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读后感100字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是一本由尹红心 李伟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21-3-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读后感(一):学霸都用这种方式学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有的人学东西的速度特别快,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智商超群,但是真的就是这样吗?不一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人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条在学习上也适用,方法往往比瞎努力要重要的多。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高效学习,以最快的速度去掌握知识呢?
这本《费曼学习法》或许给我们一些启发。
本书作者尹红心和李伟都是高校老师,尹红心层多次获得优秀教育者称号,翻译过多部作品。
那费曼是谁呢?他头上的名号可太多了:诺贝尔奖得主,天才物理学家,纳米技术之父,看到这你已经感叹了吧,这还不够,他还精通多门语言,还在音乐上有造诣……听过的人都要说一声神人,但是他知识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被人称为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就是用输出倒逼输入,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储备。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学习对象,确定一个可实现的,可量化的目标,而这个目标要对我们是最重要的事情,从而减少其他琐事上的时间耗费。接着,就要去细化知识,将知识流程化,用思维导图捋顺,进行阅读和记忆。而在这之后,我们便对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对知识进行第一次复述,也就是输出。
在这次输出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很多地方不是那么的清楚,会卡壳,认识到薄弱点,那我们就可以去针对性的强化学习,然后进行第二次复述和输出。
而经过两次的学习和输出,我们对整体的知识有了一个较为深度的理解,此时我们需要再强化一遍弱点,同时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回顾,然后简化知识,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实现知识的内化,此时进行第三次复述和输出,你会惊讶的发现,你已经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将知识输出了,而且记忆时间非常长,但是在此,大家一定要记住,贪多嚼不烂,一些不太重要的边角料我们是可以舍弃的,这样我们能更好的吸收精华。
这本书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自我精进书,不管是学生族还是上班族,都非常的适合,时间是不断流逝的,怎么去节约时间,怎么去利用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费曼学习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读后感(二):读完这本书,这辈子还有机会成为学霸吗?
很遗憾,学习生涯已经结束的我,在读到这本《费曼学习法》之前依旧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现在的我的状态,是硕士毕业、跨专业的博士落榜之后工作2年左右的社会人士。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的那一刹那,天真的我以为这辈子再也不用学习了。然而现实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让我清醒一点,工作中的各种知识运用都仿佛拿着一个小鞭子在催着我学习,下了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听网课,截图下来的历年真题PO在了豆瓣广播上,摆出了一幅很努力的样子。更要命的是,学生时代学习不好最多上不了好学校,而工作时代的学习不好直接工资少给你发,这是一个认真的惩罚。 所以“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这句话是真的。 虽然学生时代的我成绩不好也不差,但是这本《费曼学习法》中的方法有些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在费曼的理论中,学习分为四个步骤:概念、以教代学、评价和转化。本书将这四个概念具体化,并加入了作者本人对于学习的理解,层次十分清晰明了,从一开始端正学习的态度到最后对于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做出了无懈可击的观点。在这一系列学习理论之中,最重要的便是“以教代学”了,作者建议将一个学习到的知识点做两次重复:复述及向别人阐述看法。即是将知识点以自己的理解向别人讲述出来,这是一个向外输出的过程,当自己都无法向对方解释清楚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一定是自己不理解,所以要在一点上反复推敲,直到自己也可以跟其他人讲清楚。在以教代学这一环节中,也是对自己能掌握多少知识留存的一个检验。在写书评这一方面上和这个理论很像,书评不仅仅是对于一本书的理解的概况,更是将一本书化为自己的观点的输出,虽然这个以教代学不一定有人看罢了~(如果看到了请帮我赞一下!)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便是“知识的本质是人生的进步和成长。”这句话可以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人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而去学习的,是为自己的人生成长添砖加瓦。既然我们已经无法改变自己的智商,那就改变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吧,我命由我不由天,自己的努力会换取一些人生上的回报的。 这本书捧在手上质感很好,在页码及章节的设计上很用心,尤其是对于费曼原文的小tip,如同一张便利贴一样醒目,里面的重点部分也被标了粗,便于理解与记忆。并且,本书紧贴时事,提出了线上学习的一些建议,线上学习与线下的学习有着些许的不同,尤其要注意要系统化,不要碎片化。 合上这本书,看到自己好几页的读书笔记,我对于这本书的知识留存率又有多少呢?我能正确运用到编辑证的考试中吗?或许我只是花了两天的时间读了这本书而已,但是收获是一辈子的,但愿这本书可以助我成功! 很遗憾的是,很多人在多年以后才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告诫自己的子女之时却未能得到理解。无论你是学生还是社畜,在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不晚,当然,还是早一点看到这本书为好。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读后感(三):教学之重,不仅在学,更在于教
我认为我对于费曼学习法的认同,很大程度是和教师身份相关的。
费曼学习法的关键在于,用输出倒逼输入,也就是除了吸收知识,一定要通过某种输出手段来将自己理解到的内容传递给他人,在这个过程过,“教授”行为带来的知识系统归类、详情举例以及简单化的语言组织都会帮助进一步理解和记忆知识。
而我也正是在从事教学工作后,才开始对原先被动接受的知识库进行重新洗牌。原本分散停留在大脑中的零碎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入门理解,进行了分层次分板块的整合梳理。
并且面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需要花更多时间提前将讲评内容尽可能覆盖到更全面的范围。不论是为了让理解较弱的同学听懂抽象的知识而准备生动具体的示范案例,还是给想要拔高提升的同学进行延申拓展,这些过程实际上都让我本身对这些知识有了更全面的深入的研究。
小时候也经历过有些老师不按照大纲讲课,而是安排小组课题研究做PRE,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还要大海捞针找资料定方向再梳理出来做演讲稿的同学们都在偷偷抱怨老师偷懒。但现在回过头去才意识到这种研究型并配合展示教学的学习方式可能比麻木地抄写笔记要更为有效。
通读《费曼学习法》后我认为最核心的几个学习要点就是以下两点:
1. 以“教”代替“学”,向别人讲述你学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的过程是极为重要的。就好比督促自己在看完书或者电影后去写书评和影评,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以“系统性”代替“碎片化”,过于碎片化的信息虽然能够让人在当下觉得有所收获,但这些无法被系统归类的知识除了帮助我们参加答题比赛或者把妹聊天之外可能再没有机会使用。
而我个人理解的系统性包含两种方式,一种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某个学习方向后制定好学习计划,比如想要学习了解某个朝代的历史,就可以先筛选确定好阅读哪些不同角度但围绕这一朝代历史研究的书单,最好再找好一个贯穿始终的研究切入口。这样一整套的书籍材料学习完后就能够对这个朝代拥有更系统性的了解。
另一种系统性我认为就是归类,就算没有整块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上面那种庞大的研究学习,但我们可能尽可能地以一两本书作为一个小单位,每看完一本书(一本书中包含的知识量一般还是会远远大于一篇公众号文章的)后,将自己从这本书中过滤学习到的知识放入对应的储备知识库中。好比我可能单独看完了一本《长安十二时辰》,但并没有系统性地研究唐朝地历史,那么我可以将书中涉及到地一些知识储备于我脑海中“唐朝”这个库中,可能包括具体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格,也包括一些风俗人文的生活细节。这样当我在阅读下一本关于唐朝背景的书籍时,(或者当我哪天真的想要系统性开始了解唐朝时),我就会调用此前记忆库中所有关于唐朝的知识,不论是从书中来的还是课上来的抑或是一些影视剧中来的。
让你学到的东西找到它应有的位置,才能真正让每一块积木都为城堡的修葺发挥作用。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读后感(四):用输出倒逼输入,才有真正的学习内驱力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是一位美国犹太裔物理学家,也是量子电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纳米技术之父,在一九六五年曾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其实本来离我的生活非常的遥远,但是它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方法,被称之为费曼学习法。
身为一个孩子的妈妈,对于这种高效的学习法,一定要去了解一下的。所以我翻开了这本《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
这本书倒不是费曼写的,而是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尹红心和同校教师李伟一起合作的。这本书应该就是对于“费曼学习法”做了一个总结和陈述。
这本《费曼学习法》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学习的本质,并且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什么是费曼学习法。
第二部分,是费曼学习法的一个具体的方法。
费曼学习法,简单来说就是用输出来巩固自己的输入,用教育别人来强迫自己去学习。
为了做到这一点中,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自己的学习对象。
这点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难做到的,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你学习输出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孩子。
身为家长的我,还记得自己在小的时候学习如何的痛苦,每天被迫接受新的知识,每天被迫复习预习,学自己之前不会的东西,要背诵自己毫无兴趣的知识点。完全没有自我学习的动力。
但是做了家长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教会自己的孩子学会英语,我重新去翻了以前的英语课本。为了教会孩子每天晚上绘本的读写和意思,白天都要先做好预习的功课。我的英语水平,在我生完孩子的这几年中得到的进步,比我之前的三十年加起来都要多。
不得不说,费曼学习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法,因为你的自驱力的目标是为了教会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当你有这个学习的目的性之后,你去主动的输入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成了一种学习的内驱力。
我们常常说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但是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是如何被激发的呢?他们生活在物质如此富裕的现代,他们不学习也可以得到想要的生活。那么教育别人,可能会成为他们唯一的学习驱动力。
这就引出了第三点,输出是最强大的学习力。
第三部分,输出是最强大的学习力。
当我们确定了一个自己需要去输出的目标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去整理自己所要输出的东西,通过这种整理来确定自己缺少了什么东西,进而去有挑选地进行输入。
当输入到一定程度之后,也不需要非常满意就可以进行第一次地复述了,也就是输出。通过第一次的输出,你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输入缺了什么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我发现我看书喜欢写书评也是属于这样一种输入和输出的方式。
其实我在以前看书是从不写书评的。后来发现有很多读过的书,我的脑子里已经完全不记得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写一些关于读书的感想。通过写书评,我发现读书更加清晰了。
我在指导自己的孩子写日志、作文的时候,就曾经跟他说,大量的阅读,对你写作文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一个蓄水池里面,你给它注入了非常多的水。但是只有大量的阅读,其实也是写不好作文的。因为所有的知识在你脑子里全部都是乱的,只有通过输出,也就是写作才能把它整理成自己想要的东西。你可以把自己读过的内容按照自己的需要,一格一格地在脑中整理好,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它抽出来用。而如果不经过输出的这个步骤的话,即使你读了再多的书,等到用的时候你会发现大脑里面非常的杂乱,无从下手。
同理,学习也是如此。你大量的学习,其实并不是每一个点对你都是有用的。你从输出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从而来改正输入。
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反复讲述了输出和输入的关系。
当你在输出的过程中,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和你学到的知识不一样的地方。这个时候你再回去求证,也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这种错误或者疑惑,能够加深你对于学到知识的印象。
第六点,简化和吸收。
这一章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好,好东西太多也会消化不良。如何在好东西里面寻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东西。这可能需要一些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练习。
特长其实有时候没有什么秘诀,唯手熟尔。当你习惯了这一套学习方法,很多时候速度就会变快,你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进行第三次的输出了。这个时候的输出其实就比前两次要简单得多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了自己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那部分内容,还有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哪些是需要重复练习的。这个时候你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学习方法,你就是真正的学会怎么去学习了。
万事开头难,其实《费曼学习法》说起来好像很简单,而实际上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实践这套学习法的。我觉得这套学习法非常的有用,包括我现在在写这篇文章。看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写书评感想其实也是对看书的一种输出和反思。我会坚持把看完书之后写书评这个习惯保持下去的,也是对自己的一个积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