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落字成暖,一生念安(季羡林的人生感悟)》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季羡林的人生感悟)》的读后感大全

2021-07-07 00:18: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一本由241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季羡林的人生感悟)》读后感(一):愿山河岁月长,未来可期。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的30余篇散文,讲述了其幼时求学直至耋耄的人生历程,语言和内容朴实与优雅相间、严肃不失活泼、全文均流露着季老的拳拳爱国之心与对年青一代的期盼之切,是不可多得的散文精选。

  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了温馨回忆、心灵感悟、似水流年三个部分。

  温馨回忆主要记录了季老的求学经历,包括其少时离家求学,并考入清华,后在机缘巧合下留德十年,回国后如北大教学治学问。不管是贫困的生活还是动荡的时局,都未能使季老停下求学问道的脚步,其学术上的成就绝不是因其天赋过人,皆是一点点积累努力得来。

  心灵感悟收录了其工作生活上的一些生活感悟,有其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尤其对身边人、事、物的感激,朴实的语言中尽是季老对生活、对生命、对情感的珍视与感激。

  似水流年是季老的一些年度记录或阶段总结,有对二十一世纪的畅想,有其八十述怀,文中尽是对未来的美好畅想与对祖国下一代的殷切期盼,小散文中可见其大格局与一腔爱国热血。

  此书可窥见其求学的艰辛,历经战争的坚毅,做学问的坚持,生活的坚强。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季羡林的人生感悟)》读后感(二):季羡林最深情的告白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四句话是季羡林先生一生的座右铭。我们阅读季羡林的文字,喜欢他豁达的人生,在他的一生中,也真正的做到了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季羡林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那些文字拥有着让人振奋的力量,是写给所有人在人生旅途中漫长求索的我们。我们喜欢季老的文字,那些文字里的青春和人生是一中乐观豁达,也许我们能拥有这种豁达。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收录的是季羡林先生的三十于篇散文,这些散文记载了季羡林快乐的童年、美好的青春,以及那些对未来的期望。这些文字组成了他人生的一部分,是可爱的,也是温柔的。在时间的流逝中,所有的文字和故事都不曾褪色,作者的回忆温暖着我们的人生。

  在第一部分《温馨回忆》中记录的是季羡林一生中的成长过程。童年与任何人来说都是美好的,充满欢愉的,那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纪,有着一定的放肆的勇气,即使在那个一穷二白,民不聊生的时代,童年应该也是快乐的,这些快乐源于家人。生长在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生活的琐事是他终身受用不尽的,它激励着季羡林前进,使他振作。这里是季羡林的童年,是他的学生时代,是他求学的经历,是他对学生时代的记忆。这些生活的琐事与他与我们而言都是极为普通的,而当我们回忆起往事的时候却依旧在这些琐事中得到一份快乐。

  第二部分《心灵感悟》,或许你说这是鸡汤,吃多了会反胃,然而你读季羡林的文字却不会有这种感觉,他笔下的文字更让人亲近,是在经历过人生种种之后的感悟。是在某个时刻看到一山一水而对自然的崇拜,是在走过很多路之后所得到的人生真谛。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记载的我们看到了一个战乱时不一祥的中国,虽然也有着哀鸿遍野,却依旧能在这困苦中寻求一份宁静。心灵感悟是对人生的一种认知,记录了那样一段平常却又特殊的过往。

  我们总说似水流年,在一遍又一遍的追忆中感叹时间的流逝,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会忘记曾经的快乐和艰辛。是啊,人们喜欢回忆,无论是怎样的回忆,都构成了我们的曾经。在《似水流年》这一部分季羡林的回忆也是我们的回忆,只是时代不同,所要记起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是季羡林最深情的告白。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季羡林的人生感悟)》读后感(三):像季老一样做豁达通透的人

  季羡林是一个有着大智慧的老先生,他是一个严谨的学者,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是一个自在的生活家,他豁达、率直、坦荡。

  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直而不乏睿智。《落字成暖,一生念安》是他的散文集,是他的人生感悟,在这些清雅又温暖的文字里,我们遇见了这个真性情的老人家,跟着他的文字去回忆他的童年、青春,去走走他求学、工作时走过的那些路,还有从他的人生感悟里来参悟人生哲理,他的文字读来清新自然,又接地气。

  那些字拆开来看一个个普普通通,但是组合在一起却是人间的温暖。他对同学、老师、身边的人的那些回忆也是那么有趣的。他读小学时的校长,在那时七八岁小学生的眼中宛如在九天之上,可是16年以后,他去高中教书时,他小时的那位校长却成了他的同事,可以说很有缘分,这也是命运有趣的安排。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里最爱读的是他怀念自己的童年时光,许是我们也在慢慢变老,所以也爱上了回忆。只是季老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是不太一样的,他童年时还是20世纪初,那时候的中国还很贫穷,季老说他的家是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但是他在家里却享受着奶奶给予的最高的“待遇”,就是每天能吃半个白面馒头。还有,他的父母、叔父望子成龙,把他这个唯一的男孩送去私塾,并且很关心他的教育。听他回忆童年的那些事,能感受到他的家人对他的爱,还有他对家人的爱。

  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在那个时代,也有些回忆并不好。比如看杀人,季老甚至说他当时并不喜欢读书,实在无法想象,这位后来成了大文学家的季老小时候也有这样一段经历。由此也可见,读书、学习有时候也不必强求,季老的喜欢读书只是还没到时候,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一样,到了一定的时候,自然会对某些事情产生兴趣。当看他将这些娓娓道来时,也越加觉得即使是大名人也是普通人,喜欢上读书、学习,与他后来遇到的老师也有关的。他说起在北园高中的祁老师是个关心国家大事 人,这位祁老师虽然不是口才很好的人,但是他经常给学习们讲国内外大事,他的讲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老师对学生时代的季先生影响颇深。其中他写一位叫王玉的国文老师给他们上课,使用的课本是《古文观止》,他在文中写了这位王老师讲的义法,还有他对学生写作的认可,仔细批改每个人的作文,还会附上批语等,老师的认可赞赏对学生起着激励的作用。大概季老先生学生时候就崭露头角的写作水平就是这样一点点被这些好老师激发出来的,在王老师的教导下,他的作文经常成为全班的压卷之作。季老先生对这些过往已久的小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可想而知,这些事,这些老师的教导对他影响很大,让他受益终生。

  他的经历、他的人生感悟,都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豁达与通透。希望这一生,也能做个像他这样豁达通透的人,不惧过往和未来。所有过往都是一个人收获的财富,所有未来都值得期待!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季羡林的人生感悟)》读后感(四):走在时间边上

  走在时间边上

  季羡林老先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语言家、文学家、国学家,在清华大学外语系任职多年,在书桌前辛勤耕耘多年,为国家培养了一个又一个栋梁之材。他的文章,他的事迹,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本《落字成暖,一生念安》收录了季老一生中最重要的散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代国学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本书中有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生活的感悟,对未来的展望,用最朴实的语言,率真且睿智的笔触去向读者敞开自己,让我们有机会去走进这位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代学术大师的生活。

  大师也是普通人

  季老出生于刚刚被推翻封建统治的中华大地,那个时期,正处在各种新旧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新旧交替时期,带给季老不一样的童年体验。作者家境贫寒,是“最穷的村里最穷的一户”,从小就吃不饱穿不暖,靠亲邻的维持勉强度日。这样让季老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为他以后发奋读书,通过学术道路“逆袭”改变命运奠定的基础。

  自幼流离无处安定

  季老幼年时期便离开了家乡,跟着叔父来到济南求学,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熟悉的面庞,“几次从梦中哭着醒来”,但仍要满足叔父望子成龙的期待。在异乡的土地上,季老开始了他的漫长求学之路,从小他就在叔父的安排下上英文课、国文课,连轴转的学习生活在作者的笔下别有一番趣味。“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正如当时流行的谚语诗句里唱的那样,幼年时期的季老也有其天真活泼的一面,像普通的孩子一样,不喜欢上课,“经常走神,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着实可爱极了。

  苦中作乐

  季老远离父母,独自在叔父家生活,叔父婶母偏心自己的亲生女儿,每次生活费都要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这些点滴让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过早的成熟了。

  当然,不管经历了什么,季老终究没有丢掉孩童时期的天真。他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看捆猪、看杀人、逛九月九庙会、看戏、学英文、参加国文竞赛还获了奖。大城市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开阔了他的眼界,也成为他后来回忆里最五彩斑斓的部分。

  《落字成暖,一生念安(季羡林的人生感悟)》读后感(五):《落字成暖,一生念安》:国学大师的人生暖流

  最近,青岛出版社推出了季羡林先生清欢系列丛书,其中有幸拜读了第五卷《落字成暖,一生念安》,收录的季老先生生平一些重要人生感悟的散文杂文。

  全书分三大部分,分别是温馨回忆、心灵感悟、似水流年。其中温馨回忆就囊概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美好而温馨的记忆。如在一文《童年时光》就写了家境和童趣。原来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的出生也是坎坷的,他出身在齐鲁地区最穷的村里的最穷的家,怎么个穷法呢?当时动荡社会,他们只是吃红高粱面饼;没有钱买盐,就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至于香油是连影子都见不到的。如斯等等的贫困情节就可见作者的成长背景是艰苦的,对于他个人正常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因数。

  虽然穷,但在作者的老家的童年里也有了不少珍贵的童趣回忆的,他很他的小伙伴是杨狗和哑巴小,他们三个一起玩水、打枣、捉知了、摸虾等等,在村里都随时可见他们的身影。而最为有趣的其中当要数哑巴小了,他练就一身蹿房越脊的惊人本领,在大庙上悬空,后来当然是被大人捉了起来,并捆起来倒挂一夜做为惩罚了。实为有孙悟空托世的范儿。

  后来作者背井离乡随着家庭去了济南谋生和求学。然后平实、诚挚地记录他毒小学的事迹,其中有趣的是作者为了赚零花钱就做起了一会小生意,那就是他买了半斤五香长果仁,然后分若干包向小同学兜售。这一出让作者可想走投笔从贾的想法呢,幸亏作者是个天才,没有那样做,不然中国可就少了一个国学大师了。

  如果说在小学阶段,让作者感悟最深刻的但要数自觉自己是剽窃行为了,在一次作文,他在文中抄了一段别人的优美的句子,因此被老师赞扬,一般学生受到表扬是沾沾自喜的,但作者不然,他反而是愧悔的,因为这个他认为的小小“剽窃”是不光彩的,于是就使得作者受到教训,至此后都没有剽窃过别人的文字。客观严格来讲,作者当时的剽窃行为或许只是引用,但作者深刻知道莫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所以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行为是给学术界的同仁做了很好的模范作用。

  当然既然是温馨的回忆,在作者小学的求学阶段是还有很多值得回忆的趣事的,如他虽然小但不屈不挠,因为有一次他看不顺眼自己被大个子同学欺负,他还会与对方打架,虽然平手,但对方就再也不欺负他了,这就体现作者那种不畏盛气凌人之人和坚韧的学人风骨的一面。另外还有如看捆猪、看杀人、看庙会看戏等等都是慢慢的回忆。

  而到了作者的中学时期,作者侧重记录的是他的那些可爱可敬的老师们。如正谊中学的校长鞠思敏,回忆地记录了他的威仪俨然,生活朴素的品行,也记录了他一心关心青年的道德成长,对爱国主义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此外,也讲到了富有维新思想的淳朴可爱的祈老师,他不仅精通日文,还不断读日本新书,以此来更好地教育好孩子们,一改学术界的那种浮躁之风。另外还有王老师、刘老师、尤桐先生等这些良师益友,让作者的成长更有底蕴和环境,终也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学术泰斗。

  如果说在作者的北园高中阶段除了应付考试,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要数农民捕捉螃蟹了。作者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刻画当时的兴趣盎然,“农民一伸手就把它抓住,放在水桶里,等待上蒸笼……”此外,在高中阶段,作者也有荣誉感继续作美的情况。君不见,他念了一年,考了两个甲等第一,由此看来作者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学霸。

  然后到了他考上了清华,在清华的求学阶段,他写下了很优美的文章,如《梦萦水木清华》等,其中作者讲到了对他在清华求学阶段影响他最大的两门课程,那就是陈寅格“佛经翻译文学”和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和学术风格奠定了主要的基础。此外,此书也收录了作者写北大的事迹,如《我和北大图书馆》《梦萦未名湖》,不管清华还是北大,都有季老先生的身影和事迹,代表着最权威的实力,季老先生不愧为学术的大咖。

  还记得去年吴霖先生为30位学人做了一个采访实录合集《学林侧影》,其中就写到了从北大朗润园走出来的爱猫咪的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而在这本书中,作者在《汉城忆燕园》就写了在韩国见到的猫咪,想到了北大燕园的自己的猫咪,这里面既有作者爱猫的情怀,更有一种思想祖国的情怀。

  来到第二部分心灵感悟,在《我写我》一文中,就道出了作者对品性好坏的判断标准,那就是自私的坏品性,无私的爱国的有集体意识的是好品行;在《做真实的自己》就说出了每个作者在每一段人生历程留些的文字都应该存真的思想。而在《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则写出了自己家庭起伏跌宕的情况,反映人生无常的情况,如他家穷,但后来买了湖北水灾奖券而成为暴发户,但结果还是成为破落户。虽然作者有着不怎么顺利的成长历程,但他落字成暖,一生念安,如在《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就写出人世间那温馨的师生情感,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另外在《大放光明》写的是作者晚年应为白内障而做手术的事,但在作者温暖而幽默的文字中,我们却读到的是他的豁达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我这一出一进宫,只是为了做一个手术,却唱了十七天”一个传神的“唱”字人,让人感到了作者的积极。

  另外作者的文字是文字平白浅近,没有华丽词藻,如在《年》中“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就平实的写出了年的景象,在我们看到做学术研究的季老先生的写作风格是文从字顺的,讲究的通俗易懂和流利。这些无不体现他的散文著作中的。其中窃以为写得最好的就是《回家》这一篇了,写的是作者大病初愈回到北大的所见所闻。作者动用了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景的手法,既用回忆,又用直叙的结构并连贯地集合在一起,做到了散文中的形散而神不散的高妙境界,实为是和朱自清有着同等功力的大文章。

  最后在作者的第三部分似水流年,就写了相关年份的述怀和抒怀。既写了梦游21世纪的心情,也写了对自己九十五岁初度,以及对未来的悬思都是一一有记录的,可谓有着作者半自传性的随笔,实为难得。而最为亮点的当数最后一篇了《希望在你们身上》了,文中表达的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犹如运动接力赛,需要下一代去努力。既然作为前辈的作者,作者有无给后辈留下什么经验呢?对于国民而言,他的国学成就和贡献可大着呢,而作者终究是一位谦谦君子,即使在晚年也自谦没有留下后辈什么东西,有的只是简单质朴,明白易懂、老生常谈的道理,如朱子的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说到的是希望后辈多学习、珍惜时间。这两点实乃是作者的肺腑之言。

  虽然季羡林先生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但他依旧是实至名归的大师中的国宝。文如其人,人亦如其文,大概是在季老先生上说得是非常恰当的。他的文章易懂且深厚,字正腔圆,文从字顺,流利甘漓,他的作品富含对生活的感悟却醇厚如酒,平白朴素之中,有对造化的感恩,对弱小的怜悯,对悲苦的达观,博爱慈悲一往情深。落字成暖,读者多读读,也会温暖你的心,天佑你一生宁静致远和安安康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