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镜心灯语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镜心灯语读后感100字

2022-05-22 09: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镜心灯语读后感100字

  《镜心灯语》是一本由与谢野晶子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镜心灯语》读后感(一):文中簕杜鹃

  《静心灯语》作为与谢野晶子作品的合集,收录的作品以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为主。阅读本书,最吸引我的,其实与谢野晶子多变的文风。按照收录的顺序,本书包含的内容以时间为序,大概可以分为童年时期、旅居欧洲的青年时期,以及欧洲归来后的时期。本书第三部分的部分日记体裁的作品难以辨明时间,暂时掠过不表。

  以这三个时间为序,依次阅读与谢野晶子的作品,便能体会到作者多变的文字风格和写作技巧。在名为童年忆梦的辑Ⅰ中,野晶子以杂揉了童稚和旷达的奇妙笔触描绘了自己记忆中的童年。所谓童稚,主要体现在从文字中依然能感受到斯时斯地作为孩童接触到事物时独特的欣喜、悲伤乃至胆怯。譬如《西瓜灯笼》一文中,父亲首先给“我”雕刻的西瓜灯笼,美轮美奂,我感到开心雀跃,记录出来的文字都闪耀着欣喜的光芒。但是随着父亲给弟弟妹妹们雕刻的西瓜灯每间隔一晚上亮相,我的灯的光芒都被夺走了。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西瓜本身蔫了,更重要的是小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偏爱作祟。但是也正因为是小孩子,当最新的西瓜灯登场时,我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不快,再次沉浸在这独特而美丽的事物之中。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正因为有了以幼时我童稚情绪的加持,再加上成年后作者回忆时带有的理解体恤之情,才显得精彩而易读。类似的例子还有《我遇见的少女》一文中依次介绍的诸位少年时期偶遇之人,言语中依稀带有彼时彼刻的情绪,但是描写起来却又有着成年人的达观,这种奇妙的混合感引人深入。

  与辑Ⅰ的矛盾感不捅,辑Ⅱ《旅欧漫笔》的情感则更为直接炽烈了一些。这种情感的底色是思念之情,是对自己留在日本的稚子的思念也是旅人常有的对故土的思念。在这两种思念调成的底色之上描绘的欧洲景色,与其说是描述不如说是对比。从写作风格看,辑Ⅰ写作时情感并不明显,笔触虽然细腻但是因为是对久远少年时的描绘,因此是一种朴素的细腻。而到了辑Ⅱ中,因为无需再掩盖情感,文字上也写显得外放了许多。对于欧洲的景色、人,作者敢于以直白甚至略微辛辣的语言去记录,对于自己所喜爱的景色甚至会用一些颇为浪漫甚至略显华丽的笔触去记录。而这样的事物景色之底色却是思念,文字中由此激荡出更加强烈的情感与认知的对比,构成了这一系列看似平淡文章背后的重要感情基调。

  辑Ⅰ和辑II可以算作是抒情散文,辑Ⅱ中部分文章再表达观点时隐约带有夹叙夹议的特征,但是总体上记录多于观点。然而辑Ⅲ中收录了作者带有评论、议论性质的作品。虽然野晶子在文章开始自谦的说到本人不善于议论文写作,但是实际上通观其文,不得不说写的非常精妙。野晶子很善于抓住一件事甚至是一个词展开论述,而在论述的过程中又带有循循善诱的表述技巧,并不急于抛出观点,而是在一系列设问、反问和举例中抵达问题的核心。比如从自己生产之痛开始的论述中,她并没有最开始就旗帜鲜明的讨论女性写作和女性作品问题,而是将男女的关系引入到论述中,借由男女社会分工的差异引出男女鸿沟所在,进而才深入问题的核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写作。另外两篇议论文题材的作品也遵循了类似的写作思路。将辑Ⅲ的作品与前两辑的作品比较,可以感受到作者行文更加果决,文风更具攻击性;但是这并不是干涩的一味攻击,相反又同时巧妙地运用了柔和的描述和回忆,降低了文章直白的攻击性,增加了可读性。

  这就是与谢野晶子的魅力,文字丰富文风多变,在这多变之中又保有着由关注个体自身向关注社会变化的个人成长经历,由此带来了多层次的丰富的阅读体验。

  《镜心灯语》读后感(二):一百年前的女性先锋形象

  我没读过与谢野晶子的诗歌,在看这本书前我甚至不知道与谢野晶子这位诗人。

  在看到她诗歌之前,我先一步看到了诗歌之外的她,甚至是我没想到的一百年前的女性先锋形象。

  这本书以第三辑为名,《产房物语》《镜心灯语抄》和《何谓“女人味”》三篇突出与谢野晶子对女性主义和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

  生子后的与谢野晶子在产房里思考恋爱、怀孕、生育对女性的伤害及意义。她明确指出在怀孕生子的过程中男性的作用非常小,甚至是什么忙也帮不上,与此同时女性却要忍受怀孕的烦恼和生育的痛苦,甚至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即使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孕母仍然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因难产而死。虽然生育死亡率降低了,但男性面对的概率始终为零。生育只是女人的战争,只有女性牺牲。

  “对于女人来说,恋爱是要拼命的!”这句话不仅仅是讲女性生育时走鬼门关。一语成谶,无数的杀妻、杀害女友前女友的新闻展示着血淋淋的事实:女性在恋爱中有可能会丧命。令我想起《恋爱为何物》的歌词“求平安恐怕半数女性难避免/抵押爱情买保险/如何保险”,恋爱悬于心上,但刀悬在头上。

  与谢野晶子在获得恋爱、伦理与艺术的三重自由后思考全体女性该如何获得自由,如何争取到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于是她呼吁女性完善自我,首先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希望更多受教育的女性积极投身于职业生涯。这几乎与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的理念一致。伍尔芙认为女性想要获得自由写作的基础在于一间自己的房间和五百英镑,这意味着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属于自己的空间。从伍尔芙到与谢野晶子再到我们现在的时代,更多的女性有了接受教育和参加工作的机会,更多的女性拥有了经济来源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经济独立与获得职场地位,女性不再依附于父亲、丈夫,女性地位由此得到了提升。这是一种令人欣慰的进步。

  但仍然有很多事情没有进步,历史的车轮好像在原地打转,让我看着长叹一口气。比如“女人味”,当代的女性仍然受到“女人样”的束缚。当然,男性也会受到“男人样”的约束,但男性精神上的冷酷、大男子主义、自大、粗野、轻佻却一再地被宽容。女性从外貌、穿着到精神品格都要被迫去契合完美女性的模具,成为漂亮精致的女人、温顺又体贴的“贤妻良母”,成为性玩物与生育工具。完美女性的模具打压了所有没达标的女性,贬低不够好看不够温柔的女性,但没有达标又怎样呢?为什么要这些标准就代表了“女性的模样”?为什么女性要生活在这种标准之下?温柔、善良是全人类都值得拥有的良善品格又为什么只苛刻地要求女性呢?

  我看这三篇的时候忍不住感叹“这可是明治时期女子的思想呢!”

  一百年过去,她所讲述的现象与现在有什么异同呢?很多时候都觉得“这些现象仍然存在”或是“这些现象仍然很相似”,就会想起上野千鹤子说“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我们本不该从零开始,因为我们有这么多优秀的女性前辈,有这么多可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却断代了。

  一百年前的她如果看到现在的我们又会怎么想呢?会欣喜于在时代发展中取得的一些进步还是遗憾于一些止步不前的评判呢?

  《镜心灯语》读后感(三):只有镜子看到只有灯听到

  《镜心灯语》,作者与谢野晶子。

  以前只读过与谢野晶子的一本诗集《乱发》,这个女子给人的感觉是睿智狂野热情奔放,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里,她属于比较前卫的女子,她不仅在生活中做了泼辣大胆的事情,在短歌中也一样狂放。出生于一八七八年的她与谢野晶子,原名凤晶,23岁时,她与著名文人与已婚文人谢野铁干相遇,二人惺惺相惜,决心携手一生。晶子与未婚夫退婚,铁干与妻子离婚,两个人走在了一起,从此晶子不仅多了一个夫姓,也开启了自己作为文人的一生。她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短歌集《乱发》,她以自己生活中一样泼辣大胆的作风带到了诗中,一炮走红。在这本诗集不乏今天看起来都觉得十分大胆的句子: 你不接触柔嫩的肌肤, 也不接触炽热的血液, 只顾讲道, 岂不寂寞?

  脑海中只有这样与谢野晶子的我,接触到《镜心灯语》,颇有一种不太习惯的感觉,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时地会想到《西游记》原著四十九回中的孙悟空因为金鱼精去见菩萨的那一段儿,会把与谢野晶子想成此时的观音,没有了平时的全部装扮,此时“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中一直会出现观音此时的模样,慵懒家常真实。《镜心灯语》,也许给你看的就是镜中与谢野晶子家常的真实模样,给你听的就是她轻声说给灯听的那些心事。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辑,第一辑是童年忆梦,讲述了对自己童年片段的一些记忆。第二辑是旅欧漫笔,讲述了自己在国外旅行过程中的一些见闻与思索。第三辑是镜心灯语,讲述的是她平常的家居生活和对女性身份的思考。与谢野晶子一生生育了十一个子女,在这一辑中,她既和大家分享为母亲的骄傲与快乐,也分享她对当时社会中女性问题的思索。 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辑。和她自己的《乱发》比起来,颇有几分平淡的感觉,不过细细品来,有一种盐的味道:淳朴、洁白、有味道、咸涩。

  与谢野晶子的童年记忆和林海音《城南旧事》有相似的地方,就是那种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伤。隔着岁月的河,很多东西都淡了,像一个影子,即使是写死亡,记忆也变得非常的轻淡。读与谢野晶子的《火灾》,隐隐有读林海音笔下秀贞和妞儿的感觉。和林海音非常精致的首尾呼应的《城南旧事》比起来,与谢野晶子笔下的童年显得支离破碎,很多感觉都是点到即止,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许是因为作者是一位著名的短歌作者,把很多情绪都藏在文字之中。特别推荐一篇非常短的《屏风与拉门》,觉得这一篇基本上能窥见这一本书的风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