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物生》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万物生》的读后感大全

2022-07-14 09: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物生》的读后感大全

  《万物生》是一本由唐志远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生》读后感(一):攀山越海入深林,只为一腔热爱!

  曾经,一个人背着沉重的单反和三脚架旅行穿越了大半个东南亚,也很羡慕别人在旅行路上的轻装简行,但当看到相机里满意的照片时,那些辛苦就算不了什么了。

  同为摄影爱好者,翻开这套唐老师自然摄影集,看他背着镜头脚架穿梭于高山深林,为了一张好照片甚至不惜趴在泥地里,心中既有崇高的钦佩也有欣然的理解,那种为一张好照片不惜一切辛苦的心情万分感同身受!

  当看到唐老师冒雨拍摄时全然不担心自己,反而担心相机被雨淋湿,当自己摔倒不怕摔坏自己,反而全心护着镜头时,仿佛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有一次跌倒,顾不上流血的膝盖,抱着相机庆幸还好镜头没碎的开心,像个傻子。这种热爱有时真的是深入骨子里的无怨无悔,这也是为何当我翻开这套摄影集后会一口气读完的原因吧,字里行间那些关于摄影人的细节仿佛将我拉回了曾经冒着傻气、满脑子拍出好照片的时光。

  这套摄影集一套三本《陆上水中》《万物生》《虫语》,分门别类讲述了自然万物有关生命的故事,作者唐志远通过精彩的摄影、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而又热闹非凡的自然大观,每一页中都充满了“敬畏、热爱、神奇、美丽”演绎的故事,万物生生不息,唯有心怀敬畏。

  拍摄野生动物,最难之处在于模特是动态的,不会按照摄影师的意愿摆POSE,摄影师只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精彩将之定格,有时,为等待一个好镜头,常常要保持很不舒服的姿势屏气凝神地等待几小时。但也正因如此艰难,得到一张好照片时才更欣喜异常。

  唐老师最过人之处不仅在于精湛的摄影技术,更在于他对动物的共情力以及观察力,遇到一只小动物时,他常常会先观察动物的习性,再通过习性预判动物的下一步动作,然后在预判的位置早早摆好镜头,只等小动物自己送上门,这样拍出的照片不仅自然,而且充满生机。唐老师不仅知道这些动物从哪儿来,更知道它们要走哪儿去,例如一张肚子下面堆满了螃蟹卵的螃蟹妈妈,匆匆穿过马路,唐老师给它拍完照,它就匆匆走进了一个水塘,唐老师感叹到:“原来它是急着将自己的孩子们放进水塘中。”就这样赋予了每一章照片生动的故事性。

  摄影作品展现的是摄影师眼中的世界。印象深刻的是唐老师曾写到自己拍一棵树就拍了一天。在他眼中,一棵树堪比一个王国,树上住满了各种昆虫和小动物,每一个生命都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不禁感叹在唐老师眼中,这个世界该有多热闹多丰富多彩啊,仿佛透过他的双眼看到了一棵树上磅礴动物世界的烟火气。

  怕虫蛇似乎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恐惧,但在唐老师的镜头和文字里,竟会觉得蛇虫也有亿点点可爱。感觉到它们其实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每天都在努力地活着,喜欢晒太阳,喜欢吃好吃的,为了生存还会根据需要进化出独特的身体结构。例如有些蛇因为喜欢吃蜗牛,就根据蜗牛壳的左旋右旋进化出了左右长短不同的牙齿,有些蛇还有强迫症,一定要将自己盘得一丝不苟才满意。

  其实大部分蛇都是胆小鬼,见到人都怕怕地赶快逃走,比起人类对蛇的伤害,人类对蛇的伤害其实要多得多,因为在马路上晒太阳而被汽车压死的蛇难以计数,许多还是极其珍贵的珍惜物种。

  拍摄中,唐老师一直注重呈现动植物最本真的自然状态,尽可能少地打扰生物的正常作息,因此,看他的摄影有种将摄影机直接装在小动物家的感觉,仿佛直接窥见到了小动物们最放松的状态。

  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也赶不上最简单生物体的复杂。在微观镜头之下,常常呈现出一般视角很难注意到的细节,就连晶莹剔透的蛙卵中似乎都藏着星空宇宙,美丽得让人惊叹。

  最惊艳的是蜥蜴的眼睛,最灿烂的宝石也比不上的精巧灿烂,红色、绿色的底纹中黑色、白色的斑点洒落,再配上强光之下变成一条细线的瞳孔,仿佛来自恶魔路西法的凝视!

  唐老师的摄影常常呈现出平常难得一见的视角,更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精彩,例如在一张照片中,一只蚂蚁向上攀爬,而在蚂蚁的头胸衔接处,竟呈现出来自太阳的星芒,“逆境攀爬、追逐星芒”的意境呼之欲出。

  不仅是精彩的照片,书中还充满了拍摄过程中的小细节。为将一株低矮的花丛拍出平视的效果,唐老师就在花丛边挖坑,将相机放在坑里,还不忘给自己挖一个小平台用来放下巴颏让自己更舒服点,真是太可爱了!

  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唐老师对摄影深入骨子里的热爱。抓住每一次出差的机会去拍摄,有机会去非洲采风时的快乐透过文字都能感觉到的开心,又一次因为“行程码”原因让他耽搁在了西双版纳的雨林中不能回家,没想到这可把他乐坏了!为尽可能利用每分每秒,甚至不惜牺牲午休和睡眠去拍摄。

  累吗?真累!快乐吗?太快乐了!想起爱睡懒觉的自己曾起了很多大早,骑着自行车顶着快40℃的大太阳穿梭在泰国大城的历史遗迹中,只为抵达一个路途遥远的神庙,当与神庙中的壁画来了一个穿越千年的面对面时,一切都值得了。

  很多时候,真的不是怕累,而是怕没有为自己所爱而累,害怕在身心俱疲后依然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尽管作者没有尽述,但我知道书中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充满难以想象的艰辛与疲惫,幸福的是,这些累往往伴随的是“拍到了满意的照片,我太开心了”的幸福与满足,仿佛能够看到作者满心欢喜地吹着口哨踏歌而归的身影。

  那一天,结束一天的拍摄,我一个人坐在黄昏日落的大城神庙废墟中,一只百足虫匆匆而过,抱着相机,知道里面装满了满意的照片,心满意足!这本书唤起了我很多年前的记忆。

  书中详细地讲述了这些照片是怎样拍摄的,还很详细地分享了许多作者独家的摄影技巧,摄影爱好者可以偷师学艺。

  但读过才发现,摄影中最难的并不是这些拍摄技巧,而是作者翻山越岭的艰辛、细致入微的观察、切身体验的共情是学也学不来的,吃苦、天分、耐心、热爱,一个都少不了!

  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忍受趴在全是蚂蟥的泥地里一动不动,屏气凝神等待一只蛙的鸣叫呢?而唐老师却这样趴了很久很久,当我们惊叹于那张拍出水波随蛙鸣声纹振动荡漾的照片时,这背后的艰辛值得我们给予更高的敬意。

  攀上一座座高山,仰望星辰宇宙;走入一片片深林,探问生灵尘埃;沉浸一片片深海,追逐异域沉鱼……自然从未有过只言片语,只有以心为耳,才能读懂自然的倾诉,叹服世界广大、自然喧嚣、万物有灵,千万次敬畏自然的呼唤,也抵不过书中一张照片所传递出的发自热爱的崇敬,也许这才是这套书,最重要的传递。

  《万物生》读后感(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摄影师唐志远十年磨一剑之《万物生》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杂志摄影师唐志远想要为近十年的摄影作品做一个总结,于是有了这本《万物生》。

  书名带着一丝禅味儿,蕴含着一种回归自然,与天地万物融合在一起的思想。

  昆虫爱好者或许很早就认识唐志远了。他在北京胡同里长大,自幼喜爱昆虫。2002年他和朋友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昆虫网站——北京昆虫网。

  后来他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的青少年版《博物》杂志的图片编辑和摄影师,一干就是十多年。拍摄的对象也从昆虫拓展到了植物、菌物、动物;拍摄地点也从国内扩大到全球。

  志远老师的图片之所以吸引人,不光因为他高超的摄影技术、精美的光影和构图,还因为他总能找到奇特的视角,以及对自然摄影纯粹的热爱。

  志远老师极善观察,他既能于微观之处发现美,也能于日常生活中找到不同,更能透过大自然欣赏风之力量、露之晶莹、雪之剔透。

  志远老师极有耐心,他能等待毛杯菌喷射孢子,利用风做画笔,绘制“星空”;也能为了拍到黏液饱满的茅膏菜搭建一个全封闭的温室,甚至在夜晚蹲守被茅膏菜粘住身体、煽动翅膀拼命挣扎的沼大蚊。

  志远老师极能吃苦,为了取到好的视角,他能上山入地贴地爬行、他能忍受丛林中的蚊虫叮咬、他能连续十几日每日只睡几个小时……

  《万物生》摄影集极其厚重,一本大概有3斤重,分为菌物、植物、动物、水、万物5种,最后奉送了肯尼亚和哥斯达黎加两大博物旅行,真是物超所值!

  这本摄影集的装帧设计也极其独到,一处称不上奇美的水洼,配上印有落叶和浪花的塑料外封,顿时空灵清秀“活”了起来。

  16开页面完全平铺,两张合起来展现一幅画面,看得清晰过瘾。手写体的注释增添了一丝亲切,仿佛摄影家在耳边喁喁私语。

  每幅作品的左侧都标注着拍摄的对象、地点、时间、天气,可见是摄影者长期保持记录的一个习惯。文字记录的则是拍摄过程和心得以及技巧。其中志远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加练习”,熟能生巧,练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

  通过这本摄影集除了惊叹于大自然的美妙,感受最深的就是志远老师对摄影和大自然的热爱,那种赤诚的、回归初心的爱。正如他在某次采访中说的那样:

  今年6月和这本《万物生》同时出版的还有《陆上水中》和《虫语》。因为过于逼真反倒吓退了怕虫的我。推荐听着萨顶顶的同名歌曲翻看,别有一番滋味!

  万物生

  评价人数不足

  唐志远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万物生》读后感(三):静观万物生:带你见识地球生物多样性

  最近爆火的直播卖货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在讲解一款地球仪的时候说到,大家在指导孩子看地球仪时要提醒孩子——我们只是普通的物种,与其他800多万物种共同分享着这一个地球,我们要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欣赏与赞美。

  是的,作为人类,我们要保守谦逊,尊重和包容这个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生存着的其中一种生物,除了人类,除了我们平日常见的那些动植物,在这个蓝色星球上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然而,它们并不常见,也许躲藏在深山老林里,也许蛰伏在高原冰川上,也许潜藏在酷热的沙漠中,也许游移在河流海洋里。

  我们如何才有机会见其真容,见识生物的多样性?

  当我翻开这本巨厚的、制作精美的摄影集《万物生》,除了惊叹,更有几分感动与羡慕。

  唐志远老师,一位经验丰富的自然摄影师,多年来携带沉重的摄影器材,深入到这个地球上的各个角落,拍下无数自然生物的照片,为它们留下珍贵的影像,也让我们这些凡尘众生有机会透过这些精美细腻的照片一窥究竟,见识这个地球的生物多样性,见识万物生长的生机,感受生命的珍贵。

  他所做的不只是拍下一张张照片,而是记录下这个地球上许多生物所拥有的独特生命和经历着的珍贵岁月。

  唐老师从二十年前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昆虫照片,到后来担任《博物》杂志图片主管及摄影师,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自然知识,以及大量的摄影成果。

  这本沉甸甸的《万物生》摄影集,收录了唐老师多年来历经艰辛拍下的各种自然生物的宝贵瞬间,包括菌类、植物、昆虫、动物,甚至还有精灵般的雪花,展现出这个地球上的万物形态和生命百态,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的一次精彩汇聚。

  我以前也曾经玩过摄影,但真的只是“玩”而已,不像唐老师这般高度专业。因此我也十分理解一名摄影人所要面对的困难,并且万分敬佩能坚持投入进去并保持热爱的摄影人。

  别的不说,每当要去进行拍摄,总要背上数斤甚至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我以前就因为觉得背着摄影器材出行太重太累而最终放弃,从单反换到微单,再换到现在用手机拍照。

  像唐老师这种拍摄自然生物的,跟我们普通的街拍、人像、静物等摄影有着很大的区别,难度也更高。

  要拍出一张好照片并非只是按下快门就能完成,而是要克服现场的各种影响摄影效果的问题,比如季节、气候、时间、光线、机位、构图、动态瞬间等等,更别说野外恶劣环境的阻碍和伤害。

  如果说拍摄人像时摄影师还能跟摄影对象进行交流指导,并要求对方配合做出某些姿势表情进行摆拍,那么这些动植物并不会如你所愿地时刻呈现出最美的状态等你来拍摄。

  其实大自然并非不会与人类交流,它们所呈现的一切就是在向我们释放某些信号,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只有了解熟悉它们才能明白。

  摄影者必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在现场进行细心观察研究,了解熟悉大自然生物的特性和习性,尊重它们的自然生长状态,耐心蹲守到出现最美好最特别的那一刻,然后果断按下快门。如果错过那个瞬间,又要等待不知多久。

  有一些还是属于突发性的发现和拍摄就更是考验人。唐老师有一次夜晚在深山密林里行走,想拍些昆虫,却因为下雨路滑摔倒,滑倒到一片朽木前,偶然间发现了一片小蘑菇。

  他的经验和知识告诉他这是一种毛杯菌,会喷出大量孢子。于是果断用电筒打光,熟练地用高速拍摄拍下喷孢子的过程,于是便有了书中一幅幅神奇美妙的菌物照片。

  无法想象唐老师在对着这种种生物拍出一张张满意的照片之前,到底折腾了多久,等待了多久,反复尝试了多少次,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书中有几幅唐老师的工作照。可以看到,他或举着沉重的相机爬在地上,或是站在水流湍急、湿滑的水中岩石上,聚精会神地拍着某样生物。

  唐老师提到,其实野外摄影有着诸多艰难险阻,但是因为他对自然充满向往,因此并不觉得痛苦,反而忘我地投入进去,废寝忘食。

  如何拍好各种自然生物?如何拍出它们最美好的姿态和最精彩的瞬间?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唐老师分享了许多在拍摄中难得的经验,并告知我们注意事项、拍摄技巧和珍贵的拍摄参数,是让我不停地记小本本的程度。

  这些经过唐老师多次实践和尝试的经验,都无私地分享给了我们,帮助我们学习摄影技巧,掌握拍摄要点。也许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有技术和能力一起拍下这个世界的生物百态。

  书里甚至还有教我们如何拍摄雪花、水滴、烟花和烟雾,这些我们常见的事物,便可以按照唐老师所教的方法一试身手了。

  但是,不要以为唐老师只是一个只会按快门的“摄影佬”,不要以为摄影集就是“字不重要,看图”!

  在这本书里,唐老师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将他每一幅作品的拍摄过程都记录了下来,充满了现场感和画面感,让人有如身临其境,跟随他的脚步去探索和观察这个世界,感受摄影的乐趣,也许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爱上摄影,一起去记录这个地球的多样性。

  书的封面覆有一层透明膜片,与底下的画面巧妙相融。16开的大开本,全彩印刷,重量与质量感人。当我慢慢翻,看着厚厚的一本画册,不禁感慨并感谢唐志远老师和出版方的诚意与创意。

  从大量照片的拍摄、挑选,主题与内容编排,到书籍设计装帧、印刷等,才最终呈现出手上的这本宝贵的作品,一份值得收藏和细细品读欣赏的自然摄影集。

  除了《万物生》,这个系列作品还有《陆上水中》和《虫语》两本,都是同样的出品,图片内容侧重点不同。看来必须继续入手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