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中国2经典读后感有感
《云上的中国2》是一本由吴晓波 / 苏建勋 / 梁红玉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0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上的中国2》读后感(一):数字时代的未来,你该知道这些
在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个世界每天对日新月异真的算是毫无知觉,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对于我的生活而言,或许还只停留在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电动汽车的使用上。
而这些新时代新产品却又已经切实地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大数据算法让我们能更快地找到喜欢的商品或内容,高速摄像头和转播云让我们实时高清观看到奥运赛事,出行交通、看病挂号、点餐买单都能轻松用手机搞定。科技的发展真的在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在第一章中,在张北建立数据中心,利用风冷、液冷等手段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通过数据化算法优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看到这些项目的构想、落地、成熟的过程,就是一次拓宽眼界的过程。数字时代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在获得经济利益、方便生活的同时,保护环境也是绕不开的重要命题。
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转型,这些概念对于社会、机关、企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数字化的尽头我们无从知晓,但美好的未来,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云上的中国2》读后感(二):数字科技 不可想象
数字科技 不可想象
“这其实是一个托付“阿里云副总裁刘湘雯回忆,是北京冬奥组委主动提出,要把2022年北京冬奥核心系统全面上云。一种托付也是一份信任,更是一种责任。看着《云上的中国2》这本书中详细记录着一次次数字创新科技的应用,科技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eg.随处可见的8K大屏上比赛画面,仿佛让人置身赛场。北京冬奥也首次实现核心系统全面上云,这是奥运科技创新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各种数字化技术就在我们周围。
这本书中的对绿色能源,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降能耗。数字城乡智慧果园,再到智能制造,机械工业打造数据驱动的未来工厂,科研教育、医疗等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喜欢看这些案例,让人眼前一亮。谈到养老问题,保障老年人尤其独居老人的安全,是社区的重点,在过去是“早看窗帘晚看灯”而合肥滨湖新区的案例中通过智慧能源平台,对居民用电行为的分析筛出清单,挨个排除,可以大大减轻工作量。
真的是未来科技不可想象。
《云上的中国2》读后感(三):乘数字化东风 走强国之路
总所周知,目前中国是实际上唯一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产业规模全球第一。
从“一穷二白”到领先全球,中国人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付出。但随着工业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人的智慧再次全面迸发!
在《云上的中国2》这本书中,为我们全面展现了各行业数字化的伟大场景。
能源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在这点上我国科技人员勇攀高峰,解决了一项又一项难题。
从风力发电到光伏发电,从人工观测到AI分析,在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高科技的影子。如今太阳能、风能、水能都已经成为能源的引领者。因此节能减排在中国有着更广的发展前景。
有了能源,企业制造自然动力满满。但以往粗放型管理方式,导致高浪费,反应慢、沟通差。如今采用全流程数字化后,不仅仅是管理效率有了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也如脱胎换骨般一飞冲天。
生产端的巨大进步,也反哺了消费端。医疗、服务、交通、教育都借助这波数字化浪潮,也逐渐完成使命,华丽转身。适逢病毒施虐,以往我们投入的网络平台从此更加蓬勃发展,教与学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零售业的数字化更是诞生了“双11”、”618”等购物大节,离开了数字化的支撑,每个人都成了消费之王。
科技进步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人类发展的速度,让我们继续乘着数字化这股力量,奉献出人类发展的新巅峰!
《云上的中国2》读后感(四):算力即国力,一切皆计算,云计算意味着未来的一切
业内有句名言:算力即国力。对于当下的世界而言,从大数据、网络、信息化、云计算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网络打车、外卖订单、视频直播、移动支付等等,其背后都是有迹可循的,这其实就是算力的能力。
就像是2G移动信号时,我们默默跟随,3G时代有了一定的研发能力,4G时代我们可以并驾齐驱,而5G时代则领先于世界,争取行业标准制定权。到了二十一世纪,除了顶尖芯片等高端技术之外,我国在多个方面尤其是云计算方面已经展现出了超高水平的竞争力,尤其是阿里云自主研发推出的PICU处理器,有中国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做支撑,中国的云计算已经得到了质的突破。
《云上的中国2》与时俱进的跟随着国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应用,阐述了技术创新、变革红利以及如何抓住时代发展机遇。
北京2022冬奥会的云计算水平震惊了世界,尤其是带有偏见的西方社会被中国的高科技信息化集成应用以及云计算的成果和效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妥妥帖帖的信息科技盛宴。
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我国要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顶峰,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在双碳目标下,国内各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非常必要,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医疗、教育,还有娱乐、餐饮、旅游甚至是高科技产业,都必须要转变思维,要跟得上趋势,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在这个信息、数据、计算的高科技时代,云计算正式进入了世人的目光,并且高速发展着,这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疯狂排队购买火车票或者邮政包裹的时代了,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当下的社会进程一点都不为过。从数字化到数智化,从燃油车到电动车再到新能源车,从看天吃饭到现代化农业耕种,从挤破医院挂号处到社区医疗、云上看病,所有的一切都在变,无论你是否愿意,时代已经变了。
书中列举了很多详细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阐述云计算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的具体展现,人们会突然发现,不经意间,周围的一切都在改变,就像是中国的高铁里程7万多公里,世界排名第一,中国四年就可以建造一艘航母;中国还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框架下全产业链的国家,没有之一,最关键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所以,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是相辅相成的,云计算是最新一代高科技信息争霸的最新领域,而我们现在正处于最最关键的时刻,只不过,这一切不会太久。
《云上的中国2》读后感(五):数智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未来
作者在这本书里为我们讲述了这几年的高新科技创新技术为我国各行各业带来的可喜变化与辉煌成效,并预测了诸多产业的未来,AI赋能产业转型,智慧果园、数字乡村、未来社区、数智驱动各个产业升级,提高竞争优势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效率的提升。在工业领域,企业通过引入数字技术,改进管理和生产流程,提高设备运转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生产过程管理的精准性,进而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提质增效。 企业还可以通过构建用能管理系统,对主要用能、设备进行分项计量,实时掌握能源使用情况,发现能耗关键点和异常点,进而通过智能化系统进行节约与改善,降低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资源与能源浪费,实现生产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 我们正处在产业数字化和工业绿色化交汇的路口,在双碳目标下,要将能源升级需要放在第一位,走工业化和数字化融合,即两化融合的发展道路,主要包括七大要素的升级:能源、制造、服务、消费者主权、产业协同、组织、数字化架构。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数字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唯有二者深度融合,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行业发展方向与技术要求的提高,推动数据中心制冷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创新突破,比如浸没式液冷技术。浸没式液冷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对于数据中心行业而言意义重大。 智慧能源平台打通了用户、充电桩和电网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对生产和消费的系统化有序控制,从用电侧进一步通过感知和智慧的手段影响整个电网,甚至可以通过与电力生产端的互动来实现能源的节约。 智慧能源平台已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综合平台,对实现整个系统的效率优化意义重大,将有可能改变能源生态。 用算法控制垃圾焚烧的过程需要做好这三步:数据收集、AI分析、参数推荐或自动控制。 如果能提前精准预测焚烧效果和排放物数据,就能节约成本。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3D仿真、视频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科技构建的“云”上世界,成为企业运营新载体。AI赋能产业转型,AI算法系统就是加速器,把经验推广出去,整合多方力量,才能掀起全产业的数字化浪潮。 数字城乡建设需要把“建运一体,以运促建”贯穿到数字治理体系全生命周期,推动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源主体共同参与数字治理体系的建设运营。 山东的“苹果之乡”沂源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下,展开自救与改革探索,引入种种数字化设备,实行智慧果园的种植模式,从看天吃饭到手机种地,走出果树品种老、管理人员年龄老、管理技术老的“三老”困境, 数字城乡,智慧治理,数字化让小乡村生长出大智慧。运用数字技术探索未来人类社会城市文明的边角轮廓,透过数字化改造带来的新技术、新场景、新体验,我们可以一窥未来社区宜居宜业、老有所养、大同小康的美好城市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