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愚者读后感100字
《末日愚者》是一本由[日] 伊坂幸太郎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末日愚者》读后感(一):如果末日即将到来......
如果世界在三年后会灭亡,你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伊坂幸太郎,在这里给出了答案。
抢购食品的男子在混乱中失去妻子,悲伤得想自杀,却被老同学约去看星星。又是一个看似荒唐又合乎情理的故事。试想,当人们因为恐慌而失去方向,秩序就不复存在了,争斗生存促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男主妻子的过世也是无序催化的产物。沉浸在悲痛之中的主人公最终选择了自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家都很惊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人们总愿意回忆过去,那些不知道世界末日已成真的时光;那些儿时的梦想,却因为倒计时的开始而化为泡影。 我们接着来说说文中的小角色吧。主人公的老同学二宫。二宫作为一名天文宅男,诙谐又幽默。 “三年后,小行星就要冲撞地球了。大家都要完蛋。被自己喜欢的星星杀死,是什么样的感觉?” 当大家都绝望地掰着手指头过日子的时候,二宫没有慌张。他默默地拿出望远镜,希望平生的最后一天是个大晴天。 随着千鹤走吧,对男主而言,死亡是日日夜夜思念她的解脱,也是自己没有保护到她应得的“惩罚”。在这混乱的世界上,有的人疯了,有的人走了。 我希望这个世界一片平静,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一切静谧美好。如果那一天来临,你又会选择怎样的路呢?是坚守自己的土地,直到最后一刻吗?
《末日愚者》读后感(二):不管发生了什么,都要认真生活
伊坂幸太郎的书就是很适合在一个没有烦恼的周末,宅在一个有音乐的书店慢慢看。他总能把一件痛苦的事情以最轻松的方式解决,每次心里感到焦躁或者疲惫的时候,看他的书都能被治愈到。
《末日愚者》讲述了地球即将被小行星撞击,只剩下三年时间,就要毁灭了。如果你知道自己只能活三年,你想做什么呢?如果是我,我会辞职,然后陪着爸妈把钱花光,慢慢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故事的几个主角也分别做了他们认为最正确的选择:与父亲决裂的女儿与父亲冰释前嫌共度余生;优柔寡断的男人决定让怀孕的妻子生下孩子,即使只能活三年;一心为妹妹报仇的两兄弟决定放下仇恨;被父母抛弃的少女找到了爱人;拳击手依旧对拳击保持着热情;热爱天文学的男人决定在世界末日到来的那一天抓住可以观看行星的最近时刻;原本想为妻子殉情的男人却因为看月亮迟疑了;热爱表演的女人扮演着那些失去至亲的人的家人;老人为了能在末日看到更好的风景建造了一座瞭望台······
本以为世界末日了,大多数人应该是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正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凑活凑活过吧!但是这种想法应该是不对的,不管世界发生了什么,都要认真生活,对自己的梦想一如既往的执着,至死方休,嗯,这样才是对的呢!
《末日愚者》读后感(三):末日来临之际,我只想做一个愚者
本来以为厌倦了伊坂的书,没想到被这本吸引住了。其实套路还是一首小夜曲的套路,几个看似无关的短篇故事实际上通过人物关联了起来,加上了末日这个烂梗,但还是治愈了我。
最喜欢太阳封印,冬眠少女,戏剧船桨这三个故事。《太阳封印》里面被一个观念shock到了:末日对于一个拥有绝症女儿的土屋来说是一件感到欣慰的事情,他之前一直担心自己死后无人照顾女儿,但自从得知小行星要撞地球之后,却觉得松一口气。还有被樱庭纠正美口矢的一句话感动到了:同样是一胜一败,但宁愿是“陨石会掉下来,我们生活会很美满。”如果生活不美满,陨石不会掉下来又怎样呢? 《冬眠少女》讲述的是一个少女在末日之前追寻爱情的故事。在末日之前还憧憬爱情的美好,则是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戏剧船桨》中的女主为很多陌生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不知道是出于自己做演员的爱好和梦想,还是末日之前还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依靠的需求。故事的最后这群人走到一起了,这美好的景象仿佛末日不存在一般,他们就是一家人。
书中还一直穿插着方舟和瞭望塔这两样事物,两者都表达着人类的求生欲望。但不同的是,方舟是一种讽刺的意味。方舟的存在认为人分贵贱,大家疯抢这张门票,组织者还宣扬搭上方舟的人就是新世界的开创者。而老人一直坚持搭建的瞭望塔是为了能在末日到来之时好好看一眼这最后的世界,修一也下定决心要在末日到来的时候高举自己的女儿“未来”,让她活到最后一刻。
末日到来之际可看见众生百态,有人发疯做出各种违反社会道德规矩的坏事,有人丧失生存欲望行尸走肉甚至求死,也有人冷静地维持现状日复一日坚持自己在做之事。谁是末日的余者?谁又是末日的愚者?假装末日不曾存在,还是直面现实比较好?这本书给我们开出的脑洞可以让我们反思一下自己的现状,平日所遭遇的不愉快之事或压力,我们或许可以尝试轻松面对。
《末日愚者》读后感(四):末日愚者
末日来临之时你会选择跟谁在一起呢?此刻你最想完成的事情又是什么呢?末日愚者里面描写了八个不同的家庭在知道小行星即将要与地球相撞之后所发生的事情。五年以前科学家们宣告八年后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文章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仙台市的一个“山丘城镇”上,距离小行星来临只剩三年的时间。
在小行星撞地球的消息宣告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人都离开自己的岗位,也许此时才真正明白没有必要忍气吞声,去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但也有人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可能是英雄使命作祟,也有可能是真正地热爱这份工作。大家都开始释放自己的天性,烧杀掳掠层出不穷,哄抢食物屡见不鲜。大家都不觉得生命有多可贵,法律有多正义,完全按照自己最原本的想法去活。也有人开始寻求各种逃生方式;或者开始逃避不愿面对现实,最终选择终结自己的人生。
在这些情况下,也有依旧认真努力生活的人。例如苗场先生,真的很难想象末日即将到来,但苗场先生还是一如既往地进行训练。他说只能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最简单的话语却蕴含最强大的力量。例如伦理子,尽管没有完成自己演员的梦想,但在末日到来之后扮演着大家的亲人,最后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也未尝不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当下我们之所以能够忍受现在觉得煎熬的事情,是因为相信明天会更好。现在的苦楚是为了明天的美好。所以大家都很守本分地朝九晚五上班,履行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但倘若没有所谓的未来呢?你现在认真上班赚钱为了买得起房子,并且未来几十年还有房贷等着你,但三年后世界即将毁灭,那么你现在努力奋斗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不想活在当下,尽情过好每一天,快乐地生活呢?
现代年轻人的压力太大,同样的思想负担也太重,所以每个人都闷闷不乐,觉得世界对自己很不友好。但也许只要你放下内心的那份负担,一切都会变得美好。假如明天就是末日,你会为今天没有完成什么而后悔么?如果有,那为何不现在就去实现呢?将每一天都活得像末日,也许你就会幸福一点~
《末日愚者》读后感(五):经典语录
1.今天将是你余生的第一天。---查尔斯·戴德里奇
2.爸爸老是说妈妈和哥哥是傻瓜,可其实骂人家是傻瓜的人才是傻瓜。
3.温柔和怯懦只有一线之隔。
4.“爸爸,你以为聪明是什么?你一定以为成绩、学业或地位才能反映一个人聪不聪明吧?你真笨!”
5.“不论做什么选择,事实上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美咲每次都这么说,“如果事后才后悔当时应该做别的选择,就表示不论选哪一条路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6.只要撑下去,一定可以大逆转。
7.“在这种时局,最重要的不是常识或法律,而是如何快乐的活下去。”
8.“只要把该做的事一项一项做完,在那之后,自然就会找到接下来该做的事情。所以不用慌张。”妈妈常常这样跟我说。
9.---“你真的很好玩。”
---“好玩?”
---“完全不会给人带刺的感觉。”
10.“我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大概是企业管理之类的书籍吧,上面提到:‘想要开始新事业的时候,必须先问三个人的意见。’首先是自己尊敬的人,第二个是自己无法理解的人,第三个则是即将认识的陌生人。”
11.---“要怎么做才能找到情人呢?”
---”不懂的问题就跳过去。“
12.恋爱有时候是靠运气的。
13.”他很臭屁的跟我说’我是明年的冠军,请多多指教。‘可是在这之前他完全没有接触过踢拳。“
14.”判定绝对胜利的瞬间,怎么可能会有人透过观景窗来拍照?你不觉得那样很奇怪吗?一定会情不自禁地亲眼观看比赛吧?“
15.”如果明天就要死了,难道你会因此改变现在的活法吗?...你现在的活法到底是打算活到多少岁的活法?“
16.”有意义的研究通常都不太起眼,也很无聊。...经费这种东西,通常都会瞩目在有趣或看似有用的研究上,而不是有意义的研究。“
17.容易受感动或影响,大概是十几岁时的特权吧?
《末日愚者》读后感(六):这是最真实的人性
你以为你是这样,鬼知道你急了会跳什么样的墙
末日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或者是纪录片,涉及末日的总是不在少数。
在很多的作品当中,末日是一个秀台,用来宣传人性之美。是的,正如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有人赞美人性,因为人是自然的一件特殊的造物。但我相信没人曾经见到一件完美的造物,挑剔不出一个细微的缺点,那么更何况是充满矛盾的人类。
人类不能否认人性丑恶的一面:人之所以为人,可贵于能够直视丑恶并且抑制住丑恶的滋生。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是懦夫的言语,无耻的逃避。
人性的变化,在《末日愚者》中完美的展现了出来。
带有日本作家特有的张弛,伊坂幸太郎并没有高呼人性之恶,只是用几个小小的故事将末日影响下的几个小人物的生活串联在了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不变的总是那颗要在几年后撞向地球的陨石。
谁能想到,末日之时,人命竟然会低到尘埃(大部分的美式大片总是极力渲染末日之时对细微生命的拯救);谁能想到,末日之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竟然能够如此悲哀却又坚不可摧,只因为需要陪伴便能成为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谁能想到,末日之时,有人参透了生命,造起高台不为避难只愿看看陨石掀起的滔天巨浪如何淹没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
人间百态,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人类会声嘶力竭!人类会哀叹怅惋!但是清醒过后,人性会向何处发展,没人能够给出确定的答案。
伊坂幸太郎给了我们一个小小世界,用来想象末日的景色,相信如果不是活够了的人,心中的一角一定会有所颤动。
实际上,我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比起人之恶,我更愿意举起人之善的大旗。
我相信混乱总会过去,一切都会回归平静,而人,永不麻木。但我也把这句话当作是警告:你以为你是这样,鬼知道你急了会跳什么样的墙。(咧嘴笑)
《末日愚者》读后感(七):“今天将是余生的最后一天”
伊坂幸太郎真是可爱啊。
这本书的主题可能有些令人烦闷或悲怆或无奈,但是伊坂幸太郎是如往常一样的可爱。
要是恐龙以前也创建了自己的文明呢?只是在化石上看不到而已。 如果世界将要毁灭,那么是否还有必要遵守规则?金钱,道德,法律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我们可不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
去完成所有的愿望吧,在这最后的时光里。
遇到不可抗力,我们先是愤怒无法接受,后慢慢平息回归日常生活,当然,倒计时将要结束的时候免不了悲怆。
如果把日常当做偶然的幸运呢?今天我依然活着,真是太幸运了!把每天当做无比幸运的偶然,开心的度过每一天吧。 《末日愚者》就是关于末日的想象:如果八年后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人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在《末日愚者》篇里,在最后的三年里,父亲与女儿终于和解,要不要感谢小行星,感谢末日带来了一个终点?在截止线面前,我们似乎会加快脚步,去完成一件总是被“以后还有机会”这句托词拖延的事。
(一个题外话)突然想起《老友记》第七季,瑞秋30岁生日的那一集,30岁的瑞秋认真的计算了一下,如果自己35岁就要生孩子,那么34岁就要结婚,还要留一年准备婚礼,那么33岁就得订婚,还得谈恋爱呢!那么也就意味在30岁的时候她就得认识能与她结婚的对象了。
在设置了截止线之后,通过逆推法或许能让我们明白,现在的我应该些干什么。
在《冬眠少女》篇里,少女的第一个“任务”是不要怨恨爸爸妈妈丢下自己自杀了,第二个“任务”是读完爸爸的所有藏书,第三个“任务”是不要死。后来少女觉得死之前没谈恋爱有点可惜了,又加了一个:找个情人。
看来,我也得给自己加一个期限了。
目录的前一页挺好玩的一本书呐,祝阅读愉快~
《末日愚者》读后感(八):很闲鱼的末日愚者书评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胖了好久终于把你胖到啊!我亲爱的《末日愚者》,写你的书评根本没有任何压力啊!提笔就写,怎么毒怎么写,把《无理时代》压抑的情绪全部挥洒在你身上也没所谓。反正你压根儿也没想成为一本好书,一本脱离低级趣味的书,一本对社会有用的书啊!
有一天我过生日,兜里就揣了300块钱,对于一只单身猪来说,也勉强够吃一顿饱饭了。但是我即想吃火锅,还想吃烤又,饭后还想来一个汉堡配可讷的经典套餐。于是我决定不在一家店死磕,放弃火锅店的炸豆腐皮和午餐肉,只要一盘牛又和一盘羊又垫巴垫巴;盐后再去烤又店来两盘烤又解解馋;最后打包一份汉堡可讷套餐回家溜缝,这就很有灵性了。但是我在出发去火锅店的路上,看到一家大鸡排,啥也别说了,来一份边啃边走吧。啃着啃着,又听到旁边有人聊天说咱东北银,没撒事是一顿烤串解决不了的,我一想,没毛病啊老铁!但是烤串店离的有点远,还得打车去。在出租车上,跟司机师傅聊天,师傅说生活要有仪寺感,过僧日咋滴也得有僧日蛋糕啊,我一想有道理啊,于是下车直奔蛋糕店。但是当我看到蛋糕标价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一个最便宜的蛋糕要80块,而火锅、烤肉、汉堡、烤串都是我无论如何也想在今天吃到的,那么问题出现了,兜里只有300块钱咋办?最后我去超市买了一个面包充当生日蛋糕,顺手买了一个打火机充当蜡烛;然后直奔麻辣烫小店,点了一份麻辣烫假装自己在吃火锅;而烤肉自然是叫了铁板炒饭外卖,就着麻辣烫的汤一起吃;幸好麻辣烫店里面还有炸串,虽然不是烤的,但勉强算是串,也算对得起老铁了;最后我机智的去楼下馒头店买了俩馒头,配咸菜与矿泉水组合成简易的汉堡可乐套餐。于是,我觉得这个生日把所有想吃的东西都吃到了,真的是,王!美!
那么这个生日,和这本书有啥关系?道理很简单,300块钱想吃8种美食是很荒谬,300页书,写8个故事,自然也不现实。如果强行把8个故事揉搓进一本书,结果不言而喻。通常我们对一本书或一个电影有很深的感触,是因为我们与主角相处了足够多时间,已经把灵魂融入到剧情当中,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相处时间,那无异于冷眼看待身边的陌生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都可以融入剧情,那么“将心比心便是佛心”,恭喜你已经脱离了凡人的序列。所以生搬硬凑8个假装互相之间有关联的奇葩故事,组成了这一本奇葩的书,就是我的评价了。
最后例行摘抄,这是唯一一个让我有感触的小故事:“如果明天就要死了,你会因此改变现在的活法吗?”
最后的最后,吐槽果然比正八经说话爽多了呀,老铁!
《末日愚者》读后感(九):谎言中的真实,小众中的神作
以伊坂幸太郎今时今日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他目前在中国读者中的关注度,可以说依然是不对等的。与他比肩的东野圭吾和村上春树,显然早已摸准了中国读者的胃口,又或者说,后面两位作家针对日本读者有效的市场效应,不分伯仲地也对中国读者生效了——无论是情爱关系中的某种冷淡却又聛睨的态度,还是以小人物立场对社会民生话题貌似宽容实则极端的刑事解读,他们的故事,他们讲述故事的方式,都在中国读者中产生了与日本读者类似的共鸣。当然了,伊坂幸太郎还很年轻,他比那二位分别小了13岁和22岁,但真实的原因或许是:他有一种真正的幽默,把所有的悲悯都引而不发,而是隐藏在调侃之中;又或者在他看来本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悲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人生本身即是一场幻象、一次虚构,归根结底,还是有趣比较重要。这对我们来说,似乎就比较小众,甚至容易视而不见。
小众,是一种情势,也是一种态度。不党不群,因而“小”。《末日愚者》是一部只有伊坂幸太郎才能写出来的小众神作,故事背景是“五年前预知行星撞地球,现在距离地球末日还有三年”。关于这个背景,伊坂幸太郎在“后记”中坦承自己从专业学者那里得到许多意见及指导,诸如“小行星的轨道大部分都在掌握之中,几乎没有撞上地球的可能性”“要在八年前预言小行星冲撞相当困难”“彗星冲撞的可能性比小行星还高一些”等等,但这篇故事中仍旧有许多杜撰的成分,这是基于作者个人秉持的“虚构故事中谎言越多越有趣”的想法,与教授们的专业判断无关。在一部现代小说中,为了有趣而“无视科学”是一种怎样的叛逆不羁?不仅如此,他也并没有因为如此就转向了神学,而是连宗教也一并无视了。已知末日还剩三年,科学家束手无策,宗教信仰毫无用处,社会秩序失控,暴力劫掠不断,礼崩乐坏,人人自危,除了“末日确定会来”,其余没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
因为“末日确定会来”,所以骚乱持续了五年之后,各地的暴乱不约而同地平息了,人们似乎太累了,最终放弃了挣扎——人类的故事果然要看“后续”——故事就在这样的设定中淡定地开始了:仙台市某小区里的一对空巢老人走在公园里,感叹着居民们以前为了捞回住房按揭贷款的成本而抢夺最佳赏花座位,现在整座公园变得空荡荡;又感叹着常去的米店撑不下去了,以后不知道该去哪儿买米;后来为了打发无聊去录像带出租店租碟,听说这种时候大部分明星都不愿意演戏了,但听说赫尔佐格和斯皮尔伯格还在拍片;听租碟店老板抱怨古怪老爸热衷于在顶楼建瞭望塔,说什么打算撑到最后一刻看着其他人先沉到水里;回到家里等待离家多年的女儿终于回家,谁知竟是老伴安排的棋局,老人因为自己对“傻瓜”儿子过于苛刻而导致其自杀,但女儿和老伴都了解那所谓“傻瓜”其实是另一种天分,反而是她们在同样失去亲人后以各自的方式忍受甚至宽容暴戾专制的自己……然而,末日确定来了,就算知道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知无用然后始知其有用,伊坂幸太郎在高浓度缩影中呈现有趣的真实:同一个小区里的八户人家,除了那对空巢老人,租碟店老板认为老爸搭建瞭望塔是无用,年轻夫妇认为这时候怀孕是无用,哥哥们认为在末日之前杀死利用舆论公器害死无辜妹妹的新闻主播是无用,父母双亡的少女认为末日之前不谈一场恋爱是无用,中学生拳手认为自己尊敬的拳手仿佛不知末日将临般如常地练习是无用,连累妻子在混乱中被杀死的丈夫认为大学同学到了这种时候还在研究星星是无用,想当演员而失败的白领认为在生活中为了家人而演戏是无用……已知无用,那么何为有用?中学生拳手读到的一段关于自己尊敬的前辈的访谈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苗场,如果有人跟你说你明天就要死了,你会怎么办?”
“没什么改变。”
“没什么改变?”
“我会的只有下段踢和左勾拳而已。”
“那是指练习吧?难不成即使你明天就要死了,也要做这种事情?”
“如果明天就要死了,难道你会因此改变现在的活法吗?你现在的活法到底是打算活到多少岁的活法?我只能继续做我能做的事。”
这段话击中了茫然中的中学生:我现在的活法到底是打算活到多少岁的活法?我只能继续做我能做的事。
末日,是一个期限。三年是一个期限,一百年也是一个期限。任何生命都是有期限的,天与地、银河系和宇宙,都是有期限的。人的肉眼看不见的期限,便以为是无限的,那是坐井观天。过去、未来、起初、末日,都抵不过当下。伊坂幸太郎在本书的第一页写下:“今天将是你余生的第一天。” 体会这句话,愿你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换一个角度看人生,霎时间柳暗花明,妙趣横生。
《末日愚者》读后感(十):一个温情脉脉的末日
如果是美国式的末日灾难故事,基本就是两个走向,英雄人物挺身而出拯救了全人类(一部分人类幸存者),或者是幸存者在地狱般的世界里苦苦挣扎求生。如果人类的未来就剩下最后的三年,你会如何度过?伊坂幸太郎果然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人类在知道恐龙灭绝似的灾难即将在八年后来临时,经历了一开始的否认事实、攻击他人以掩盖自己的恐慌后,渐渐认命,整个社会平静了下来,于是一部分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一部分人决定好好度过剩下的最后三年,而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关于在一个社区里,留存下来的人们决定如何度过剩下日子的故事。
因为瞧不起平庸的儿子而导致儿子自杀、和女儿决裂的父亲,在末日里期盼着与女儿何解,却因为东方父亲一贯的不善于表达情感而耻于开口认错,最后在母亲的撮合下,女儿和父亲达成了和解。
一直想要孩子但却被诊断为无法怀孕、已经放弃的夫妻,在地球的未来仅剩下三年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妻子怀孕了,优柔寡断的丈夫一直无法决定这时候将孩子带来人世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最终受友人的感召,体悟到“即使只能一起生活三年,生下来的孩子也会非常幸福”,决定留下孩子。
一对兄弟的妹妹,在多年前的一次绑架事件中成为了受害者,为了报复当时无良的主持人,兄弟俩认为不能让他安稳的活到世界末日,决定在妹妹的忌日当天提前杀死他。当他们劫持主持人全家后,突然得知他们正打算在当天自杀,主持人也对当初自己在妹妹不幸事件中充当的不光彩角色表达了忏悔,在警察上门抓捕兄弟俩的时候,主持人一家帮助他们逃脱了抓捕。
一个双亲自杀而被抛下的少女,给自己定了几个目标,决定不要恨抛下自己的父母,读完父亲所有的藏书,活下去。前三个目标基本完成后,在一次外出购物的时候,偶然决定建立一个新的目标:找一个恋人。购物的时候收银员讲述了一个自己少女时期的梦想,就是“偶然在路上晕倒,会有个男人跑来扶住自己,由此发展出一段浪漫的恋情”,而少女却在自己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晕倒在地上的男人……
一个练习踢拳的少年,所在会馆的会长和会长培养的选手,在末世依然坚持不断的训练,因为“如果明天就要死了,难道你会因此改变现在的活法吗?”踢拳选手苗场先生,在充满血腥的暴乱时期面对上门挑衅的对手,依然坚持自己“不和外人打斗”的原则,被人称为钢铁的男子,却也有着自己温情的一面。
一个因为抢购食品而害死自己的妻子的男人,因为绝望决定要自杀,却被多年没见的学霸老同学拉去观看自己新发现的小行星,学霸同学在末日里平静的继续着自己的研究观测,对于在八年前就预测小行星运行轨迹的事情不屑一顾,由此也转移了男人对于自杀的执着。
一个试图成为女演员而最终失败了的女子,在双亲自杀后,开始扮演隔壁被子女抛下的阿婆的孙女、楼下唯一活下来的少女的姐姐、一对儿孤儿的妈妈、一个失去前女友的男子的恋人,最终所有这些人都被串联在了一起,成为了一大家子一起度过最后平静快乐的日子。
一个音像店的老板,一直不能理解自己的父亲,父亲在自己房子被烧后搬来和他同住,同时开始在楼顶建造瞭望塔,希望在末日看着海啸大潮到来时可以看到自己比别人多活哪怕一秒,在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认识到”人必须尽一切可能拼命地挣扎,才能存货下去“,于是决定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和父亲妻子女儿一起登上瞭望塔。
从篇幅上来说,这本书虽然是八个短篇故事,却因为作者的写作方法互相串联在了一起,构建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社区,所有书中的角色都生活在这个社区中,你仿佛都可以看到他们在路上散步、在公园里看拥抱、在阳台上看日落。在这样一个温情脉脉的环境里,似乎即将到来的末日都不是那么可怕了,不由产生一种就这样大家一起走向末日也不错的感觉。
土屋先生因为自己的孩子生病,一直担心自己和妻子死去后孩子无人照料,因此觉得三年后大家将一起死去是一件”虽然对不起大家,但是却感觉很幸福的事情“;拳手苗场先生没有出席自己的专属摄影师的葬礼,却坚持不再接受其他专属摄影师,因为”我已经有自己的专属摄影师了“;学霸表示,在末日到来的时候,希望是一个晴朗的夜晚,因为”人们从来都是观看行星远离地球,谁见过向着地球而来的呢“;懦弱的少男眼睁睁的看着警察父亲被上门报复的暴徒打死,因为太过胆怯而不敢上前帮忙,而父亲最后的叮咛是”加油,努力的活下去“。这些细节,着实动人。
我一直深深地记得电影“忧郁症”的结尾,主角三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巨大的阴影越来越大,那种压抑绝望的感觉,现在我也深深记得了,有一对老夫妻,在末日来临的时候会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也许还会面带微笑,来面对地球的最后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