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10篇

2022-04-03 20:37: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现在终结萧条!》是一本由[美] 保罗·克鲁格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44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12-9-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三):对于一些宏观经济和货币学的体会

从他出的书来看,我们的克鲁格曼是一位政治家,坚定的民主党人,多过于他是一位经济学家。为了表达他坚定的政治观点和对收入不平等的厌恶,他为大众写的书故意忽略了很多经济学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比如在巴曙松写的序言中也提到,克鲁格曼先生对于结构性失业视而不见。当然,他对战胜萧条提出的方案也是很可笑的简单。”加油美国,多发点货币,多发点债,多修点水坝...“
近来阅读包括宏观经济学各派的一些基础大众读物,作为一个投资人,我想记录一下我对宏观经济及货币的一些看法和如何战胜萧条!
首先,任何宏观经济问题都面临着两大息息相关的问题:经济运行的目标及在政治上是否可以可行。
对于任何经济体,其总量和复杂程度制止了任何人对其运行的真实状况有100%的实时了解,这注定了宏观经济政策。更何况,对于什么是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人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注定了宏观经济政策就是一个无头苍蝇。
同时,不同人群,政治和经济利益不同,对于健康的宏观经济的定义也不一样。发财的富人和失业的穷人对于宏观经济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因此,代表不同人群的各个党派对于宏观经济的观点也会不停扭曲。经济政策在民主社会是妥协的产物,但可能已经失去了当初制定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
其次,让我们试图讨论(站在第三者的客观角度上),什么是健康的宏观经济体:
1)关于经济增长:每年是否一定要存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多少才符合健康的标准?其实,只要经济体内人均财富达到一定标准,增长的要求很低。个人觉得,只要财富分配合理,在一定富裕的社会中,经济波动带来的财富减少并非不可接受。(政治上肯定不正确)
2)关于财富分配:这个可能是政治上问题多余经济上问题,但基于社会的共同富裕,但又不能奖励懒人,累进税率和基本社会保障可能是必须的。
3)关于社会制度:要实现人均财富达到标准,又进行有效地分配,健康透明和高效的社会制度可能是一个必须条件。只有所谓“制度成本”或者透明的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可能增长至较高的人均财富并实现真实的累进税率和基本社会保障。(政治社会问题,经济政策永远不可能改变社会制度)
4)关于就业:所谓结构性失业消失,但是结构性失业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定义和估量的概念,只存在于学术中,不存在于现实社会中。失业者自己不会知道是否属于结构性。充分就业也一样,随着经济的进步,充分就业的标准也会变化。
5)关于政府的角色:政府是否应该出短期的经济刺激?这是宏观经济学家讨论最激烈的话题。我赞成的是,政府作为一个非客观的第三方,主动引导基金的繁荣也好萧条也好,都是错误的。由于信息不完全,民主决策等原因,政府主动经济政策极易产生资源错配。但是政府的政策又必须提供健康的法治环境,事前监督并事后惩罚,并稳定货币,防止挤兑和政府垮台。因此,就政府的单条政策或法律而言,通常主动引导和提供环境是混合并且难以区分的,这也造成了宏观经济的波动和困扰。
就个人观点,要保持长久繁荣,如下社会政策可能是必须的:
1)社会和政府的高效透明,法治社会
2)市场不存在管制,资源配置高效
3)提供社会保障和免费的高质量基础教育
4)对于失业人员进行强制就业培训
5)对接发达的资本市场以鼓励创业和创新
6)在做到以上长期政策的时候,除了防止挤兑和垮台,没有额外的短期经济刺激政策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四):我们拿什么终结萧条

自2007年美国资贷危机开始,到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这一轮经济大衰退仍在四处蔓延,丝毫没有尘埃落定的迹象,其对世界的影响也堪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比,可谓创深痛巨。应对巨大的挑战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这次我们又该怎么办?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其新书《现在终结萧条!》中又一次祭出了凯恩斯主义的大旗——加大干预,终结萧条!
        
克鲁格曼首先分析了当下美国以及欧洲严峻的经济形势,并与上世纪的大萧条进行了对比,用他不无夸张的语调说,各国所采取的政策使人绝望,糟糕程度“堪比希特勒时期”。他利用“婴儿看护社”的例子驳斥了认为就业不足是结构所致的观点,指出现在的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发动机的难题”,正深陷流动性陷阱,由于经济体系的自我强化作用,经济状况会越来越糟,直至滑向深渊,而这一切都与需求有关,都是消费不足惹的祸。他乐观的表示,只要采取积极的、妥当的经济政策,人们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终结萧条,恢复增长。
    
克鲁格曼认为,世界经济之所以深陷衰退泥潭5年之久仍不能自拔,是因为人们错误的危机分析,以及错误的经济政策。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他用“明斯基时刻”进行了解释:长期的经济稳定,人们的风险意识淡薄,再加之缺乏监管的银行家们在此中推波助澜,投资者倾向于承担越来越大的风险,采用越来越高的债务杠杆,直到其拥有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足以偿付他们用来获得资产所举的债务,资产泡沫破灭,经济危机爆发(他在这里提出的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社会的不平等也会引发经济危机——首先是社会不平等造成教育不平等,进而影响收入的不平等,在支出瀑布的作用下,富者收入暴增而大举消费,中产阶级收入增长缓慢支出却大幅增加,债务负担越来越重,不堪一击)。面对这种状况,人们无一例外要紧缩开支,降低债务。殊不知这种错误的做法正是一剂毒药,使经济长期陷于衰退之中。
        
克鲁格曼对美国政府在这次危机中应对措施进行了评判。他首先不无讽刺的称那些主张只有紧缩才能挽救经济的人为“蹩脚的经济学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他认为,奥巴马政府所采取的政策虽然对路,但70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相对于美国的经济总量而言明显力度太小,最多只能起到稳定金融系统的作用,但是稳定无法创造繁荣。那么,美国又为什么不采取更为激进的刺激措施呢?他认为是政治的影响——富裕阶层作为紧缩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对经济刺激政策持反对态度,他们不但自身就身居高位,而且对经济政策制定者中的保守势力拥有更大的影响力,甚至不惜加以收买。
        
克鲁格曼同时也对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对采取刺激政策的误解进行了解释,以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一是他认为所谓的赤字危机根本就是是纯粹的心理恐惧而不是真实存在的威胁,它所占美国经济总量的比例还远远未到警戒线,美国国债融资成本的下降也说明市场对其没有任何担忧。二是他认为对于美国来说,通货膨胀是福不是祸。美国本身的通胀率很低,当前又正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采取刺激政策,印发大量的钞票根本不可能引发通胀,而适度的通胀一方面可以使当前的实际利率降至零以下,带来更多的借贷,又可以使美国的名誉工资呈现增长,刺激人们的消费意愿,更有利于经济的复苏。
        
行文至此,我几乎都是在重述克鲁格曼先生的观点,他的文采飞扬并不能弥补其在论证上的巨大漏洞,下面我将表达一下对这些观点的异见或者疑问:首先,他缺乏政治眼光。经济不是道德剧却是政治剧,经济原因的背后往往是政治,他认为美国可以通过加印美元来稀释债务的做法,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无赖做法是在损耗美国的国际政治信用,同时,当美国的国债随着它的QE而不断贬值的时候,债权人抛售的可能性是始终存在的,至少可以不再继续买入,那时则意味着美国融资成本的迅速上升,对美国的打击是巨大的,也是致命的。他在谈到此类问题时那种不以为然的语气让人感觉他可能真的没有意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几乎不可能,应该是他为了突出自己的观点而故意忽视)。其次,债务的确是现实的威胁。美国政府要为自己的QE承担后果,同时美国民众同样需要为自己过度消费、过度借贷付出代价。因为当下的巨额债务正是在上一轮经济繁荣期积累下的,是消费主义大肆横行的必然结果,在新到来的经济繁荣期内人们又如何会拒绝负债呢?他们不但不会如他所言主动的在经济繁荣期内保持支出不变并逐渐消减债务,并且会受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对债务稀释作用的鼓励而进一步增加借贷。显而易见,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债务无疑会象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再次,刺激政策是有风险的。所谓的经济政策都是为了平抑经济周期曲线,减缓经济波动对人们生活的冲击。根据货币不灭原理,为刺激经济而超发的货币并不会自动消失,而是始终沉淀在经济体系中,当其总量超过经济需求时普必然会引发通胀,甚至是激烈的恶性通胀。所以说,这些刺激政策可能只是推迟了危机,或者把危机推向了反面,而并没有彻底解决。或许也象他认为适度的通胀是良性的,适度的萧条也是有益的,能够对经济体系进行及时的优胜劣汰,更有利于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
自从上世纪大萧条以来,应对萧条都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件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政府垮台,因此各国政府都在寻找战胜萧条的必胜之策。但经济太复杂了,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难有万全之策。在危机面前,克鲁格曼的乐观态度是我所赞赏的,他所提出的加大政府支出以刺激经济、创造就业的措施经过历史检验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但是否如他所说与紧缩政策绝对排斥(比如支出结构、力度上的调整)、是否如此简单易行,却还有待商榷,而且其应用的范围、强度、时长,以及配套的措施、引发的后果,包括我们的具体国情等等,都必须在运用之前加以综合考量。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六):且看克鲁格曼的经济政策建议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保罗•克鲁格曼。这位仁兄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成功地预言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从而在经济学界奠定了他作为新一代经济学大师的地位。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金融危机蔓延到其他国家,造成世界性的经济衰退。颇有象征意义的是,正逢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这位仁兄获得了200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更是让这位经济学家扬名天下,他的经济理论也更为世人熟悉,他的言论也更为引人关注。这本《现在终结萧条!》是这位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的最近作品,英文版于2012年出版。中信出版社于同一年马上推出中文译本,可谓相当及时啊!这本书的书名《现在终结萧条!》口气相当大,不知道这位被视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救世主”,有什么高招可以终结这次影响深远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的确吊人胃口,我们不妨参阅一下。
    从2007年首先在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后延到其他国家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到现在已经整整六个年头了,还没有结束的迹象,虽有一些好转的苗头。现在探讨金融危机的书籍已经汗牛充栋,相当多了。这些探讨金融危机的书籍中,大部分是解释这次大危机是怎么发生的,而能够指出在这场经济大衰退中,我们该怎么办的书籍相对是比较少的,应该说能够明确指出我们该怎么办,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是比较困难的,这不但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且要对政府的运作过程,政策的可行性有相当的了解。克鲁格曼不是一个纯粹的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他对政府政策的参与早就有先例了,据说,1983年美国的总统经济报告就是由他主笔的。
    在这本书的开篇,作者认为当时的经济形势是比较糟糕的(大致是写作这本书的2012年2月左右),当然作者主要指的是美国的经济形势,而且他认为主要的经济政策不对头,甚至把这些政策和希特勒时期的政策相比。但作者认为还是有能力终结经济萧条状态的。如何走出经济的萧条?作者开的药方和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类似:当今世界各国需要加大政府开支。如果私企不愿花钱,政府帮忙花钱。美国需要强有力的财政刺激计划和美联储及其国外合作伙伴额政策支持。怪不得,克鲁格曼被视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对于美国的巨额债务,作者认为不用担心,但我是挺担心的。对于赤字问题,作者认为对美国来说不是问题,但在我看来,这对其他国家的伤害挺大的,而且赤字太多,入不敷出,迟早出问题,只是把出问题的时间往后推迟几年而已。作者还认为美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而且通货膨胀对美国还是有好处的。如果美联储推行指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发展未必有利,这真让人有点担心和害怕。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八):政府有能力终结萧条

经济学方面的书,之前只粗略地翻过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教材。克鲁格特的《现在终结萧条!》是读完的第一本经济学专著。从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到危机爆发的原因,层层分析,最终指出解决经济难题的灵丹妙药:强有力的政策刺激计划和美联储及其国外或作伙伴的政策支持。
五年过去了,全球经济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全面复苏,反而出现新的经济疲软和高涨的失业率。此次危机源于房地产行业,但是,建筑行业从业者的失业人数(仅占总失业人口的8%)并未多于其他行业从业者,结构性失业已经成为不攻自破的谎言。事实上,并不存在哪种职业或者有某种技能的人就业好的现象。刚迈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失业意味着教育的浪费,而技术类工人的长期失业意味着他们的工作技能要遭到腐蚀。
高的失业率和低的经济产量源自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组合消费不足。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住宅建筑和消费品支出下降,从而使企业不再扩大再生产,政府缺乏收入而削减开支,我们面临全面的需求不足。因此,要想繁荣,先充分消费。当消费者和企业不愿消费的时候,政府应该站住来帮忙刺激消费。
银行家的作为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他们的贪婪俨然是促成危机的凶器。在等级社会里,他们作为金子塔顶的一小撮人,通过影响和改变社会法则(包括政策和法律等)占据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尽管,他们并不创造财富。(《华尔街》中戈登盖克是这群人的典型代表。)技术发展促使收入不断增长,但是,塔顶人群收入增长的加速度令底层人士望尘莫及。从而,富人越来越富,社会的不平等逐渐扩大。但是,这不是造成紧急危机的直接原因。它只是削弱了我们有效应对危机的能力。
金融理论家曾经用新颖的模型和令人敬畏的数学技能推导出理论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此时,这些模型失灵了,原因在于他们恪守“有效市场假说”。“失灵的市场”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至此,完美地引出了凯恩斯学说的伟大之处。相对于金融理论家,我更佩服金融实践家,比如张五常。虽然,我对大师的了解不多,没有完整地读过他的著作。
危机爆发之后,奥巴马政府采取了救市政策——787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但这并不能说明凯恩斯学说是错误的,因为7870亿美元对于年产值接近15亿美元的美国简直是杯水车薪(看看中国,大笔一挥,四万亿)。刺激不足使奥巴马的应对措施沦为“拙劣的救助”。结论:充分的刺激政策应该狠、稳、准。
衡量通货膨胀需要用到消费者物价指数。核心通货膨胀通常把粮食和能源消费从物价指数里排除,它不用于衡量生活成本,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惯性。印发钞票导致通货膨胀的情况普遍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因为经济过热会引发通货膨胀。没有繁荣,就没有通胀。稍高的通胀率是福不是祸,核心通胀率约为4%为宜。
增加财政赤字并不会减损信心,即使刺激计划力度很大,我们也没有理由相信它会打击投资者购买美国债券的意愿。债券市场对于加速升值前景的信心甚至还会增加。如果政策转而推动实体经济,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还会增加。
总之,经济复苏并不困难。但是,只有政府才能挽救失灵的市场,拯救水深火热中的消费者;只有凯恩斯主义才是正确的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才是救世主,包括克鲁格曼!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九):凯恩斯主义的重新解读?

与我原来的设想相呼应,我怀疑美国的失业高涨,来源于自身工人的竞争优势,无法提供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作。对亚洲乃至中国而言,他们是竞争的失败者,因此无法获取这部分的就业广泛的工作。而名校毕业为代表的很多高科技企业就业情况应该还是良好的,说明了美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另外,人民太过于自由,或者说政府太松散,不能提供有效的组织能力。也是失业者无力无助的一个原因。大量的低素质人群,每个国家都有,都存在。在当地政策经济条件下,有某些组织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利用起来,创造价值,即是一种合理的方法。而美国缺少这种环境。缺少这部分产业想对应的企业和这部分人相对应的大政府组织,中国的冗余组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就业。这种程度上讲,企业负担过重,降低了贫富差距的中国模式,还是有作用的。
        是否意味着未来,一定要控制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呢?控制的,则会造成优势行业的比较优势弱化。不控制,则也会造成劣势行业的比较优势弱化。保护哪种行业,要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取得平衡。各国在全球竞争中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就业政策和行业判断,让最后的复杂制度和全球化的竞争相适应。
未来社会,这样的话,将会形成若干优秀群体分层的打破国家地域限制的经济分工和就业分工。充分的发挥各国工作者的自身禀赋资源和他们的比较优势。
如果现在各国政府不对此进行调整,则失业在所难免,会经历阵痛,不断阵痛中,冲击各国的就业保护。就业市场的开放将是自由贸易的最后一个i额壁垒。
未来社会是一种组织的力量,裁员或者造成大量失业,劳动力的闲置都是一种浪费资源,如果解决这种:是否可以,第一降薪而部裁员,这就是很多企业宁可裁员也部降薪,很过国家也是如此,宁可裁员而部降薪,实际上降薪是达到比较优势的最合适的办法。另一种是创造新的组织,新的组织甚至包括造反的,革命的,黑社会的,公益的,灰色地带的,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降薪。
如果说最大的经济组织就是政府,那么政府的组织力量将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最好办法,政府总是不断的让人民工作,政府在大规模之处,造大工程,大项目投资,于是有很多的财富在流动转移,需求被放大。那么这个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吗?政府乃至国企财富占比过高,大项目已经到了尽头?还是会出现滞涨?政府带来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即,我们都在努力工作,拼命工作,不失业,但是我们的积累的财富是没有很快增加的。甚至是减少的。物价是上升的。贫富差距是拉开的。如何办?
为避免政府陷入债务危机,保持政府有钱是很重要的?或者是保持政府的债务处于合理水平是很重要的?这样政府就可以不断的刺激经济?

  《现在终结萧条!》读后感(十):边读边记

我这个年纪的经济学门外汉,必须边读边记,方能敢说有所得。众所周知,保罗是经济学家中带有凯恩斯倾向的一位,与目前国内舆论界的观点基本不一致。
1 基本观点
我的消费就是你的收入,你的消费就是我的收入
克鲁格曼认为:一切与需求有关;而要想繁荣,一句话,先消费吧。
2 重新认识的观点
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
经济稳定——高杠杆——经济不稳定
费雪:债务通缩理论
还债动机——缩减支出偿还债务——普遍出现——资产价格下跌,经济衰退就业减少——负债更严重。
债务偿还越多,他们欠的越多。
paul mcculley:明斯基时刻 或 大笨狼怀尔时刻
3
在债务人都节衣缩食的时候,必须有人做出相反的举措——增加消费和信贷,增加政府开支。
待续。
4 保罗论述了美国银行的起因以及金融自由化的历史,简短有力。
银行起于黄金存储
5 接着论述了近三十年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的发展
6 接着,富人控制导致经济学进入黑暗
这个写作逻辑及其清晰。
【凯恩斯辩护】
保罗视自己为轻型新凯恩斯主义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