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昏侯刘贺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海昏侯刘贺的读后感大全

2021-11-16 00:54: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昏侯刘贺的读后感大全

  《海昏侯刘贺》是一本由辛德勇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昏侯刘贺》精选点评:

  ●签名上款。

  ●周末赶上台风,整好看书。讲了西汉的祝祷习俗,太子据和老独夫的父子失和,伙霍光的前恭后倨废立自专,昭宣区别,从昌邑王到废帝到海昏侯的戏剧人生。最后讲了个观点还是要以正史为纲考古发掘做佐证而不大可能颠覆。

  ●今天刚看完深圳博物馆的海昏侯文物展。回程逛了一下书店,顺便买来看了。可怜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在《汉书》里面没有自己独立的传,在这本以之命名的书里面,也只是一个配角。本书主要的内容有:戾太子的巫蛊之祸——虽然江充是个小人,但是刘据应该确实有诅咒汉武帝的事(虽然从这本书来看,汉武帝就是个人渣,早就该死)。霍光的专权与宣帝的反击。中间夹这刘贺被废。最后是两个观点:海昏侯只是以地名命名侯爵,昏并没有贬义。海昏侯的葬之所以这么豪华,是因为他就封的时候带上两代昌邑王(他和他老爹)的细软一起过去了。综述就是:虽然考古时有新发现,但是历史研究还是以文献为主,出土文物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补充细节。

  ●辛神的大作。Face to face,很亲切。

  ●觉得像是为此次考古出土而仓促而成的,前传冗长,考据有结论模糊,仅供一哂。

  ●2011年南昌附近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墓,2015年11月江西省考古队发布,2016年3月部分文物运到北京在首都博物馆展出;海昏侯刘贺是一个在位27天的废帝,祖母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以美貌著称,出身贫寒,能歌善舞,他的父亲刘髆生下来就是王,李夫人临终所托的是好的封地;-97年刘髆被册封为昌邑王,因早逝他的儿子刘贺成为新一代的昌邑王;刘据因巫蛊事发引兵暴乱,汉武帝亲自指挥部队平叛,卫皇后一家几乎满门抄斩,汉宣帝出生在狱中以大赦名义出来;汉武帝最后三年没有立储动作,病危是决定立8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指令霍光、车千秋、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五人辅导少主;霍光在昭宣两朝都是挟幼主号令天下,不是乱臣贼子而是权臣,出身卑微者屈意奉上意恭敬其外内毒无比,一旦大权在握加倍作威作福肆意宣泄;刘贺清狂不惠真想上位……

  ●按需。

  ●直接关涉刘贺的没几页。论“巫蛊之祸”节流于臆想,特东拉西扯点材料曲通其说耳。论“海昏”名义、昌邑地理岐出以很长篇幅讨论“东昏”“午道”等殊无必要,横生枝节而已,离题万里。德勇长于文献和史地,常常以此唬人。其书好处在于,读史、汉等材料需注意何等问题,引用哪类评论、校勘,有何版本、类书引文可以参考。

  《海昏侯刘贺》读后感(一):海昏侯刘贺

  本书主要着力点在介绍刘贺成为皇帝前的历史背景,汉武帝对李夫人的宠爱,太子据的起军,汉武帝的逝世,权臣霍光的专权。在做了二十七天的皇帝后,刘贺被废,刘洵登基。兜兜转转,皇位又回到了太子据的后人上。之后,向我们介绍了刘贺最后的命运,从诸侯王到皇帝再到海昏侯,对于刘贺自身而言,这充满戏剧性的跌宕的一生,给他添上了一丝悲剧的色彩。本书引用了很多史书资料,严谨考据。

  《海昏侯刘贺》读后感(二):21/10/29 《海昏侯刘贺》

  说实话,有一点失望。两个月之前看了一部关于海昏侯墓考古的纪录片,还看了篇关于那个时期的历史小品,对海昏侯和当时的人物关系、历史背景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同时产生了很多的好奇,对海昏侯博物馆也很感兴趣,想好了要去博物馆看看考古工作者们的工作成果。好巧不巧,这次又正好在图书馆书架上看到一本《海昏侯刘贺》,立即就借回来了,期待着可以从中看到更多的细节。一天时间读完了。第一感受就是,这是一篇偏离主题的“文献综述”,我没有找到我想找的东西。我承认自己的历史地理修养不足见识浅薄,但这本书不管是作为历史故事,还是作为人物传记,亦或是作为学术专著,都不精彩。书本不若纪录片流畅连贯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本书也没有发挥文字记录的优势,仿佛是《汉书》《史记》等文献的堆积,还时不时堆砌一些无关紧要的。当然,我承认穷经皓首的精神也很值得尊敬,但推陈出新是否才是目的?作者本身是从事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对文献自是信赖,但在书中未免表达太多自己的判断了,拿考古学和文献学比较,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文献的主体地位,是否太过了,我虽不太了解,但还是持保留意见。就历史人物的角度,对于刘贺的形象,作者本人也多次表达自己的看法,“我想”、“我感觉”、“对我来说”…就一本学术专著来说,是否应该更加客观公正一点?读到最后真的感觉没有太多收获。翻到书皮最后一段文字,有一点找到了答案。这本书号称是“第一部关于海昏侯及其时代的学术研究专著”,2015年11月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向全社会公布西汉海昏侯墓,成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本书2016年6月即完稿,确如作者本人所说“匆匆写成”。也许就像是现在的“蹭热度”吧,方式不同罢了。

  《海昏侯刘贺》读后感(三):《海昏侯刘贺》:历史越研究越有趣

  《海昏侯刘贺》:历史越研究越有趣

  虽然这本书书名为《海昏侯刘贺》,但是大部分篇幅是在讲刘贺为皇帝前后的朝代背景和权力斗争,这可能与刘贺历史文献资料比较少有关。书里作者探讨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太子刘据到底有没有巫蛊,刘贺“狂乱失道”是不是真的,等等。

  第一章主要讲了汉武帝和他的几个宠妃,以及宠妃生的儿子们。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被封为昌邑王。海昏侯墓里面的财宝普遍被认为也含有刘髆这一代积累的财富。

  第二章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巫蛊之祸”的一些问题。作者研究了很多细节,非常有意思。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太子据是被诬陷的,作者结合史料论证太子据行蛊术并非无中生有。

  第三章主要讲霍光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权利最高峰的,显示出他城府深、独断专行的行事风格。

  第四章讲刘贺被霍光选为皇帝到废黜的过程,惊心动魄,权力的斗争从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刘贺因为自己的“清狂不惠”被贬为庶人,随行的二百多人也惨遭屠杀。

  第五章是讲刘贺之后霍光又选了一个辈分更低的刘病已来当皇上。这个刘病已就是被逼自杀的太子据的儿子史皇孙的儿子,即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成长于民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依靠,这也是霍光选他为傀儡的原因。不过这一次他失算了。

  第六章考据了海昏侯名字的来历,这部分在辛德勇教授的其他书中我曾看过一遍。辛教授认为“海昏”只是当时的一个地名,就像现在的县名一样。不过书中也提到其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关于类似的问题,我认为是仁者见仁的性质。目前的史料确实无法确认历史的真实到底是哪一种,只能以期未来的研究了。

  第七章作者结合史料和地图考据了海昏侯墓出土的财宝的来源。由于刘贺被贬南藩,这个地方生产力远低于中原地区,不可能短时间内积累起数量如此多又如此稀有的财宝,作者认为刘贺将他爹也就是第一位昌邑王刘髆遗留的财产也带到了南藩,所以刘贺才有如此惊人的陪葬。

  以上就是每个章节的梗概,当然我写的比较简单,整本书的内容还是偏学术的,作者引经据典,讲这些历史的问题很有逻辑性,这是不同于我以往看过的历史书的一点。

  还有一点,作者在引言就说明了,人们总觉得考古有什么新发现就能颠覆什么知识似的,其实考古大多“只能起到补充细节的作用”,“很难对历史文献的记载做出根本性改变”。说明历史问题,考据的还是像《史记》《汉书》这样的基本文献——这些观点对我来说也是比较新鲜的,平时人们谈论起古人,总是加了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想象,但是真的学术研究起来,依据的还是实打实的史料。

  汉朝的这些历史里包含多少血雨腥风、深宫内斗,这一幕幕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这一个个真实存在过的人,让两千多年后的我们阅读之后还是回味无穷,历史真是越研究越有趣。

  《海昏侯刘贺》读后感(四):刘贺,在历史上是个小配角,没想到在他的传记中依然是配角!

  《海昏侯刘贺》读后感

  《海昏侯刘贺》这本书是我在南昌参观完海昏侯国家遗址公园之后,打开微信读书搜索出来的一本书,他的作者是北京大学古代史教授,在历史学界有一定的声誉,但是整本书看下来,我对其有一些不满。

  这本书我看的时间不算短,中间还断了很长时间没看,主要在看袁世凯去了,这本小书我没有留意太多。

  但是今天我总算把它看完了,也算是没有弃读,善始善终了。

  读完之后,第一个感受主要是作者太狂了,一开始我看到书中写太子刘据的巫蛊事件的时候,还感觉文字中的论据充分,论点明确,逻辑清晰,十分赞同作者的观点,但是到了后面看到对霍光的评价的时候,作者说《汉书》中提到的“不学无术,暗大于理”却不屑一顾,认为霍光这样的大奸臣,大权臣肯定是心狠手辣,一肚子坏水,阴险狡诈之徒,所以不学无术这样的形容词来形容霍光肯定是不对的啦。

  由此我可以看出作者充分引用《汉书》,《史记》的目的就是为我所用,和自己观点一样的就采纳,和自己观点不一样的就贬斥,不屑一顾。

  这样岂不是自相矛盾,一边在自说自话地说着传世典籍,历史资料是枝干,考古发现是树叶,一边又说某某书中的某某句话简直就是扯淡,那么治学的精神何在?严谨的逻辑又何在呢?

  然后就是看书的时候提到的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给我们充分介绍海昏侯刘贺吗?不是。在文末作者也承认了这是一本匆匆写就的书,没有太多的加工和过多的整理,所以这本书写的并不深刻,更有人说文中前边一大部分背景都是作者整理加工出来的对自己的历史观点的论据,用以驳斥那些反对作者历史观点的言论,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认为这本匆匆写就是一个败笔。

  大段的引用,以及大段的背景,关于刘贺本人却少之又少,也没有多少作者自己对刘贺的正面评价和对他很多重要时刻的心理和行为的描写,我看到的就是大段大段的引用文言文,大段大段的古书和古人的语句,然后自己得出的结论,或者自己的推论有时候都找不到在哪。

  所以说匆匆写就的书,就是一个态度问题。

  如果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不会出现一本匆匆写就的书。

  最后说一下看完本书的收获与感受,其实我对历史的了解也就是中学历史教科书和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以及一些电视电影,很少看这种历史书,最近看的只有一本《万历十五年》,所以很多历史我都是不清楚的。

  比如海昏侯刘贺,霍光,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乱世的历史在我这里只知道两个字乱世,我发现乱世我基本都不知道,什么八王之乱,秦末汉初,汉末的三国由于电影书籍太多,还是了解一点的,还有明末清初宋末元初由于历史剧也了解一点,其他的就真的不了解了,尤其是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所以说我的历史水平可能还停留在可以分得清历史朝代的顺序的基础之上,还要阅读更多地书籍和电影才能了解更多的我国古代史。

  绕远了哈哈,主要收获是了解了太子据的巫蛊事件,了解了刘贺的家世,了解了霍光的家世和政治动向,等等这些,还有从汉武帝到汉宣帝这一段历史的大概,这些在以前我虽然都知道一点但是不是很具体,所以说今天读完这本书更加具体了。

  至于对于刘贺本人,因为有很多声音嘛,我也不是刘贺本人,所以我只能说一下我认为的刘贺是什么人(我尤其讨厌作者说汉武帝穷兵黩武暴政于民以及刘贺是傻逼的说法)。

  我认为刘贺是一个有抱负的皇族,他看到了霍光把持朝政,目中无人,威胁汉家天下,威胁刘氏皇族的地位,刘贺心中肯定是想要恢复刘氏天子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他又太过年轻,身边有没有十分有能力的辅政心腹,无人密谋夺回权力的事情,他年轻气盛之下就做出很多在现在人看来十分不明智的行为,在霍光看来是对他的冒犯的行为,所以霍光在他刚刚上位27天就废除他,他就是太过年轻而不知道宫廷政治斗争的险恶,以为登上皇位就可以高枕无忧,等反应过来,已经被废除为普通百姓,这时候他的内心很定时痛苦万分的。

  等到汉宣帝刘询继位,和刘贺相反,一开始不敢惹霍光,一直忍辱负重,就连一直跟着自己的患难夫妻被毒死也忍气吞声,最后等霍光死去才开始清算,两相对比下来,这位刘贺就显得有点二里二气的了,但是我们不能否定他们都是想要恢复汉室江山,想要夺取本就属于他们的权力,如果这都有错,那就说不过去,只是刘贺比较嫩,而刘询更加稳重罢了。

  还记得我在海昏侯遗址公园里面看到刘贺喜欢飙车,其实是马车,一次飙车要跑死好几只马,这种事情确实是有点贪玩,这种爱好确实一般人没有,但是这不正意味着他是一个有胆识,有勇气而又好战的一个人吗?所以他最重的结局其实也是他自己的性格使然,怪不得别人。

  要我说霍光的专权,压制了三代天子的权威,还是起源于汉武帝,要不是他找太子据麻烦,还会有霍光吗?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太子刘据这一直系来了,真的是有必要吗?本来汉武帝卫子夫刘据一家三口忠孝贤良,如果真是这样顺利传下来,西汉的江山估计还要再续个几百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