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今天,毛主席逝世45周年。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今天,毛主席逝世45周年。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2022-03-11 10:40:21 作者: 来源:庆推荐 阅读:载入中…

  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今天,毛主席逝世45周年。

  “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物换星移,天翻地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不可逆转地变成现实。您走之后,我们就是您。

  资讯

  我

  关注

  今天,纪念伟人毛泽东

  法制现场播报已关注

  昨天15:06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人民会说是他,他会说是人民。”

  45年前的今天,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停止了思考,但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话至今仍指导着我们。他的思想是一面旗帜,他告诉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他还教导我们,“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只要我们时刻遵守党的指示,我们就一定胜利。”人民军队忠于党,我们将秉承他的教导,始终做党和人民可以完全信赖的英雄军队。今天,一起向这位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

  来源:观察者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qbdwhcm2020@163.com

  以上为全文转载

  2021-9-10 15:45

  陈云一句什么话,让华国锋隐退?---新华

  本页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国内媒体精粹

  1978年里不平凡的41天 改变中国走向(图)

  2009年09月28日 11:55来源:京华时报发表评论【字体:↑大 ↓小】

  于光远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那一刻

  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幕。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亲历者

  于光远:1915年出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任国务院政研室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顾委委员。

  1978年12月22日,京西宾馆,历时5天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落下大幕。此前,长达36天、远超预定会期的中央工作会议刚刚结束。

  前者,是新中国建国60年来一个最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后者,则在中共党史上略显神秘。事实上,三中全会是将中央工作会议的成果在程序上加以确认,一切问题都已在之前的这次会议上获得解决。

  1978年秋冬之交,究竟发生了什么,令这场党的最高会议发生了“违反主持人意愿”的改变,同时也令中国这艘巨型航母转了一个大圈?

  212人出席大会

  京西宾馆,是北京的一个政治地标。上世纪60年代建成后,这里一直是中央最高会议的召开地之一。

  1978年11月9日,时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于光远到这里报到。开会的代表共有212人,按地域分6组,除23名政治局委员和3名候补政治局委员外,其余均是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军区、中央各部委的第一二把手。

  仔细研读这份名单,212人中,有的是中央委员,有的不是。不是的,大多是在“文革”中受迫害的老同志。粉碎“四人帮”后,这些老同志陆续回到了原来的重要岗位。

  参加会议的于光远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撰文回忆说,大会规格高,成分好。前一句话的含义是:参加大会的人,囊括了各个重要职位的负责人,够得上一个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规格;后一句话的含义是,站在“两个凡是”立场上的人也有,但已不占优势。

  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开幕。华国锋讲了1个多小时。按照他的设计,会议的议题有三项:讨论工作重心转移问题、农业问题、1979-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问题。

  很多人很奇怪,决定这次大会走向、乃至中国此后走向的邓小平这一刻并没出现在主席台上。事实上,他此刻正在东南亚访问,直到14日才返回北京。

  过去一年内,这位粉碎“四人帮”后再度出山的老一辈领导人,已马不停蹄地走访了日本、新加坡等8个国家以及国内的大多数省份。对外,他感慨,“越看越感觉我们落后”;对内,他自言“到处煽风点火”,要求发展经济。

  多年以后,很多文章喜欢用“乍暖还寒”来形容这一年。

  在中国的广大地域内,很多人有同样的感受:高考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已恢复,上山下乡不再是中学生的唯一出路;科学的春天已来临,邓小平在年初的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科技是生产力”。

  但在人们的心中,宛如初春时的乍暖还寒时节,此刻的政治气象却令人迷茫。于光远回忆说:“粉碎‘四人帮’已两年多了,原本应有一个新气象,但遗留下来的许多大是大非问题,比如‘四五’悼念周总理事件,一直拖着没彻底解决。另外,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独断没受到批判,吹喇叭、抬轿子者不乏其人。大家都极不满意。”

  陈云开了第一炮

  11月12日,与前一天的沉默听会不同,陈云在东北组内点响了第一炮。

  于光远回忆说,看到人员名单,发现发动“两个凡是”的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人,都在这次大会上,他就有一个预感——大会一定能有所作为,关键是谁开第一炮。

  正式发言前,陈云先问该组召集人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敢把我的发言一字不落地上简报吗?”杨答,当然可以。

  陈云拿出已经拟好的一张公文纸,带着一点吴越口音的普通话在会场上响了起来,时间不长、会场极静。陈云提了6个问题,大意为:薄一波等61人叛徒集团案,陶铸、王鹤寿等被错划叛徒的人的问题,应予以复查;彭德怀的骨灰应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央应肯定“四五事件”;康生的错误很严重,应给以批评;……

  发言完毕,陈云又问了一遍,敢不敢登简报?会后,简报人员要删去这几条,陈云不同意。当晚,华国锋亲自跑到陈云家中劝说,谈了一小时,陈云不改,坚持要上简报。

  6个问题全部上了简报,此前的平静顿时被打破。

  当天下午,姚依林在华北组,吕正操在华东组,表示赞同。

  13日,萧克等人再次在华东组内重复这一发言,要求中央明确态度。

  13日,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按预先计划,华国锋等人宣布,此后的6天将开始讨论农业问题,但大多数人继续围绕陈云提出的这6个问题展开讨论。

  未经批准的发稿

  历史转折的来临,看似很不经意,实际上是很多人的共同推动。

  14日下午,结束了东南亚考察的邓小平回京。次日,《北京日报》在刊登这一消息的同时,还刊登了北京市委扩大会议的消息。

  这篇长达4000多字的消息中,埋在文章末尾、只有239个字的一小段引起了住在京西宾馆的一些人的注意。这段文字说:“1976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悼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对于因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而受到迫害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复名誉。”

  中午,正要睡午觉的于光远被叫到了《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的房间内。室内,还有新华社社长曾涛和《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

  于光远投了赞成票。次日上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篇文章。

  当这一天的《人民日报》送到京西宾馆会场后,代表们兴奋地上前和曾涛握手。晚饭时,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等人告诉曾涛,“如果你因此呆不下去,欢迎你到我们那儿”。

  于光远还记得,上午8点多,他去西北组会议室,有位政治局委员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后来说了一句,“像这样大的事,总应该在政治局谈一下才对”。当时在场的人几乎同时反驳他说:“这么做有什么不好?”

  《于无声处》北京首演

  事实上,为“四五事件”平反的呼声,已不局限在京西宾馆这一个舞台。

  11月16日,继9月在上海公演并获得无数好评后,话剧《于无声处》在首都举行了隆重的首演仪式。

  《于无声处》故事很简单:梅林和儿子欧阳平途经上海,来到老战友何是非家中。得知欧阳平因收集天安门诗抄而成为被追捕的反革命分子,何是非向“四人帮”告密。欧阳平被逮捕,何是非的妻子、女儿与何决裂。

  这个简单的故事,在1978年的中国掀起了巨大热潮。当时的新闻报道说:“剧终,‘人民不会永远沉默’这最后一句台词念完后,灯光骤亮,许多人哭着、抽泣着,拥上舞台,拥住了台上的演员。这些在审查期间从未屈服的人,此刻眼里闪着泪花。”

  能够公演,说明“四五事件”已在普通人心目中、在文学上获得了平反,但京西宾馆内,两种力量还在较量。

  为畅所欲言,一些小组决定让服务人员离开,自己倒水。开始还有些遮掩,后来直接点名道姓,一些过去不能谈、不敢谈的禁区,在简报上开始出现。

  会上也有少数发言,仍然带有“文革”时期“假大空”的遗风。个别代表,一上来就说什么“英明领袖”、“非常重要”、“极为鼓舞”等套话。到了后来,这种发言与会议整体气氛极不协调,也就销声匿迹了。

  人事“只上不下”

  历史性的转折,在中央工作会议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终于到来。

  11月25日,华国锋代表政治局宣布,对“四五事件”平反,同时对陈云提出的那些重大遗留问题进行审查。热火朝天、开诚布公的讨论在继续。原定20天的会期被多次延长。最开始的小组内部讨论,现在已变成了小组间通过简报来呼应——简报因此越来越长,最长的一份甚至有42页。

  这是一个民主的大会。话题转到人事方面时,除了批评已过世的康生、谢富治外,一些老干部开始点名批评几位在位的较“左”的中央政治局委员。

  这也是一个宽厚团结的大会。

  12月1日,鉴于许世友、任仲夷、万里等人对几位政治局委员有比较大的意见,而大部分代表的兴奋点始终不能远离历史遗留问题,政治局常委邓小平找来他们谈了一个多小时。这位儿子在批斗中致残的老人恳切地说:“历史问题只能搞粗,不能搞细。一搞细就要延长时间,这就不利。算我一个请求,要以大局为重,道理在你们,在群众。但现在有个大局问题,国内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

  “对中央的人事问题,任何人都不能下,只能上。对那几个同志要批评,但不能动,实际上不止他们几个。对那些大家有意见的人,过关算了。检讨没有全过关的,我们过去也没过关嘛。”

  改变世界格局的1978

  日后中国的一切巨变,都可以在这41天的大会上窥见端倪。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举行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全体大会。华国锋就此前坚持的“两个凡是”作了检讨;邓小平在大会上作了改变中国命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讲话。

  12月22日晚10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有了前面的铺垫,三中全会开得热烈而高效。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巨变此后悄悄走来。

  领袖个人,不再是真理的代名词。华国锋在大会上脱稿说了一句话,“党中央是集体领导,希望各地请示时抬头不要写华主席、党中央,只写党中央就可以”。次日的分组讨论会,有代表将其归结到党内民主生活的高度。过了几天,邓小平特别指示,把这个写进三中全会的公报!

  农民对土地的热情,在此后不久被激发。会议文件虽继续要求“两个不许(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消失了。

  三中全会还选举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为第一书记。日后,这个机构成了一个长保党的肌体纯洁、清除腐败的重要机构。

  《时代周刊》预见到了这一点。当年年底,他们将邓小平评为1978年的世界年度人物,用整整48页的篇幅介绍了这位小个子巨人的几起几落,以及他背后即将打开开放之门的中国。

  这篇报道描绘得还不够。大约28年后,英国《卫报》刊发评论称,1989年的东欧剧变,结束了20世纪两个大国对峙的世界格局;而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尝试性的一步,创造了21世纪的新格局。

  与外媒着眼于世界格局变换的报道角度不同,中国的很多媒体喜欢用“春天、春雷”这类词语来形容这场大会。他们说:春天,在这一刻降临大地,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王阳)

  以上为全文转载

  2021-9-10 19:58

  2021-9-11 5:5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