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跑赢危机》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跑赢危机》的读后感大全

2021-10-18 00:42: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跑赢危机》的读后感大全

  《跑赢危机》是一本由李国威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跑赢危机》读后感(一):别再等到危机发生才想起公关的重要

  可能现在大家对“公关”的印象都是:“黑公关”“帅哥美女”“陪酒陪玩陪客户”……的一系列操作,但其实真正的公关并非如此,大众对公关的形象亟待扭转。

  因为在商业竞争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公关在恪守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的同时,更需谨遵法律,和公众道德,同时,还要在残酷、诡谲的商战、公关战中,在信息缺乏的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事实真相,做出理智判断,拨云见雾。

  公关何尝不体现着心理学、人性学、政治学、商战学……

  所以:

  在此各种“翻车” 事件频发,全民审判,甚至国际较量的时代,个人与企业品牌如何跑赢危机?

  新闻发言人 or 回应声明 该如何精准把握态度、速度、高度、气度、尺度、温度?

  到底应该 承担责任or隐忍退缩,主动沟通or刻意低调,取悦顾客or倡导价值?

  在当前人人自媒体的全媒体时代,每个人或每个组织都可能深陷舆论漩涡,面临“全民审判”的危机与挑战。应对危机,与危机较量,已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必修课。

  别再等到危机发生才发现公关的重要性了,社会瞬时变幻,人人缺乏安全感,这本书非常应时应景,正如书名说的:“全媒体时代的公关自救指南”,给到我们参考案例和自救方法学习,真的是每个人都需要储备的知识与技能了。

  《跑赢危机》读后感(二):《跑赢危机》:这是一份解除危机应急方案,请按时查收!

  提起跑赢危机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之前看的那本《生生不息》,在雷军的助力,以及金山所有人员的努力下,金山转危为安,当然,这也是所有跑赢危机中,其中一个例子 。 这本《跑赢危机》的封面也很有特点,整个封面以浅色打底,除了字体外,图画的部分好像一个又一个的跑道,每个跑道的空余部分都有一些字填充在其中,举个例子:比如危机管理小组、高度、尺度、态度,这些可能都是跑赢危机的关键。 当然很多小伙伴看到这个题目时,都会疑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敢说出跑赢危机,这么有目标性的话题。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姐夫李,真名李国威,除了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以外,还是国际关系学院文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并且有着丰富的媒体和企业公关经验,所以能写出这一类型的书籍,也不算稀奇。 在读完这本《跑赢危机》后,我觉得想要跑赢危机,第一点不是策略和方法,而是先要嗅(注意)到危机。 当然在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的第1章中,作者先是表达了在危机面前人们的无奈,但也清晰的划分出了,每个危机发出前的一些必备要素,以及在第2章中更加明确的指出了危机管理者所要必备的一些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努力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危机,在这里举两个例子:双方真诚的沟通,可以排除双方对彼此的偏见,提前细致的检查,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在书中,第2部分的重点,旨在提高人们的判断能力和行动力,作者先是阐述了正确判断的重要性,然后抛出了三个实用性较高的应对策略,在你的日常工作中给你做一个参考。 作者在第2部分中通过大量的例子,告诉你在各种状态下是否对“危机”进行回应,以及回应的6个角度,而这6个角度,并不是敷衍的抛出一些固定的知识点,而是结合例子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让你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回应。 而在书里的第3部分:关于舆论传播,不仅告诉了你关于舆论的一些规律,还传授了很多应对舆论的方法。

  综上所示,这是一本实用性比较强的书,不仅有基础的理论加持,还有很多实用的方法,不过,这本《跑赢危机》特别适合在自媒体工作的人阅读,对于危机公 guan 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拿来当做入门读物,喜欢这本书的小伙伴,建议自己找书读一下。

  《跑赢危机》读后感(三):自媒体时代的实用危机处理手册

  2021年,我国社会各领域已经发生了太多次“塌房”事件,以往公关公司面临最大的忙碌季是每年“315晚会”前后,枕戈待旦,众所周知处理公关危机的原则是“速度第一”,又有“黄金24小时”的铁律在前,而在自媒体时代,24小时的丑闻发酵已经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24小时内不能拿出一套强有力的公关策略组合拳,将意味着品牌将痛失舆论高地,或将被竞争对手和吃瓜群众永久的贴在耻辱柱上。

  首先我们要充分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然后匹配同类型的公关危机策略,在互联网时代充斥着变幻莫测的舆论环境,而互联网发声的低门槛,个体力量的爆发,大V和kol(意见领袖)的小小发声都能引起热搜和网络暴力。而另一方面脆弱的商业环境中,经营中断,信誉危机,竞争对手的联手打压能令股票瞬息万变,以及我们不仅仅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也处在一个敏感的政治环境中,我国科技力量快速崛起,他国环肆,因而在这样的敏感环境下,正确定好公关策略以及快速采取公关行动至关重要的。

  其实市面上也有很多的公关类的相关书籍,我国公关行业虽然起步比西方晚一点,但由于社会快速发展,而且中国商业社会的快速响应机制更为完善,另外互联网环境比国外更为发达,因而现在公关的发展水平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准。

  本书的作者是李国威,又名姐夫李,是我国公关领域最早的从业人员之一,也是北京文远达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一直从事品牌与传播咨询和培训,为企业提供B2B品牌营销方案、企业发言人培训、公关传播咨询、危机传播管理、雇主品牌建设等服务。他曾任GE公关传播总监15年 、通用汽车、生力啤酒公关传播总监、经理;新华社编辑,新华社伦敦分社记者。因而作者是非常具有公信力的行业大牛,他的书与其它纯学术类书籍最大的不同是这本书具有最新最全面的公关案例展示,尤其是2020年的几大危机处理案例均有体现,其实案例之间是主次分明,包括不仅限于,网红主播“辛巴的燕窝造假事件”、“网约车恶性伤害事件”“明星家庭对话录音及代孕敏感事件”、“23岁女员工加班到凌晨,在回家路上猝死”等社会热点事件均有涉及,并有全面的公关处理分析,结合社会热点和具体的策略分析来佐证本书的一些观点,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让阅读变得非常生动,不是简单的观点输出,笔者在阅读的时候甚至会回想起当时网上铺天盖地的舆情监控,以及现实事件处理的bug,会帮助读者辩证性的思考。

  必须夸一下,这本书的写作结构非常的棒,很典型的商业报告风格,在每一个章节后,都会有章节小结,来拎出章节重点。而后还会布置有思考题,让读者在读完后继续深入思考,就像办公司的大佬带小弟做review,总结沉淀章节精华。

  整本书的逻辑框架也很不错,读罢整本书,基本就知道了什么是危机,危机产生的原理是什么,以及如何分析危机,品牌和企业主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公关策略,如何应对媒体,政府,消费者关系等,危机后如何修复企业声誉,日常如何做到危机预防。

  当然,也别幻想着通过阅读完整本书就认为自己已经修炼成公关行业的大拿,认为可以帮助企业面对一切已知或未知的风险,毕竟每一次危机都有其独特性,基本上公关危机处理是没有一套明确的策略足以应对任何一次危机突至,任何一次危机面前都需要企业和品牌屏息凝神慎重对待。

  《跑赢危机》读后感(四):面对危机 因势利导

  作为媒体人,读李国威老师这本书别有一番感受。

  做危机公关,一项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和媒体打交道。过去是报纸电视台,现在加上了自媒体——就是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或网络账号发声,真正的“自”媒体。

  过去出问题,领导忙的是找公关公司灭火,然后坐等公关结束后评估效果。现在,需要增加的内容很多:什么时候发?在什么账号上发合适?发的内容是否涉及领导层?是道歉还是追究造谣者的责任?不一而足。

  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而有效的,正如没有一种方式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样。但是我们所做的,就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

  本书共分为13个章节。前3个章节围绕品牌自身做文章,中间8个篇章写如何围绕品牌化解危机,后两个章节以议论为主,剪取大段理论性内容作为论据,来充实完善本书的基础。

  本书的核心内容,还是如何维护品牌的声誉,特别是面对危机,做到及时止损乃至化危为机。书中有很多经典的例子,有些内容甚至截至本书截稿时还未结束。

  著名的“3Q大战”——从腾讯开始着手对付奇虎,到奇虎以弱者姿态展开反击,前后不过个把月的时间。之所以双方闹得不可开交,乃至对簿公堂,“非你即我”的选择让很多用户无奈之下选择站队。这种行径从战术上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从战略上来说犯了大忌:你把选择权交给了用户,但用户可以选择不与你继续合作。不得不说,360的策略在这场战争中相对来说是棋高一着的,结局也正如360所料——腾讯赢了官司,但高层却有说不出的苦恼。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滴滴。平台接连两次爆出命案,让滴滴的高层如坐针毡,滴滴先后两次做法也给本书充分的材料予以证明:第一次,滴滴没有回避矛盾,但在回应质疑时“就事论事”,一再强调“一赔三”原则,引发网友的强烈质疑;第二次,滴滴没有再走上老路,而是诚恳地承认存在的不足,并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受用户和媒体的监督。在我看来,这两种态度的本意都没有错,但是第二种多了共情和参与,让网友迅即由案件本身过渡到更深层次,参与“滴滴是否存在不足”等讨论。事实证明,这个环节清晰有效,也解决了一些问题,可以说滴滴收获的不止是建议,还有网友的重新认可。

  孙子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样的道理很简单,里面的门道有很多。如何“因势借形”,《跑赢危机》教会我们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在运用上。用好了,才是最重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