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口袋里的进化论》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口袋里的进化论》的读后感大全

2022-06-07 09: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口袋里的进化论》的读后感大全

  《口袋里的进化论》是一本由[法] 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著作,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口袋里的进化论》读后感(一):探索达尔文进化论的前世今生与生物多样性

  大数人可能不知道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不朽巨著《物种起源》,更准确完整的标题其实是《依据自然选择来实现物种的起源》或《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这才是对那个耳熟能详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概念的正确解读。

  刚从剑桥大学(植物学+地质学+神学+昆虫学)毕业,不到23岁的青年达尔文,于1831年12月27日以博物学家的身份登上“贝格尔号”,开启环游世界的航海之旅,途经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澳大利亚以及非洲好望角。达尔文沿途探索范围从亚马孙雨林到巴塔哥尼亚平原,从加拉帕戈斯岛的炽热火山岩到珊瑚环礁。“贝格尔号”于1836年10月4日返回出发港普利茅斯港,达尔文由此开始编写他在旅途中的发现。直到23年后1859年11月达尔文50岁时才出版发行《物种起源》。

  “在我看来,生物组织多样性和自然选择行为就像风的方向一样,不是随意左右的。”达尔文进化论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和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之上。比如蚊子的抗药性(先天基因异常具有抗药性的蚊子种群)和大象非洲象消失的象牙的例子,由于自身基因突变导致没有象牙的非洲大象免遭偷猎,由此得以生存并繁殖,继续将这种突变遗传给后代,数量比例可能由此超越有象牙的非洲大象。

  “人类的道德源于动物的社会本能,其中就包括利他主义;人类和低级动物一样,这些想不通是由自然选择塑造的。”比如自然界动物世界里,雄狮,雄狒狒成为群体首领时,通常会杀死其他雄性的幼崽,实现更完整地占有与存在,倭黑猩猩没有此类行为。生存竞争的核心是物种内部的竞争,就像我们平常在自然纪录片里经常看到的,花朵开得鲜艳香味扑鼻,为的是吸引各类昆虫来帮忙传粉;植物果实明亮的颜色,为的是让动物或人类吃掉它们而播撒种子;稻田里最顽固的“钉子户” 稗草也在进化过程中,与水稻越长越像,这个我是在农业频道看到的,想来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表现之一。纪录片《求偶游戏》里,也讲解了很多性选择知识在物种进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拉马克提出的功能创造器官,器官实现功能,蛮有意思的,比如羊角的出现。北极熊是从适应了北极环境的棕熊(灰熊)进化而来的。

  强烈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主要是触动了有神论群体的信仰根基,进化论根源于科学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基础之上。

  这是一本关于进化论主题的科普书籍,便携的口袋书设计,短小精悍,最慢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阅读完。本书从达尔文主义的自然之谜穿梭到现代的基因未来,迈向进化医学,令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物种自身进化过程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书里配有插图,非常不错,便于一目了然地了解进化论的神奇进程。达尔文进化论为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若干科学学科提供了合理,统一的概念框架,促进了行为生态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蓬勃发展

  《口袋里的进化论》读后感(二):了解进化论,了解自然界发展历程,了解人是否会成进化论的终结者

  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我国是有着很深的基础的,基本所有人都已经承认“人是由猴子变的”这一基本事实。因为这是从小在课本上教给我们的知识,已经深入到每一个曾经学到它的孩子们心中。 但关于进化论,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只有这一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最为熟悉的语言,而且这句话的说法其实也有误解。进化论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从达尔文把他提出来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发展,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法国生物学博士,科普作家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通过这样一本小书《口袋里的进化论:从自然之谜到基因未来》,给我们普及进化论从产生到现在的所有纷争和结论。试图去解释进化论是否是完全正确的理论,是否有着缺憾;在后续发展下,生物学家们是怎样完善或扭曲这一观点的,而现在的基因技术发展下,进化论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这就是一本让我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走完进化论全部生命历程的科普读物,也一定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认知。 1859年,英国人查尔斯·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这是他对于近30年前一次冒险考察中,对于动物,植物发现研究的结果。而只所以他迟迟未能发表,就是因为他已经能够明确意识到,他这一学术研究成果必然引起一场悍然大波。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和自然选择的基础之上,这就把自然界框定在了一个不确定的事实基础之上,生存竞争成了进化的核心,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导,自然界是自然发展的结果。 这一结论在神权至高无上的欧洲绝对是石破天惊的,打破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即使到现在很多生物的发展已经有着明显谱系关系的情况下,基督教世界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无法接受这个世界是自然选择而来。 因此也就出现了各种修正的进化论观点,比如自然神学、创造论、智慧设计论等等观点,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进化论。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进化论迎来了新的挑战。现在我们都知道基因技术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技术,生物所有的遗传信息都可以从基因中得到。通过对于基因的比较,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疏关系就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 比如通过基因这一“分子钟”,我们可以得知人和大猩猩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生活在600万~800万年前。但也正是因为基因技术的发展,进化论的一些观点也得到了修正。生物发展因素指向了基因这一微观因素,基因之间的突变、漂移等等影响生物发展的因素被发现,生物的演化过程甚至可以在实验室被证实。 人类是进化论中最神奇的一环,甚至可能成为影响进化论发展的一环。因为有了人类的参与,地球生物大多数生存环境都遭到破坏,很多生物开始灭绝。而人类对于基因的掌握,用基因技术人为干预自然界的发展也成为可能。今后到底是进化论在起主导作用,还是人这已被封“神”的生物去引导自然界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口袋里的进化论》读后感(三):如今这个时代,进化论还有意义吗?

  “人是猴子变的,那么现在的猴子还能变成人吗?”几年前,有孩子这样问我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与进化论相关的问题,作为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的我来说,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不过,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进化论的接受程度大大提升,似乎小孩子也略懂一二。可是,有多人知道进化论的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研究的结果。

  《口袋里的进化论》就是一部关于进化论的科普书籍,本书作者法国自然科学教授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在本书中,他用短小的篇幅生动再现了进化论的百年发展与辩论史,从达尔文环球考察到《物种起源》的诞生,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到基因技术的出现,从拉马克主义与达尔文主义针锋相对到如今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争论,这一切,是进化论一步步发展的过程,也是现代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今天,我们读达尔文,了解进化论,也并不过时。

  曾几何时,宗教提出的生命起源是上帝,而且这一理论持续数年。青年时代的达尔文也受这个理论困扰,但是他对此表示怀疑,当他随“贝格尔号”进行环球旅游时,发现了动物的骨骼化石与现存动物有一些相似之处,而且地理位置十分接近;他还发现在离厄瓜多尔海岸不远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每个岛屿都有独一无二的物种,他便开始思考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他又发现了藤壶的秘密,于是他便有了进化论的初步原型。

  其实,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时,还并不能解释“物种”究竟是什么,即使解释起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由当时的科学条件造成的,即便达尔文不能确切的给出定义,他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理论,也加速了生物学的发展。

  20世纪,遗传学与生物分子学出现,让人类从微观角度认识了生物进化的秘密。从微观到宏观,达尔文的一些理论也被渐渐证实,但达尔文的“系统发育树”却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只不过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后对系统发育树进行了修正,系统发育树有了新的分支。染色体、基因、DNA等概念的提出,遗传的秘密渐渐被科学家们揭开,生命科学这一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类越来越能够接受这一切,甚至以此来为人类的健康等谋取福利。

  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或多或少存在缺陷,但这并不能否认达尔文为生物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科学是发展的,我们也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我想这应该是《口袋里的进化论》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一件事。

  现在回头看看文章开头的问题。曾经猴子能变成人,可现在的猴子却很难变成人,主要是物种进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而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现在这个社会条件,猴子怎么可能变成人?

  如果你对进化论感兴趣,对达尔文从发现到写出《物种起源》有兴趣,对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有兴趣,那么这本书很适合阅读。最重要的一点,它的是一本可以装在口袋里的书,随时可以拿出来读一读,太方便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