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木川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青木川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3 20:36: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木川读后感精选10篇

  《青木川》是一本由叶广芩 著著作,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木川》读后感(一):因为喜欢,所以摘出来的故事

假期在家经同学推荐看《一代枭雄》,因为不满结局的狗血设置,来到学校后毅然决然的看了原版小说《青木川》。后来深入进去后,对小说中作为线索之一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小说并未像传统的说故事那样娓娓道来,而是通过一个作者在青木川这个地方不断的发掘一点一点拼凑而成。或许有时候,这种由片段构成的爱情故事更加的动人。
因为喜欢,在那段时间,脑子里翻来覆去的都是小说里的情节,于是决定写出来,也算是对自己那些天那么痴迷的一个交代。文笔拙劣,大家感兴趣的凑合着看吧。结尾也借用了王大导演的话。
 
我是青木川的徐忠德,川大历史系的学生,后肄业返回青木川当了民团司令魏福堂的总参谋长兼贴身警卫。魏老爷是青木川民团的团总,也是本地首富,靠种大烟起家,手下有百十来条枪,清一色美式装备,整个青木川,都为他马首是瞻。
故事发生在1945年夏,那一年开春,魏老爷新取的二房太太大赵小赵得了病,魏老爷差人送去西安治病的途中被人截了道,一行20多人只回来逃回来一个随行丫环。魏老爷肯定是伤心的,可是我们都知道魏老爷伤心的不是大赵小赵的死,而是他花了大价钱从西安请回来的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没有给他留下后代就走了。不知道是为什么,大赵小赵自从嫁过来之后,就逐渐变得古怪,每天神神叨叨的,底下人都说她俩是着了魔,但我是知道的,她俩得的病,在西医上叫抑郁症。对于大赵小赵的死,魏家大宅里的人感到更多的是一种解脱。只是老爷时常叹息,可能是读书不多的他,对书香门第的一种向往吧。
程立雪就是那一年夏天出现在青木川的。据说是她随在教育局当督查的丈夫来陕南视察,半道上遇到了土匪,丈夫弃她而去,幸好遇到魏司令从山中打猎回来,将她救下,并安置在魏府中。而此时的程立雪对丈夫危难时刻的独自逃去而感到心灰意冷,加之西安也无亲眷,又闻青木川原有一所学堂,只是因没有老师而荒废,索性留了下来,做了学堂的教书先生。
魏司令脾气火爆,做事说一不二,以前是没有人能做得了他的主的。可当程立雪到来后,一切都悄然发生着改变。那天新雨过后,魏司令邀程老师厅中品茶。山中夏日雨后的空气透着一股深彻肺腑的清幽,两人都不愿打破这宁静,只是啜饮着杯中的清茶,独留两屡茶香,袅袅升起,交汇于若隐若现之间。颦蹙间,程老师留意到大厅角落里的一架钢琴,那是魏福堂迎娶大赵小赵的时候,在西安买的。当时只图一个新潮,买回来之后却无人能够弹奏,放在那里成了摆设,久而久之,连魏福堂自己都快忘记了它的存在。程老师径自的走了过去,翻开琴盖,兀自的弹了起来。那时而悠扬,时而清脆的琴声飘扬出来,仿似只在大厅了绕了一个圈,就迫不及待的飞出窗外,与刚被雨洗刷过的翠竹以及明媚的阳光融合在一起。而此刻的魏福堂半举着那盏清茶 ,有些入神。
那天程老师跟魏司令说起建学校的事,谈起魏司令种大烟得来的钱是不义之财,是建立在坑害国人的基础上,如若拿来兴办学堂,也算是一件善举。我们当时着实是为程老师捏了一把汗的,若他时有谁敢这样说魏司令,吃枪子是逃不了的。可那天魏司令只是笑,并不言语。第二天,他差人找到程老师,答应拿出当年种大烟收入的七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够给整个民团每人再购置一把新枪了。要知道,在魏司令心里,枪的地位永远排在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学问前面。
那时候的我们都认为,程老师迟早都是要嫁入魏家的。虽然程老师会英语,通音律,是当时国立师范大学的高材生,魏司令人学问虽然不多,可也算一方豪杰,并且救过程老师的命,又将她奉如上宾,对于程老师提出的所有要求,有必从之。纵然天仙一般的女子,也没有不动心的道理。
可魏司令却从未提及,当程老师事必躬亲的忙碌于学校的建设现场时,他只是时不时的去转转,看看那程老师亲手设计的一石一镂,一草一木,听听程老师讲讲那似懂非懂的设计理念。有时他一呆就是一下午。
在落日的余晖中,一个一身戎装的男人和一个温婉的女子伫立在初具雏形的学堂前的画面,总是那么的美好。
学校建成之后,虽经程老师建议学费被魏福堂全免,但生源还是成了问题。大山里,多是穷人家的孩子,宁肯让孩子在家多干点活,也不愿送去做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学问。这件事愁坏了程老师,挨家挨户去找,挨家挨户去劝,劝孩子的父母们要着眼于将来,可是将来是个什么东西,山里的穷人们是不认的,他们只知道现在,现在送孩子去读书就是少了一个劳动力,家里多添了一张白吃饭的嘴。程老师没办法,反映到魏司令那,魏司令就让民团的弟兄带着枪挨家挨户去叫,魏司令虽然平时极霸道,但对自家乡邻百姓,还从未这样。农民们经不住枪吓唬,就都把孩子送来了。有一家男人极倔,咬定家里太穷,不管怎么劝怎么威胁,都不肯让孩子去读书。魏司令关他禁闭,整整七天。七天里干呆着不能干活,愁坏了那家人,终于还是松了口。自此,青木川的孩子们一个不拉,齐刷刷的坐在了学堂里。
春去冬来,虽然外面的世界战火纷飞,但是青木川这座群山中的陕南小镇,却始终守候着一份安详。这和魏福堂的努力不无关系,国民党的部队来了他敬着,红军来了他也不亏待,但始终保持中立,艰难的维系着小镇的宁静。就像和程老师的关系,不温不火,所有都觉得他们俩会在一起,但他俩却始终保持着那若有若无的距离。一个火一样的汉子,在那样素雅的女子面前,收敛了所有的锋芒,只是端端的敬着。而那样一个宁静的女子,也只有在他面前才流露出孩子般天真,那一颦一簇,像刚刚放晴的天空,干净而纯粹。
然而美好总是短暂的。
1950年夏,程老师病了。白日里,程老师还是一席长裙,素雅宁静。可晚上,校园后的校长住所里,那阵阵的咳嗽声敲打着每一个关心她的青木川人的心。好多个晚上,我看见魏司令站在校园寓所后,只是远远的望着,并不说话,只是在每一阵痛彻的咳嗽后,都会轻轻的叹息。
程老师的身体一天天变坏,原来红润的脸庞而今变得惨白。甚至在上课时,学生们都能清晰的看到她额上那因为强忍疼痛而渗出的密密的汗珠。请的看病先生来了一拨又一拨,看完时,都摇摇头,不知奈何。那段时间,魏司令就像是一头被关在笼子里发怒的豹子,暴怒焦躁,却又无可奈何。
有一天夜里,魏司令把我叫来,悄悄塞给了我一包东西,让我送到程老师住处。我拿到手里的一刹那,立刻就掂量出来,那不是别的东西,是大烟。要知道,那年全国已经解放,青木川新来的队伍正在对魏司令进行清算,已经限制了他活动范围只能在魏家大院,他所有的大烟都已在前几日尽数上交,如果被人知道要是他还私自藏有,那么处在风口浪尖的魏司令难逃一死。这些,司令他难道不知?我正欲开口,司令却淡淡的说:“小德子,我平日待你不薄。而今我行动受限,就交给了你。程老师日子不多了,我为她藏下这些,只求她能少些痛苦,希望你不要将这事透漏出去,坏了程老师的名声。”我不言,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来到程老师住所,屋里还亮着灯。轻叩房门,传出一声苍白的“请进”,熟悉而又陌生。进入屋内,一盏枯灯晃动,只见程老师坐在书桌前,穿着刚来青木川时那身西式的衣服,虽不如那时的光彩照人,却因虚弱的身子平添了几分端详。一张的信纸平铺,还带着未干的浓墨。我递上那包烟土,放在桌子上,程老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也仿似用尽了全部力气,淡淡的说:“谢谢你,小德子。”顿了一顿,像是诉说,又像是叹息:“难为福堂了。”接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我愣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程老师静静的坐着,额上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和微微颤抖的无色的嘴唇。我忽然意识到,那样一个骄傲的女子是不可能在他人面前去动那包烟土的,除了魏司令。于是匆匆道别。
第二天,程老师走了,是坐在那里安详的离开,一如来时那样,温婉美好。书桌上的那封信是留给魏司令的,我偷偷的藏了起来,送到了魏家大院。
后来,魏司令私藏大烟的事还是败露了,新成立的政府决定要枪毙他。行刑的前一天,我去给魏司令送临行酒时,他悄悄塞给我一样东西,要我烧在他的墓前,不是别的,正是那封信。我明白,他知道他死后不可能和程老师葬在一起,于是只期盼能守着那封信。
魏司令行刑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依如那年冬天。
魏司令墓前,火光中翻卷的那封信,我依稀看见:
我在最好的时候碰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时间了,想想说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如果还有来生。。。如果。。。

  《青木川》读后感(二):千秋万代名 寂寞身后事

青木川,陕西汉中宁强县的一个小镇,处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地。民国十五年,土匪出身的魏辅堂当上民团团总,开始了对青木川二十余年的统治,终成风云人物。叶广芩以魏辅堂和青木川历史人物地点为依托,创作了这部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作品《青木川》。
掌管青木川的魏富堂深知外面世界的广阔与复杂,于是死守青木川,依托种销大烟发展经济。遍地烟馆的青木川无一本地烟民,皆因魏与青木川百姓签订公约,青木川人不许抽烟否则要被枪毙。赵三娃的爹抽烟偷人被魏富堂一枪毙了,这成为解放后“苦大仇深”的赵三娃控诉魏富堂的血债。可惜赵三娃的儿子比他爷的烟瘾更大,新中国时进了三次戒毒所也戒不掉。
魏富堂捐资助学,大力资助本地孩子出山读书,其中不少日后成了国内有名的学问家,可无人公开承认自己是土匪供出来的。魏大兴土木、重金聘请著名设计师和专业技术工人,修建规模宏伟的辅仁中学,重金聘用老师讲学,开设文化、英语、俄语、戏曲、武术等课,强制青木川所有适龄儿童免费入学,家长不从者则关禁闭。因本家魏富民拒送儿子去学校,魏富堂关了魏富民十天地牢,逼其送子读书。解放后魏富民全然不提关押原因,毅然作证魏富堂“私设牢房、关押迫害革命群众”。
魏富堂为发展青木川经济,带领全部青壮出工修葺风雨桥,六十余年历经无数洪水,桥基至今纹丝不动。修桥过程中因事故死人,成为解放后“恶霸为卖大烟修桥砸死人”的又一血债。
魏一生不出大山,却从山外买进电话、留声机、沙发、黄包车,开化乡民;造法立规,禁止骂街打架、赌博嫖娼、欺负乡民……魏造福一方百姓,解放后却屡屡被百姓贯以各种“罪行”告发,1952年宁强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恶霸杀人罪判处魏死刑,将其处决在生前费尽心血修建的辅仁中学操场旁。
魏富堂在功成名就后并不是荒淫无度、欺男霸女、鱼肉邻里,而是繁荣商业、兴修水利、架桥修路、捐资助学、发展一方,这是一个土匪的济世情怀。看过小李子主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也看过菲茨杰拉德的原著,盖茨比功成名就后费劲周折去找初恋,我起初以为就是一个马吃回头草的老套故事,一直不明白盖茨比了不起在哪里。看完《青木川》后,似乎明白了一些。盖茨比从一个穷小子混到大富大贵,他有足够的条件可以去穷奢极欲,盖茨比却选择了追寻自己心中纯洁的爱情并为之努力不懈。土匪魏富堂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去坚持,并为之付出终生的努力。在一个无比现实和混乱的时代里,还有一颗纯真与执着的心,还能诚实坚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这就是了不起的地方。
根据《青木川》改编的电视剧《一代枭雄》把土匪出身的魏富堂变成了留洋归来的何辅堂,把魏富堂与谢静仪之间纯洁庄严的男女敬重知己之情终于讲成了狗血的三角恋故事,全片能让人记得就是那无处不在的七分裤时装秀。《潜伏》成就了孙红雷,可惜孙红雷主演的《一代枭雄》转身就糟蹋了《青木川》。我们有这么好的文学作品,怎么一上荧幕就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时间总会一点点拨开历史的真相,上世纪80年代,政府为魏辅堂平反,定性“开明绅士”,可惜世上再无魏老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

  《青木川》读后感(三):青木川

看青木川,完全是因为一代枭雄这部电视剧。这种为某个人物作传,讲述某人的传奇故事时,往往一个好的主演就让人不禁想看下去。比如亮剑里的李幼斌,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面的孙红雷,康熙王朝里面的陈道明,还有潜伏里的孙红雷,闯关东里面的李幼斌,都能算得上是经典了。看这部电视剧,就是觉得无论这个故事怎么样,孙红雷一定演的不错,比如说那个眨啊眨的标志性小眼睛,让人看着就觉得有智慧。也可能是偏见吧。反正最后我觉得电视剧的后半段剧情很狗血,尤其最后一节,何辅堂莫名其妙地被抓进了三号监狱,直到结尾才被放了出来。对于一个在一方自立为王的算是枭雄的这么个人来说,这是不是有点太扯了……还有魏正先,让何辅堂杀了多少次,竟然奇葩似的一直到最后别了个小手枪在路上遇到了何辅堂,还准备杀了他,我不说前几次,就最后西安被占领时那些军统的人不是叫嚣着为党国效忠吗,怎么就你跑出来了?除了俩人来来回回杀来杀去死不了之外,前面作为一个立传式的故事来说,是合格了的。
对于原著和电视剧来说,读完之后还是感觉差距比较大。感觉电视剧着重写了解放前的何辅堂的种种作为,原著则写了解放后何辅堂的种种遭遇,差距相当大,几乎就是完全的两个故事了。哦,也许能前后合并改成一个故事。
恩,青木川这本书里面,受电视剧的影响,我一直对于魏富堂抱有莫名的好感,读到最后,发现,真的和电视剧里面是两个人。个人觉得这本书里面的两个着墨最多的人物是魏富堂和林岚了,所有的回忆和线索都是根据他们两个进行的。其他的也不说了,说点自己想说 的。
青木川真正让我觉得要说的,是人性的丑陋。各色的人物在里面相继登场,围绕着魏富堂的被土改,被批判,被定罪,被杀,所谓的贫苦大众一个个地在书中展露他们的本性,对比着八十年代特有的改革开放,人心巨变以及各个人的现状,真的让人看到了人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李树敏的儿子佘鸿雁为最。还有佘黄花。可能这就是现实的丑陋之处吧。程校长不是完人,许忠德间接造成了魏富堂的悲剧,冯明做的都是好事吗,青女对女主人解苗子的揭发对吗,林岚的死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她至少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是正义和美好的化身,也不曾在后面的滚滚洪流中染上什么,在革命最好的年代走得那么纯粹,也是一种幸福。对于魏富堂,无论怎样,是降是反,他都不会有好结果,也不必说什么。很多电视剧都是在解放就收尾了,那解放后呢,让人不敢想。
很多人现在开始回忆起各种年代父母辈所受的迫害,印象最深的是野夫的母亲吧。当知识分子被视作时代向前的绊脚石,被潮流裹挟而过时,真是一个时代的人的不幸。
如果有机会,去到青木川看看吧。看看当年一代枭雄的地方,了解这些人,这些故事。

  《青木川》读后感(五):一点感想。

用四个字来概括《青木川》的创作手法,「复活历史」,冯明来到青木川想找寻五十多年前的革命光辉和与林岚的爱情回忆,冯小羽跟随父亲意外发现青木川老人们缄口不言的秘密,继而苦苦搜寻答案,钟博士则沉醉寻找杨贵妃芳踪,后来在蜀道发现唐安公主的坟墓。三个怀揣着不同目的的人,于同一时刻来到青木川,每个人互不干预又兼若有若无的联系,于不同角度在悬念和隐秘中复活了青木川七八十年来已经沉寂的历史。魏富堂这个人物实在精彩,不可一言以蔽之。说他是土匪,草菅人命,偏偏修桥办学资助乡间孩子去大城市读书。说他剥削人民,自己华衣美屋享受,偏偏青木川从老至小见过他的没见过他的乡民均尊称一声魏老爷。说他是土豹子,从来不肯出青木川,偏偏开上了青木川第一辆汽车,对山外现代文明表现出惊人的向往,或者说魏富堂是代表了闭塞的青木川几代人对山外文明的追求。对于魏福堂这个亦匪亦绅的复杂人物,在冯明这样的革命首长看来无疑是恶霸一个该杀,而在部分乡民和冯小羽看来则是怀念,敬重和欣赏。书中的魏富堂死于投诚后的清算,历史中真正存在过的魏辅唐,也是在一九五二年的四月被枪决处死。其实想来,就算魏富堂在土改中依然能够安身立命,他这样的身份背景,文革也是不可能逃过的。我个人觉得钟博士对杨贵妃的遗踪追访和全文不是很融合,但还是很好,这个小说很喜欢。

  《青木川》读后感(六):历史剧变中,小镇上的人们

先是看了电视剧《一代枭雄》,总觉得情节不顺畅,所以找到原著,看看作者本来的意思。
这本书的结尾,写了川陕交界处,青木川的三座坟。分别属于主人公魏富堂,共产党员林岚,小学校长谢静仪。
魏富堂是青木川人。在民国中期,政乱匪患,魏富堂做过土匪,在家乡即是一霸,发展大烟生意;同时又组织建设了青木川,修桥修路,还在谢静仪的建议下发展教育,使得小镇的孩子受到不亚于西安南京的教育。一生中较大的遗憾是娶了五位妻子却没有儿子,无法借着后代在学问上的成就,让自己和祖上的墓碑“戴令牌帽子”。所幸女儿到了美国,外孙上了耶鲁,读了博士,所以最终有了青木川之最的令牌。碑文百余字
林岚是建国初期到青木川打土匪,搞土改的文艺兵,牺牲在残余势力的刀下。是回乡探访的冯明的初恋。在冯明的努力下,政府批了汉白玉,描金粉的石碑。碑文二三百字。
谢静仪因被土匪袭击,丈夫弃自己而逃,决定在深山中的青木川终老。同时在这里实现了自己办学校搞教育的梦想。在魏富堂的支持下修了洋气的校舍,教育出了一批有学识的人。最终,她的碑是青石所做。碑面上除了“谢静仪长眠之地”几个字之外再无其他。但用作者的话说,“那些字甚至没有用漆描过,但是刻得很深”
我以为,本书的妙处就在于,通过多年后当地老人的回忆和评价,反映了这三类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魏富堂被新政权打倒,当地人的主流却还记着他的贡献,对他尊敬。林岚的土改是个过客,土地发了又收回。她的事迹其实已被当地人忘却,但金粉是要描的。小学老师谢静仪,以至柔的力量教化人心,开拓山民的眼界,虽自己身无后人,又没有组织的关照,但却深深地留在了山民的心中。前面说的三座碑,便是印证。
人的一生,晃晃数十年,当下真切的每一天,在未来看都是一个剪影,十数年做的事,一两句话便也带过了。大势浩浩然,人如一叶扁舟,浮沉难料。
然而,人们在每个关键时刻的决定,又是那样彰显着一个个不同灵魂的光辉。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多读些书,若能够大体上估计大势,做出自保,自乐的抉择,便是让人欣慰的了。若能乘势做些事情,那就极好的。若能造势,成势之未势,那么此生还有什么遗憾呢?
这本书,就是关于第一类人的故事吧。这样的书是有意思的,就像《白鹿原》一样,讲一个历史剧变的环境下,一个小地方的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剧变中,人性得以展现。

  《青木川》读后感(七):《青木川》:难以评断的功与过

读《青木川》,当然是因为开年大戏《一代枭雄》,看《一代枭雄》当然是冲着孙红雷去的,有人说《一代枭雄》像是民国版的《征服》。而孙红雷总能把亦正亦邪的人物演绎的如此讨人喜欢,所以让我萌生了一探原著小说《青木川》究竟的想法。
小说开篇就讲魏富堂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被枪毙的。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是以回忆的形式来叙述的。随着故事深入,发现了许多与《一代枭雄》不同的地方,比如魏富堂不像何辅堂,是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建筑师,魏富堂就是个土匪劣绅,鱼肉乡里,欺压百姓。电视剧一向以宣扬真善美为己任,而《一代枭雄》中,何辅堂向我们展示的,也都是造福百姓,建设家乡的正面形象。
实际上呢,《青木川》中的魏富堂他没什么文化,他做土匪,活埋红军,种植大烟,鱼肉乡里,杀人不眨眼。如果魏富堂只是这样一个人,那么就不具有任何争议性,不需要任何辩白,是个只需要直接打倒的恶霸。但魏富堂又不是这样,说他欺压百姓,他的民团却护了一方百姓的安全,有他在,周边的土匪不敢进犯。说他种植大烟,赚黑心钱,但他不许青木川的人民吸,谁吸枪毙谁。而后,因为谢静仪的出现,魏富堂铺桥修路,兴办学校,鼓励孩子读书并且自己出钱,谁又能说他没有造福一方?
实际上,魏富堂把青木川当作自己的地盘,青木川的人民归他管,所以,好也是他,坏也是他。对魏富堂,不能一句话盖棺定论,说白了,他当自己是青木川的土皇帝。
所以,魏富堂的作为带有了争议性。魏富堂本身是个没文化的土匪,他本来是安于这种生活的,只要能赚钱,管他是什么方式呢。但他在洗劫辘轳把教堂的时候,偶然间接触到了现代文明,这使他对进步心生向往,而后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魏富堂,开始了追求精神生活的漫长道路。
他迫切需要跻身文明行列,不管是什么方式。因为他意识到,没有文化,就不被人瞧得起,不管他再有钱有势,他照样不能为父亲修戴令牌的墓碑。所以他去了西安娶了大小赵,顺便还买了冰箱、留声机、钢琴和电话等,他觉得这些能够代表现代文明。可惜,在旁人眼里,不过徒有其表。大小赵没有如魏富堂的愿,给他生个一儿半女,反而把魏家大院搞的阴森森的。
而后大小赵的离开,中途被杀。魏富堂的外甥李树敏又送来了谢静仪,也就是程立雪。我觉得谢静仪的出现,完全符合了魏富堂对于文化以及他精神文明生活的追求,所以对于谢静仪的兴办学校的提议,他无不满足,而且肯花大价钱。
其实魏富堂真的变了一个人了吗?变成了一个造福百姓,建设一方的英雄?未必。至少不是立刻就变了的,或许谢静仪的提议,最初只是满足了魏富堂想成为一个文化人的虚荣心,然而谢静仪开阔的眼界以及渊博的学识,让魏富堂折服,并且在长久的相处中,受到了很大影响。
魏富堂受了谢静仪的影响之后,就变成了大善人了吗?也未必。他是青木川的民团团总,这样一个身份,就注定了他没办法是一个纯粹的人。况且,他本来就不纯粹了。他不是生来救世的,所以没有那么多圣母情结,很让人理解。
魏富堂这个人的功与过,在不同的人心里,有着不同的衡量。比如教导员冯明,认定了他就是土匪恶霸,因为他站在了革命的角度。而青木川曾经追随过魏富堂的老人们,都还念着他的好。那些被欺压过的百姓,恨他恨得牙痒痒。
而魏富堂在被枪毙几十年之后,因为时代的需要,又被塑造成了拥有正面形象的大英雄,他的女儿魏金玉终于为他的墓碑戴了令牌,因为魏富堂的外孙毕业于耶鲁。魏富堂一生的愿望,在他百年之后得以满足。而他的功与过,却真的没人能说得清,一切都是顺应局势。
电视剧《一代枭雄》中,没有涉及到过多关于革命的故事情节,而何辅堂也被冠以很正面的人物形象,比如种植大烟这种坏事,都交由刘二泉来做,而何辅堂的回归,就是打倒刘二泉,还风雷镇太平人间。
所以说,恐怕这就是小说比电视剧更加吸引人的地方。故事以作家冯小羽对程立雪以及整个青木川的研究为线索,一步步解开了沉寂了几十年的青木川之谜。而后,让魏富堂以及谢静仪这些人鲜活地呈现给读者。只是其中有一个细节,关于老年解苗子为什么眼球变黑,而不再是当初的蓝色,我一直没大搞明白。
相比较而言,《一代枭雄》着重呈现给我们的,是何辅堂这个人。而《青木川》着重呈现给我们的,不光是魏富堂,还有青木川。
《青木川》是魏富堂的故事,也是青木川人民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让青木川成为旅游胜地。所以《青木川》的意义,又远远不是一个故事那么简单。
叶广岑说,作家不仅仅是写故事的,更该是有所担当的文化人,将一个区域的百姓生活、城市兴衰等放在心上。她希望借由小说和电视剧的宣传,让青木川火起来。
对此,我心怀敬意。

  《青木川》读后感(八):开年阅读,并非书评。

这是我2014年开年阅读的第一本书,兴趣来自于热播的一部电视剧,更确切地说,源自于我喜欢在晚饭后拥着爱人看电视的那种踏实的幸福感受,也因此,电视剧后期的编排越来越糟糕,我也一样坚持看完了。看了下书的简介,才知改了很多,所以拿来翻翻,阅读原著会有更多的趣味。
原著中没有魏正先这个关键人物,原来贯穿何辅堂一生的那个仇人,其实并不重要。但冯明的出现,还是让自己猝不及防。当曾经共时性的信仰真实地崩塌时,本以为它在我生命里并不重要,但原来自己还是会如鲠在喉,温吞得难以忍受。
弱肉强食,政治的逻辑,生存的道理。理想做得大了,实现那一天,是辉煌,也是虚无。我也曾欣喜,来到一个有历史的地方,它的闭塞使自身保有了那份神秘,路途遥遥中吹过的风声,都是在吟唱岁月淌过的脉络。然而到达了,才发现如今的没落,早已将之与过去隔离,那些活生生的周遭,让我无心眷恋,离开才是征途。
青木川,多么美的名字,甘、陕、川三省的交界。在书中,有幸认识了,联想着那些无法言传的美景,一窥那些年几拨人马的你来我往,坚持,流血,而后旗开得胜,再之后的那段清洗,剩下的只有我卖凉皮和此外的冷漠。读过了,也就不想去了。
所谓相见不如怀念。
    
    

  《青木川》读后感(九):有一个地方不是很明白,求解答

有详细剧透,还没看完书的朋友请自动略过……
书中后期写到
解苗子怨恨青女,
因为当年魏富堂派青女给谢校长送药,让她帮忙出主意,“降”还是“扳”,谢校长给扳字画圈以表示这是错别字,然后思虑过度病发晕厥。许忠德与青女胡搅蛮缠趁机在“降”上画了圈。青女将纸带回去后并没有说明这是老许画的圈,魏老爷高兴的准备降了。解苗子心里还有些犯嘀咕,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后来魏富堂被枪决了。
我的问题是,不管谢校长圈哪个字,不管魏富堂降了还是反了,结局不都一样是死吗?青女说不说出许忠德画圈的事情,并没有多大影响啊。
为什么解苗子要怨恨青女呢?难道她相信魏富堂造反的话能打出一片新天地或是逃到台湾?按她对自己男人的了解,她应该明白魏老爷除了青木川那都不会去的呀。
就是这个小细节有些想不明白,求解答,谢谢。

  《青木川》读后感(十):一个好故事

小说应该说故事底子很厚重,但是作者把握缺乏力度,对人物的铺陈和描绘缺少深度,流于表象,对李树斌,解苗子,刘芳,林岚,他们的故事可以写的更精彩,本来像尘埃落定一样的故事,作者没有把握好,写的单薄了,而且故事如果把谢静仪和解苗子两个人的故事写的更复杂,特别是身份的真假,写的模糊朦胧而且没有结果的话,小说将更加吸引读者,虽然我们看到了结局,但是,这个结局让我们那么失落,那么不甘,就像冯明和魏金玉的见面,可惜了一个好故事。
下面的是随笔对电视剧(一代枭雄)的评价:如果小说有80分,电视剧只有40分,看到何辅堂进学校调戏程立雪的戏,就受不了了,胡改八改改的何辅堂简直就是穿西服,玩深沉的黑帮流氓,这不是黑帮片,故事里面的魏富堂,尚文明,尊师道,狡猾彪悍,但对程立雪(谢静仪)非常尊敬,两个人精神的交流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奇异又理所应当。就像一些美国电影,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其实选魏子演很合适,可惜导演人格分裂成两个角色,拍的不伦不类。穿着美式装备的土匪,特别是朱美人领着一群穿着大头鞋的女兵,去杀王三春,何辅堂在上海与黑帮大佬枪战,土包子演变成从外留洋回来的建筑师,骑马打枪抢银行,杀人放火讲仁义,怎么演绎成这样,电视剧真是不能认真看,幸好有更好的节目替代,已经换台不看了,在此留言以记录对原小说的些许感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