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流浪的路上(4)
一个冬天的夜晚,陈星唱完歌出来,雷鸣电闪,风雨交加。躲了一阵雨后,老天似乎还没哭够,他一头冲进暴风雨中……
孤单地回到自己的出租屋,陈星又冷又饿,浑身已淋得像个落汤鸡。找遍了一无所有、冷锅冷灶的家,好不容易寻出了半袋方便面,他不禁潸然泪下,想到为求学音乐而奔波,为生计而忙碌,“春夏秋冬孤单地走,风里雨里没有人问候……”头发上的雨水和着泪水便一滴一滴地融入了碗中,根据这特有的经历,他创作出了早期的作品《孤单地走》。
陈星没有过高的奢望,只希望人们能喜欢他创作的歌,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他常趿着一双拖鞋,背着一把吉他,头戴一顶遮阳帽,架上一副学生似的透明眼镜,出入于酒店推销自己的作品。记得一次到一家大酒店唱晚歌,他“犹抱琵琶半遮面”,走到一桌喝夜酒的客人面前,如卖小白菜一般卖自己的作品:“先生,要不要听歌?”人们把他当作了讨饭的乞丐,连声呵斥:“去!一边去!”陈星的心透骨的凉,掉头就走。刚走出酒店的大门,他自己问自己,能这样前功尽弃吗?不能气馁呀!于是又折了回来,终于最后一桌的客人们接纳了他。陈星放开歌喉,唱了一首他刚创作的新歌《伤心泪》,“黑暗的时候,听见有人在哭泣,是谁让你如此的伤心;黄昏的时候,看见有人在流泪,是谁把你伤得这样深……”
满桌的客人带头鼓掌,让他再来一首,陈星一口气又唱了几己创作的歌。
陈星开始把新歌带到歌厅里去唱,虽然没有音乐混响伴奏,也好评如潮。客人们对他的肯定,使他在情绪消沉时寻回了自信。后来,他找到一位老师,期望能得到这位音乐界权威的首肯。老师却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你的词曲有很多地方不符合音乐的传统规律……”陈星对老师的观点却不敢苟同,他认为通俗歌曲唱的是情写的是情,在创作手法上应该别出心裁,不应受传统音乐的限制和拘束,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浸透着血与泪《流浪歌》
1994年春节,陈星回洪湖老家过春节。正月初三傍晚,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弥漫了整个村庄。陈星倚在门口,望着这皑皑白雪,心情充满了无限的哀伤:浸透着血与泪的音乐流浪路呀,何时才是个尽头?突然,一股灵感喷涌而出,一个个优美的五线谱跳动在脑际。他信手拿起笔,一串串曲谱跃然纸上。他轻轻地哼着曲子,如泣如诉,婉转凄美,他暗自揣摸,这样的曲调,不适合填爱情歌词,适合抒发乡愁。正在这时,妈妈在堂屋里叫着:“星儿,饭都凉了,快进来吃吧!”这一声亲切的呼唤,仿佛从天外飞来,陈星的整个心都酥了。流浪在外没有人呵护的坎坷经历,对故乡及其亲人的怀念一幕幕如过电影般清晰地在他眼前闪现。他急切地说:“妈妈,你们先吃,不要打扰我!”顿时文思泉涌,他提起笔在纸上“沙沙”地疾书起来:“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走啊走啊走啊走,走过了多少年华,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又是一个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