宰”,与《斜阳》和《人间失格》给我留下的印象大不同,然而作者在四年后还是自杀“成功”了(多年来数次自杀以后)。

  游记,却是小说的写法,加大量引述文献。结尾写阿竹的部分尤好,体现了小说家的力量。

  第75页及120页,写到其鄙视志贺直哉,尤感兴趣,我也是志贺氏的崇拜者呀!

  总之这可能是我读的最后一本太宰了,如果没有腰封上那句不一样,根本也不会买这本书啊。

  《津轻》读后感(三):夜来幽梦忽还乡

  《津轻》这本书,无论从装帧还是印刷上,都给人一种小清新的感觉。天蓝色的封面,天蓝色的书口,偏偏一切都和这本书形成了完美的和谐。不知道猫头鹰文化系列的其他书籍是否也是如此。看介绍说是《人间失格》的前传,打开才发现并不是小说,而是太宰治关于家乡的随笔。

  《津轻》读后感(四):故乡回忆录

  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散文集呢?

  也不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只是作为一个小说家描绘自己的家乡。

  说实话,作者也知道自己的家乡在日本历史上默默无闻,但是又通过他的描写,地方志还是很丰富的(PS:我一般直接跳过那些历史)。

  作者就是回到家乡找回忆,沿着哪条路一直走,一直喝酒,和朋友喝,在朋友家喝,路上喝,喝完酒再到路上饭点喝,感觉整个人生就是浑浑噩噩的。

  没有喝酒的那次就是找幼师的保姆阿竹。作者说自己那极速暴躁的性格也许就是保姆给影响的,与自己的兄弟们都不一样。

  知道名字,知道地址,知道长相,只是几十年没有见面了。从最开始的局促到后来的畅谈。

  人生何不如此,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经历的一部分,相逢就是缘分,人生很长,感谢你与我共同走过这段人生!

  《津轻》读后感(五):淡蓝色的津轻

  太宰治是一位悲情的作家,曾经四次自杀未遂的经历,令人感叹,究竟是为了什么?恐怕就要长他的作品的字里行间去探寻。而在这本书中,太宰治回到已经久违多年的故乡,一扫往日的阴霾愁绪,这里毕竟是人生的前二十年度过的故乡啊!在自己的家乡,赏山水、访旧友,是一次非常轻松愉快的乡居生活。

  他用非常幽默和自嘲的文字,讲述了他跟着友人一起畅谈、登山、吃蟹、饮酒的经历,这片土地是他生命中仅存的一方光明之地。所以,他的文字在这里是以非常少有的温柔笔触来书写,为读者留下了非常珍贵的作品。

  《津轻》读后感(六):来自一个不了解太宰治的读者

  书 这是第一次看太宰治的书。一开始真的觉得这书好无聊啊,有好多关于津轻的百科知识,还有作者无止境的发牢骚,和大段大段的节选。 人 但看着看着才发现,自己以前对太宰治的印象太片面了,因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忧郁,过分敏感的丧丧的作家,看完才发现他是一个挺真性情,情绪化的人。一边吐槽津轻,津轻精神,一边又爱着津轻,赞扬津轻精神,一边又说“我”的话也不准确,读者可不要轻易相信“我”。这才是人嘛,我就不信有人对一个事物全是喜爱,没有吐槽,即使是最爱的东西,偶尔也会有不满意的一面。忧郁和乐观在他身上并存。或许我们一直都理解错了太宰治的那句名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不是指对生活的失望,而是,生活这么美好,我却没有好好度过而抱歉。(没有去了解过这句话是他什么境况下说的,只是自己浅显的感受。)

  在全书的结尾,“读者们,再会了!倘若一命尚存,我们来日再会!请带着勇气向前走!切勿绝望!那么,失陪了。”如果“我”不能陪你们,你们也要带着勇气向前走,知道吗。

  嗯嗯,加油!

  《津轻》读后感(七):寻乡,寻己

  以太宰治之名,从东京出发,踏上寻乡或是说寻找津岛修治身份的旅程。

  以作家之名,津轻之“野”令人向往,像是不经意现身的桃花源,同时史料记载的事实也让人纳闷;而以归乡旅人之名,更多的是旅途中不断浮现的记忆与归属感:苹果酒、蟹田的海、十三潟、笼阳长廊、运动会、八重樱......眼中都是勾人记忆的美景物事,嘴上却嫌弃着津轻人的刚愎自大甚至没有美女(hhhh

  “正因为我是血统纯正的津轻人,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大讲津轻的坏话。但是,如果其他地方的人听到我讲这些坏话,因而全盘尽信并且瞧不起津轻,我想自己还是会觉得不大高兴。再怎么说,我毕竟深爱着津轻。”

  独特的双重身份让视野充满距离感,读来起初只是旁观者,随后是M君/N君,与之把酒言欢遍饮人间,而后成了津岛家的小弟,时隔十余年再次与兄长远足,最后才揭开心中隐秘的愿望,跟随津岛修治的急切目光寻到阿竹。旅程中片刻也离不开一盏杯中物,可每每却不知如何开口,唯恐劳烦友人、家人、乃至旅店的小女孩、饭馆的大妈。难以想象这样谦卑温柔的人此时已经历过四次自杀。

  “读者们,再会了!倘若一命尚存,我们来日再会!请带着勇气向前走!切勿绝望!那么,失陪了。”往后就是真的失陪与跨越时间的再回。

  或许他一生都行走在这样的旅途中,在阳光下与酒杯里捡拾打捞勇气,一次次试着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寻乡,寻己,寻死。

  《津轻》读后感(八):津轻·双城

  刚看完了《津轻》 太宰的书 讲述了他四次自杀未遂后重返故乡的旅途故事 一本并非随便写写的游记 游记我也看过许多 当然也没有太多 太宰的这本给我感觉 极其真实 不像那种青春行走读本 为赋新诗强说愁 也不似那种所谓为了找寻自我 找寻信仰故作惊人之语 行苦难之路的书 而是极其简单的一本故乡纪行 尊重历史又不失个人情怀的一场旅行 字里行间都是真真切切的情感

  看到“正因为我是血统纯正的津轻人 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大讲津轻的坏话 但是 如果其他地方的人听到我讲这些坏话 因为全盘尽信并且瞧不起津轻 我想自己还是会不大高兴 再怎么说 我毕竟深爱着津轻”这一段时 我感同身受 想起了我的家乡 虽然仅近一年未归 却是心下无尽的思念 思念着四季分明的气候 思念着一条条并不宽阔的街巷 思念着一起在那片土地生活的人 爱之深 思之切

  那种有点嫌弃却有十分喜爱的情感 实在是太真实了

  纳兰说 浮生如此 别多会少 不如莫遇 是啊 我们的一生都是别多会少 故友是 故乡也是 依我看 不如莫遇 也只是一时的失望之语 若是未遇 哪里会有余生可以怀念的回忆 若是未遇 这一辈子岂不是太单调 太无趣了

  故乡情怀应该是大多数远游或求学的人都会有的 每当失意坎坷 总会想起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土地上最最爱你的亲人和朋友 心里便会有力量 便又可以咬牙继续走下去了

  一如太宰深爱着津轻 我深爱着双城

  《津轻》读后感(九):不似游记,胜是游记

  太宰治的作品有浓厚的自传体性质,《津轻》也不例外。这本以游记的性质写出的轻松文字,给读者以感撼与共鸣。

  山是山,水是水,对于故乡,平常人都对之有着魂牵梦绕的情感,毕竟童年的印象是独一无二的,更何况这是第一印象,深刻地伴随着你的记忆直至意识消失。然而,太宰治不惜用痛恨的文字写自己的故乡,将山水之间应有的轻灵都抹去了,任凭读者跟着他的思路去痛恨。他痛恨的其实是父亲与哥哥的势力,这是一种借景寓情的笔法,只不过我们不太习惯而已。

  津轻,位于日本本州岛北端,太宰治在这里度过了他前二十年的人生,他的许多作品都离不开这里。我们知道,太宰治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弱,三番五次地寻死觅活,家族其实很富裕,也很稳定,他偏不习惯于这种锦衣玉食的生活,要以文学为出路,一抒心中的块垒。然而,文学只能作为手段,不能作为目的,即使你将心中的千般苦、万般恨都挥墨在纸上,对于你的真实人生并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转变。

  在那二十年的岁月里,“我”只去过金木、五所川原、青森、弘前、浅虫、大鳄等几座城镇,其他的城镇一概毫无所闻。我有幸地看了看日本国的地图,“我”所提及的几座城镇都是原生态,那里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气息浓厚,所以值得“我”大书特书,而其它没有提及的城镇或许不具有代表性吧。据说,太宰治研究过鲁迅的作品,对鲁迅曾经生活的仙台地区有所考察,他的这种考察对于今日我们研究鲁迅也是颇有贡献的,那篇他传体的小说《惜别》写的不完全是对一个没落帝国弃医从文者的追寻,更是对自我心境的写照与渲染!

  津轻,美还是不美,完全在于心境。作为太宰治心中仅存的光明之地,这儿是美的,他可以诅咒阳光的泼辣,可以中伤月亮的阴晦,甚至将雪写成五颜六色的。这是物质层面的美与丑,作者如果止步于此,这部作品也就能翻翻而已,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太宰治的精明之处,在于将津轻相关的历史典故提炼出来,娓娓向读者道来,让读者身临其境,由此也让非日本国的读者也能从中一窥日本的精华,这是他对日本国的贡献,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津轻》读后感(十):倘若一命尚存 我们来日再会。

  “我问你,为什么要去旅行呢?”

  “因为苦闷啊!”

  “你成天囔囔着苦闷呀苦闷的,这话谁信哪?”

  ——《津轻》

  如果说是在读完《人间失格》后来读这本书,就能更加感受到太宰治的温柔与细腻。在自杀三次后,他回到了自己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以写游记的形式重新回顾了自己在津轻所生活过的痕迹。

  很难说有人能够完全了解另外一个人,即使是朝夕相处。我们作为读者来说,只能通过作品来认识作者,“哦,原来他是这样一个人啊。”如果是带着悲观情绪去思考,那么即使发生再幸运的事,也并不会使人觉得喜悦起来。太宰治就是这样一个小心翼翼细腻的人。故乡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即使是太宰治,津轻也是他走向崩坏前,内心仅存的风和日丽。

  人生有好多部分组成,故乡、朋友、亲人、爱人都是缺一不可。为什么我们对于年少的好友都带有特殊的滤镜,大抵是因为人都是对自己的年少最为可贵,无关利益与其他,是年少的自己才更像自己,年少的快乐才是单纯的快乐。太宰治与少年好友重逢后也和我们如出一辙,既带着十分想要见到曾经共同经历美好时光的好友也有害怕并非是想象中好友相见的温情场面而忐忑不安。人在陷入绝望的时候,是依靠这些美好事物的支撑来存活下来的。

  “所谓大人,就得忍受孤独,即使友情深厚,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相互客套。为什么非得小心翼翼不可呢?答案是:不为什么。因为已经遇过太多上当受骗、丢人现眼的事了。不能相信别人,这是从青年蜕变成大人的第一堂课。”

  的确,唯有不断的再见才是人生。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都该经历的唯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津轻的读后感大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