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色六月,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黑色六月,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2013-02-01 20:13:42 来源:未知 阅读:载入中…

黑色六月,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导语: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一朝金榜题名时,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胜利又有几人?几多欢喜,几多忧愁自己知晓。

  千千万万的高考生经过了最后数月刻骨铭心奋斗冲刺一年一度纷纷扬扬轰轰烈烈的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如今,考生中胜出的数百万幸运儿,也开始在各大专院校书写人生的新篇章了。几家欢乐几家愁,个中滋味,唯过来者自知。

  日前读到一篇关于高考的文章,该文认为“高考作为阶段公平、最好的一项基本制度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并一再强调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制度的重要性和公平性。对此,本人也凑个热闹谈谈个人看法

  人们常说“法律前人人平等”,但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事物正面,而忽略或有意避开了同样重要的背面——“法律是人定的”。敝人始终认为,凡事只要是有人为的介入,就存在不平等的可能性,只有在人不能左右的东西面前,才能有真正的所谓平等,譬如,“岁月面前人人平等”,又譬如,“电子摇号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哲学方法论问题

  平心而论,“文革”后,百废待兴,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而高考录取率不到5%的社会环境下,恢复高考制度来选拔人才,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相对体现了社会的公平竞争。然而,即便如此化解了因出身推荐造成的“机会不公”,但仍未化解因长期的城乡师资贫富之别等等人为所形成的“社会不公”,艰苦低劣学习条件无形和无奈之中变相堵塞了无数天生质素和智商远比你我都高的优秀农家娃的升学之路,生存的温饱尚且未解决,就更无从谈及“只要考得好,照样上北大、清华”了。那年头高考,表面上“大家都按同一规则参与竞争”,但实质上仍然未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事实也是如此,尽管当时中国占80%以上的人口农村,但大部分大学生却来自于城镇。如果诗仙李白能翻躯再现参加高考,在下敢打赌,这“乡下小子”也只不过是一介“白卷英雄”而已。

  时至30多年后的今日,全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极大提高,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涵盖包括初、高中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规范完善,社会正趋于大同一体,更主要和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录取比例已经高达70%以上。在此社会背景下,如果还要“继续牢牢地守护”目前高考的所谓“公平之根”,笔者倒认为大可不必和不以为然说实话,中国的高端缺的不是“满分英雄”,而是与生俱有逻辑创造性思维睿智高才和奇才,尽管他们高考也有可能名落孙山。在选拔和网罗这类“人才”上,30多年来的高考帮上大忙了吗?如果答案肯定的,那中国早就该象狂扫奥运奖牌那样,狂扫诺贝尔奖了。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小的们为了这八十之“定”,好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而目前的高考制度,竟以区区2天而定其终身。难道不觉得这过于“文断”和有点不公吗?姑且不算密集和高强度的高考考试本身以及临考前长期的“朝5晚9”的紧张备战复习,直接给多少高三考生和他们的家庭带来多大的心身健康伤害。就以其2天的临场考试而论,由于考生的身体状况模拟题命中率、场地环境、赴考交通、甚至全国各地之温差、等等加等等的N种差别性和不确定性,就能造成很大的不公,从而间接影响到考生的高考成绩。试问,这样的高考对他们公平吗?

  还有,那些平时吊儿郎当学习差的主儿,考试时似有神助中头彩,只有天和“鬼”知道他们怎么考了个满堂红;相反,那些平日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尖子,瞬间的糊涂和“马失前蹄”就能造成其“千古之恨”,相信这两种情况大有人在。由于一时的失手而考砸或落榜,以致使他们只能屈就于低类或非对口的院校,或者象“范进”般足足等够一年再来“中举”,甚至没完没了地疲于应试中。借问,这样的高考对他们也公平吗?更有,30多年来,又有多少高考落榜生们因此而自责、自弃、甚至于自尽!敢问,这样的高考对他们就公平吗?

  不过,也有人认为:“就目前而言,还找不出哪一个制度比高考的制度设计更好,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就此,笔者试着以此当作一道高考命题自考,就叫“找制度”吧。用3分钟的思考时间挑战自己后,参考西方国家的高考制度草拟了以下虽有自以为是之嫌,但仍略觉公平些的高考“权宜之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