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量子宇宙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量子宇宙读后感100字

2021-10-25 00:06: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量子宇宙读后感100字

  《量子宇宙》是一本由【英】布莱恩·考克斯 / 【英】杰夫·福修著作,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量子宇宙》读后感(一):《量子宇宙》:了解量子力学经典,能清楚宇宙本质,看到科技未来

  在说这本书之前,我想说,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太妙啦!读一本相对复杂高深的物理学书,我竟然生出读散文的感觉来。 看看下面这些句子和词,你就不由会拍案叫好: “因为世界充满繁芜庞杂的现象”“在视线不及之处,微观现象清歌雅舞”。 “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大概来自思绪不清、执念深重、无端误解、有意曲解,或是上述原因不幸兼有。” “量子理论对大自然的描述有巨大的预测力和解释力,涵盖的现象范围之广,小到硅片、大至星辰。” “这些现象多种多样、星火燎原,令人振奋而茫然,催生出一个实验与理论创新的黄金时代。” …… 哈哈,怎么样? 这本由英国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和杰夫.福修两人合著的物理学名著《量子宇宙》一书,在中国北大毕业的博士生王一帆的翻译之下,有了别一番味道。 “量子理论中是有些古怪的东西,多少荒诞不经都以之为名。”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量子世界"怪异"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薛定谔的猫”,另外还有有“双缝实验”“不确定性原理”等丰碑性实验,但它们常常导致混乱,如“一个粒子可以同时身处两地”等,让人们无法正常理解。 最近,看到这么一句话“你相信的太多,因为你知道的太少。” 今天,在我们在这么一个庞杂知识信息体系下,特别容易形成自己的认知封闭圈,尤其是对于“宇宙”这个词。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教授布莱恩.考克斯在《量子宇宙》一书中说,“量子力学是支持我们理解自然世界的三根砥柱之一,另外两根是爱因斯坦的狭义论和广义相对论。”“我们愈是了解世界的本性,它看上去似乎愈简洁。” 那么,什么是量子力学? 总觉得这个词你让人大惑不解,又让人回味无穷。简单说,在物理学家眼里,量子力学只是一套描述事物行为的物理理论。 爱因斯坦的理论分别处理了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以及引力问题,而量子力学处理剩下的一切问题。 《量子宇宙》这本书主要讲了啥? 这本书用简洁、深刻、细致的语言讲述了量子力学是如何为自然界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模型,揭秘了量子物理的理论框架。介绍了在量子物理理论发展过程中,那些著名的像卢瑟福、玻尔、普朗克、爱因斯坦、泡利、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等科学家在物理世界的探寻中所做的实验和全新的理论。 量子力学在本质上,可以与牛顿的运动定律、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媲美。 我最感兴趣的物理学家:查理德.费曼 目前世界上科学家使用的量子理论方法就是费曼开创的,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他的同事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弗里曼·戴森对费曼有个有意思的说法:“半是天才,半是滑稽演员。” 后来,当戴森对费曼非常了解之后,他把原来的评价修改为:“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员。”;“费曼不用系统的数学,而以他自己的方式实际上“重新发明了差不多整套的物理学”。 美国物理学家汉斯·贝特也曾经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他说费曼: 世界上有两种天才:“普通的天才完成伟大的工作,但让其他的科学家觉得,如果自己努力的话,那样的工作他们也能完成;另一种天才则像表演魔术一般。而后一种天才,就是费曼。” 古德斯坦:“他用他的人格和观点来影响科学世界;他重新系统地阐述了量子力学,而实际上是重新发明了它。” 费曼还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写的一系列大学物理教材《费曼物理学讲义》是物理学的经典教科书。 他直接开诚公布地说明量子理论有违反直觉的特点,比如:“单个粒子可以同时身处多地”。 因此,他引导我们远离日常经验,进入未知的领域。 总之,《量子宇宙》这本书,是一本能让我们普通爱好者了解量子力学的世界经典科普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就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宇宙本质,看到科技的未来…… 当然,特别推荐高中生和大学理工科生阅读,对宇宙大自然感兴趣的朋友更是必读书,我甚至觉得,书里面充满了人生智慧! 尽管,量子力学确实有它明显的怪异性……

  《量子宇宙》读后感(二):量子物理小白?不怕!读完这本世界公认的入门经典科普,秒懂

  这是宸妈2021年发布的第142篇原创内容

  全文共计1757字,大约需要2-4分钟时间阅读

  在《生活大爆炸》中,一开始研究弦理论后来改成暗物质的谢尔顿和研究圈量子引力论的莱斯利是一对学术上的死对头,关于各自的学术研究都有各自的坚持,这样的坚持让他们视彼此为敌人,见面就掐,着实是我们的笑料。

  最近又在n刷《生活大爆炸》,时隔多年,再看这部2007年就已经爆梗无数的剧,实在的发现科学的发展真的是与日俱增的。

  看得兴起,于是又去找了《量子宇宙》这本世界公认的量子力学入门经典的最新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专业的正则量子引力方向在读博士生王一帆翻译。

  王一帆毕业于北京大学、德国波恩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学位,现就读于德国科隆大学,从事量子宇宙学研究。

  而《量子宇宙》的两位作者,就更是业界大佬了。

  明星科学家布莱恩·考克斯享有英国最高荣誉“不列颠帝国勋章”,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和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他有三份工作: 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书;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里研究大型强子对撞机;主持BBC纪录片《行星》《宇宙的奇迹》《太阳的奇迹》等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全球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

  杰夫·福修则是“麦克斯韦物理学奖章”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曾任职于卢瑟福实验室,除了是杰出的物理学家还是热情洋溢的演讲大师,专门研究基本粒子物理学。

  这是一本不需要专业的物理学知识就可以读懂的量子宇宙科普书,可以让我这样的小白读者也能基本上搞清楚宇宙的本质,对科技的未来有着超多的期待。

  在经典物理的世界里,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宇宙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确定物体的初始状态来预测未来的状态,即未来的状态是确定的。

  量子物理的世界,初始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经典物理中对于光的看法是认为光是一种波,而量子物理则认为光是一种微粒,具有能量和质量,叫做光子。

  两种物理对于光的不同解释成就了不同的物理世界。

  “双缝实验”验证了光的传播,是有着扩散的,最终呈现的条纹正是量子物理对于光是微粒的完美解释。

  爱因斯坦经典的“上帝不会掷骰子”言论,是他坚持确定性的证明,然而当薛定谔用他的“薛定谔的猫”提出的不确定性才是更正确的关于量子物理的解读。

  换句话说,经典物理给了我们宇宙未来确定的认知,将经典物理学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实践,于是人类有了工业革命,有了蒸汽机,有了现在的高新技术,比如计算机、电子产品,机械工业等,人们的生产力才得到了大力的提高。

  到了量子物理,知道了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通过测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及他们的特性,从而解释宇宙的发展及时间的变化是他们的任务。

  量子物理,让我们才有了半导体、晶体管、核电站、原子弹等现代技术。

  也正是通过量子物理,“宇宙大爆炸”理论才得到构想,现代科学才有了可行性的航空航天技术,同时也通过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再次验证了量子物理的正确性。

  “对于物理学者来说,量子力学是支持我们理解自然世界的三根砥柱之一,另外两根是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理论分别处理了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以及引力问题,而量子力学处理剩下的一切问题。量子世界的"怪异"有很多丰碑“双缝实验”“薛定谔的猫”“不确定性原理”,它常常导致混乱,坦率地说,是糟糕的科学。”

  未来,是什么样的?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日新月异,当人工智能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时,当太空探索不再陌生时,我觉得我们应该了解更多一些物理知识,这样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当科学家们再爆出其他更多的科学思考时,我们能够更清晰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这本科普经典《量子宇宙》的两位作者充分考虑到大众的物理知识水平,如同《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他们几个会不厌其烦的给佩妮解释各种物理常识一样,这本书从物理的发展进程切入,追问哪些实验观察使量子力学成为必要,它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为什么我们能从中看到科技的未来,尽管它有明显的怪异性,它仍然是一个好理论。

  看完这本《量子宇宙》,再看这个世界,我记住了一个点:我们所有的常识和直觉,在量子力学中,都可能是被怪异的违背的,可是,也正是它构建了我们眼前的这一切!

  我是宸妈,2020年读书160本、一周至少读3本书的读书人。关注青少年教养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和心理知识。喜欢我的原创文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量子宇宙》读后感(三):女人永远不要问男人这个问题:薛定谔的爱情你伤不起

  当女人张嘴问对方:你爱不爱我的时候,这场爱情十有八九就输掉了。

  爱情的本质是相互吸引,彼此依赖,最理想的爱情状态当然是我们能够深深地被爱包裹,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成长。然而,很多人都容易在一段感情中患得患失,犹犹豫豫。

  但是,并不是每一段爱情都能够给我们足够的温暖和保护,很多人在爱情中感受到的可能是怀疑、愤怒、失望......

  简单来说,亲密关系的秘密就在于内心的相互联结,当这种联结减弱的时候,就容易带给女人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个问题:你爱不爱我?

  爱或是不爱?

  在《量子宇宙》这本书中,讲到了一个量子力学上的经典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或许可以解释这个千古爱情难题。

  薛定谔是奥地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一个经典的量子力学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

  实验开始时将一只猫放在一个含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面。根据研究表明,镭的衰变是存在一定的几率的,因此,这个密闭容器里的镭衰变与否是不确定。

  假如镭衰变了,就会触发对应的机关,打开存有氰化物的瓶子,导致氰化物释放,猫吸入了氰化物就会死;反之,如果镭没有衰变,氰化物就不会释放,猫就会活着。

  根据量子理论,处在放射性的镭是属于衰变和未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态,因此,薛定谔的猫处于又死又活的叠加状态。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状态,因此,如果想要知道猫到底是死是活就必须要打开容器。

  然而,当我们打开盒子的时候,猫的这种叠加态就会突然结束(波函数坍缩),此时我们才知道了猫的最终状态。

  处于恋爱期间的女人亦是如此,当我们怀疑自己的另一半到底爱不爱自己的时候,其实爱就处于了爱与不爱的叠加状态,谁都无法给出准确答案,此时的爱就是薛定谔的爱。

  而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抛出的时候,就犹如打开了放着薛定谔的猫的密闭容器,爱与不爱就在那一刻被审判了。

  为什么说女人永远不要向男人问出“爱不爱”的问题呢?因为当盒子打开的时候,我们是丧失了所有的主动权。

  对于爱情来说,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身边有位朋友谈了多年恋爱,谈到最后两个人就像是左手拉右手一样无感。在一起,没感觉;分开,又舍不得。

  一直纠结,到底还有没有爱了呢?

  因为,经历过甜蜜,经历过浓烈,我们都见过一个人深爱自己的模样,因此爱或者而不爱,其实内心早就有答案了。

  最终,朋友并没有问出口,而是收拾行李默默离开了一段时间,后来的后来,带着期待和思念两个人又重新在一起了。有时候,可能并非不爱,只是习惯了。

  另一位朋友,男友出轨,她提了分手。然而,对方却死死纠缠住她,假借爱的名义苦苦哀求。朋友最终没能抵抗“爱的甜言蜜语”,重新投入男友的怀抱。

  不出所料,这位声称自己很爱很爱的男士三个月后再次出轨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爱或是不爱这个问题其实本来就没有任何意义。相爱的人,不消多说,自然会感觉得到,而不爱的人,说了再多的爱,最终都难逃分离的结局。

  而聪明的女人要做的,就是别问爱不爱,过往不恋,只迎未来。

  与其纠结在爱情当中,最后变成一个摇尾乞爱的可怜虫,不如去看看大千世界的美妙和可爱,不如好好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自在无忧的人。因为,这份美好其实来之不易。

  在《量子宇宙》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在分枝规则中,夸克可以分枝成为胶子,胶子也可以继续分枝成为其他胶子。然而分枝能力使得强相互作用力被限制在原子核内部。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复杂?简单来说,如果光子也会分枝的话,那么我们穷尽一生也看不到世界了。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光子极少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每一个流向我们的光子都没有散射开,于是我们才得以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这恰恰是宇宙给我们的一份温暖的礼物。

  红的花,绿的叶,白的云和蓝的天,都是一份宇宙级浪漫。

  世界这么美,难道我们还要浪费时间在爱与不爱的纠结当中吗?

  因此,放下执念,用心看看这个世界,把能量重新收回自己的内心,用全部的诚意来对待自己的生命,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人间,原来如此值得。

  从今天开始,我要你360度地爱自己。但要记得,永远不要问男人爱不爱你?

  《量子宇宙》读后感(四):一切可能发生的正在发生--读《量子宇宙》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说:别告诉上帝他该怎么做。

  不过不要奇怪,爱因斯坦并不反对量子理论,只是他一直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一些事情是非决定论的——它们发生就是发生了,人们永远找不出原因。

  量子理论发展到今天,依旧是充满着不确定性,毕竟要真正理解量子力学实在是件困难的事。

  正如理查德·费曼曾说过:“我认为我可以肯定地说,现在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

  那么作为普通人,为什么要去了解一点量子的知识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过在个人看来,知晓了量子的一些知识之后,对于个人最大的触动还是回到爱因斯坦的那句反话,上帝其实是掷骰子的,只要有可能都会发生,所以对世界永远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不断地探索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

  关于量子的书籍很多,有专业的也是走过场带娱乐性质的,而这一本《量子宇宙》可以是说兼顾专业及趣味之书时,能够让人一窥量子世界的面貌。 当然了,想读完此书就能完全理解量子理论,还显得不足,不过此书倒是可以多次翻开,可以去试图了解量子理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起码要知道,原来有一个美妙的世界值得去探索,当然还得要牢记那句经典之语:一切可能发生的正在发生。

  01

  说量子,就不得不从经典物理开始了。

  对于经典物理,只要有高中学习生涯的人都明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牛顿三大定律,其中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如果说牛顿建立了经典物理大厦的基础和框架,那让让经典物理更加牢固的则是麦克斯韦。

  这一位既是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他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广为人知。

  经典物理是如此完美,甚至有人认为,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物理学的重大思想,已经没有什么再值得开创的了。

  牛津通识读本《量子》曾引用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说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的一个年轻人在思考他的学术事业时,被警告不要研究物理学。

  最好是到别的学科看看,因为物理学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没留下多少真正值得研究的东西了。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马克斯·普朗克,幸运的是他没有理会给他的建议。

  如果普朗克当时听从了意见,估计也就成不了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了,更没有普朗克常数这个微观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普适常量了。

  当普朗克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在1900年的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这一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启蒙开始。

  也在这一刻起,经典物理的大厦开始四处漏风了,大厦并没有倒塌,但是只用经典物理可以解释一切的时代已经摇摇欲坠。

  02

  量子理论是如此的高深,因此《量子宇宙》在开篇就以《异事登场》这个章节展开量子宇宙的神秘面纱。

  开篇如此说道:量子力学是支持我们理解自然世界的三根砥柱之一,另外两根是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

  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因为爱因斯坦的理论处理了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以及引力问题,而量子力学处理剩下的一切问题。

  因斯坦虽然对不确定性持怀疑态度,然而不妨碍他思想上的深刻性。

  在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之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正式提到量子两字,而光电子假设则成功解释了困惑物理界很久的光电效应,最终把旧量子理论往前推动了一大步,也正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确认,被许多人认为标志着经典物理的终结,也是量子理论的正式开启。

  由于量子思想发展的迅猛,引发了物理世界后续不断地间断地争论,在关于量子理论方面也是多有争论。

  特别是玻尔与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是否意味着对实在的否则展开了数十年的争论,哪怕到今天也不能算完全说谁对谁错了。

  玻尔坚持认为是观测导致量子的最终状态,而爱因斯坦认为世界是确认的,并有那一句经典之问:难道我不看月亮时,月亮不就不存在吗?

  而正是这些争论,让量子力学从旧到新,完成了不间断地蜕变。

  现在基本上认为,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同为旧量子理论的奠基者,而后续的量子发展让人目不暇接,德布罗意物质波、薛定谔方程、玻恩、海森堡的矩阵力学等等让量子理论的研究大发光彩。

  正如本书的作者略有带夸张地说:海森伯的不确定性原理和德布罗意关系,标志着我们成就的巅峰。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理论还是非常的深奥,反正读完《量子宇宙》之后,也仅仅是知晓了皮毛而已,实在太难懂了。

  正如前面所说,了解一下量子宇宙也是了解自己。

  量子理论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日常世界?

  在《量子宇宙》的“原子之音律”篇章中说道,你是由原子组成:它们的结构就是你的结构,它们的稳定性就是你的稳定性。所以说,理解原子的结构就是理解我们宇宙整体的必要条件之一。

  此书既有对理论的探讨,也有各种历史的追溯,最终是想为普通读者们展示一下量子世界其实并不复杂,通过讨论量子的概率性、量子纠缠、不确定性原理等各种理论,让人感受到量子宇宙的魅力。

  BBC曾经拍过一个经典的纪录片《量子力学揭密》,再结合一下《量子宇宙》这本书,就能更好地理解量子宇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但是不管如何,量子的各种理论都已经证实了许多曾经困扰着物理学家、化学家甚至是生物学家的各自难题,因为量子的那种魔术般的力量一直存在着。

  正如本书的两位作者自豪地表达那样,除了时间、空间和引力之外,量子力学处理剩下的一切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