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执念》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执念》读后感100字

2022-05-28 09:0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执念》读后感100字

  《执念》是一本由雷米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执念》读后感(一):众生皆苦,但是,【执念】让我活着

  熬了一个通宵看完了这本雷米的新作——《执念》。

  雷米说,所谓执念,求之不得,念念不忘。

  好一个【念念不忘】。是警察对蒙冤之人的救赎之心,是丈夫对遇害妻子的愧疚不舍之心,是迷途的羔羊对虚妄理想的拳拳之心,也是恶魔对人间“讨伐”的屠戮之心。

  执念

  7.9

  雷米 / 2022 / 重庆出版社

  书中提到过韩国电影《杀人回忆》。想表达的是一个悬案,长达二十年之久悬而未决的案件。甚至在已经要过了诉讼时效的案件对社会和人民造成的影响。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好莱坞经典电影《十二宫》,很不幸,我看过那部电影,虽然结局没有结局,我也看得云山雾罩。但是,我对这个案例深有共鸣。

  我们回到这本书中的故事来,会发现,整个故事和两部电影紧密相连,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十三年之后,一位迟暮老人,瘫痪在轮椅上,就着月光,咀嚼自己的不甘和伤痛。但是一切悲哀都没有让他失去希望,或者说执念更合适。一个人执念太深,就会赌上自己全部的力量。比如纪老头。他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一个失孤多年的普通人。却可以为了妻子的罹难,不惜让自己沾满鲜X,也要告诉世人——MO GUI 尚在人间。

  二十三年后,一位老警察,临近退休,却身患癌症。生命最后的狂欢,是完成未竟的使命,为了那个蒙冤的好人,也为了自己意外离开的妻儿,更是为了自己内心深处不可逆转的不甘心。我可以看到他臃肿,苍白的脸庞,甚至可以感受到他疼痛不堪的躯体。多想助他一臂之力啊!告诉他,真相就在他身边,请他放过煎熬的自己。

  二十三年后,两位退休警察,为了当年的失误,饱受灵魂的折磨,想用自己的正义去改写历史。却没想到,有的债真的只能鲜 XUE 来偿还。最刺痛我的是那把刺入马健骨骼深处的利刃。有的罪孽真的必须要用生命去救赎吗?这样的赎罪太酷烈了些吧。

  二十三年后,林国栋重获自由,也重拾杀戮之心。原来有的伤痛一生都无法治愈,甚至会让你愈发的走火入魔。谁又能想到知书达理的如玉君子,会是一个人屠!

  二十三年后,魏囧和岳筱慧是那些老人们心中新的光亮。让他们为所付出的努力感到欣慰,也更加迷恋这美好的世间。

  《执念》读后感(二):《执念》:所谓执念,求之不得,念念不忘

  所谓执念,求之不得,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执念,如果执念太深,就会陷入漩涡,难以自拔。

  老纪的执念是找到23年前杀害妻子的凶手,看着他接受制裁。

  杜成的执念是找到23年前连环杀人案的真凶,给自己和死去的妻儿一个交代。

  骆少华的执念是紧守着一个尘封了23年的秘密,独自承担着痛苦。

  四起连环杀人案,跨越了23年的时间,将他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雷米老师在自序中说他是在上班路过公园时,看到公园中遛弯儿的老人,萌生出“在那些温和的外表下,在那些衰老的身体中,是否隐藏着偃旗息鼓的恶魔”这个想法的。这恰恰与近几年火热的“坏人变老了”话题相呼应。确实如此。我们有意无意中接触到的每一个人身上,或许都有故事。

  在《执念》这个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塑造的每一个角色形象,都鲜活生动,性格独特。

  魏炯初识老纪的时候,只觉得他是一个“有求知欲的有趣的”老头儿,然而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魏炯也了解到了老纪身上的故事,这个坐着轮椅,谈笑风生,厨艺了得的精致老头儿身上,隐藏着一段压抑了23年的秘密。

  骆少华得知林国栋出院之后的惊慌失措和奇怪的盯梢举动。在一开始会令读者颇为好奇?为什么一个退休了的60多岁的老警察,会盯梢另一个从精神病院出来的50多岁的老头儿?是有什么特殊癖好或者……?然而当读者追寻着骆少华的举动以及倾听他内心的声音,会发现,在骆少华的身上,同样隐藏着一个埋藏了23年,有可能让所有人身败名裂的秘密。

  即将退休的老警察杜成,重病在身却仍然执着于推翻一桩旧案,哪怕与好兄弟反目成仇也在所不惜。这会是什么样的案件,能让他顶着各方压力苦苦追查23年,又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坚持了下来?

  在精神病院住了22年的林国栋,出院后孤家寡人孑然一身,却热衷于融入新时代的新生活,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然而夜深人静之时,躲在黑暗中的他,为何又变了一副模样,22年之前的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故事的主线是针对23年前连环杀人案真凶的追查,虽然在当年就抓住了嫌疑人也找到了证据执行了枪决。可是警察杜成和死者家属老纪,却坚信真凶仍然逍遥法外。然而杜成却迟迟找不到推翻那个“决定性证据”的依据,老纪也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出了车祸,住进了养老院,这一拖,就是23年,直到杜成罹患癌症,直到魏炯和岳筱慧的出现。

  雷米老师通过多个当年当事人的视角,带我们回顾23年前所发生的一切,以及他们即将面对的种种问题,将他们的心路历程呈现在读者面前,讲述、回忆、新的希望……剧情的紧凑中融合着温馨和柔情,案件的反转背后掺杂着辛酸和无奈,酸甜苦辣的各种味道,将读者拖进故事中和角色们一起欢笑,一起叹息,一起流泪,一起愤怒,一起期待着……

  此次雷米老师将这部作品更名为《执念》(旧名《殉罪者》),恰到好处地贴合了故事的主题:“执念”。《执念》中的故事,读起来让人颇为惋惜。惋惜于故事中的每个人,都被心中的那份执念左右着。放不下,逃不掉,苦苦挣扎。是非对错,正义与邪恶在此时似乎已经模糊了界线,彼此纠结缠绕。明知有错,却又要用错误的方式去掩盖原来的错误,一步走错,步步皆错;正义无处伸张,只能以极端的方式向这个社会宣告“恶魔尚在人间”。这样的无奈和挣扎,将他们拖至深渊的边缘,只差一步,就会坠入其中。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在真相和自身(集体)利益的面前,究竟做出什么样的抉择才是正确的?正义与邪恶之间的那道界限,究竟该如何拿捏?做了错事,是否应该有一次被原谅的机会?而恶魔,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安静,或者消失?它又是否会在暗自庆幸的同时,蠢蠢欲动,打算重返人间呢?

  《执念》读后感(三):一丝执念,终不是人

  雷米老师因为《心理罪》系列为读者所喜爱,而且可以说《心理罪》系列差不多成为了雷米老师的代名词,以至于读者们似乎都忽略了雷米老师坚定而持续的后续创作。这一点不仅是读者,甚至在出版机构眼中,也是如此。仅看雷米老师202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人鱼》的作者介绍中只提到了《心理罪》,而完全没有提及2016年出版的《殉罪者》(本书《执念》就是《殉罪者》的再版)就可见一斑。

  但这对于雷米老师却是有一点失敬了。在我看来,《心理罪》只能算是雷米老师的初期作品,虽然起点很高,但其中带给读者的仍然是一种以快节奏和紧张感营造出来的阅读快感,反而缺少了一种文学上的深层次的东西。而在完成《心理罪》之后,雷米老师的创作节奏明显放缓,但出来的作品却在《心理罪》的基础上着实提升了一把,应该说是更加有文学性的推理小说。

  已经成名的作家,如想开拓新的创作道路,一方面要打破自己习惯的创作思维,另一方面更要有读者可能不买账的心理准备,毕竟绝大多数读者都喜欢或者说是习惯于作者的一种模式。而从雷米老师后期的创作来看,他是下了决心打破自己的固有印象,完成自我的超越的作者。《执念》就是雷米老师以一种自己没有实践过的创作手法来完成的一部完全不同于《心理罪》的作品,比起《心理罪》系列,我更喜欢这一部作品。

  外封、本体和明信片

  贯穿《执念》整本书中的案件是发生于1991年到1992年的连环碎尸杀人案,在书中,雷米老师尽量以警方的官方记录来呈现案件中发现的每一个受害人的情况,那是一种极度的客观和丝毫不带感情的描写。这种描写的方式是雷米老师以前所没有用过的,不掺杂任何文学上的修辞,通过案件卷宗来描述现场。这种情况虽然在其他作者的推理小说中也会使用,但起到的作用则不能与本作相提并论。

  全书只有第一章引子中有受害者被害的正面描写,仅仅是为了让读者迅速进入剧情以及制造出巨大的悬念,到了正文之后雷米老师就刻意减少了渲染案件的修辞描写,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读者的心理不适感,故意让读者无法感受到受害人的痛苦。这是为什么?因为作者希望读者能从这些冷静的描写中反衬出还活着的人们是如何从她们承受的巨大痛苦中挣扎着活下去,以及活着的人们产生的无法压抑始终燃烧的执念。

  每次读到这些地方,我都能把激烈的情绪从前文的跌宕、起伏、昂扬、消沉中抽离出来。我想,这也是雷米老师在写作时的状态吧,让太过饱满的情绪得以消减,让太过炽热的笔触得以冷静,只有这样,才能从旁观者的视角把整个故事讲好。

  与老版的《殉罪者》相比,本书增加了一篇雷米老师全新撰写的自序。在自序中,雷米老师坦陈本书的关键字就是“执念”。相信看完全书之后,读者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全书中所有的章节都被书中人物的执念所影响,就连起初看似和案件完全无关的女主岳筱慧追根溯源也被她自己的执念深深地束缚。

  虽然这部作品中某些人某些罪行并不如书中所写一样这么容易就能被原谅,而这一点似乎被很多读者所诟病。但书中几乎所有角色表现出来的巨大的已经超出正常的执念却让作品中不甚合理的地方有了可以被我原谅的缝隙——就算明知道是错误的,但被自我的执念燃烧着的人们的内心已经幻化,即使这个执念曾经被深深地埋葬在无止境的沉沦和黑暗中,但这丝执念仍会自我繁衍自我膨胀,直到把一个人全部吞没,从而踏入非人之境,成为非人之物。既然已不是人,那我们又怎能以人的标准来看待这些不合常理的内容呢?

  《执念》这个故事,是一个既属于老人又属于年轻人,既属于好人又属于坏人的故事。雷米老师并不追求在行文中如何隐藏案件的真相,甚至连社会派推理小说中会着重描写的犯罪动机也并不在乎。他想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人的执著怎么会发展成维系一生的执念,以及被执念所禁锢的人们的精神和生活。书中的人物都被二十年前的那一场连环杀人案件改变了一生。有的执着于探寻真凶,即使付出任何代价,甚至不惜犯罪;有的为了所谓的荣誉付出一生来隐藏一个事实;有的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一个真相;有的永远走不出过去从此一蹶不振;有的虽然表面平静但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这些人的生活故事编织成了《执念》这一个故事。

  作者签名和明信片后面的印签

  在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第十三章《过年》中魏炯在大年初一凌晨偷偷到养老院看望纪乾坤老人这一段情节。初看此段和看完全书回味这一段情节恍若隔世,也能看出雷米老师创作上的进步。

  初看之时,只体会到了老纪重回人间的痛快。养老院在作品中是一个与世隔离的地方,与人间隔离的地方,虽然在养老院中人并不少,但再多的人也没办法排解每个老人内心的孤独。而魏炯半夜的不约而至让曾经孤独的老纪一瞬间又感受到了“家”的温度。一桌由孤独之人精心烧制出来的大鱼大肉抵不上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一盒饺子,老人背着年轻人流泪的画面让我因为前面的内容而一直压抑着的心情得到了释放。那一瞬间,“人间”也再次来到了那个被案件困扰缠绕了半生的老人面前。

  而其后,魏炯偷偷推着老纪走出了养老院,老人在二十年后再次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养老院外的烟火味,才算是真正第一次回到人世间,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实的人世,体会到了“我还活着”,才会从内心发出呐喊。在他们回到养老院后雷米老师又加入了一段魏炯和老纪两人惊见岳筱慧在养老院里为老纪放焰火的情节。这段情节的加入一下子让读者原本随着老纪心情低落而一并忧郁的感觉烟消云散,惊觉“原来这里也已经变成人间了”。这时候,我的心情是雀跃的,是兴奋的。

  但紧接着的剧情发展让这一段情节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力。事后回味,老纪的呐喊并不仅仅是走出孤独之后的激动,更多的是自己再一次走出了养老院,自己的执念又有了完成的希望之时的情不自禁。而岳筱慧的焰火显然对于整个故事有着更加重要的文本意义。大年初一岳筱慧亲手燃放的焰火和全书结尾部分岳筱慧亲手阻止了爆炸的发生,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照。前者在黑夜中制造出了亮光,后者为已经黑暗的心注入了光明,一放一阻两件事完成了整个故事的救赎。

  雷米老师在《执念》这部作品中呈现给读者的不单单是案件的侦破,而是对于人性的描摹,对于死亡的态度,对于生活的刻画,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

  人应不应该有所执念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