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一本书需要花费多少钱?
出版一本书需要花费多少钱?
对于那些市场图书当然不用自费,而且还有稿酬可拿。但那毕竟是少数,而且这类图书都是为了市场,未必是作者真的需要或者真正想写的东西。对于大部分作者而言,出书还是要自费的。
出书为什么要自费?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作者会很不解,我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本书,不给我稿酬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我自己出钱出书?
在我国,出版社不是随意就可以开立的,都是有数额限制,而且都是国家一些单位才有资格设立出版社,全国共有几千家大大小小的出版社,真正规模比较大的也就几十家,可以说屈指可数。
每家出版社的书号也是有限额的,并非无限量的。对于一家小出版社来说,大约有四五十个工作人员,一家小的出版社一年的书号配额也就四五百个,甚至二三百个,大一些的出版社书号配额一年也就一千多个。
出版社虽为国有,在几年前新闻出版单位改革之后,出版社绝大部分出版社均改为企业性质,需自负盈亏。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出版社也得生存,编辑也得吃饭,所以,在考虑什么内容能出和什么内容不能出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
如今,随着自媒体和网络的发展,对传统图书市场的挤压,导致,传统图书市场并不好过,一本书能有三四千的销量都可算是不错的发行量了,对于那种几万,或者十几万的销量的书籍更是非常少见。然而出版一本书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一本书从作者到市场,其间产生的成本大约十余万元以上,所以一本书至少要有三四千以上的销量方可保本。
很多作者可能只考虑到自己的创作不易,忽略了图书市场的难处,更忽略了出版一本书的成本,因而会把这些怨气都归咎于出版社身上,但是出版社也是有自己的难处,既要考虑内容的合法性、价值性,又要考虑其经济性。
很多稿件在作者的眼里会感觉很有价值,但是从编辑的角度,或从市场的角度,或许并没有足够的价值,或许有些内容并不适合出版,也或许与之相似的内容已经充斥着图书市场,因而不适合出版。这就导致一些作者不得不自费出书了。
想要了解出版一本书需要花费多少钱,先要了解自己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是做什么用。
对于大部分作者来说,出书的目的有以下几种:
1.自己爱好写作,出书为了自己留做纪念或者赠送朋友。
这种情况,作者可以考虑不用书号,少量印刷一些,或者通过香港、新加坡等一些出书成本比较低的出版社出版图书,这类书是不允许流入市场的。
这种方式出版图书的费用主要由排版设计费用、编辑费用(审稿费用)、书号管理费用、印刷费、物流费等几部分组成。印量一般在数十册至数百册不等,费用一般在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2.作者喜欢写作,想加入作家协会,或参加一些评奖。
对于这类作者,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出版丛书,丛书也是有独立cip备案的,在相关部门网站也是可以查到备案信息的,相较于单书号要便宜不少。这种情况出版一本书的花费大约在两万元左右,一般印量在几百册至一两千册左右。
自费出书,作协承认吗
这个问题,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包括中国作协在内的全国所有作协单位都承认。
另外我可以很认真地告诉各位,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必须通过自费出书来出版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国作协包括各省作协都有重点扶持项目,但是这些扶持项目那么少,什么年月才能够轮得上你呢?那些都选入这些行列当中的,哪些不是中国作协、省作协主席副主席之类的,又有哪些人之前没有出版自己的专著呢?
在一次作家研讨会上得知,一位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常务理事、省文学院院长,他出版的第一部书是依靠省扶持项目出版的,那年他35岁。那些扶持项目,在进入作协之后,再考虑是比较明智的。不得不说他是幸运的,但实际当中,未进入作协体制,你的作品会被选中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出书后,你能加入哪些作协
出版一本正规的书籍,我能够加入哪些作协,这是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以出版一本散文集为例,能够凭借出版一本书籍加入当地的县作协、区作协、市作协、省作协。
如果之前以及出版了一本个人著作,加上再出版的这部,即可通过当地省作协向中国作协提出申请。前提是首先你得是省作协会员,或者特别突出,能够被中国作协破格录取。
想要加入省级作协的作者请注意,各省作协会员申请,一般在每年9月份开始向省作协提出申请。也请想要申请省作协的作者把握时间节点,以免错过申请时间,不然只得等到下一年。
每年50万个品种图书上市,你能看得了几本?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买书必买名著,或者那些畅销书回来研究,或者朋友推荐,大部分书无人问津,也无暇去读,觉得那是浪费时间。可想而知,那些没有思想、没有名气、没有阅历的作者写出来的书谁会去欣赏呢?我常问那些作者,你们一年能读多少本书?普通的一本书你们去读吗?回答几乎是一致的,很少读书,读书也是读些名家的作品。这不就结了吗?连写作的作家都很少读书,而且读书也是名家作品,那要求读者去买你的书,读你的书,你觉得不过分吗?没人读,没人买,那出版社出版你的书,不就赔定了?
市场经济下,自费出书成为一种途径。真正的作家是坚持内心写作,视文字为脸面、视思想为品德的好作品。而这部分书很多人嫌累,是不看的。
这是写作者的悲哀,我们生在一个浮躁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