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弃商从农怀大爱 砥砺前行再发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弃商从农怀大爱 砥砺前行再发展

2021-11-01 11:29:28 作者:独星僧 来源:独星僧推荐 阅读:载入中…

弃商从农怀大爱 砥砺前行再发展

  蔡平阳,干练稳健,胸怀大爱,带领全村走上致富之路的农民企业家。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柑橘种植,积极推进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好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模式向更大范围推广、辐射,使高产创建示范作用进一步扩大,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蔡平阳以不懈的努力,促进了威远县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提高了土地种植的组织化程度,打造成威远县柑橘种植的品牌效应和优势,进一步带动了威远县柑橘种植的发展壮大。 

  弃商从农,热心回乡报桑梓

  1982年刚满18岁的蔡平阳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外出打工,在煤矿从每月二三十元的工资干起,一直干到工资涨到二三百元,整整干了8年。

  家,无论何时,都是人们内心最深的牵挂。特别是远走他乡打拼事业的人们,一份乡愁、一个机遇,或者一种变化、一个期许就会点燃他们回乡创业的热情。

  家乡,同样期待着游子回归,齐心协力,壮大“家业”,实现双赢。

  2005年,在他26岁时回乡投资10余万元经营摩托车销售生意,当时在农村一次性投入10余万元,实属开历史先河。在乡邻惊诧、质疑的目光下,他的生意逐步正轨,每辆摩托车可赚800元到1000元左右的利润,初见成效。在众人敬佩的目光中,2007年他又扩大经营范围,做起了家具生意,一年也能赚个10来万元,加上销售摩托车的利润,一年至少也能净赚30来万元。

  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风光勿忘恩。

  越溪镇双石村是威远县的贫困村,蔡平阳响应国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在村里起到了表率作用。但他不满足自己一家富起来,他要以实际行动带领大家共同走向富裕。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挑起了党和乡亲交给他的重担,2007年他又当起了村干部,要让乡亲们脱贫致富。

  蔡平阳依托威远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内自同城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柑橘建设为抓手,强化柑橘品要素保障,以主动作为的奋进姿态推动特优柑橘融入市场,着力打造威远地区优质绿色柑橘基地。

  凭着一股子韧劲,他在经营摩托车和家具生意的同时,时刻将带领全村乡亲脱贫致富记心间,想方设法寻找致富途径。

  农民出身的蔡平阳,依然要在土地上做文章,他要利用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土地效能,而威远县有着多年种植柑橘的历史,经过多次考察,他决定种植柑橘,于是在2016年11月投入300万元注册成立威远县双石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风风雨雨的打拼中,他“不忘初心,回馈家乡”的激情熊熊燃烧。面对质疑,蔡平阳没有退缩。对于蔡平阳突然要转行回村种水果,家人、朋友们提出了诸多质疑。凭着一股子倔劲,开始四处“取经”:到各地柑橘种植基地进行实地再考察,到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深入再调研,拜访农业专家听取意见建议,搜集查阅大量技术资料……在经过大量实地勘察后,带着浓浓的乡情,蔡平阳最终下定决心:回到家乡,在越溪镇种植柑橘,立志在家乡的土地上干出另一番事业,闯出另一番天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从来没有过柑橘种植经验的蔡平阳,从零开始一点一点的摸索学习,从打塘、选苗、移栽再到浇水、施肥、修枝等等各个阶段的管理他都丝毫不敢懈怠,用他的话来说,管理这些柑橘得像照顾小孩儿一样细致入微才行。

  为了一心一意种植柑橘,2017年,实在忙不过来的蔡平阳,忍痛告别了已经年收入数十万元的摩托车及家具销售生意,在村里承包400多亩土地,建立起柑橘种植基地,还创立了越溪镇首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双石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蔡平阳,多年来在外打工,寻到商机经营摩托、家具销售,尤其在2010年生意场上闯出的一片天地应该是他生意发展的高峰期。创办合作社后,他他通过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家庭农场,提供种苗,无偿传授技术,了解到柑橘的栽培,以及相关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并从中进一步开发柑橘品质优势,再寻商机。

  品牌是合作社的生命,品牌是合作社创造效益的保障。为做大做强越溪镇双石柑橘产业品牌,合作社组织社员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学经验,学技术。一是派合作社人员参加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社员的技术水平。二是请行家亲临合作社作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社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注重科学管理。从抓柑橘品牌质量到不断优化注册商标,产品质量逐步提升,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四是积极创新创优创立自己的品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该社“双石”商标注册成功。

  “双石牌柑橘是丑橘,外表随丑,但口感酸甜,更胜一筹,其营养价值远高于一般柑橘,消费者越来越受到青睐……这些都意味着,柑橘市场‘钱景’广阔。”对于柑橘的市场前景,蔡平阳充满了希望。作为越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未来,蔡平阳想的不只这些,他考虑得更多更长远。“下一步,合作社将着手在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办一个集种植、采摘、休闲为一体的柑橘观光园,人们不仅可以自己到地里采摘到新鲜的柑橘,还可以看到它们的生长业态和种植情况,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瞅准商机,全村奔上致富路

  种植也需要讲运气,地理,环境,天气缺一不可,你如果具备以上条件,你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你拥有好的地理位置,足够的资金和过硬的技术,也可以成为一个成功者。

  “传统种植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我们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赚多少钱。况且现在村里基本上是老人、妇女、小孩,劳动力弱,不适合种植传统作物。”蔡平阳说,栽种柑橘树不需要耗费多大的劳动力,管护时期短。在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柑橘带给丰收的喜悦和收获的满足,同时,也带动乡亲脱了贫奔上了小康之路,也让蔡平阳有了把果园做大做强的欲望,脑海中憧憬着村里有了500亩,600亩,1000亩的橘园之梦。

  现在,蔡平阳已经有了四百亩的柑橘园了,在经过自己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用在了橘园里,他所精心栽培的果树也不负重望,连续多年挂满了果实,而且无论是细腻度,还是亮度,或者是硬度都深深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很多的果农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于初创业者,蔡平阳说,因为物极必反,太多的柑橘流入市场,可能会造成柑橘的价格下跌,根据自己这几十年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大约每五六年出现一个价格升跌的坡度。而且我个人认为柑橘行业不宜发展得过快过多,否则会暴升暴跌,造成市场混乱,受伤的总是果农。

  水果一向是物以稀为责的,太多的柑橘可能会造成滞销的情况。所以蔡平阳建议不要盲目跟风,眼光放长远定好目标,选好品种。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种植者。

  与柑橘朝夕相处,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各种疑难杂症和问题如:柑橘的特性、喜好、地理的结构,土质的肥沃度,气候,农药的使用情况,肥料的使用规律对柑橘的宜忌等都了如指掌。对新的问题子子不倦地向行家咨询和探讨,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我们果农也是这样,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种植水平,种出更好的水果,才能在市场上越走越顺。”蔡平阳说。

  政府和管理区也经常办一些植保课程,蔡平阳又请来权威的专家和技术员来就地解决各种难题,又带领果农去周边参观种得较好的果园学习其经验,这样,合作社社员对种植从空白到充实,对果园管理过程也有了深度的认识。当然也有很多不解之题,他自己记在小本子上,经常抽空到当地植保部门和技术人员解决,还有一些真正不能解决的,如:肥料和农药的有效成分和微量元素等,再比如: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黄龙病,什么叫木虱,什么叫激素,什么叫生根剂等等,很多行家不厌其烦地为他作了解答,为他的柑橘种植道路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蔡平阳回乡创业的梦想实现了,合作社壮大了,但始终不忘社员,始终与社员心连心。自己富了,从不忘记国家,积极主动回报社会。一是以人为本,善待社员。为社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切实为社员谋福利,从不拖欠社员盈余分红和工资,做到队伍和谐稳定,合作社生产经营持续发展。二是安排农村剩余劳力就业,帮助带动周边农民致富。根据柑橘种植不同季节,施肥期、防虫期、采摘期,顾请周边农村劳力施工采摘,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和贫困群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预计当地农民就此项收入人平增加千元以上。三是合作社在社员大会通过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帮扶济困,做好事办实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和谐平安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爱心不仅是一面镜子,是一座灯塔,更是一面旗帜。蔡平阳理事长本人作为合作社的领头人,也深受百姓拥戴,社会好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

  善道威远,“好人”辈出。从蔡平阳身上人们看到了他为社会奉献的片片爱心,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坐标,体现了他们反哺故里奉献燃烧的激情!

  拓宽渠道,砥砺前行再发展

  越溪镇有多年种植柑橘的历史,由于村民都是散户种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模,所以该村的柑橘产业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发展。

  “当时我就在想,我们老家双石那边多数种柑橘的,无论是技术还是销售,以及管理各个方面都有一些非常好的经验,如果将这些散户组织起来会不会做得更好。”在这之前,蔡平阳在家乡从事摩托车销售时就在心中谋划着。

  蔡平阳立足威远自然资源禀赋,围绕“三绝三优三宝”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构建柑橘产业品牌布局。引进一批精深加工能力强、科研开发实力足、市场拓展范围广的重点龙头企业,培养一类懂得农业品牌效益经营的优秀企业家,合作社发展一批具有品牌意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社员,壮大一支自己的优秀人才队伍。加强平台建设,打通销售渠道,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打通市场堵点,变客商上门收购为主动出击订单销售。构建双赢产销联结机制,在品牌农产品与经销商之间牵桥搭线完善品牌服务体系,立足于扩大规模,落脚到销售服务。

  合作社以严肃的科学态度、执着精神和高品质的产品质量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双石合作社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扩大市场影响。蔡平阳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产学研”相结合,路子才能走得更好。他多次主动拜访专家,进行技术合作,准备新产品研发、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改进。聚焦“酸甜味·双石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引领发展“双石”品牌体系。

  专注优品柑橘链,打造一个个创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同时,在带动就业增收、公益扶贫脱困、促进果品安全等方面,他也持续用力,打出“组合拳”,点亮果农致富梦。

  借力平台,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有效降低种植风险。他打算让更多协会会员入驻,借力科技优势,实现品质提升、产业升级。

  蔡平阳深知,没有规模,更谈不上效益。2019年为进一步带动乡亲脱贫致富,合作社又兼营蔬菜种植,由于规模小,基本上都是客商上门收购,没有自己固定的销售渠道,加上行情不好,也就没有再扩大种植,目前种植有20来亩蔬菜,团队比较小。

  为充分利用越溪当地发展柑橘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帮助带动当地农民种橘增收,脱贫致富。合作社坚持党的领导成立党组织,有第一书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资金、选苗、栽植、防虫、施肥等方面,手拉手进行扶持帮助,已吸纳100多户橘农入社,合作社对入社橘农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提供科技服务,保证了社员的利益。

  双石专业合作社按“四个统一”服务来联结社员,即“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采摘”。诚信决定成败,服务决定效益。由于领头人蔡平阳同志本身是一名质朴、勤劳、执着、自信、大度的农民企业家,再加上合作社“四个统一”的服务保障和蔡平阳的“橘经”,使山乡农户的柑橘种植和橘园经营科学化、高效化,带动周边百余户农民当起了橘农,走上了致富路。合作社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吸纳发展社员100余人,资产数百万元,并不断有新的社员陆续加入。双石合作社在带动农户(社员)发展柑橘规模生产,实现农户(社员)增收,合作社增效,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觉得,只有不断向着‘先进’看齐,规模化种植管理种果,要有钱财更要有人才。规模化种植中,一个人再怎么亲力亲为也是力量有限,因而人才的管理十分关键。”蔡平阳说。

  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蔡平阳时时不忘回报社会。他积极投身农村扶贫事业,十分重视农民合作社中贫困农户以及党员贫困户的扶贫工作,免费向贫困农户和贫困党员户提供柑橘种植全程机械化服务和田间管理服务,促进贫困党员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带动广大贫困农户积极投入发展生产,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蔡平阳说,自己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挣了钱,日子慢慢好了起来。蔡平阳说,致富带头人这个头衔让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从2007年起,又当了十三年村干部,他要向更多的农户分享自己的种植技术,帮助他们致富,帮助双石村致富,为双石村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判断力,蔡平阳将目光聚焦到延伸柑橘产业链上。蔡平阳深知,要想做大做强做优本土柑橘产业,必须从产业链视角出发,聚焦产品品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优势品牌,才能真正实现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

  蔡平阳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准确的判断力和坚持不懈地精神,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十多年的返乡创业路,他守正创新,打开思路,拓展方法,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了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今年57岁的蔡平阳,一个土生土长的越溪镇人,18岁那年背井离乡到外面闯荡,凭着艰苦奋斗的冲劲,从最初的煤矿工人发展到威远当地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如今的他,返乡创业开创柑橘种植事业,为地方农村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们相信,蔡平阳的崭新未来,可期可盼,更可预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