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圣地亚哥在下雨》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圣地亚哥在下雨》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2-05-14 12:13: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圣地亚哥在下雨》经典观后感1000字

  《圣地亚哥在下雨》是一部由Helvio Soto执导,John Abbey / Bibi Andersson / Dimitar Buynozov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圣地亚哥在下雨》精选点评:

  ●

  ●他们至今还在害怕阿连德,即使他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

  ●从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胜利,切·格瓦拉开车进入首都哈瓦那,到1973年9月11,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左翼合法民选总统阿连德——漫长的六十年代,在圣地亚哥的“大雨”中,终于结束了。 文化研究有着一个“粉红色的底色” 最后烧掉的格瓦拉的肖像,意味着一个理想的年代的结束

  ●智利故事用法语讲出来,听着真的是很难受。

  ●悲剧的力量。阿连德是不能被扮演的……

  ●殉国的阿连德,走上街头革命的学生对于我们也许有另一场重含义吧

  ●【首先感谢旋J的源、中字翻译一般】影片映射了多个国家的曾经,入木三分:屠杀民主和所谓的自杀阿连德、美国的干预、铜矿和经济利益、审判、酷刑甚至一些军人拒绝服从和逃避“马克思主义”的执行。

  ●民选总统萨尔瓦多.阿廉德拒绝做流亡总统,他是真正的由合法程序所选举出来的民选总统。而这部电影背后是——法国、保加利亚、欧洲一线明星与小国政变

  ●为了信仰,为了未来,伟大的精神不死,革命才刚刚开始。

  ●20181011 诚如老师所言……法国和保加利亚的发行真是指认了第三世界在冷战中的位置,而从未正面出现的阿连德,可能是因为历史还太近,无法摩仿,只是用声音支配着那个历史空间。对于我来说,作为电影语言的法语非常异质,但阿连德和民歌都是西语原声,声音是最重要的历史介质……

  《圣地亚哥在下雨》观后感(一):革命就像寒潮一样

  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智利也有一个911,那也是一场浩劫。

  总统府的守护者,街垒后的工人,逃跑的士兵,在敌人面前唱歌的人,你们多么英勇。

  开坦克的士兵,开香槟的富人,不给病人看病的医生,你们多么坚决。

  只有好恶,没有对错,在不同的历史里面,在不同之人的心里,也许你们都担任过英雄。翻阅资料,我有些难过地发现,格瓦拉和皮诺切特的葬礼上,都闪烁着无数哭泣的眼睛。

  阿连德倒下,聂鲁达入葬,红色的切格瓦拉也被点火燃烧。偶像的身后,哪里是种子,到处是灰烬。

  敌人重又结为朋友,愤怒和沉默变成了情人,当人们已经普遍失去了革命的想象,无人哀歌也无人狂欢,就像寒潮里的人儿,不会在冬天哭泣,因为四季永在交替。

  寒潮来袭,人们只是裹紧了衣裳,革命未至,世界却并不歌舞升平。

  所以,聂鲁达说,我思念着,一面把忧郁卷入深深的孤独。

  《圣地亚哥在下雨》观后感(二):阿连德的悲剧,拉丁美洲的悲剧。

  

政治片,讲了智力民选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的最后被军队夺权并被消灭的事迹。阿连德在民众特别是工人中的威望是比较高的,偏左翼、偏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此引起了智力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信奉者的常见,但无论阿连德在民众中的威望有多高,选举的合法性有多正当,支持者有多忠诚,最后还是败于军队,军队不支持民选总统。当然有美国资本家的暗中操作和赞助,因为资本是嗜血的。所以阿连德最后是个悲剧。他不能利用民众对他的期望,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却被本是国防力量的军队颠覆。这是不注重建设安全力量的后果。在保卫阿连德的人当中,人数是不少的,从最后被军队逮捕的大批人和被军队屠杀的上千人来看,他的支持者是不少的,如果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将不是军队一边倒的压倒力量。皮诺切特不通过这些努力,只是通过一支军队,就可以击倒这些民众的愿望和一个好的领导人。皮诺切特虽然行为丑陋,但是他抓住了社会的有效力量。再美好的理想,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是达不成的。即使没有美好理想,有强大的手腕,也是可以做到的。这部电影是看了戴锦华的网上课程后看的,下载的视频找不到汉 语字幕,最后只找到英语字幕和西班牙字幕,最后用英语字幕看完的,还好,没有影响观影中对据情的理解,虽然很多单词不认识,但还是能够理解大意。这个是智力的悲剧,也是南美洲的悲剧,美国为了收割果实,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毛泽东的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三点五星,七点五分吧。

  《圣地亚哥在下雨》观后感(三):我看《圣地亚哥在下雨》

  今晚看了智利1975年的电影《圣地亚哥在下雨》。它讲述的是1973年智利民选总统阿连德遭到皮诺切特将军军事倒台的故事。这部电影的导演曾在阿连德政府时期担任国家电视台负责人。政变之后,他流亡欧洲,于是拍了这部电影,以纪念阿连德。

  电影配乐是皮亚佐拉的作品,婉转迷离,拉丁味儿十足。

  导演的整体观点很左派。片中有大量民众游行、学生参与政治的镜头。阿连德自杀之后,追随者们的尸体被逐一扔上卡车。虽然拍的是死亡,却诗意盎然。左派的浪漫呼之欲出。

  也许是过于追求浪漫,以至于这部电影拍的松松垮垮,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不清。只模模糊糊告诉观众:智利国内资产阶级和军方为了剥削劳苦大众,对外投靠美帝,对内残酷镇压,而没有说明前者为什么要那么做。这就显得很难形成说服力。

  世界上没有天然的坏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或政治派系,究竟是不是好人,也很难说。比如,阿连德当年在选举中以微弱多数上台之后,立即实施全民高福利,企图倚靠计划经济实现国家富强的假象。这种不顾现实的举措,遭到了市场的反噬。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私营企业主没有利润,只能放弃企业。连锁反应之后,市场供应匮乏,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加剧。阿连德通过政令压抑物价,没想到纸印的文件压不住饥民的嘴巴,黑市的食物供应屡禁不止。这是军方出手发动政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政变这天是1973年9月11日——“智利911”。

  《圣地亚哥在下雨》观后感(四):1973年,智利也有911

  

2013年左右,国内一直有一种声音,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事实上,这几个字早在抗战时期就已经流行开来了。当然,那个时候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以及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这几个字的意思不言自明。

不要对于自己的敌人心存侥幸,也不要一味地迎合敌人的任何无理要求。反抗敌人唯一的方式就是对抗而非妥协。但是很遗憾,这个口号喊了很多年,喊到了新中国成立,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一部分人仍然对于那些攻击我们的人抱有幻想不停歇。

幻象应该如何被破灭?答案很简单,用事实说话。当地人用一系列的事实让你的幻想仅仅是被当作一种幻想的时候,你会发现,为时已晚。

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影片,说的就是面对铁一般的事实的时候,那些可怜的幻想被丢弃的场景,以及时至今日依旧是广为流传的民主自由的谎言。本片名叫《圣地亚哥在下雨》,截至作文日,豆瓣标记,看过的人不足两百。

戴锦华老师是一位受人尊重的电影学者,如果不是她推荐这部影片,相信我不会苦苦找寻然后一睹芳容。然而看后,我并不仅仅是用惊讶来形容观感,而是震惊于这样的一场历史浩劫,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就是目前的国际形势的现状,我们长期以来被西方民主自由的幌子所包围,以至于一部分人早已经忘记了在这样的幌子之后的挂羊头卖狗肉究竟是多么无耻的行为。而这部影片通过对于当时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的记载,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美国所谓民主自由的真面目。

1973年,9月11日,对于当时的智利人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你可以称之为“智利911”,但一定要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恐怖分子”。这一天,代表军方的皮诺切特将军将智利民选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困在了总统府,并调集坦克以及军队攻克了总统府,最终处死了阿连德总统。

军方对外界公布总统自杀身亡,智利从此失去了一次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压迫的好机会,革命的暴风雨就这样被资本主义阵营无情压迫了。而此次军事政变的背后是美国CIA的支持,对此,CIA相关负责人发言“我们只是支持了80万美元而已”。

说实话,你要评价这部影片的话,首先要了解背后的历史真相,而这背后的历史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政变。而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自由思潮运动下,南美地区的资本主义阵营中,第一次系统的国家究竟是以意识形态作为根基,还是应该适时的通过改变现有的社会制度来为人民谋求更大的福利?

阿连德政府当时奉行的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而经济上想要做最大的独立的阿连德政府却被所谓的民主自由国度强加干涉,最终导致自己的政治经济改革失败,自己也惨死在军人的枪口下。

美国为什么不允许智利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呢?答案也很简单,就是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已。智利地处南美洲,这里是美国的后院,在这个后院中已经有了一个不听话的邻居古巴了。

而美国是无论如何不允许下一个古巴存在的。这个时候就会有人来说,古巴是完全的红色暴力革命政权,美国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政权存在了,而真正的民主自由是没有人会去反抗的。这句话看来很有道理,这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朝外输出的意识形态理念。

仿佛只要是给予民众极大的自由选举权之后,通过民选上台的执政党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毫无疑问,阿连德的结局赤裸裸的打脸了美国一贯宣传的主张。

事实证明,只要是想要施行社会主义制度,美国不管你是不是民选,不管你是不是主张自由民主,他一概不会允许这样的政权存在。阿连德主张国家战略产业国有化,这一主张毫无疑问破坏了美国在智利获得廉价资源的权力。

他侵蚀了部分治理国内的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最终我们在片中看到的一幕很有说服力。当阿连德政府被智利军方围攻的时候,对面的酒店里,智利的资产阶级们正在欢庆胜利。主张在智利推行改革的政府被镇压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消息。

然而对于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来说,智利的革命失败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不要妄图跟资本主义妥协,因为资本主义本身就是虚伪的。以文明的方式去和另一个野蛮人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时至今日,智利本国人民已经忘记了几十年前屈辱的一幕,没有人愿意提及这样曾经光辉过的一瞬。然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用民主和自由推销着自己的意识形态且收获颇丰。

谎言只需要暴露一次,人们就能看清楚他的真面目。当这种真面目被看清,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谎言的本身。丢掉幻想,准备战斗,说了这么久,真正在意的人有多少?1973年9月11日,圣地亚哥开始了雨季。这场大雨直到今年都没有停息。

……

你好,再见

  《圣地亚哥在下雨》观后感(五):Il pleut sur Santiago:Investigating the Director Helvio Soto

  这部电影题目翻译方法有两种。通译(包括英文)是“圣地亚哥在下雨”,另一种翻法是“圣地亚哥的风暴”,涉及历史事件是智利民选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被后来智利军政府头子皮诺切克杀害,由此,詹明信意义上的六十年代终结了。

  这部电影音乐是由阿根廷探戈大师阿斯特·皮亚佐拉创作的。BT上有个皮亚佐拉电影配乐的全集,包括索拉纳斯的《Sur》在内,4.7G,大半是flac文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用google关键词"Il pleut sur Santiago Astor Piazzolla"即可。

  本片出品国家是法国和保加利亚,看到片尾字幕工作人员里“XX夫(-v)”一大群。片子主要讲法语,仅部分阿连德的讲话是原版西班牙语录音。显然不是实拍也不会是实拍。法国驻智利的记者占据了一个重要视点。查了一下导演Helvio Soto的资料,英文的很少,imdb提供资料如下:

  Date of Birth:21 February 1930, Santiago, Chile(February 21)

  Date of Death:29 November 2001, Santiago, Chile(November 29)

  google一番未果,再从google图片搜索,结果连到两个比较有用的网页:

  都是西班牙文网页。经过google翻译器,大概知道的信息如下:

  1、Helvio Soto一度流亡法国。

  2、2001年死于肺癌。

  3、1969年拍过一个貌似很牛的关于太平洋战争的片子《Caliche sangriento》(Bloody Nitrate,姑且译作“血腥硝石矿”,“was a critical look at the conflict between Chile, Peru and Bolivia.”目前一批专家正在修复这个片子。最近Helvio Soto被智利重新关注也来自这个片子。

  后来又搜到一个网页(还是通过google图片):

  (导演Soto)

  有一段关于Helvio Soto的介绍:(google翻译后的)

  The lawyer Helvio Soto (1930-2001)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lm directors of our country, stressing,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of so-called Nuevo Cine Chileno. After working as an assistant in Argentina and radio stations of Ecuador, returns to Chile at a time when the cinema was experiencing significant growth.

  His first film was "I had a comrade," who performe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Experimental Thea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le in 1964. After his early short films, Helvio Soto made "Monday, 1 Sunday 7," feature film, with photographs of Ferdinand Bellet. After filming "Bloody Caliche," which was censored by the government of Eduardo Frei Montalva to pressure from the military.

  When launching the government of Salvador Allende in 1970, Helvio Soto assumed administrative duties at National Television, exercising his parallel job as director of several television series. In 1971 he performed his next feature film "Voto more rifle," a critical eye on the history of Chile, which was received on an irregular basis. Later films "Metamorphosis of the head of the political police," which fails to be exhibited in Chile because of the coup d'état, however, as presented in Europe. His filmography continues with "It's raining on Santiago," his first film 'European', which portrays the days of the coup d'état, torture, abductions and disappearances, was acclaimed in Europe, Asia and North America, but banned by the Chilean dictatorship.

  Helvio Soto lives in exile and returned to Chile but not until the nineties, where he begins a teaching career, which trains new generations of filmmakers, giving them a perspective of cinema as an artistic expression committed more than a purely commercial activity. He died on November 29, 2001 to 71 years.

  如此说来,还有“智利电影新浪潮”(El Nuevo Cine Chileno)这个东西存在啊……

  根据这段材料,Helvio Soto在阿连德时期管理智利国家电视台,同时导演了几部电视剧(根据imdb材料,仅有"Loco estero, El" (1968) TV series (1968) 一部,大约两者必有一个有误)。1973年的电影被军政府禁映。流亡欧洲之后拍摄了著名的《圣地亚哥在下雨》,在欧洲、亚洲、北美轰动(看到Imdb的一个影评说北美某次放映之后全体起立鼓掌5分钟),同样必然被禁映……

  又搜索了一下“智利电影新浪潮”,有个关于智利电影史的网页:

  另外则是终于找到了一个靠谱的网页:

  在这个网页上没有比上面贴出来的那段英文更多的信息了……于是搜索的奥义就是——在这个地方:www.google.cl,嗯……这次的关键词是“Helvio Soto Filmografía”,不懂西班牙语的人便只好靠google了呀……

  然后找到了更多的信息,是这个网页:

  非常靠谱,是Soto在准备《圣地亚哥在下雨》时的一篇访谈,摘生平如下:

  Helvio Soto: "The films that excite me are those that reveal a real concern for others"

  Helvio Soto (1930 - 2001)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lm directors in Chile. Extended the studies of law and director of actors, and published the novels "Something like that" (1957), "The Pit" (1960), "Week after week" (1967) and the political essay "Revolution is freedom" (1963 ), Noted as a filmmaker before,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of so-called Nuevo Cine Chileno, with his sharp political content of films. His filmography includes "Monday 1, Sunday 7" (1968), "Caliche bloody" (1969), "Voto more gun" (1971), "Metamorphosis of the Chief of Police Politics" (1973), "It's raining on Santiago "(1975)," The triple death of the third character "(1980) and" Americonga "(1984). After his return from exile imposed by the criminal military dictatorship, Soto was devoted to teach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nd Communication Sciences, forming new generations of filmma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nema as art rather than as a compromised activity purely commercial. In early 1974, when they began to prepare his film about the military coup, was interviewed by Argentine journalist Alfredo Andres (1934), Friend of the journal "Filming and Watch", in which 4 (Buenos Aires, January 1974 ) Appeared the note.

  oto的电影理念据说受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这个网页告诉我们,他也出版过小说,发表过政论文章,拍的电影也被认为是政治电影。OK,差不多了……阿连德的困境跟卡斯特罗的困境很相似,卡斯特罗还送了阿连德一把枪……不同的是古巴成功了而智利失败了。格瓦拉说得对。

  最后说两句关于这部电影的吧。当然,最上等的是皮亚佐拉的音乐,电影里音乐倒用的很节制,没怎么煽情。有三个段落很精彩,一个是阿连德和总统府剩下的18个人逐一战死的时候(虽然各种穿帮,比如人倒下了衣服上连弹孔都没有),升格镜头剪得很华丽,颇有吴宇森的范儿(当然我确定他那个时候还没有吴宇森),最上等的处理在于只有音乐而没有现场声。其二是体育馆里军政府处理闹事学生的大场面,作为一个段落很饱满。然后便是结尾,给聂鲁达送葬(国葬?)的场面。不过就影片而言,试图用全景式的手法来写,结果各说各的,不算成功,毕竟影片政治立场在前,而且Soto的选择是直接处理。另外则是对阿连德总统的处理,“扮演”阿连德的演员,除了战死的一场戏几乎没有正面镜头,我数了一下仅两三个,多是在画面的前景处露一个背影,或者是虚焦处理。基本没有台词,几次著名的讲话也是用录音。当然,在Soto的心里,阿连德是“不能被扮演”的。这部影片的价值在于直面的勇气和当然的左派立场。最有趣的一点是,皮诺切特政变的日期是——73年9月11日。911短片集里,Ken Loach正是用这一事件来形成与911的互文。似乎是因果报应,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智利政变是新自由主义的胜利,是智利的悲剧,而911却是“人类”的灾难,是恐怖分子“反人类”的行为。如此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漫长的六十年代,在圣地亚哥的“大雨”中结束了。电影里面,那个清晨广播里的“圣地亚哥在下雨”是一个邀请听众参与的谜语,却变成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谶语。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人物早以风流云散,世界却还是格瓦拉所言的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甚至比那个时候更残酷。Soto的悲愤仍然那么的令人难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