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浮生六记》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大全

2021-04-05 03:35: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浮生六记》的读后感大全

  《浮生六记》是一本由[清]沈复 / 周公度 译注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六记》读后感(一):为啥白话文的不是六记呢?

  刚拿到这本书,就翻开了开始阅读,第一卷是闺房记乐,平平淡淡的文字,将生活中的琐事、趣事娓娓道来,让人觉得很舒服。可是读着读着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白话文的只有四卷,而文言文的是六卷,不是浮生六记吗?白话文中的另外两记去哪儿了?强迫症,表示很难接受这样的排版啊。。。。。。总觉是买了本残缺不全的书。。。。。。

  《浮生六记》读后感(二):浮生六记

  闺房之记、花草之记、坎坷之记、游历之记、中山之记、养生之记,世间种种,总成一梦。芸之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虽不如意十有八九,然古今何人可得一世安宁。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浮生之事,不过数篇笔墨,倥偬一生,也只片片流云。百年过往总成一梦,珍重当下,笑对人生。

  《浮生六记》读后感(三):闲情记趣

  该卷开头记录了作者年幼时观草木虫斗的趣事;以及年长之后,爱花成癖,剪裁盆景,因为最喜爱的一盆兰花被人用开水浇杀,愤而发誓再不养兰花;作者对插花、盆景也相当有研究,就差写出一篇教程了。 后面记录了寄居朋友的萧爽楼,开始了一段品诗论画,赏花饮酒,出游咏而归的惬意生活。其间,在生活以及与好友交往上,芸都给出了充满才智的建议。 陈芸果真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

  《浮生六记》读后感(四):我不觉得芸娘可爱,但觉得沈复活该

  看这本书的过程犹如做过山车一般,前两卷讲述他们婚姻前几年的生活真的是神仙眷侣让人羡慕,可是看到芸娘为沈复纳妾,替弟弟背黑锅,为翁婆不喜时沈复的无能真的犹如吞了苍蝇一般让人厌恶。沈复和芸娘之间,简直是母子型爱情,芸娘就像沈复的第二个妈,包容他一切的。芸娘去世后沈复的痛苦大多是来源于再也没人能惯着他了吧。他们颠沛流离的生活真的是源自于自己的作,不作就不会死。

  《浮生六记》读后感(五):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剧情

  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活出芸娘一样的姿态,敢于尝试与众不同生活的样子。

  柴米油盐是生活的愁,那些小情趣却也是生活的乐。

  并非所有人都能活成伟人,安于平淡,安于在自己平凡小日子里享受三三两两的快乐,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刚好有一个心灵共鸣的人陪着,芸娘一生纵然辛苦,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若有来生,仍会如此选择。

  四星,给芸,

  一星,给懂芸的沈复

  《浮生六记》读后感(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纵然沈复在现代看来是一个渣男,但他却留下了此书,让我们看到了对当时生活的描写,感悟甚至幻想。也正是如此,让我们看到了更善更美的陈芸,纵使其一生如何不如意,但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这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作为局外人,也许觉得沈复配不上陈芸,但在当时的时代,谁又能说得清呢。不管如何,体会书中的布衣饭菜,可乐终生;体会其中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从而对当下的生活有所感悟,有所珍惜,这才是主要的。

  《浮生六记》读后感(七):人间良夜静——读《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封面

  《浮生六记》读后感(八):中国文化祭品

  沈复和贾宝玉一样,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的祭品,充分说明中国文化革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这两人都是中国文化的继承者,接受了大同思想,接受了仁者爱人,接受了君子不言利,接受了孝曰无违。

  接受这些的同时,必然接受了道德好就一定幸福的人生假设。

  所以,不追求世俗的功利,放弃了对外物的追求,所以也不会追求外物的技巧,因为道德上鄙视这些,导致下场悲惨。

  这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缺陷。我后续会把他们与曾国藩比较,会更清楚明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九):一位书生的半世沉浮

  沈三白是一位典型的文人,书生意气,换到今天是普通的中产阶级,所以在年少时并没有很强的事业心,相反有些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风采。

  其实说不上沈复好坏,我十分欣赏他和妻子芸相处的细节,温柔、善良、在乎、交流。也喜欢他人生须尽欢的肆意洒脱。反倒是我们在这浮躁的社会里少了这份超然。

  印象深刻的是沈复和妻子独有的生活情趣,我觉得贵族就是能将就、会讲究,就是在任何境况下都能将生活过的惬意、精致,无疑沈复就是这样一个人,也能使得他在困窘的日子里仍旧保持丰富的生活情趣。

  《浮生六记》读后感(十):浮生六记

  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原因有二:书名好听加上汪涵推荐 于是 它成了我每天早上的下饭书 看完很快 因为没有仔细研究文言文 直接看的译文版 随笔整体的基调也可以定位两部分 前半部分悠然美好 后半部分现实骨感

  “酒已温好 饭已煮熟 我们便就着月光对饮 喝到微醺再吃饭 沐浴完了 便穿着凉鞋持芭蕉扇 或坐或卧 听邻居老人谈论因果报应的事儿 更鼓敲了三更 我们回去睡下 通体清凉 几乎不觉得自己身居在城市里了”

  我爱的 大概是沈复和芸娘 潇洒又不谙世事的前半生吧

2019.1.15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