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精选

2021-08-10 00:12: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精选

  《鳄鱼的黄眼睛》是一本由[法] 卡特琳娜·班科尔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一):《鳄鱼的黄眼睛》:灰姑娘逆袭之旅!

  昨天淅淅沥沥的下了一阵雨,最近看了一大部分卡特琳娜.班科尔的小说《鳄鱼的黄眼睛》,虽然作者是法国人,但这本小说却中国味十足,也可以理解成灰姑娘翻身记,下面来聊一聊这本小说。 在这本《鳄鱼的黄眼睛》中一共有三个主角,分别是芬、伊丽丝和雪莉,芬和伊丽丝是姐妹,而且她们的角色上很具有差异性,芬就是普通女孩的角色,对于某一时期的历史感兴趣,而伊丽丝则貌美如花、而且聪慧伶俐,这也为后面剧情的反转埋下伏笔,是不是有国产都市言情小说那味了。 其实我从姐姐伊丽丝的剧情中察觉到了作者卡特琳娜.班科尔注重细节的优点,因为在剧情前期,我就了解到伊丽丝天赋异禀,写了一个好剧本,然后就迅速嫁人,之前的剧本也不了了之,而且嫁给了一个律师。 而在这本《鳄鱼的黄眼睛》的最后,伊丽丝的丈夫,则告诉芬,她的姐姐伊丽丝是抄袭了别人的剧本,有人发现然后起诉了伊丽丝,他接手了这个案子,因为看中了伊丽丝,帮助伊丽丝处理了这个事情,然后伊丽丝快速结婚,回归了家庭,这和前面的剧情是完全对应的,而且作者卡特琳娜.班科尔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抛出真相,在最后将前半部分的剧情补齐,丰满了伊丽丝的性格。 另外,我觉得这个小说之所以叫《鳄鱼的黄眼睛》,是因为鳄鱼在进食(吃肉)的时候会流眼泪,其实这是鳄鱼的生理反应,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鳄鱼虚伪的一面,所以作者用鳄鱼的黄眼睛来隐喻很多人对芬的忽视以及淡漠的态度,以及伊丽丝对芬表面的友好,实则妥妥的利用的心理,当然我觉得这本小说叫做《鳄鱼的黄眼泪》也挺好的。 相信很多人在看完《鳄鱼的黄眼睛》后觉得后面关于芬的人生反转太突兀,前半部分芬还在应付各种生活上的狗血剧情,一到结尾芬竟然逆天改命,觉得作者卡特琳娜.班科尔有些敷衍,我一开始也这么觉得,但在我了解了作者以后,我发现这本《鳄鱼的黄眼睛》只是这个三部曲系列的其中一本,后续还有《乌龟的华尔兹》《中央公园星期一的松鼠好悲伤 》这两本书,喜欢这个故事和作者这个写作风格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找书来看一下。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二):自由的女人

  《鳄鱼的黄眼睛》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被丈夫抛弃的妻子、养尊处优的贵妇人、浑浑噩噩的母亲、嫌贫爱富的女儿、无怨无悔的第三者……可以说这部小说向读者展现了女性群像,这些人物的形象十分丰满,作者卡特琳娜·班科尔对人物描写拿捏得十分到位,心理描写极其细腻,让人读起来很有代入感,仿佛置身于故事中,跟随人物体验那跌宕起伏的人生。

  为什么这篇书评的标题叫“自由的女人”呢?因为我在《鳄鱼的黄眼睛》看到了女人的无限可能。故事里的女性角色各有特色,她们的结局或悲或喜,不同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谱写了一个个自由的篇章。

  无疑,约瑟芬是极具才华的。无奈,她遇人不淑。倒也不是说她丈夫穷凶极恶,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约瑟芬的丈夫让她吃尽了苦头,她无论是在精神还是物质上都受尽折磨。

  处于低谷的她没有自暴自弃。生活是艰难的,但硬着头皮过下去,也许还有看见曙光的可能。约瑟芬走了很多弯路,也摔了跟头,但她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写作,而且她找到了写作的自信。从前的她十分自卑,总是嫌自己丑,也害怕自己无法成功,但她最终打破了桎梏,自由地、自信地开启自己的作家之路。

  奥尔唐丝是一个嫌贫爱富的女儿吗?

  是,但也不是。

  她是一个冒险家,她比约瑟芬勇敢,比约瑟芬自由。也许她那些剑一般的讽刺割伤了母亲的心,也许她叛逆的举动让母亲不省心……但她爱自己的母亲。

  不要只看到奥尔唐丝对伊丽丝的崇拜,她向往财富,这一点无可厚非。奥尔唐丝最值得被看到的,是她的“清醒”与“勇气”。她很明白母亲处于困境,也知道一切问题的来源是什么,她勇敢地鞭策着母亲,仿佛她扮演着母亲的角色,推动母亲一点一点地走出低谷。她勇敢地做自己,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她身上有着年轻一辈的缩影,有闯劲、有梦想,勇往直前。

  不论是觉醒后的约瑟芬,还是奥尔唐丝、佐薇、米莱娜……她们或多或少都有着一颗向往爱情的心。也许在追爱路上有着重重险阻,但跟着感觉走,能闻到自由的味道。

  爱情很美好,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不论美丽与否、富贵与否,她们都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啊。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所谓的自由,是在尽了养育义务后,拥有属于自己生活的自由。不论是约瑟芬,还是昂丽耶特、雪莉……她们都是伟大的母亲。她们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为孩子牺牲所有,而在于她们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并活出自己的精彩。虽然不得不说约瑟芬有时过于软弱、昂丽耶特有时太过自私……但人无完人,每一位母亲都不是天生就懂养育之道。

  只要彼此相爱,亲情会战胜一切。

  约瑟芬给了奥尔唐丝自由的青春,奥尔唐丝圆了约瑟芬的自由之梦。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三):《鳄鱼的黄眼睛》: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相信任何人却不相信自己

  “她相信任何人却不相信自己,而且永远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是约瑟芬的姐姐伊丽丝对约瑟芬的评价。

  约瑟芬是历史学博士、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约瑟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十二世纪,然而正是约瑟芬的研究方向让她成为家人的笑柄。约瑟芬的妈妈和姐姐完全无法理解约瑟芬的选择,在妈妈和姐姐看来,约瑟芬本人如同她的研究方向一样无趣。更令约瑟芬难过的是,约瑟芬的丈夫离开了她,和情人生活在了一起。

  丈夫离开后,约瑟芬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姐夫菲利普给她介绍了一份兼职翻译工作,这极大缓解了约瑟芬的经济压力。

  约瑟芬凭借自己优秀的学识,翻译工作越作越顺利,并且得到了翻译书稿的机会,这让约瑟芬开始对自己和女儿们的生活有所期待。就在约瑟芬将得到的报酬存入银行准备好好规划自己和女儿们的生活时,银行经理告诉约瑟芬说约瑟芬的丈夫安托万离开前曾在银行贷了一大笔钱,并且约瑟芬为担保人……

  有人说,法国当代知名作家卡特琳娜·班科尔在《鳄鱼的黄眼睛》中塑造的约瑟芬像极了现实版的灰姑娘。坦白说,约瑟芬的确如灰姑娘般实现了人生的逆转,拥抱了幸福。只是,并没有仙女送给约瑟芬水晶鞋。

  《鳄鱼的黄眼睛》故事中的几个女人分属不同阵营,尤其是伊丽丝、约瑟芬姐妹俩个,完全是不同色彩的女人。如果伊丽丝是火热的红、约瑟芬就是忧郁的蓝;如果伊丽丝是夺目的金、约瑟芬就是黯然的灰。

  姐姐伊丽丝从小就是美人胚子,经常受到大家的夸赞,这让伊丽丝成长得非常自信,甚至自傲。伊丽丝的丈夫菲利普是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伊丽丝从来不必为钱发愁。或许正是因为生活太过平顺,为摆脱无聊的伊丽丝在某次晚宴上声称自己正在写一部历史小说。

  伊丽丝将约瑟芬曾经讲给她的关于十二世纪的逸闻趣事讲给出版商听,出版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与伊丽丝签订了出版合同。

  瞧,这就是这个故事非常有趣的地方。虽然伊丽丝从心底里瞧不起约瑟芬用了半生的时间研究十二世纪,她却在潜意识里清楚地知道十二世纪的一切都对现代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伊丽丝认为约瑟芬和约瑟芬研究的十二世纪一样像个老古董,却丝毫没有愧疚地想要借助约瑟芬的学识完成这部历史小说。

  其实,伊丽丝一直相信约瑟芬有能力完成一部精彩的作品,伊丽丝之所以轻视约瑟芬完全是因为约瑟芬的长期以来的“有求必应”。

  约瑟芬的女儿奥尔唐丝说约瑟芬总在缓解冲击,总在息事宁人。奥尔唐丝不认同母亲的价值观,小小年纪的奥尔唐丝是个彻头彻尾的物质主义者。奥尔唐丝对着母亲大喊:我拒绝贫穷,我憎恶穷人,他们身上的寒酸气臭不可闻!你看看自己就知道,你既难看又无能。

  奥尔唐丝更像是约瑟芬姐姐伊丽丝的女儿,不过比伊丽丝有主见,至少不会为了虚名把自己陷入困境。从这一点来看,约瑟芬是个失败的母亲,至少约瑟芬没能给女儿奥尔唐丝树立很好的价值观。

  《鳄鱼的黄眼睛》整个故事中,唯一与鳄鱼有关的是约瑟芬的丈夫安托万。他以约瑟芬为担保人在银行贷了一大笔钱之后跑去非洲和别人一起合伙养鳄鱼,安托万坚信将这些鳄鱼卖给皮包商之后他就会变得非常富有。然而,安托万单纯得不像一个中年男子,他没有经过任何调研就一头扎进养鳄鱼圈,结果先是被进货商骗,紧接着又被合伙人骗,最终,安托万将自己送入了绝境。

  卡特琳娜·班科尔创作的《鳄鱼的黄眼睛》很有特色,卡特琳娜·班科尔会走进每一位人物的内心,将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这让每一个人物角色都充满着灵动气息,令整个故事更加精彩动人。

  -END-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四):一部刻画细腻的女性文学作品

  《鳄鱼的黄眼睛》一部真实而细腻女性文学作品

  读这本《鳄鱼的黄眼睛》时,会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和期待。仿佛让人一下就回到十九世纪时期的文学叙事氛围里。仿佛又体验到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里巨细靡遗的记述和辨析,也体验到了《包法利夫人》、《名利场》里的种种景况。通篇都是实打实的写实手法,扎实硬性的故事设计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心理特征的揣摩。这种写实的手法可以看出作者平时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和锤炼。作者这种完全摒弃的现代写法的结构运用,完全内向的意识运行。而依靠传统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故事情节铺设。反而把人物问题和社会问题,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呈现的淋漓尽致,引人深思。这也证明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非得像现代主义这样倾尽了哲学和心理学的技能。才能显得深刻隽永。这些传统的写实主义作品,也可以把问题反映的深远广奥!同时也说明了读者的阅读口味也是多种多样的,看多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文字,一些诘屈聱牙晦涩艰深的文字也可以用来调剂一下阅读的频调。

  这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家庭中的几位女性的真实生活情况,以及人物的不同性格与人生观,给他们带来的不同人生境遇。让人读到这样的女性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如此的生动和贴近,你不觉得他们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形象。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周围时时处处都有这样的人物。

  两姐妹,姐姐伊利丝和妹妹约瑟芬,两种不同的人生境遇,妹妹要和自己的丈夫分居。因为自己的丈夫安托万失业了。而他又眼高手低,一直对一些普通工作不屑一顾,所以也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所以妹妹感到了无比的焦虑,失落和无奈。丈夫离开后实实在在的生活现实压在她的身上,她怕撑不起这个家,怕被房东赶出去,全家人流落街头,怕丧失爱的能力,怕失去工作,怕不再有任何想法,怕变老怕发胖,怕一个人孤独的死去,怕自己再也不会欢笑,怕得乳腺癌,怕所有的明天(心理描写的真细腻)。这种真实的生活上的压力也给了他脚踏实地的人生感悟。而她的姐姐却与他恰恰相反,因为他长得美丽而高傲,因为丈夫的富有而显得处处优雅华贵,她经常出入光顾的这是一些高端消费的场所,她的时间是闲散和浪漫的。正如她自己所说:有些女人闲的无聊,有些女人则显得充实,闲也是一门艺术。他就沉浸在所谓这种精致的优雅之中,即使当他知道他的丈夫有同性的趋向,他略作烦恼之后,其实在内心中是在衡量的自己利益的得失,衡量的是如果和自己的丈夫决裂后,自己这样优渥的生活,肯定也就会消失了。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必然是会妥协的。在一番苦恼之后,她想到了写作,因为在他自己年轻的时候,有过从事剧本写作的经历。

  写作,也是这篇故事中矛盾冲突聚合点。故事的结尾处显示,原来姐姐伊丽丝在求学时就剽窃过同学的作品。写作成了她心中美好的夙愿和永恒痛污,正如她丈夫了解到了,她不可能真正的去写作了。然而在她的协助下,她妹妹写作的一本书成了超级的畅销书。姐姐伊丽丝在金钱和虚荣心的作祟下,已然把妹妹的作品当成了自己的作品,这种虚妄的执念,也已然成为了一个摧毁一个人物的咒怨。为了让妹妹继续的写作,把自己的名声炒得更高。伊丽丝的一番操作,可谓下作至极。让人不禁想到现下国内一些明星的炒作手法。在这些虚伪虚荣矫饰名利场上,藏匿着多少污垢腐朽。作者通过形象而且细腻的笔触,把这些人物的思维和心理活动刻画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本书已然被拍成了一部精彩的电影。确实这种鲜明的人物形象对比,适合用电影影像表达出来。 而妹妹约瑟芬,通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脚踏实地的毫不虚妄人生态度,让她摆脱了以前生活的各种窘境,以及对生活的恐惧心理。一个人只有当你认清这种恐惧实质这个所有其他恐惧的根源时,你才会无所畏惧,成为真正的自己。只有当你认清这种恐惧实质这个所有其他恐惧的根源时,你才会无所畏惧,成为真正的自己。

  当今的女性有自己的工作、事业、收入,经济上独立、人格上独立,不受男人约束,有自我支配的强烈意识,对生活和家庭更加的热爱,兴趣爱好更加的广泛,现代女性有她们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抛却一切不切实际的依赖性优雅和精致。才能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