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这些事情不能少
过年了,要“打扬尘”。通俗的说,就是大扫除。在农村,一年四季做农活,很少有时间对房子开展大清扫。农村,多是木房,灰尘较多,特别是屋顶和天楼等地方。平时,一般只打扫地面。所以,就有了过年“打扬尘”的说法。
过年了,要上山去祭祖。俗称“送亮”,一般腊月二十二至过年前这段时间,带上香纸和腊肉、水果、糖类、豆腐等祭品到先祖的坟墓进行祭拜。以此来感谢祖上的恩德,继承祖上勤劳的美德,追求更好的幸福生活。
过年了,要为家人添置新衣服,一年一个新气象,就从新衣服开始。以前,大家不怎么富裕,都会在过年的时候给全家老老少少都置办一身新衣服。现在,生活变好了,一年四季基本上月月可添新衣。因此,这项环节基本上没了本来的隆重和盼望。
过年了,要贴对联和年画。儿时,都是买了红纸自个儿写的,那怕是字不好看,也不在意。写好后,贴在门框上、窗户上、猪栏牛栏上等等地方。记得儿时在猪栏上都会贴上“六畜兴旺”的红纸签。
现在的对联基本上都是购买打印好的一些印刷品。机会好,或许得到一些银行、超市、书画协会等商家或民间团体在大街上为群众免费赠送的对联。
过年了,办年饭是一个关键环节。湘西这边过年一般都要做12碗菜,摆上满满一桌子。全家人团坐在四周,关上家门吃年饭。
吃年饭前,还要祭拜一次家里的祖先。端上一个茶盘,上面放好刚做的鸡鸭鱼肉和米饭,然后带上香纸到堂屋的神炕上、土地庙、猪(牛)栏、主路边等地方祭拜一番。
在堂屋里还要燃放上一大圈鞭炮,通告全村我家过年了。最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开心吃年饭。
晚上,守年和抢年千万不能错过。儿时,边吃东西边听奶奶讲故事直到半夜12点开始抢年,放上几大圈鞭炮,这个时间段整个村子都会鞭炮四起,声音震天,烟花会把天空照得五颜六色,热闹非凡。现在,则是边吃东西边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半夜12点抢年。抢晚年后,就是守年,也就是通宵不睡觉。
初一,过新年。这天,小孩子们都会早早起床,先给爷爷、奶奶拜年,然后给父母、叔伯等其他亲戚拜年。
大人们会送孩子们一些糖果、花生、瓜子、甘蔗等一些礼物,直系亲人就会给现金。一个寨子通常有好几姓人家,孩子们相互拜年,初一是孩子们拜年最热闹的时候。
这种情形叫“拜梗梗(谐音)年”,此名源于大人会给孩子们一两根甘蔗等小礼物。
新年里,要给舅舅拜年。这是一个比较隆重的事情。农村里有句老话“娘亲舅大”,所以要背上猪腿、糖果、酒等厚礼,父母儿女齐出发,往外婆家去。一般都会住上三两天才会回来。
新年里,正月十五是个重要节日,也就是元宵节。全家老小又会比较隆重的欢聚一堂。当然,最开心的就是有舞龙灯等活动,也是精彩纷呈。
过完正月十五后,也就是村里常说的,吃了“爬坡肉”后,就正式开始一年的农活。人们锚足了劲,努力干活,争取又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