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要讲你要做成什么事,要讲就讲怎样避免不犯错
在生活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糟心事,往往的反应是抱怨他人,埋怨自己,计较过来计较过去,到最后的结果是啥也没有。
人这一辈子就是得得失失的过程,你不能追求每一次都得。而且有心的人会发现,失去一样才有更大的空间,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度。
举个例子:你有一个杯子,里面装了满满一杯水,看似得到了很多水,可你的选择自由度就变小了。
不能再装进任何其他东西了。而你偏偏不信邪,非要往里面倒橙汁,结果得到了一杯口感不怎么纯正的橙汁,可你依然不信邪,于是往里面加了茶水,结果这杯叫不上名字的饮品,让你自己都失去了兴趣。
于是,你怕浪费,就让别人喝,别人喝了之后就从此离你远远的。
这个过程像不像,当你的贪婪泛滥的时候,把一切好东西都往自己身边搞,而那些为你默默付出的人却得不到一点好处,于是支持你的人开始对你有意见了,你这时才有意识把资源给大家,那时往往人心都凉了,会觉得你很刻意,不愿再与你有深层的交集。
有合适对方的好事直接对接给他
比如:对方是个跑步爱好者,你恰好学过相关知识有相关的经验,在对方问你的时候,你再分享给他。因为,他要是不认可你,你的说法再对,效果也不好。
你来我教你,没有我跑去教你的道理。
孔子说:有来学,无往教。
就是这个意思。
先不要讲你要做成什么事,要讲就讲怎样避免不犯错。
先讲一个故事:小红帽要穿过森林回到自己的小木屋,你告诉她要走哪一条路才能到达,这样的话,小红帽可能会因为贪玩好奇心在森林里迷路,而你拿张森林地图出来,在上面画上那些不能走的路,避免它,小红帽就会相对安全一些。
自己决定自己要做成什么事!
在《大学》里就有答案: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志有定向,人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了慢慢就心安了,不来回张望了,心安了慢慢就有思虑周祥,前面这些都做到了就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