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贫穷的本质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贫穷的本质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3 20:37: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贫穷的本质的读后感10篇

  《贫穷的本质》是一本由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 / 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一):警惕贫穷陷阱中的“穷人思维”

现在最常听到别人说的词除了“丧”就是“穷”了,当然“丧”的根本还是因为“穷”。

所以看到这本书的副标题——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当即就决定要读。

虽然这本书针对的“穷人”是每天平均生活费用在0.99美分一下的人群,但也不得不承认,温饱解决后的我们自身或多或少依然存在着这里所说的“穷人思维”,写出来以自省。

穷人思维一:我只相信我“知道的信息”

《贫穷的本质》中举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孩子得了疟疾,本是只需服药就可以治愈的疾病,却因为母亲坚持认为“输液才有用”而认定医院不专业,从而拒绝再到医院就诊,而选择了更贵的私立医院。

这是典型的只相信“知道的信息”导致的不必要消费。互联网发展,信息的最大化共享已经让公开信息超载,但我们是否在获取信息上依然是只看自己相信的呢?能否客观地看待不同的看法然后做出决策?如果在看到颠覆自己认知的看法时还只是骂骂咧咧,而非思考,那会一直以一种偏见的态度做出决策,自然而然会引发更多错误的决策。

穷人思维二:活在当下,所以要及时行乐

活在当下是好的,但及时行乐常常会导致的结果是更穷。正如书中所描述的情景:每日0.99美元的生活费常常让家庭成员吃不饱饭,但当整个家庭有更多可支配收入时,他们没有选择更有营养,能强身健体的食物,反而是选择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的甜食糕点;同样的,在提供娱乐的电视机和小成本投资创业之间选择了电视机。

为什么会如此呢?报告显示,穷人总是缺乏一种长久的计划,更容易有一种“得过且过”、“今宵有酒今宵醉”的短视价值观,这也导致他们在进行长远投资和短期享乐之间选择了短期享乐,长久来看会让脱贫的脚步越来越艰难。

穷人思维三:面子第一,丢什么不能丢了面子

跟中国的农村相似,在印度农村婚礼、葬礼的花费也是巨大的,因为是文化贫瘠的地区少有的盛事,面临的是邻里、村民之间的攀比,不能丢了“面子”。很多家庭因此而背上巨额高利贷,越来越穷。与此同时,真正应该投资的儿童教育、预防医疗等却无法得到重视。

不难发现,不少“穷人”都有类似的想法,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用各种高消费包装自己,本是自己无力负担的消费也要硬撑面子拿下,导致的后果就是自己背上越来越多的债务,从而错失了投资自我,赢回自尊的真正道路…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二):为什么他们愿意借钱给穷人?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xx宝裸条事件,有豆友疑惑,为什么这些人愿意借钱给那些一看就没有偿还能力的学生?其实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有句话,高收益背后是高风险。这句话也可以放过来理解,高风险背后是高收益(否则这些高风险的生意就不会有人做了)。
XX宝的运营思路是,一个人想通过XX宝借到钱,只能向其添加为“熟人”的联系人借钱,而其他用户则看不到此人的借款信息。平台方默认“熟人”之间是相互熟识的,所以平台不承担借贷风险,风险由借款人和出借人双方自担。但实际上,这里的“熟人”却往往不是真正的熟人。在XX宝之外,一些需要借款的学生和出借人都在几个QQ群里,想借多少钱、什么时候还,这些条件谈好后再在XX宝上互相添加好友,这些人其实互相根本就不认识。
根据上述信息,XX宝的本意是通过熟人借款来化解在国内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借款人不还款的风险。可惜场外协议的存在不仅没有化解风险,反而还越积越大。
在Abhijit V Banerjee与Esther Duflo所著《贫穷的本质》这本书上,印度小额借贷公司的发展历程刚好可以和XX宝裸照事件对照。
先说说银行为什么不做小额贷款的生意,小额贷款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风险高利润低。
风险高:需要借小额贷款的往往是没有稳定收入的穷人,还款能力不足,借款不还的风险高。
利润低:借款不还的风险高,也就意味着在放出每笔借贷时银行需要花费更多的管理成本——包括借款前进行更详细的借款人调查、在借款人拒绝还款后通过各种程序催收款。更高的管理成本也就意味着每笔小额贷款,银行获取的利润相对较低。 因此,银行往往选择干脆放弃小额贷款业务。
而印度的民间高 利 贷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们通过提高利率来覆盖掉可能有的坏账风险。比如一共放出了10笔借款,每笔借款1000元。预计坏账率是8成。也即是放款人需要将借款利率提高至可回款的数目收益能覆盖掉另外8笔收不回来的款项。民间高利贷利息往往在年化25%以上,高利率的背后是放款人承担的高风险。 然后,每个放款者负责一个固定的区域,比如一条村或者一个区。通过只对固定地域成员放款,减低借款前的调查成本与催债成本。即同在一条村,你不还债我立马就能上门催债。 最后,是通过收取押金来减小还款风险。比如你借1000元却只能拿到800元。
印度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有组织的社区担保体系降低小额借贷的坏账率,从而降低了借款利率。具体做法是小额贷款公司工作人员将一个地区内的借款人每5、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每周线下聚会,每周每人还一点款,直到借款项目结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偿还记录,小组成员之间还有连带担保责任。 同地区内的借款小组,当小组成员每人每周都及时还款时,会形成一种社会压力,即不还款的人会在当地社区内降低名誉与信用度。由此坏账的风险与管理成本降低。另外每周还款的短周期,也让坏账风险减少。
对照印度的民间高 利 贷与小额贷款公司,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民间高 利 贷的风险由放款人承担,放款人通过提高利率降低坏账风险。而小额贷款公司是由公司承担坏账风险,通过管理同社区借款人小组来降低风险。
由此对照XX宝原本的运营思路为通过熟人借贷,降低借款人情况调查与催债成本,不还款带来的社会压力也会让坏账率降低。在成本低、坏账风险低的基础上降低借款利息。可以算是综合了印度民间高利贷与小额借贷公司的方法了。
最后闹出裸照借款事件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平台没办法判断是否是真实的熟人在借款放款。不是建立在熟人关系上的借款也就无从谈论降低借款的管理成本与坏账风险了。另外,坏账风险由贷款人承担,而不是由平台承担。
化身民间高 利 贷工具的平台的模式特点如下:
高风险:陌生人借款,管理成本与坏账风险增加;借贷人大部分为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还款能力堪忧。
高利率,借款周利息高达30%。通过高利率覆盖高风险。
由此,XX宝成为了一个民间高 利 贷的放款渠道。高利率与暴力胁逼还款手段自然重新出现。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五):《贫穷的本质》穷人为什么会穷?

穷人为什么会穷,这是一个很广的问题!涉及到的范围也很多,有国家、个人、环境、健康等等因素在里面。一般我们解释贫穷的原因无非就四个:饥饿、健康、教育程度、家庭人口!但这些真的是贫穷的正真原因么?其中似乎有一定的悖论在里面!
贫穷的人似乎总是陷在贫穷陷阱里面,即今天的投资低于明天的回报。然而造常理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明天的收入应该高于或等于今天的投入才是!就像书中的年轻农民肯尼迪,如果知道化肥的重要性,为什么还得等人施舍援助呢?生活之所以是生活就是因为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总能给失败找出千万种理由!
那饥饿是不是导致贫穷的原因呢?似乎不是,穷人也喜欢寻找口味好的,而非卡路里高的食物,就算为此多花一点钱!不过这个也比较好解释,民以食为天,有上餐没下餐的吃饭谁还回去考虑卡路里?贫穷一定会导致饥饿,但饥饿不一定会导致贫穷。
至于健康、教育程度、家庭人口,也只是导致贫穷的一定原因。特别是健康,主要因为贫穷的人不会为健康做投资,因为这些完全看不到现时回报。也就等待着疾病时候病哪医哪。可等爆发时,却是小钱不花花大钱了,一瞬间又将整个家庭往贫穷的深渊里拽!
穷人不懂得投资策略,急功近利的想现播现收一本万利。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没错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就是这样,导致现在形成一个巨型的泡沫,瞬间破裂必定将我们又拖回贫穷的深渊里。
很多时候穷人做生意完全是为了混口饭吃,而不是象富有的人想作为一个事业去长期发展,于是贫穷的人更像墙头草随风倒。我朝到处都是这里惊恐的投机者,所以中国的股市的熔断机制不能制造稳定,只会编辑恐慌。
教育问题和健康问题相似。人们认定一个信念时就不会改变,特别是涉及到钱的时候。于是我们觉得孩子笨的时候,他也就真的笨了,迫于家庭经济压力,也供不上,也就不应该也不能继续上学了。
而家庭人口问题,三餐不保,买不买避孕套避孕药呢?于是多一张嘴也就再多一份劳累,也就再多一份贫穷了。
当然,贫穷与国家制度的关系很大。一个法规不全的国度,或一个光要牛挤奶,不让牛吃草的国度。腐败易滋生,国家也就停滞不前了。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六):如何摆脱“穷人思维”?


本书曾获《金融时报》评选的“年度最佳图书奖”。
 
《贫穷的本质》是两位作者历经15年实证调查写成,它主要讨论的是贫穷的原因,以及对主流“扶贫观念”的反思。
下面来给大家精读一下这本书。
穷人为什么这么穷?
 
一、穷人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
 
1. 穷人会生一堆孩子,但生孩子不是观念落后,而是一种理性思考,因为穷人所在的国家往往没有社会保障体系,想规避养老和医疗风险,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但是子女身上不确定性太多,或者早夭,或者关系不好,或者没能力养老,穷人往往采取多生几个的策略,尽量规避风险。
 
 2. 婚姻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方式。印度的穷人一般会将自己的女儿嫁到不远不近的村庄,如果两个村子太近,气候完全一样,你这里发洪水,我这个也发洪水,谁也帮不上谁。两个村子隔开一段距离,气候条件就不一样了,遇到灾险,不至于全军覆没,还可互相帮助。
 
3.穷人借高利贷,是因为正规金融体系排斥穷人。高利贷的利息高是由风险定价决定的,并非剥削。穷人使用高利贷规避可能出现的灾病风险,几乎不可能脱贫,因为高利贷的利息成本和穷人的违约率“一损俱损”。
 
 
 
二、穷人不做远期规划
 
1.绝大多数地方的穷人对教育很不重视,即便很多慈善组织跑来给他们建立学校、普及教育的好处,家长们积极性也不高。因为穷人并不确定10个儿女里,哪个可能会给他养老,而偏偏教育是个长期投入,要好多年后才能看到成效。让穷人赌一个遥遥无期的结果,要冒太大风险。他们宁愿把钱花到马上就能见效的事情上,比如买点食物,改善一下伙食。
 
2.穷人是很穷,连填饱肚子都有困难,如果他们得到慈善机构的粮食补助,但穷人会拿补贴的钱去买电视机、收音机。和我们的直觉相反,对穷人来说,他首要选择不是填饱肚子,而是让自己毫无希望的贫穷生活少一点儿乏味。
 
3.人的压力和一种叫皮质醇激素水平相关,皮质醇水平越高就代表压力越大。穷人长期处于生存压力中,皮质醇水平很高,这会影响大脑的部分区域,比如前额皮质、类扁桃体等,这些是认知功能的重要区域。所以,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的穷人,他们不太可能会做出理智的决定、长远的决策。
 
 
 
三、穷人充满执拗和偏见
 
1.穷人会把自己的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但他们的花销很不科学。比如,穷人特别喜欢用抗生素,而且经常会做一些为时已晚的外科手术。也就是说,穷人平常不会花点小钱预防疾病,而等到健康真的出了大问题了,他们又不惜借钱来拼命治疗。穷人相信一种理论,他们觉得药物直接输送至血液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们觉得输液比口服药物更有效,会大量的使用抗生素。
 
2.说服穷人父母们让孩子来打疫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因为他们不相信疫苗,并不是所有没接种的孩子都会感染麻疹,但这事儿在家长们看来就有问题了,接种的和没接种的都没得病啊,说明疫苗没用。接种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疾病,其他的疾病可预防不了,受过教育的父母就觉得自己受了骗,以后再也不让孩子打疫苗了。
 
 
 
四、我们和穷人思维上没有本质区别
 
1.很多人一辈子省吃俭用,不办健身卡、不舍得体检,真的检查出大病了,哪怕是晚期,全家人都会四处举债借钱,做各种昂贵的手术,只为延长哪怕几个月的生命。
 
2.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工作学习,因为游戏的设计者利用了心理学上刺激反馈的概念,这种机制给你一个短期刺激,做一个动作就会有相应的反馈出现,而工作学习是个苦活,还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不如游戏里即时刺激有趣。
 
3.在不懂的事情上,我们一样有偏见,在网上慷慨激昂的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并不清楚转基因到底是什么,只是凭感觉认为人工的东西不如天然。去医院看病,明明看不懂,但主管会觉得医生肯定做不必要的检查了,在我们认知水平达不到的领域,我们也喜欢按直觉和情绪去理解很多东西。
 
 
 
总结一下: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第一,避险手段太落后,第二,他们只顾眼前,不做任何长远规划,第三,因为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对不懂的东西有太多偏见。其实我们和穷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犯的错误,我们也在犯。
 
 
 
微信公众号: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七):穷人应该怎么帮助?

这本书研究了穷人面对饥饿、疾病、教育、人口等一系列问题时的行为和选择,并且分析了小额贷款、存款、创业、选举等方面对穷人进行政策倾斜所产生的效果和局限。
书中有一个结论很有意思:人们都有自制力差、时间不耐(宁有一鸟在手,不愿众鸟在林)、懒惰等毛病,并且穷人只所以一直陷于“贫穷陷阱”,原因就在于穷人因为没有资源,很难从这个陷阱中跃出。
作者在第一部分通过一些生活案例,结合一些学者研究的随机对照实验,分别分析了食品、健康、教育、人口是否是“贫困陷阱”的影响因素,作者的结论是这要分情况,看问题,这个陷阱并不存在于所有领域。富人也可能有一天变为穷人,穷人也可能机缘巧合,成为富人。所以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在何种情况下,应该担心可能会陷入“贫穷陷阱”?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那么一方面会错误认为有的人处于“贫穷陷阱”,而采取不必要的帮助措施;另一方面,则会出现陷阱就在眼前,而竟不自知,从而加重问题。
作者在第二部分则分析了穷人在金融方面的特点:时间不耐(没有远大眼光)、心理上的沉淀成本等。由于他们的钱本身就少,这造成他们不愿意把金钱进行投资,而更愿意用于消费。但是他们也有一系列方法降低挣钱的风险,比如一家人做不同的工作、将孩子嫁给近处的富裕人家等。还有穷人的性别对他们的金钱观念也有影响:女性更容易被认为他们是为家庭挣钱,而男人更容易被认可为自己挣钱。但是女性的挣钱能力肯定不如男性,这也可能是走不出“贫穷陷阱”的重要原因。
总之,本书是一本非常有意思,并且总结了大量科学的研究,还有正反两方的观点。对于学者来说,可以以此为基础,查阅后面注释中的参考文献,来进入这个研究领域。比如我作为卫生政策研究者,就深深感到第三章(健康)、第五章(人口)的一些研究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对于普通读者,我感觉可以通过这本书立体的了解贫穷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什么时候应该帮人,什么时候不应该帮人”的问题。
最后我想起了阿玛蒂亚·森在研究福利经济学中所提到的理念:社会科学应该是以解决“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么活着”为目的的。这本书正是为此而生,期待更多的这样的书得以出版,并译成中文。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九):为什么大多数穷人不能变富有?

1、贫穷的人更容易生病。缺乏各种预防措施、卫生用品、保健知识、营养食物,穷人从小就不能像富人那样健康成长,每次生病都会加剧其贫穷程度。
2、需要更多的自控能力。穷人必须长时间没有任何“享受”(稍微美味的食物、廉价的玩具等)才能积累起一笔钱,他们很难坚持做到这点。
3、穷人知道的很少。每天的生活重心在于如何省下一分钱、如何吃饱等,缺乏致富的渠道。
4、生活的风险很大,一场病就能让一个家破产。
5、大多数穷人对于多余钱的首要选择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乏味,所以现在基本是人手一部只能手机。
6、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需要花很长时间,而人的大脑不喜欢。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十):跳出“贫穷陷阱”

难读,但是干货满满。怎样跳出“贫穷陷阱”?靠自己慢慢爬,一不小心跌落就是粉身碎骨,所以更多的人选择栖居在茅屋下食蝼蚁饮甘露,真真“穷”其一生;靠资本家游戏时拿百万英镑投壶幸运中标一夜小康,一旦形成对救济粮的依赖就沦为小岗村的十八户懒汉;靠陷阱外的人送下来垫脚石,再依靠自己的努力攀登,跳出贫穷陷阱。可是差的就是那外力送下来的垫脚石,扼杀底层阶级向上攀登的欲望的,就是越来越少的外力。

穷人究竟要为自己的贫穷负多大责任?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现在我们叫打赢扶贫攻坚战,是把脱贫当做一场战争,而且是攻坚战。真的有这么难吗?

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贫困中的典型,连春晚都设了分会场在这里吸睛,现实却重重打了人们一个清脆的耳光:我们载歌载舞的彝族人民安贫乐道,用你来帮我脱贫?有趣的很。前些天注意到大凉山招工的时候一些用人单位明确写着:不招彝族。于是有人出来说你这是激化民族矛盾,可是想想也知道:彝族自治州啊,这得是被逼到什么份上才做出这样大义灭亲的行为?

我们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朴实的民族,要我说纯粹瞎扯淡。说大多数汉族是勤劳朴实还说得过去,那些个有事没事载歌载舞的,哪只眼睛看到他们勤劳了?劳动人民有功夫有事没事载歌载舞吗?把捐赠的床板劈了当柴烧,送来的羊羔猪仔炖了吃了没想着要养大卖钱,领来救助金就对酒当歌载歌载舞:他能不穷吗?

所以扶贫到底要怎么扶?真是个大问题。从根本上,他们已经穷烂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