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超话过亿:为了证明曾热血的青春,我们再一次执着又疯狂!
“真的很有偷菜精神!”
01
上周末,很多朋友应该也都没闲着,微博朋友圈随处都能刷到硝烟的味道,一大批夕阳红粉丝团们快速get了新技能——打榜!就连那些早已退出微博界的直男,也纷纷重新抵达战场,毫不含糊。
而那位被打榜的对象,却是已经出道快20年,现在都成了奶茶仙子的“周杰伦”。更有趣的是,这次打榜他还是以缺席状态参赛,因为……周杰伦还木有开通微博。
这场全民参与的打榜游戏,其实是源于7月16日,某网友对周杰伦的人气进行了质疑,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微博超话排名都上不了,转发评论都没破万,粉丝真有这么多吗?”
要知道,每年的7月16日又被称为“周杰伦日”。
在2003年7月16日这天,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周杰伦新专辑《叶惠美》中的主打歌《以父之名》,超八亿人同时收听。当天就被亚洲各大电台共同定为“周杰伦日”。
在这个原本被粉丝用来纪念的日子,碰上网友的那番质疑,直接就点燃了杰迷们的斗志:拿下微博超话周榜第一,用实力挺自己的偶像。
可奈何超话打榜这种年轻人做的事,对于都快当爹妈的80后90后而言,学起来着实困难,还得拿起高考的读书精神,一步步摸索,交流心得,顺便整理成教程。更有挑战性的是……中老年人还得顶着黑眼圈,一边熬夜一边战斗。
所以也难怪,当看到杰迷们提出打榜口号时,不少路人带着吃瓜心情围观的,甚至不敢笃定能不能真的翻越前面那几座流量大山。
没想到的是,杰迷们越战越勇,卷入这场打榜游戏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天都能看到粉丝们坚持不懈的互评和捞,更逗的评论是:“这周,让我成为一个没有感情的复制机器!”
这场打榜的粉丝团建,逐渐也加入了各行各业的力量。有当红小生李现,有同为天王林俊杰,还有各路作家、官微、网红等等。大部分都是从小听周董歌长大的粉丝,只不过有些是粉丝的粉丝。
能号召圈内外全民打榜,就足以证明周董的实力与不衰的人气,国民度杠杠的。
直到7月21日晚上最后一刻,团结的奇迹发生了,周杰伦超话在几天时间内影响力超过1亿,创微博超话历史第一人!
“要么不拿,要拿就拿第一”,这是粉丝们的自信和自豪,别忘了,大家都是从偷菜、抢车位、浇花藤走过来的乱世英雄。谁不曾年轻,谁没有青春,只不过十多年前的我们,还有种叛逆而疯狂。
而在那样叛逆的时代,我们却偏偏喜欢上了同样叛逆的周杰伦。这或许就是缘分,也是时代使然。
02
周杰伦,1979年出生在台湾新北,他接触音乐,最初也是其母叶惠美有意培养的。高中毕业后,他两次报考台北大学音乐系均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开始打工生涯。
后来那首大家很熟悉歌曲《蜗牛》,讲述的就是高考失败这段时候的心情,周董当初也是想借此歌来安慰自己。只不过,《蜗牛》激励的更是一代人。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有属于我的天”,这股不服输的精神总能带给人力量,就好像黑暗中洒进了几束光。
1997年,周杰伦参加选秀综艺被吴宗宪看中,这才有了进一步做音乐的机会。不得不说,千里马也需要有伯乐的赏识。只是在那会儿,伯乐着实难得,Jay多次想给其他歌手投送自己创作的歌曲,却都屡次被拒。
直到千禧之年,周杰伦带着个人专辑《Jay》横空出世,给新世纪的流行音乐带来了全新的血液。当时他的曲风显得很格格不入,甚至不少人发起质疑。而他依旧凭着不服输的那股劲,用自己的音乐天赋创造了一个时代。
2002年,在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周杰伦荣获了第13届金曲奖最佳作曲人、最佳专辑制作人、最佳演唱专辑等三项大奖,他发表领奖感言时,说道:
“也有人说,我这样的音乐可能很粗糙,录音的设备也不齐全,但我就是要这样的音乐,谁叫我是周杰伦。”
如今,Jay出道19年,成名19年,享受过各种鲜花与掌声,家里也有娇妻和一儿一女,还有这么一批“老了后还爱你”的杰迷。周杰伦无疑是人生赢家,没错了。
03
记忆飘回到了初中,那时候刚开始听周杰伦,磁带买了一版又一版,趁着爸妈不注意,就把复读机里的英文磁带,换成了周杰伦的磁带,在家里听歌也不敢声音放的太大,时不时瞄一瞄被锁着的房门。
对了,那会儿还有个小本本,上面抄满了歌词,字歪歪扭扭的,估计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了,有事没事就会拿着歌词本跟着哼起来。后来有了MP3,悄悄的把耳机带着去学校,那根耳机线从校服里穿下去,就为了不被发现。
到了高中,午休时候学校会放广播,经常听到的也是周杰伦、林俊杰他们的歌;大学时,一个人慢悠悠在操场上散步,耳机里也有Jay的安慰。
周杰伦,是好多人的青春吧,他的旋律对于一代人来说,永远都是青春的旋律。“当然魅力太强被别人爱上我没办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周杰伦就是我们这些老人的偶像,一个能带给大众正能量的偶像。
GMIC 广州2019暨科学复兴节
将于7月26日~28日在广州开展
此外,还将展出20件藏品
#你什么时候喜欢听周杰伦的歌#
配图 | 网络
亲爱的你“在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