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希腊人左巴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摘抄

2021-04-14 00:57: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摘抄

  《希腊人左巴》是一本由[希腊] 尼科斯·卡赞扎基斯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6-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一):左巴

  我其实不是一位女性主义者,但是读着左巴确实让我很难受。我觉得作者或多或少应该出生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又或者说他是一位男性主义者。男女永远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等,但是女性也永远不应该成为体现男性热爱生活的工具。所以,看书的大部分时间里我是不愉快的。但是左边在捍卫寡妇的那一段又让我产生一种新的想法,他终究是一位敢作敢当的人,确实有值得佩服的地方。但是他对女人的态度实在不敢苟同。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二):舞者左巴

  卡赞扎基斯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三):自由的灵魂

  什么是自由??

  或许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可是对于左巴而言,用尽力气的爱女人,全力以赴的工作,认真享受美食,开心的时候弹桑图里,保留人的一些善良并尽量做到,这就是自由。

  在读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都是左巴的潇洒,任何时候他都按自己的想法来,求爱,做爱,喝酒,工作,打架。都是真实的自我,他不会想太多,可是也不会办得很差,总是充满生活的阅历与智慧,恰到好处。

  比起左巴的自由与潇洒,自己则显得很传统和教条,做事说话甚至想法都在框里,无形的框里,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可我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且很羡慕能够放飞自我的人。。一些观点,我会认为那样才是正确的,可是换作自己,却还是做不到,甚至不会去边缘徘徊,而是在很安全的中心待着,也拒绝与我认为正确的观点有交集,总是保持理性的距离。所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意识深处我仍然没有接受我认为的先进观点呢?

  所以希望将来能够多多与有着不同想法观点的人多交流沟通。能多接受一些左巴的影响,得到更多的自由。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四):大道至简,赤子左巴

  在读希腊人左巴时,脑海中总浮现出爱琴海的阳光,蔚蓝的天空,俏丽的海岸和雪白的墙壁,柠檬和柑橘飘香,海鸥在岩石间穿梭、鸣叫。这环境,让人有着一种如海浪般汹涌的热望和冲动,想要挣脱束缚,热烈拥抱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有同样热烈、果敢、坦荡、自然的左巴。“我”形容他有着“稳操胜券的手、清新活泼的心、嘲弄自己的勇气”。

  所谓赤子之心,我想就是左巴的样子。

  既然洁净光明的心如一尘不染的明镜,那么,此心何须隐?何必藏?

  赤子之心,堪当人世间最柔软的坚强。独立于世,真实于己,率真不羁而磊落光明。不矫情,不修饰,远离颠倒梦想,真实不虚。想说的说,想做的做,要什么权衡、掂量、纠结、辗转……

  行动,莫妄想。纸上得来终觉浅,那躬行便是。

  赤子不是一无所知的孩子,而是阅尽繁花的返璞归真,是历经万难的心清气静,是万物莫不自得的仁者;是浮沉随浪只记今朝,对着滔滔两岸潮,沧海一声笑;是性情中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维,是嬉笑怒骂的王小波,是采菊东篱的陶渊明,是东床快婿王羲之,是手握天下权,醉枕美人膝,直言最爱革命、女人与书的孙中山。

  那曾经有过的繁荣与梦想,一点一滴攒积于心。天上的星星,地上的眼睛。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致左巴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五):我们生活在巨大的胆小中

  豆瓣第一次书评给《希腊人左巴》,他教会我怎么面对选择。

  《希》是左巴一生的展现,正如书上写的,教会了我生活和不怕死。

  他的世界没有束缚,任何事物都无法捆上他。他的世界他从没有畏惧,西方神圣的神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个同样有人欲的人。他在他的世界中活的舒坦,活的嚣张。

  相比我们,我们就是生活在巨大的胆小中,畏手畏脚做事。我作为学生,在担心一个月后的期末考,你们作为自己,在担心着比我更多的东西。左巴一生所信奉的教条就是不被束缚不畏惧,由此他也贫穷,但他却落得快乐,无悔的过了一生。我们大部分这辈子可能吃好穿暖,但绝不会像左巴一样活的放肆,你如果说,我追求的就是条件优渥,我不要像左巴一样过日子,但条件优渥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快乐,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跨过这一步,从现在及时行乐,每天快乐足矣。

  这也让我反思,我为什么追求好大学,为什么要高质量生活,从而安度生活,每天快乐?那我现在在学习中的确无法快乐,我为什么不现在及时行乐,反正我饿不死冻不死?为什么?

  可能是因为我怕,我怕我脏,我怕我父母没人养活,我怕我被人耻笑,也可能是我被各种渴望所束缚,我渴望金钱,我渴望身材,我渴望别人艳羡的眼光。我的确生活在巨大的胆小中,被虚荣束缚,可谁又不是呢?

  我羡慕左巴的不畏惧不被束缚,但我又乐于被虚荣束缚被畏惧绑架。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六):绚烂的生命

  希腊人左巴对生命充满热情享受当下的思想现在越来越为我们当代人所推崇。但是真正能够像左巴一样从心底能够做到的究竟有几人呢?我不光说的是在形式上的,而是从内心深处来说。老婆孩子热炕头当然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像左巴活的那么绚烂与多姿多彩的人生来比较,我们的生命是否有一丝缺憾?

  我又想到了著名的《荒野生存》,人的生命价值是需要本我的认同的,这些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在自我内心的感召下的真实想法与自我追求,即便这有悖于世俗,甚至是伦理纲常,一个人只有遵从自我内心的呼唤,他才是幸福的与真实的!

  当然我又想到余华的《活着》,那个年代那种中国式的统一思维,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存哲学,似乎与希腊人左巴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格格不入。能够活着,即便是有些屈辱的这又是一种生活哲学,并不能说它们谁好谁坏。

  希腊人左巴的生命形式太过耀眼,繁华过后必定凋零。但是在繁华中迸发生命的全部色彩,这何尝不是一种最高的生命表现形式呢?!

  左巴是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与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也会被后世广为议论。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七):喝酒,做爱,大家,那才叫年轻人呐!

  “如果非要问谁在我心灵中留下的烙印最深,大概可以举出三四位: 荷马、柏格森、尼采和左巴。 荷马是只高超明亮的眼睛,太阳似的光辉四射,普照万物; 柏格森把我从青春时期为之困扰而感到迷惘的哲学问题中解救出来; 尼采使我增添了新的苦闷; 而左巴教给了我热爱生活和不怕死。”

  《希腊人左巴》同时是一本小说、一部电影和一首乐曲的名字:这本小说的作者1955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部电影在1964年曾获三项奥斯卡金像奖。这首以希塔基民谣创作的电影主题曲及舞蹈风靡全世界,从此世人将希塔基舞称为“左巴舞”。而《希腊人左巴》舞台剧至今仍是百老汇最叫座的节目之一。

  《希腊人左巴》曾经是女作家三毛生命中的过客。结婚前夕,荷西因为三毛最后一天做自己的女友,于是请她到一家五流沙漠电影院看了一场好片子——《希腊人左巴》。

  村上春树在记录旅居欧洲生活的《远方的鼓声》中,所推崇的希腊小说正是卡赞扎基斯的《希腊人左巴》。

  《佛陀左巴》一书中,将主张享乐的左巴和主张苦修的佛佗相提并论。“如果你能全然活过,当下这一刻就够了,不需要来世,不需要永恒,生命每一个片刻都无比丰富,只是你现在不快乐,你便错过了生活,错过了生命。”

  卡赞扎基斯说:“如果叫我在世界上选择一位导师的话,我肯定选择左巴。他拥有的一切正是一个知识分子所求之不得的:原始的眼睛像飞箭般扑向猎物;创造性的纯真——使他每个早晨遇见什么东西都像初次看到,使日常生活中的永恒事物——风、海、火、女人、面包,样样变得洁净无瑕。一双稳操胜券的手、一颗清新活泼的心…….他是我一生中认识到的一个最伟大的心灵、最坚实的躯体、最自由的呼声。”

  超我与本我在这本书中相遇,而当阿波罗也跳起舞时,世界属于永恒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希腊人左巴,可能是文学作品中最血性而纯真的人,真正活过的人。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八):希腊人左巴

  文:薇薇爱阅读

  “如果非要问谁在我心灵中留下的烙印最深,大概可以举出三四位:荷马、柏格森、尼采和左巴。荷马是只高超明亮的眼睛,太阳似的光辉四射,普照万物;柏格森把我从青春时期为之困扰而感到迷惘的哲学问题中解救出来;尼采使我增添了新的苦闷;而左巴教给了我热爱生活和不怕死。”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弹自己的琴, 有着自己向往的音乐, 喜欢自由, 这就是我对左巴的认识。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周围都是平凡的普通人, 很少能接触到那些明星或者是像荷马这样的人物。 人们平时的生活也不是像电视剧那样跌宕起伏, 绝大多数人过着特别平凡的生活, 每天的生活平凡的似乎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但是对于生活的热爱,并不会因为生活的普通而磨灭, 这或许就是左巴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吧。 我们不需要让平凡变得多么不一样, 其实平淡中也有真的幸福的存在。 跟身边的朋友聊聊天, 下班之后一起聚在一起说说话, 似乎这更像是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书中左巴是主人公, 而作者一直是一个旁观者,左巴的“老板”跟叙述者的身份一直在左巴的身边。主人公“我”厌恶了书斋的萎靡岁月,想要寻找真实的生命体验,恰好偶遇了左巴——一个四处游荡、历尽人间苦乐却始终充满火热欲望的老头。两人结伴踏上克里特岛,开采褐煤矿。是左巴让他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 这大概就是这份儿对生活的热爱能够感染周围的人的力量所在吧。

  人们觉得左巴疯了, 但是这就是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一种表现呀。

  生活中的我们也许做不到像左巴这样, 但是那种对于生活的执着的热爱, 似乎每个人都需要重拾。

  看到书的最后, 我忽然想去网上找找这部书改变的电影看看, 看看流动的画面下展现的人物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呢?

  作者虚构了一个左巴, 一个让大家都羡慕的伟人。 生活里的平凡的我们也是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这个世界。

  【特别鸣谢---时光书屋】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九):读《希腊人左巴》

  与左巴相遇之前,我是耍笔杆的人。

  与左巴相识相识之后,我依旧是耍笔杆的人,但是内心世界已经有了些许变化。

  我读过很多书,从书中学到了关于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抽象的宇宙规律等等,这一切成为了我脑中的条条框框。生活中很多时候,这些条框束缚住了我本能的欲望,我用道理说服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端正。有时候,我会因此变得多愁善感。另外,我内心一直有对理想世界的幻想,曾经,我想把自己的理想世界付诸于我矿场上,关心工人等等,但是却遭到了左巴的阻止,后来便不了了之。

  相反的,左巴是遵从自己内心的人,敢想敢做,情感热烈,冲破一切束缚,完全不在乎世俗的观念,没有理性思维扭曲自己的真实想法。左巴是现实享受主义者,不念过去,不想将来,只想好好享受当下,所以左巴干活时全身心投入,努力且有想法,能带动身边的工人投入工作中。当我在他们干活时说些关心的话语,告诉他们每个人平等之类的话语,左巴很不满,左巴有了很多年在工地上干活的经验,非常了解我这样做带来的后果,负责任的阻止我。

  虽然左巴和我是完全不同的人,但是在他们分别后,他们两个互相挂念彼此,左巴去世后,左巴托人写信把自己心爱的桑图里留给我。这篇小说是在得知左巴去世的那天完稿的,作者努力回顾与左巴相识的时光,把左巴的精神血肉用文字的形式留下来。虽然左巴对我的影响很深,但是我已经难以改变自己。文中的我唯一一次冲破自己的道德束缚的是和寡妇合欢。之前,左巴很多次鼓舞我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但是我一直告诉自己不可以。

  左巴脑中的男女观念很原始,它合乎人类的本能需求,同时左巴认为,我们不应该让女人流泪,不像村中的修道士和村人的心口不一,左巴做到了没有让女人失望。

  小说最后,左巴问我是不是以后一直要耍笔杆,我说,要一直耍笔杆耍到自己恶心为止。文中我的说法是学左巴的。左巴说如果自己想吃樱桃,想喝酒、想吸烟,那就使劲吃,一直喝,一直惜,吃到喝到吸到自己吐为止,然后就一直戒掉它,是的,没有什么可以牵着左巴的鼻子走,左巴的心是自由的。

  以此时此地的写感想的我,真挚由衷的佩服左巴。

  《希腊人左巴》读后感(十):说不出话来的,我们就跳舞吧

“如果叫我在世界上选择一位导师的话,我肯定选择左巴。他拥有的一切正是一个知识分子所求之不得的:原始的眼睛像飞箭般扑向猎物;创造性的纯真——使他每个早晨遇见什么东西都像初次看到,使日常生活中的永恒事物——风、海、火、女人、面包,样样变得洁净无瑕。一双稳操胜券的手、一颗清新活泼的心…….他是我一生中认识到的一个最伟大的心灵、最坚实的躯体、最自由的呼声。”

  作为尼克斯·卡赞扎斯基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希腊人左巴》一经问世就受到极大关注。作品完成后的次年(1955年)卡赞扎斯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此后1964年该小说被导演迈克尔·柯杨尼斯搬上银幕。Zorba不仅同时是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一出舞台剧、一首歌曲的名字;也是一个鲜活勃发的生命,那个最为血性纯真,真正活着的形象。

  与其说《希腊人左巴》是写给左巴的赞歌,不如说这本书是卡赞扎斯基和自我的搏斗与和解。

  故事并不复杂,“我”与左巴相识于比雷埃夫斯港,那时“我”刚好在克里特海滨租下了一个被遗弃的老褐煤矿,决意与工人、农民,那些淳朴的人生活在一起,远离“书虫”之流。突然出现的左巴——这位四海为家,调动全身感官生活,历尽人生苦乐却始终充满生活热情与欲望的老头,毫无缘由,他随“我”踏上克里特岛。

  “我”与左巴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面向。“我”,一个厌倦了书斋生活的作家,深受佛陀思想影响,想将书中所学实践于生命,渴求寻找真实鲜活的生命体验;但却始终囿于理性,怯于服从肉体欲望。左巴,则是一个彻底隔绝于知识,充分利用身体官能生活的老头;他用身体建构只属于自己的生存哲学——遵从身体欲望,绝不迷信道德。他打破逻辑、道德、贞操这些生活的外壳,直接进入生活的本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