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炉》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古炉》的读后感10篇

2022-03-12 11:10: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炉》的读后感10篇

  《古炉》是一本由贾平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3.00元,页数:60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炉》读后感(三):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山神庙着火了,古炉村的最后净土着火了,古炉村人活着的信仰善人自焚了。 性有天理,心有道理,身尽情理。古炉村的理数已经毁了,纵是舍了命去,也救不下被斗争的每个人,甚至救不下风水树白皮松。 一切以虚空,应作如是观。善人的魂走了,像水一样流,像云一样飘,像鸟儿一样天空任逍遥。他的心留给了迫害他的村民,留给了他一直通心见性的村民。 善人是幸运的。营救朋友中于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开朗,别人没有成佛,他成了佛,别人没有参透,他参透了。 善人是孤独的。即使是一个最善良,最有魄力的读书人的良知,试图以一己之力修补社会的伦理道德,启迪村民的智慧,还是无法战胜庞大的愚民群体和浩浩荡荡的政治河流。 善人是可悲的,文化大革命的扭曲思想,早已将属于美丽小村的风华摧残的凋零殆尽,人世沧桑和时运浩荡,将文明压迫的光怪陆离。读书人唯一所有,不过是一只秃笔。挟携混沌,遗世苍凉,心境大抵如斯。 常人的孤独映衬着圣人的贞操,常人的可悲映衬着圣人的磨砺。 我曾经探究过中华英杰垂败之际的言行,文天祥最后留下的是“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而不是上天要亡我赵家天;夏完淳最后呐喊的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而不是反清复明之败,乃天亡之,非战之过。 当人生来成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图腾的时候,他的一切都要有意义。生如是,死亦如是。 善人为力所能及的村民说好了病,端正了心性。教导了葫芦媳妇孝顺,宽慰着狗尿苔快快成长,帮助婆婆和村民,留下了他的书,留下了它的心。 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做不到了。古炉村依然会乱,依然那么多人得怪病,相互猜疑陷害,相互杀戮。 善人改变不了世界,改不了古炉村,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是时间走了:焚我残躯,熊熊烈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去恶,唯光明故;喜怒哀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白鹿原》中,朱先生说过:自信生平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古炉》读后感(五):古炉里的中国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那个记忆,越来越清晰,这是我写作这段历史的根本原因。”贾平凹说当亲历这段历史的人一个个都从身边失去的时候,他有责任和义务去记录这段经历,作为一个年少幼稚的亲历者甚至是参与者。当然,贾平凹素来都不是伤痕文学的拥趸,也不是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愤怒。从一个十三四的的天真无知的少年的角度切入,去温故这段记忆,他说他要寻找的是这么一场狂躁紊乱地运动之所以在华夏大地上持续十年的几层原因。这种目的是负责的,是中肯的,是深刻的。
  冬天所代表的寒冷、肃杀被完全赋予给了文字所书写的故事,侵扰人们的还有不安、恐惧、愤怒。在孩子的世界里,好奇显得那么的突出。狗尿苔更是如此,幼稚、无知、懦弱还有他生理上各自短小的缺陷,更要命的是他在政治上出身不好,这在那个讲究出身的时代简直是致命的,所以村民们肆无忌惮地作践他、欺负他、侮辱他。所以除了要忍受饥饿和寒冷意外,他还要忍受别人精神上的虐待和凌辱,对一个可爱的孩子,是多么的残酷和无情。
  但是,那个“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被人骂成“不是平地卧的”的不可一时没人敢惹的“刺头”———夜霸槽不欺负他。虽然霸槽的身边有哈巴狗一样的势利眼,他们因为个人、家庭之间的新仇旧怨在动乱的时候趁机找到了各种报复的方式和手段。人性的善被掩藏,法制和道德被打碎,邪恶的东西被迅速地滋长生根。再加上对立的一方利益势力和外部的催生力量,本来就已混乱的局面就被激化的将近失控。但有两个人在整部书中是特殊的,一个是老支书朱大柜,一个是张口闭嘴就是人伦道德的能说病的善人。这两个人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我们似乎可以从书中找到贾平凹要找到的答案,那就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对真理和正义的坚持,对人性中的善的保持,使我们有力量能够走出阴冷的黑夜。也是为什么在那么一个浩劫的动乱严冬里,我们还能看到希望,还能守望着春天的到来。
  春天一定会到来的,只要我们坚信真理正义,只要我们怀有真理和正义。所以,作家把结尾定格在了春天,春天会驱散寒冷和阴霾,春天就是希望和美好,春天就是民族的未来。
 

  《古炉》读后感(八):没有古炉的古炉村

从六月初就开始看这本书,但是由于期末复习打乱了看书进度,每晚只看一点点,六月也就只读了两三章。剩下的十几章是在家里两天内看完的,五六十万字的长篇,我竟带着震颤就那样很快看完了。越往后面看越激动,越想一口气看完,却又越不想看到意料之中的悲剧结尾。

就像是遇到一本好书,你既迫不及待地想将它看完,又舍不得一下子全都把悬念揭晓,想留着慢慢品读。或者是你事先已经猜到了你不想看到的结尾,却偏不愿翻到最后。之前读《飘》的时候,我在两周时间里读完了《飘》的前部分,却在几乎半年之后才看了最后的四十多页。这种矛盾之情下深藏的,是作为一个读者,我们的情感与书中人物情感的相互渗透与交织。我们只有感同身受才能领悟到埋藏在文字深处的内蕴。

《古炉》的开头已给了很多悲剧的伏笔 ,比如说洛镇上的人说,古炉村山青水秀,而人却不好,女子长得黑,村里人又都得些怪病:秃子金的头发一夜之间全秃,马勺娘有心口疼,马勺有哮喘,来运娘腰疼,跟后爹腰疼,并且说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胃病。还有三婶口里的话,说古炉村过去生孩子都很顺,近五六年来孩子都是横着出生。这些古炉村人身上的灾祸及种种平静下的乱象便预示了悲剧的发生 。

《古炉》和《秦腔》这两本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叙述方式都是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就连贯穿两部小说的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有类似之处:《秦腔》里的引生,《古炉》里的狗尿苔。还有古老技艺的传承,秦腔和烧瓷。以及许多类似的情节,比如在路边给身子弱的孩子认干大,《秦腔》里白雪的孩子撞上引生,《古炉》里跟后的孩子撞上狗尿苔,还有对故事的后续发展囊括在预测之中,《秦腔》里中星他爹的占卜夏风不再回清风街,天义埋不到墓里,天智住的房又回到了白家,新生死于水,秦安能活到六十七,清风街二十年后有狼……《古炉》里善人预测古炉村的未来要靠狗尿苔,支书和杏开都要依靠狗尿苔。这些占卜或预测,实际上以一种较为隐晦的手法写出了故事的后续,而书中实际的结尾仅仅是未完待续。

书中还有许多细节和意象值得深究,狗尿苔闻到的气味,以及白皮松、杜仲树、昂嗤鱼、燕子、白尾巴红嘴鸟等等。

一样未完待续。

  《古炉》读后感(九):都是不得已的身处其中

‘狗尿苔’和‘善人’是这场运动之外的旁观者清醒者,‘善人’是理性的,超脱于外的,他用佛禅理论的世间乡土哲学来治疗古炉村人的病,来替这场运动把脉,他用农民所特有的语言来替人说病,说的都是基本的人伦道德,作为人,作为一个正常人应有的道德底线,但在全民皆疯全民皆病的社会形态中,他注定是个悲剧,当象征着古炉村的那颗松树被砍倒时,他也就对古炉彻底失去了信心,彻底对社会失去了信心。

‘狗尿苔’无父无母却因为爷爷叛逃台湾而成为四类分子,正常人眼中的傻子,疯子,嘲弄与戏虐的对象,但这个疯子却记录了古炉村的一切,见证了古炉村由正常变疯狂变病态的全过程。

  《古炉》读后感(十):《古炉》中的植物印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