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科学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是一本由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0-6,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读后感(一):非常好的一本科普类书籍
这本书非常搞笑,非常有意思,还有很多科普知识。可以在搞笑中学到很多科学知识。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表示,非常喜欢这本书。原来科学这么搞笑,在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以用到很多科学小知识。达尔文认为上帝讲究光盘行动,因为一旦发现这批物种不行,那就全部冲进马桶,重头再来。其实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作为小学生的妈妈,我表示,半小时翻完一本图画书,自己买的话有点费钱。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读后感(二):古希腊文明
这本书还只读到了一半,但在看完希腊部分后,我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写下自己的想法。 对古希腊了解的越多,便越是喜欢与向往。希腊是海洋文明,希腊人则有着热情勇敢,自由奔放的性格特点。在古希腊神话中,有着狄俄尼索斯这样提倡享受情欲,寻欢作乐的酒神。在荷马史诗中,又有着阿喀琉斯这样热爱战斗,极度追求个人尊严,但又天真善良的特洛伊战争中的人物。我想这些都侧面反映了古希腊人的民族精神,这是一个敢爱敢恨,勇于和自身命运做斗争的民族。 在这本书里,我又进一步了解到了希腊的自然哲学,地心说,几何学,物理学等等一系列科学知识的起源。很难想象,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极其匮乏落后的时代,有着这样一群人凭着自身对真理的探索精神,成立了一个又一个学园,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辩论,为了是解释他们身边的自然现象。即使到了今天,当我读起他们的理论,依然为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的论证方法,广泛的自然知识,大胆的推理假设所折服。 差不多的时期,中国也有很多伟大的哲学思想,比如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但是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都立足于人与人之间,甚至包括儒家,更多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来思考,当然这也与中国是一个土地国家相关。 推荐大家阅读本书,它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现在我也要继续去读它了!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读后感(三):科学史1
看书时间:2021年5月5日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
6.9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 2020 / 文汇出版社
古希腊由于很穷,于是学习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于是逐渐壮大起来。后来随着战争等事件的发生还有了奴隶,吃喝不愁的古希腊人闲着没事干就琢磨“世界上最小的是啥?”和“世界上最大的是啥?”。于是就有了自然哲学,也就是科学的前身。
哲学与科学之父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基础上发明了地心说。
而后来西方哲学又演化为两个分支: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
地心说由欧多克斯到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逐渐完善。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西欧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
后来阿拉伯人征服了希腊后,又学习了希腊的科学知识。
在十字军东征之后,西欧又重新获得了科学知识,并且比以前更厉害了,于是就有了文艺复兴。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布鲁诺宣扬,再加上伽利略的证明,彻底颠覆了地心说。
开普勒提出三大定律,证明行星轨道是椭圆形的。
到了牛顿的时候,科学更是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牛顿把他之前的理论进行了一次大串联,提出了牛顿三大定律,实现了宇宙和地球上物理学规律的统一。从这时候起,科学成为一套自成体系的学科,开始蓬勃发展。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读后感(四):知识其实是快乐的源泉:当然,你得遇到我
知识其实是快乐的源泉:当然,你得遇到我
陈磊,“混子曰”,知识普及的同时也是快乐的源泉,专业的段子手和专业的各种“家”,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下,可以以公众最容易接受的、老少咸宜的、又萌又贱的漫画来传播准确知识的人。无论怎么想,这货都应该是一个有趣的人,偏偏这个有趣还就让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数理化开始变得活泼生动,那些本来让我们仰望的各路历史大神、科学大神、政治大神,仿佛就成了你我身边的甲乙丙丁,加上漫改的又萌又贱的画本,实在不得不说,“半小时漫画”系列真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生活趣味。即使是让人看了就脑壳疼的“科学”,在漫画史的编排下,《半小时漫画科学史》也依然维持了相应水准,值得好好一看。
首先说一下“科学”这个概念,“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可见,这其实是一个泛概念,但是呢,“科学史”就不一样了,这在历史演变中,总有一些大神的名字是他逃避不了的,总有一些科学大神即使简单说几句话也会让你觉得高深莫测的。《半小时漫画科学史》就不一样了,打破了这种神秘和隔阂,对于天生躲避理科的人而言,大概的时间轴是必备的,所以这里绘制了对应的时间线,点缀的是各路只能在课本上仰望的物理大神、化学大神、生物大神以及各路学术大佬,插图配图照例是当下熟悉的流行语和我们在生活所见的场景,比如“就当是一场梦,醒来还是很感动”的,让我瞬间就喷了出来,这科学知识咋就可以这么亲切呢?而更有意思的一点是“与时俱进”哈,比如牛顿在隔离期间的描写,就是类似如今疫情时彼此相互隔离的场景,生活感满分哈。
照例这是一本一天可以读完的快书,照例是各种脑洞开启的知识高光时刻,而且因为有专业的漫画团队和渊博学术知识做基础,这一次对科学史的刻画,除了照常的混子哥要出场说说几句之外,细节上的描述是以学者的口吻来表达的。不过这一次虽然依然是科普知识,知识对于科学小白来说,阅读起来还是需要同样的风格来搭配才可以,比如“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嘿,这句牛顿的名言,也许你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你了解当时的背景吗?如果你来读《半小时漫画科学史》你才知道,这货说这话的时候可真的不是在谦虚和发挥谦让的精神,这货带着浓浓的鄙视在说这话,真正的娱乐历史和真实的解读,让人不禁捧腹大笑起来。哈哈。
如果说科学史是客观世界的呈现的话,那么科学家就应该是活生生的人,而不应该是我们课本上那些插图和公式的,所以“漫画”就着力于这一点,比如艰深的“量子力学的矛盾发展史”这里就一笔带过了,除了留下一个概念“波粒二象性的证明”让人证明,这里的确曾经是历史上那些物理牛人留下让你这辈子都研究不透的概念,其他的就在于科普了,比如说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转变,侧重于地球的旋转和太阳方位的变化,以此来告诉读的人们,其实客观世界是怎样移动的,而人们又是用自己的方式怎么来记录。像最朴实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为了证明大地是球形的,使用了罗列观测证据的方法。而这里的都是假设,漫画就以假设的方式将曲线对应的方式一一绘制出来,而这种方法也是人类第一次使用这种方法,它打开了实证科学的大门。当然在这其中还有一些“死心眼”的人,哈哈,配图自己感受一下,浓浓的“文盲气质”的大主教和教会里的教士们,他们坚信上帝一定存在,同时也坚信上帝一定是让这个世界主动的原因,于是欧洲人开始“扫盲”,这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就是“传说中的文艺复兴”,加上扫把和眼镜,瞬间就有了那感觉了,哈哈……
类似这样的场景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美第奇家族的传说,比如爱大爷的朋友圈友情客串介绍“伽利略的科学发现,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然后牛顿才真正站在了自然科学的巨人肩膀上……这样有趣的例子在书里其实全部都有,再如开普勒的手稿,竟然是一部科幻小说的雏形,脑洞大开的同时又让人真心赞叹,确实如此呢……
书倒不厚,但是对这段历史的概括和重要概念的解析却是清晰明了的,非常期待下一本哦,针对重点的科学概念也再说说,我也来一次“科学扫盲”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读后感(五):全书概括
《 半小时漫画科学史》概括
一.古希腊
早期科学,叫做“自然哲学”,这个叫法持续了两千多年;
古希腊,继承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科学,如天文、历法、数学;
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思想繁荣;
古希腊哲学四大门派(开启西方哲学史)
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 ,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
埃利亚学派:巴门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存在;
爱非斯学派: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逻各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
德谟克利特( B.C. 460 — B.C. 370 )
万物本原是原子。(与现代科学中的原子概念不同)
德谟克利特的学生
万物的本原是原子+虚空。
柏拉图( B.C. 427 — B.C. 347 )
天体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
拯救现象。(称自己想法没错,但不够完善,号召大家补充)
欧多克斯(柏拉图学生)
同心球叠加模型。(地心说1.0版)
1.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2.地球外套着一个球面A,球面A与地球同心,称为同心球,且同心球自身绕轴旋转;(地球嵌套很多个同心球)
3.天体沿同心球的赤道运动。
亚里士多德( B.C. 384 — B.C. 322 )(逍遥学派/漫步派)
(师徒顺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大帝。
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理论1:万物本原:水、火、土、气。
月亮上面的世界是由以太构成的,而月球以下,包括地球在内,都是由水、火、土、气构成的。
理论2:地心说。
亚里士多德为了证明大地是球形的,使用了罗列观测证据的方法,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这种方法,它打开了实证科学的大门。
理论3:水晶球模型。(补充欧多克斯同心球模型)(地心说2.0版)
阿波罗尼
提出本轮和均轮。(本质是 地心说)
(地球为圆心的大圆环上,取点为圆心作小圆,大圆环即均轮,小圆是本轮)
喜帕恰斯
修正本轮均轮理论,指出如果地球处于偏心的位置,模型会更准确。
托勒密 (埃及,90年—168年)
系统的地心说模型。(博采众长,创造 地心说3.0版,终极版)
《天文学大成》,又名《至大论》,作为权威教材流行了一千多年。
毕达哥拉斯(B.C. 580~B.C.500 )
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
黄金分割。
大地是圆的。(因为球形是完美的)
宇宙是大球体,宇宙中心是一团中心火,所有天体绕着中心火转,假想出一个天体:对地。
第一次数学危机
由勾股定理引起,也被称为有理数危机。(根号2)
欧几里得 (B.C. 330— B.C. 275)
柏拉图学园学生。(学园标语: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当时社会崇尚知识)
欧式几何;
《几何原本》。
(公理化方法:在一定的定义和规则下,通过逻辑演绎推理出结论。此方法成为建立知识体系的典范)
(由点、线、面、圆、角等基本定义 ,推出许多结论)
名言“在几何学里,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
阿基米德(B.C.287年—B.C.212年)
欧几里得的学生。
“力学之父”
浮力定理;杠杆原理。
算出了圆周率=3.14。(用圆的外切和内接、 极限法得到)
创造了很多“新式”武器;(投石器,起重机,镜子聚光)
(罗马将军称为“罗马舰队与阿基米德一人的战争”)
黑暗中世纪(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基督教主导,科学遭到打压,一度中断。
从西到东
古希腊科学被阿拉伯帝国 传承,并发扬光大。
智慧宫:负责翻译和研究希腊科学。第一次翻译运动。
花剌子米:代数之父,建立了代数学。还有其他巨大成就。堪称阿拉伯的牛顿。
(题外话,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从东到西
十字军东征,东西文化交流,从阿拉伯人手中发现了希腊科学(阿拉伯人加强版) 。
希腊科学重回欧洲。第二次翻译运动(东到西)。
大学出现
教会为大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1.社会稳定 2.有钱有闲有文化的教士。
格罗斯泰斯特:创造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标准化,以此高质量的教育学生。
罗杰·培根:大力提倡做实验。
大学里的两种人:学神学的,学其他的。
文艺复兴
美第奇家族赞助艺术 和 科学 等领域的研究。(意大利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笛卡尔 (1596 -1650)
平面直角坐标系。(蜘蛛网给的灵感)(代数与几何统一)
“我思故我在”。
·提出机械世界观,认为宇宙和地上的运动规律应该是相同的;
·提出物理学中的“功”和“力”的概念;
·提出圆周运动的物体总有离开圆形向外运动的“倾向”;
·提出物体之间的无作用力只能通过接触或者碰撞来传递;
……
惠更斯( 1629 — 1695 )
光的波动说
·解决诸多运动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出圆周运动公式;
·提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
哈维( 1578 — 1657 )
血液循环理论
弗朗西斯· 培根 ( 1561 — 1626 )
实验科学的创始人,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知识就是力量。
三大难题
地动抛物 、恒星的周年视差、 准确度不够 。
哥白尼( 1473 — 1543 )
日心说。(当时并未被接受)
《天球运行论》,又名《天体运行论》
解释了 恒星的周年视差。(宇宙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大,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整个宇宙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才看不到星空的变化。)
未解决“地动抛物”问题 ,且准确度不够。
(公元前270年 阿里斯塔克 提出日心说的假想,但未建立数学模型,也无观测数据和实验证据)
布鲁诺
支持日心说。
因为宗教信仰而被教会烧死,而不是因为日心说。
伽利略( 1564 — 1642 )
(爱因斯坦说:伽利略的科学发现,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 要归功于伽利略。)
伽利略的思想实验:萨尔维阿蒂的大船。(船动,人跳,落在原地。是因为“自然本性”)
斜面实验。(干扰因素:摩擦力)
重物 轻物会同时落地。(反驳了亚里士多德)
制造望远镜,观星。(长期观察太阳,晚年失明)
发现1:月亮坑坑洼洼。
发现2:木星有四颗卫星。(颠覆了地心说)
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一系列举动,遭到教会打压,被判终身监禁。
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总结了材料强度、动力学、力学原理。此书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第谷( 1546 — 1601 )
占星,炼金。
拥有西方最准 最全的天体观测数据。(东方是中国数据为最)。
第谷的数据包括各个行星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和位置,但未发现规律。
帮助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观测到 :超新星爆炸,彗星。
(发现彗星是星体,不是大气,也发现彗星轨迹不是匀速圆周运动。)
其研究发现批驳了地心说,但未证明日心说。
开普勒(1571—1630)
第谷的学生,也占星,穷困潦倒。
拿到第谷的数据 ,计算分析,发现了天体运行三大定律。
三大定律:椭圆定律,面积定律,调和定律。
牛顿(1643—1727)
神学家、炼金术师及自然哲学家。
(牛顿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他信奉的不是主流的天主教,而是阿里乌教,这个教派也被视为异端。 这个教派认为,基督教的经典被篡改了,他们要恢复被篡改的经典的原貌。 因为牛顿和耶稣同一天生日,所以牛顿一直坚信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少数人之一,他有职责和义务把被篡改的基督教经典恢复如初。
很多人都说牛顿晚年才开始研究神学,这是不对的,牛顿一生都在研究神学,只是他信仰的教派被称为异端,因此一直都不敢如实说出来罢了。)
避瘟疫下乡期间:搞定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接着又发明了微积分,不过他管这个叫流数。同时还给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光学的研究开了个头。
(科学史上有两个奇迹年:一个是1666年的牛顿奇迹年,一个是1905年的爱因斯坦奇迹年。)
返校:完成学业,并且接了自己老师巴罗的班,成了卢卡斯数学教授。(牛顿、霍金、狄拉克都曾担任此教席)
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提出了系统的光学理论,
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思想实验)
思想实验2:牛顿大炮。(大炮绕地飞行)
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牛顿撕逼史:
1.牛顿与胡克之争。(弹簧 胡克定律的胡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而争,牛顿借鉴了胡克的成果却删掉了胡克的名字)
2.从 格林尼治 天文台 台长 弗拉姆斯蒂德 那里得到准确的天文观察数据,却落井下石删其名。
3.微积分发明权之争:牛顿先发明,莱布尼兹先发表。两人分别独立发明。
牛顿主要成就(非此书内容)
力学成就: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牛顿流体。
数学成就:微积分。广义二项式定理。
光学成就:用三棱镜研究日光,揭示了光色的秘密。光的“微粒说”。
热学成就:冷却定律。
天文成就:创制了反射望远镜。
经济学成就:最早提出这金本位制度 。
哲学成就:牛顿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他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第一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