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消失的罪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消失的罪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2-03 00:2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消失的罪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消失的罪行》是一本由武士零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失的罪行》读后感(一):有可能是中国悬疑的一颗新星

  因为第一个故事买了整本书,看完感觉后面几个故事中规中矩,有些刻意地用猎奇来吸引眼球,不过我觉得作者是有能力的,完全可以不用靠这些东西来吸引眼球,反而是扩充一些故事的深度更好,比起猎奇的悬疑,我还是更喜欢悬疑之下揭示的社会现象。比如公众号里作者写的那篇有关豫章书院的文,最后真的有被燃到。 最后,我相信作者未来可以做到他短评里的那样。

  《消失的罪行》读后感(二):请给予理性建议与支持,让国内硕果仅存的推理小说作家和正准备成为推理小说作家的人儿们一个机会。他们需要这个机会……谢谢了。

  如果说,国内的“推理小说”是顶着这么一群眼高于顶的“评论家”所给予的压力创作的话,那么我相信,玄幻,原耽,诸如此类的都会突起。没有人会再去写“推理小说”。其实给与恰当的建议这是书迷中最常见的,鼓励作者继续创作也是必须的,而“踩一捧一”是什么心态?国内硕果仅存的悬疑推理,社会推理,本格推理,就那么几位了,难道要打击到他们连动笔的心都没有嘛? 也许“评论家”说的没错,好的推理小说,需要诡计,需要严谨,但是也需要流畅。故事的流畅。诡计的华丽,严谨的推理这些都有了,但是你读起来就是觉得有点不顺啊,那还有什么看头呢?请好好对待国内所剩下为数不多的推理作家吧。他们真的已经拼尽全力了,而作为读者给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建议,这才是最好的药剂。 当仅存的国内推理小说作家,放下了手中的笔,摇头苦笑着流下眼泪。要么是这个故事真的很棒,要么是真的写不动,也满足不了国内一些“评论家”了。

  《消失的罪行》读后感(三):【2021/03/16】『nǐ发现最终的真相了吗?』

  【2021/03/16】

  #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

  武士零 消失的罪行

  『nǐ发现最终的真相了吗?』

  2021年阅读之BOOK22

  三星半。

  “操场下的尺骨”“洪水中的情欲”“染血的舞鞋”“缝合的鲶鱼”“结茧的死者”,因为腰封上的宣传语加上“一对警校的同期声,毕业后却走上了不同的职业道路”这样的宣传语,所以还以为是曾经的兄弟反目为仇,然后连环凶案的故事。

  [破涕为笑]结果原来是五个短篇的高度概括……

  前两个故事三星,第三个故事很触动,最后俩故事的反转和设计我很喜欢,综合一下就是三星半的故事——其实我本来只是想着纯粹消遣的三星心中的提前预定。

  前两个故事算是中规中矩的水平,无论是犯案动机还是凶手都没有异议,人物出来就可以猜到结局的那一种。第三个故事《深渊》开始就觉得无论是在主题选材还是立体上,作者都有不小的进步。那种男性痴迷舞蹈却被父亲压抑心中的热爱还有暗藏的被姐姐诱奸性侵的话题,越敏感越有看点。第四个故事《天人》死者之间的被害手法的揭晓真的太妙了,那种不是杀人而是弑神杀魔的设定很带感。第五个故事《夜幕》的灵感一定是北大弑母案,可是最后的三处反转设计给人很大的新鲜。

  94年的作者在豆瓣给自己打了满分的评价,短评得蛮有趣的,看到了自信满满锋芒毕露之中又带了点露怯的期待。作者的文笔不错,推理作品中的那种反转也是不刻意地安排,读起来很顺很舒服。

  《消失的罪行》读后感(四):方寸集·时代与它的病人们

  选书:《消失的罪行》武士零 新星出版社2021年版

  文/萧诺

  (一家之言,贻笑大方。如果你觉得哪里不对,那就一定是你对。

  会有一定的剧透,介意者勿入。我基本不会分析故事中明确的主线,而是会说一些我比较喜欢的背景人物和潜在主题,前者大家自己品读就好。)

  我最喜欢的悬疑小说家叫宫部美雪,我最喜欢的悬疑小说叫《火车》。

  这里的火车,不是指我们常见的某种交通工具,而是引自《观无量寿经》的话:

  “人以恶应堕恶道,命欲种时,地狱众火俱至,必有火车来迎。”

  但那是1993年,是一个泡沫经济粉碎的时代,的确算得上是“恶世”。至于现在,总归是要比过去强的,但我们同样可以见到,许多新兴的泡沫正在逐渐升起。

  (一)朝露: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1999年的时候,人们还很喜欢诗,诗人和文艺青年还没有变成贬义词,一切美好和罪恶都似乎还能在文字里尽情地喧嚣着。

  于是乎,《朝露》里的杀人,甚至还带着点一个时代终焉里最后的诗意与浪漫。

  相比于其他被着重描写的角色,我却更偏爱于那个沉默的朋友,叶晟。

  我能够理解他的动机,他的行为,他的坚持,但我扪心自问,我做不到。

  看见别人能够贯彻自己做不到的职业准则,不心生嫉妒,这已经很难;作为同事和普通朋友,能在对方含冤入狱后孤身声援,甚至不惜被打成共犯,这更绝非易事;至于独自在监狱中坚守清高风骨足足十八年,不攀附不撕咬,脊梁仍然挺立,这几乎已然只存在于故事和小说之中。

  这会是一场漫长的等待,甚至你根本都不知道这场等待最终是否能有结果或者尽头。

  我爱死了这个男人。相比于文中走马灯般来回的复仇者与受害者,这个缄默的配角在我看来更像是撑起了故事一角的巨人。

  话说回故事本身,其实相比于武士零之前幽灵塔那个系列来说,这本书里的五个故事其实还都对读者蛮友好的。虽然少年犯这个题材也不算新鲜了,但在合理动机的支撑下,《朝露》其实还是呈现出了一个85分左右的故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背负着罪孽长大的人,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纾解,迟早都会被扭曲成罪孽的样子。除非你真的是“天生犯罪人”那个理论的标准模板,也即对罪恶感免疫,否则基本上都是年纪越大,心里的压力和愧疚感就更严重。

  但这种情况,往往会发展出两种极端。

  第一种常常发生在故事里。就像我上周重温的《地久天长》那部电影,女配因为在计生委工作的关系,所以举报了要生二胎的女主,致使其流产时失去了生育能力;后来又因女主长子溺水而亡,导致女主家已无可能再有亲生子女。这份负罪感整整折磨了女配一辈子, 直到死前还在央求丈夫把男女主叫来,她要为当年的事道歉。

  而另一种则常见于现实生活中。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你但凡百度搜一下校园暴力和霸凌案件,十有八九都是这个方向上的例子。我们往往会被童话和教科书蒙蔽双眼,孩子的确是天真无邪的,但这个词换个角度说,就是他们不会受到成年人那些所谓公序良俗和理性道德的制约。儿童的恶,更纯粹,也更直接。程度轻一点的,就像男孩子小时候会在背后轻轻扯喜欢的女孩子的头发;程度重一点的,就像同性之间毫无底线的霸凌,女性之间的迫害尤甚——因为她们更懂得如何摧毁同类的自尊心。

  幸好,《朝露》里的恶,事关贫穷,事关信任,事关利益,事关性……

  但它并不丑陋。

  (二)洪灾:人间依然有爱,但没有诺亚方舟了

  这个故事,关于夫妻,也关于父女。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以爱为名,就一定是正义的吗?

  人类作为群体时,我们往往很容易原谅那些“情有可原”的犯罪者。比如,我们会同情那些被命运无情捉弄的可怜人,也会理解那些在被长久压迫后终于爆发的男女,其根源就在于人类的同理心告诉我们,如果是身处相同的环境下,你我大概也不可能会有更好的选择。

  但如果,因为要帮女儿隐瞒罪恶,他释放了一场洪水呢?

  这就是标准的列车问题了。

  是救你最爱的一个人,还是救跟你无关的一千人、一万人?

  我不想知道答案,因为我根本不想遇到这种问题。

  另一件事是关于婚姻的,武士零的这篇故事点出了一个很现实也很可怕的问题:

  当你,或者你的伴侣,层次提升了,眼界提高了,境界不同了,而你仍停留在原地时,你们的婚姻和感情,还会一如初时般和谐美满吗?

  我曾经在知乎上读到过一位匿名小三写的自白与辩驳书,里面利用诡辩的手法,将婚外恋阐述成为现代文明婚姻制度中的必然,甚至是使现代婚姻制度合理的因素之一。虽然这个发言很快就被很多网友喷的体无完肤,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这种言论既然出现,就肯定代表着社会中确实有一部分人正在秉持着这种态度在生活。

  当然,我们无权评判别人的行为,正如同别人也无权评判我们的。但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也是如今我们年轻人结婚率逐年降低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总会进步,会变的更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跟我们一同前进,那与其到时候痛苦割舍,不如现在就干脆佛系一点,心中默念“贫僧/贫尼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干饭人搞钱才是一切”……

  我不知道上帝会不会再来一发大洪水清理世界。

  我只知道,再这么下去,人类基本也就自我灭绝了。

  这是这个资本时代下的病态,人类不再关心同类,不再关心跟人有关的一切。

  而我们都是病人。

  (三)深渊:你这辈子,有没有欠过别人一双鞋?

  第三个故事,有关于身份认知。

  其实按道理来说,这篇故事才应该是我的主战场,毕竟硕士毕业论文就研究的是身份认同理论,而且也的确对眼下诸多由混乱身份认知产生的问题很感兴趣,但它确实让我没什么分析的欲望。

  哦,不是因为写的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最佳的案例。

  关于如何解决跨性别认知患者的身份认同,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妥善的结论。

  这不是说我们没有治疗和恢复方案——我们有很多——而是说这个社会,它至今仍然很难容纳和真正尊重这些异类的存在。

  当我们热议着“男性娘化”的话题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是人正在被消费吗?是人正在被物化吗?是资本的胜利吗?

  可既然我们能接受聚光灯下的那个人,却又为什么不能接受在生活中明明跟我们毫无关系的另一些人呢?通过伤害异类来建立身份认同,是最低级且卑劣的一种做法。因为这不仅会直接导致社会分化,更是会造成受害者行为和认知的撕裂,从而被毁掉一生。

  但没办法,这个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它需要时间,和社会共识上的进步。

  回到故事,这篇我想说的其实就一点——“鞋”。

  人格分裂也好,体验者理论也好,模仿犯也好,都不能唤起我的回忆和热情了。

  但“鞋”可以。

  小学的时候,我跟我同桌就属于欢喜冤家那种。

  有一次,她穿了双很漂亮的女式小皮鞋来上学,而那天我们又正好因为某件小事起了争执,然后我就装作弯腰捡东西,却偷偷地偷偷地用笔尖把她的鞋尖扎了好多个洞。但后来她哭起来的时候,那个样子我直到现在都记得。

  当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是十多年的老友。我常常跟她说,我这辈子都欠你一双世界上最好看的鞋,而她只是笑笑,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你既然这么说了,那我不如就接受了吧。

  也许你会说,看,你们现在不也挺好的吗?

  可你发现没有,我现在的“挺好”,是建立在我可爱的老同桌早已原谅了我的前提下。而且即便如此,这件事也让我记了十多年而从未忘怀。这样说来,你还会觉得没什么吗?

  这种感觉,没有欠过别人一双鞋的人,永远都不会懂。

  (四)天人:小孩子开始杀人的时候,没有一个成年人是无辜的

  这篇故事据说是整本书最受好评的故事,嗯,我也喜欢。

  天人五衰啊,弑神啊,当这俩命题出现在正儿八经的悬疑推理小说,而不是《虐杀器官》(伊藤计划)或者《贪欲之壶》(冈岛二人)这种的脑洞科幻悬疑小说里,我真的觉得武士零这家伙帅爆了。

  当然,我这么说归说,他的故事还是正经的社会派推理。

  打黑除恶+反对豢养残疾儿童乞讨+少年复仇故事——经典的燃系政治正确文,但故事主题很深,故事的节奏很紧,故事的伏笔很多,建议新手作者(包括我)都多读几遍。

  整个故事结构中最巧妙的一点,也是让我最为赞叹的一点,在于武士零对第五桩,也即最后一桩杀人案的处理。本来郭正开最后是要杀江少军的,结果却为了刘洋和少女海棠(王靖如),而放弃了最终的复仇,将江少军交给了警方处理。

  至于原因,只是为了替少年人圆死者少女的一个愿望。这听起来很罗曼蒂克,对吧?

  虽然这种情节大概率只会发生在小说和故事里,但仍然足以让我respect武士零。

  因为这种选择无关真实,它符合我们所渴望的人性。

  它是美的。

  与恶龙搏斗过久,自身亦变为恶龙。

  可当恶龙照镜子的时候,会回想起遥远城堡里的公主吗?

  郭正开看到充满着少年意气的刘洋时,他想到了过去的自己,也看到了现在的自己,然后他决定成为一个大人,而大人,是不应该辜负小孩子的。

  如果真的要杀人,那也不应该是小孩子,至少在他本就背负罪恶时不该如此。

  刘洋开头处的那一枪,以及鱼肚子少女额头上油性笔写下的阿拉伯数字“5”,都是我偏爱这篇故事的理由。

  贫穷是病,是罪,是至今为止每个时代都存在的裂痕。

  我们也许未来也无法消灭贫穷,甚至贫富差距还会拉的更大,但不要紧,因为人类社会始终不缺可靠的成年人。

  让孩子的手沾血,是一整个时代成年人的悲哀与耻辱。

  (五)夜幕:罪恶的名字,叫做感情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有一段经典的片段:

  “在永无尽头的一秒钟里,哈利呆呆地看着塞德里克的面孔,看着他没有表情的灰眼睛,像一所废弃的房屋的窗户,他的嘴巴半张着,显得有些吃惊。”

  我觉得,当黄雄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姐姐杨雯时,大概也是这个样子。

  但越是痛苦的处境,就越让这种情感变得愈发如金子般珍贵。

  所以哪怕他成为了名牌大学的学生,她成为了888号技师,她仍然能一个电话叫来他为她分尸;所以哪怕他身背弑母恶名,流亡失所,她还是愿意跟他一起,成为他的依靠与家人。

  也许从一开始来说,这个房子里能够被称为“家人”的,也只有这对姐弟了。

  至于少女陈简溪和杨雯这条线来说,我其实感受并不太深,即便少女的第27版遗书真的应该是泪点,即便结尾的戛然而止是个很好的处理方法,但我还是觉得这个故事差了点什么。

  也许是夜幕太深了吧,现在是北京时间23:53分,明天还要上班,那就先这样吧。

  对了,如果你在梦里见到飞蛾的话,躲不过,就打死它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