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宋美龄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宋美龄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0: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宋美龄的读后感10篇

  《宋美龄》是一本由[美] 李台珊 / Laura Tyson Li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美龄》读后感(一):宋美龄唯一认可的传记作者

  《宋美龄》作者李台珊,本名劳拉·泰森·李,美国人,因为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过,故而精通中文,且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后来又在两岸三地担任记者长达十余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任记者期间,李台珊负责报道台湾政治方面的新闻,因而对八九十年代台湾的政局很了解,蒋经国当政时期以及后来陈水扁等人的事情都在书中有详细介绍。

  从李台珊的经历来看,她简直是宋美龄的镜中倒影。宋美龄生于中国,但自小接受西式教育,在美国生活多年,生活方式也很西化;而李台珊则生于美国,接受了中国的教育,在中国生活多年,而且嫁给了一个华人。因而,由李台珊来为宋美龄写作传记似乎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此外,作者为宋美龄作传还得到了宋美龄本人的认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李台珊曾用8年时间采访宋美龄本人和她的亲友,因而在书中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秘闻,比如宋美龄和一个外国人的初恋,以及她和一个美国外交官的婚外情八卦等事情。

  李台珊作为一个中西合璧的作者,在书中对民国时代的礼教、风俗均有相当研究,保证内容准确的情况下,又以一个美国人的角度审视了宋美龄的一生,她欣赏宋美龄,但不崇拜。

  我认为,国内很多传记写得也不错,但总给人一种“崇拜”的感觉,即作者对主人公太过崇拜,因而不自觉地对传记主人公的行为进行矫饰和解释,本书作者则以一个美国人的公正立场还原了宋美龄这个人物的方方面面:她的才华,她的骄傲,她的奢华,以及她的腐败都没有隐瞒。

  同时,作者还用了一些西方的心理学理论来分析宋美龄性格和行为的成因,比如在宋美龄选择蒋介石做丈夫这件事上,作者借用美国人的观点,认为宋美龄其实是在和姐姐宋庆龄攀比。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因为她认为孙中山可以改变中国;宋美龄嫁给蒋介石,则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只是蒋介石是个失败者。这两姐妹之间的明争暗斗持续了很多年,后来又险些引发了好几次外交冲突,但两个人小时候却是亲密无间的姐妹,那时候宋美龄一直视宋庆龄为偶像。

  李台珊在书中也涉及到政治性的内容,国共内战、台海之战、联合国席位之争等内容都有精彩的描述,而其中对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描述也很多有趣。书中借尼克松访华之行,说毛泽东豪爽、幽默,而蒋介石则一丝不苟。这两个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似乎还颇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

  《宋美龄》读后感(二):若不嫁心爱之人,就嫁名和利

  当初在书店闲逛邂逅了这一句,然后疯狂地追逐这本书,当时的出发点只是很赞同她这一句说话的观点。作为一个拥有小女人思想的人来说,能与一位传奇人物在思想上达到共鸣是值得雀跃的。

  我始终相信,不管人生中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静下心来,随意翻开书,总能从中得到曾经迷惑不解的答案,让人开窍。

  此书的副标题为一个世纪女人的梦想、辉煌和悲剧。

  喝了洋墨水回国的宋美龄一直致力于实现中国的民主统一,这项事业她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她遇到了同她有同一理想的蒋介石,不能保证这一定不是政治联姻,可这对伉俪在他们的共同理想上始终在不懈努力。

  作为当时的第一夫人,她绝对支持丈夫的事业,并为其出谋划策,在中国政治历史舞台上绝不可抹杀她的身影。她为国民党与美国关系颠簸在飞机上,参与各种演讲和游说,争取美国扶持。我不懂政治也无权发表意见,可这种执着的精神以及抱着必须达成的心态让人着实佩服。作为中国在政治上抛头露面拥有强大雄辩能力以敏捷思维的女性屈指可数。

  虽有观点认为蒋宋家族退出政治舞台、宋美龄定居美国以及争议的扩大化是其晚年的悲剧,可我不这样认为。面对各种争议和诋毁,宋美龄不像传统女性如阮玲玉那样受不了各种指责最后撂下“人言可畏”四个字服毒自杀,而是像新女性那样面对、粉碎各种攻击。她的执着和信仰感动了我,对于晚年的各种疾病,她积极面对。她一直在与疾病做身心的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的韧性和毅力值得所有人赞赏,她可以给那些身患心理疾病的人以鼓舞。

  这位夫人用执着和信仰走过三个世纪,看尽风起云落潮汐变幻,不管她有没有完成她的政治使命,她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地位都是不可磨灭的。

  《宋美龄》读后感(三):后记

  后记

  我是万王之王,奥兹曼斯迪亚斯。功业盖物,强者折服!

  ——珀西•比西•雪莱

  雪莱诗中的君王留下的只有沙漠中的废墟,蒋夫人留下的遗产要复杂得多。现在对她下权威的判断可能还为时过早,部分原因是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人对她的声誉评价还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并且还在变化。但这个非同寻常的女人在中国与西方,尤其是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动荡的联系中担负着神话般的角色。这种意义是我们很难理解的,在她逝世后,我们只能从她错综复杂的人生历程中去慢慢搜寻了。

  当然,对寓言的理解取决于旁观者。

  台湾一些忠实的追随者称宋美龄为“永远的中国‘第一夫人’”,这个可敬的别称表明这一遗产不仅仅是不朽的,更是神圣的。不难想象,不久的一天她将会被美化成中国万神殿的神明与英雄,与观音菩萨和花木兰齐名。

  一个特别令中国研究者迷惑的问题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是否政治联姻。这个问题常常被强加于婚姻中,抱负和爱情是互相排斥的,但在他们的婚姻中,二者不是相斥的。他们的婚姻是盛大的政治合作伙伴关系,在这场婚姻中,他们相互利用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雄心抱负。虽然爱情并未缺席,但爱情是次要的。

  但是,这场婚姻是建立在一个错觉上的,那就是蒋介石是中国的“救世主”。当然,他以自己的方式爱她。她对他的爱,至少起初是掺有英雄崇拜主义的,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增加或减少。不管她对于丈夫的爱有没有减少,她对作为领导人的他仍然忠心不二。她猛烈抨击中国人好面子的观念,却十分在意保护自己的面子,并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私底下,她有时候与丈夫发生摩擦,在公众面前,她却费尽心力维持婚姻表面的忠实,因为根据中国传统“夫唱妇随”的观念,她不这样将是一件羞耻和丢脸的事情。她与蒋介石不会产生原则性的不同观点,只会因为个性产生差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宋美龄逐渐成为西方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在那里,她被视为西方化的亚洲女性,是中国步入现代社会的正面形象。在美国,她被视为美国文化影响世界的化身、受过良好教育的现代女性的光辉榜样、中美之间的大使。在男权社会中,她以女人的身份获得尊重,当时,甚至在一些表面先进的西方国家,大多数女人还被视为下等阶层。

  而在中国,宋美龄却受到了同胞的敬仰。她被一些同胞尊为为中国人地位和权益而战斗的勇士。确实,蒋介石统治下的大陆,国民党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军阀混战的中国。由于中国是抗日的主要战场,虽然国民政府并不强大,但它作为二战中的盟国四巨头之一,还是赢得国际谈判桌上的一席之位。总之,与之前相比,蒋介石夫妇使得中国更被西方社会尊重。治外法权被废除,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并在联合国安理会有一席之位。除了香港和澳门还分别是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在中国公然的殖民主义结束了。确实,看起来中国同胞最终收获了这些成就的果实,宋美龄的贡献不是微不足道的。

  但宋美龄在中国大陆的努力不幸被“权力腐败”所侵蚀。这种腐败不仅仅是狭义的贪污,而是更广泛和隐匿的形式,是弥漫在中国统治集团和国民政府内部的人格和精神上的腐败。

  在宋美龄的努力下,美国与中国结为友好关系。赛珍珠在1943年5月10日发表的《生活》杂志上写道:

  “美国人能够理解宋美龄,她不是遥远的、难懂的、守旧的谜一样的人物,而是现代国家的现代女性。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来说,中国通过她霎时成为一个现代国家。”

  她以不同的方式吸引着美国的男性和女性。可以说,男性被她苗条的身材、线条优美的打扮以及异国情调的外表所吸引。但更重要的是,她激发了他们的骑士精神和男子汉气概,还有美国人“英雄救美”的国家使命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被拟人化为宋美龄。对美国女性来说,她的吸引力更复杂。直到1943年,许多美国女性才第一次成为军工厂的工人、农场工人、武装部队以及作战区护士等,进入许多传统上是男性领域的劳动岗位。宋美龄实现了美国女性未能达到的愿望,即女性的价值不仅是作为妻子和母亲,她们发现战争使她们有机会进入男人的领域,以此来改变自己作为女人的社会地位和自身形象。

  蒋夫人是一个温柔、漂亮、忠实的妻子,虽然她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是十几个中国战争孤儿的养母。她聪明坦率,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男人们同台竞技,不论在国内还是世界上都相当有影响力。不论是爱还是恨,她都是一个难对付的女人,不仅是因为她的地位,更是她的人格魅力。不像大多数政治家的妻子,她不满足于站在丈夫的背后,或者像与她最相近的历史人物罗斯福总统夫人那样局限于国内和社会问题。她勇敢地处理当时最大、最复杂的问题,如盟军战争策略、殖民政策、种族主义以及战后地缘政治。

  然而,她在西方取得的成就越大,就越疏远自己国家的人们。蒋夫人和她的家人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万众瞩目,尽管这对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50年代的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普通中国人的眼里,那是令人震惊的豪华奢侈,甚至是颓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她没有国际性的教养、有魅力的外表,她不可能吸引那么多美国人的关注、钦佩和对中国的同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认为自己已经不能只是遵照美国的标准,而是要超过他们,甚至要与美国的第一夫人们竞争。宋美龄在这一点上很成功,一个受过教育的、西化的、迷人的中国“第一夫人”的形象也大大颠覆了美国人心中对当时中国落后和愚昧的固定形象,更不要说对在美国的华人洗衣工的刻板印象了。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她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令人担忧,甚至恶心,仿佛她是在迎合美国人,象征性地出卖自己从而推广中国,以获得别国对一个女性化的、柔弱的中国的援助。这种民族自尊的受伤感有助于解释她被一些中国人强烈鄙视的原因。她深思熟虑的“炫耀”战略在美国也很快事与愿违。许多美国人一旦褪去最初对她的迷恋,开始认识到美龄的魅力是一种表演后,就不悦地注意到她“第一夫人”的排场和爱慕虚荣的行为与中国绝大多数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着明显的差距。这种看法使她在某种程度上被丑化。

  但蒋夫人似乎永远难以意识到这个鸿沟——和她一起存在的还有她4.5亿的同胞——不管心理上还是物质上。这种冷漠的态度是她的家人所共有的,除了宋庆龄。

  我们有一种去观察别人的倾向,尤其是对公众人物,我们习惯于把他们的性格、动机和态度固定下来,认为他们不会改变。然而,或许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蒋夫人与现实情况的隔离状态日益增长,随着她一些性格缺陷的加剧,她也发生了转变。她相信民主能使中国强大、独立、繁荣,但西方式的民主在中国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

  但是,在某些时候,她似乎从理想主义者转变为脆弱、死板、自以为是和武断的人了。这种变化很难说是何时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在她1943年访问美国期间,或者在1945年之后的内战时期形成的。在1948年她前往美国寻求援助的时候,她已经明显变得非常愤世嫉俗。

  为什么蒋介石夫人的名字能够继续激发这样的情感,甚至是在她死亡的时候也不例外?不可忽视的是,妇女们要是跨出了社会规范的有限空间,就会被视作威胁,甚至是危险的。在这点上,其他地方与中国一样。领导人妻子在政治上积极、自以为是通常对自己的丈夫能起到避雷针的作用,但又不像她们的丈夫,她们往往会受到攻击或崇拜。因此,蒋夫人也是如此。

  她是上个世纪中国苦难历史的象征,在那段历史里中国人民两极分化,留下的伤痛至今尚未愈合。在艺术作品中,蒋夫人不可避免的总是以令人不快的形象出现,与她圣洁的姐姐宋庆龄形成鲜明对比。近半个世纪以来,两姐妹从20世纪分裂出的两种伟大的意识形态堡垒中各自大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信仰。对于一些美国人来说,她是盟军精神的象征,因为她和丈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中国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她总是被看作她丈夫的国民党政权的弊病和她的腐败家庭的象征。

  有一点是肯定的,她是一个政治天才,但具有明显的个人缺陷,她不是简单地认为自己领导或者代表着中国,而是和丈夫一起把自己看成中国。不管他们做什么,他们都确信是为了中国的利益。因此,她经常提到“我的人民”和“我们的人民”,对她来说,她拥有所有权——她是上帝而不是公仆,是家长而不是朋友。

  她堂而皇之地称自己为中国工作,但事实是,她努力保持她丈夫的独裁政权和她自己的地位。尽管她经常用高超的华丽语言修饰民主原则和民主理想,但是她试图通过斥责和羞辱来改造中国人的尝试失败了,这点从新生活运动以及她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我将再起》系列文章中就可以得到证明。她没有做任何改变他丈夫统治性质的事,无论是在大陆或台湾——都是名义上一党专政,实际上一人独裁。相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她为了加强他的地位不知疲倦地工作。她是他最忠实的心腹和他的政权最明显、最直言不讳的对外宣传者。

  蒋夫人从来没有看到国民党统治的高压政策是有问题的,因此,她显然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民放弃了她的丈夫而选择了共产主义。由于她在美国所受的教育和经历,她似乎无法或不愿意充分理解民主政治制度的精神。我们很难知道她对美国所鼓吹的民主的虚伪、腐败和不公正认识到何种程度,使她能够替自己辩解,替国民党的政治镇压行为辩解。人们很容易遗忘,1943年,在蒋夫人著名的访美之行中,作为有色人种之一,她被禁止进入餐馆、酒店和这个国家其他大部分公共管辖区。然而,她无疑是十分清楚这个事实的。当时和现在一样,美国的民主制度有着明显的缺陷。无法解释她为什么故意地、深刻地扭曲民主的含义并将它运用到她丈夫的政府中去。

  她尝试贿赂当选的美国议员,不仅是为了给她丈夫的政府提供援助,而且还为了公开抨击那些反对国民党政权、支持共产党的美国人。目前还不清楚她在美国近代史上那段最可耻的时期与美国当局串通一气到何种程度,但是毫无疑问,她为麦卡锡政治迫害奠定了基础,因为在她离开美国一个月后这场迫害就开始了。

  有人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的冷战时代,当时世界分化成了两个阵营,与工业化的西方国家联盟才是民主的,宋美龄利用这一点来为自己辩护,因为她已经受到了挑战。然而,在战时的紧急情况下,蒋氏夫妇也会利用这个理论为一个远离民主的政权进行辩护,美国也就可以利用这个理论支持独裁的蒋氏政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中国人都认为蒋夫人已经完全“西化”,并经常因此批评或排斥她,但她骨子里完完全全是中国人。事实上,心直口快、关注环境等所谓的“西方性格”只是她的表面,她的价值观、动力及行为准则很大程度上依然源自于她对中华文明的忠诚。

  对宗族的绝对忠诚和坚持人情大于原则的观点体现了她的“中国价值观”。在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中,任何对抽象的原则、意识形态或者目标的承诺都永远不及对个人的忠诚。在中国文化里,人情永远是最值得珍惜的。这种价值观的实际表现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大家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如果为了宗族或团体的利益,即便是犯罪也是值得的。生存取决于私人关系——这样的观念在政治动荡、压迫、战争、自然灾害、饥荒以及缺乏可靠的法律制度规范的中国历史中一直都是至理名言。在现代社会中,蒋氏家族表面上是在努力改造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然而,正是人情凌驾于法律和原则之上的这种不良机制,扭曲和妨碍了其建立现代国家机构的进程。当原则和宗族之间出现冲突的时候,她总是站在家人的一边。这样做不仅严重破坏了自己和她丈夫的公众形象,也削弱了国民党的执政根基。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败,因为它还带来了蒋氏政权乃至整个国民政府的困局。

  虽然在表面上,蒋夫人似乎是一个强大和独立的女人,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她还是一个少女的时候,她回国后一直依赖于一个庞大的侍女、秘书和奴仆群体的全方位服务。在她敢说敢做的背后是她对家人和丈夫权威的极度依赖,甚至顺从。从美国回来几年后,她已经完全放弃她的美国身份,并重新融入中国高度注重身份、等级森严的社会。

  由于缺乏自立的条件,她只能依赖她所依靠的社会阶层来确立她的社会地位。她缺乏动力、远见、勇气或意愿来独立面对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去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更不用说完全藐视它们了。

  显然,蒋夫人几乎是一本活生生的自恋教材,有很多自恋特征,诸如:孤傲、浮夸、喜欢被溜须拍马、渴望获得各种头衔、得到各种破格优待、强势,即便受到很轻微的批评也会极力反击。蒋夫人和其他自恋狂一样,会巧妙利用自恋吸引别人,表现出的往往是超凡的能力和迷人的魅力,并且往往会取得很高的成就。

  在她的丈夫失去对大陆的控制以后,她似乎暂时学乖了,但她的狂妄自大和沽名钓誉的个性却有增无减。她始终以画家自居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中年学画,得到了一个业余画家的名头,然后就开始大肆宣扬。台湾有很多才华横溢的画家,但是没有一个人的作品像宋美龄一样用作邮票发行,就因为她是蒋夫人。

  我们不能确定蒋夫人的自恋与哪些情况有联系,也不知道原因。自恋往往与为躁狂抑郁症(躁郁症)之类的心理障碍疾病有关,她的症状也证明这个事实,并且可能是由长期滥用药物所引起的。很多症状也有很强的药物依赖性。事实上,在一些场合,蒋夫人私下对朋友说,她没有安眠药就无法睡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很多这样的病例都是因为过度服用安眠药而引起了失眠症。在1942年12月到1943年5月在纽约接受治疗的时候,医生规定她每天的必服药物之一就是如今最好的安眠药水合氯醛。这种药物本身具有高度的成瘾性,可以缓解戒除海洛因和其他毒瘾时带来的痛苦。即使用正常剂量,水合氯醛也会导致肠胃不适,而肠胃病正是蒋夫人另外一个长期的症状。在19世纪,有许多水合氯醛成瘾者,其中包括但丁、加百列、罗塞蒂和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

  没有医疗记录,很难知道蒋夫人健康问题的确切性质。即使有医疗记录,她的病情也可能不明朗,因为她咨询过许多著名的医生,他们都不能完全解决她多方面的健康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对心理疾病和成瘾性的认知、诊断还处于初级阶段。治疗主要是实验性的,而且往往会使问题变得更糟。至少,从她的寿命和坚强的性格来看,蒋夫人都不会是一个身体、心理和情感脆弱的女人。

  她一直在与疾病做身心的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方面,她是值得同情的,她的韧性和毅力值得所有人赞赏,她可以给那些身患心理疾病的人以鼓舞。

  蒋夫人的生活是中国人的活教材,也是美国人的。那时美国人和现在一样,欣赏个性,喜欢用美国式的“友谊”和肤浅的美国黑话以及“美国价值观”之类的词汇。美国人喜欢制造英雄,当他们最终被证明是人类后又非常失望。宋美龄就是如此。

  蒋夫人历史遗产的主要部分是她用她对美国人的了解,来确保台湾在中美关系中的定位。但她可能永远都不会完全认识到,20世纪下半叶台湾在跟美国的关系中定位模糊。尽管美国政府几乎就是蒋介石的专制政权的同谋,但是蒋氏政权在台湾的前几十年里,华盛顿也在默默地推动台湾的政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和平过渡到真正的民主制度。自1950年以来,台湾已由单纯接受美国的援助,发展到在其帮助下进行建设,最后终于达到了美国式的民主。

  对于女性来说,蒋夫人的遗产是模糊、令人敬佩且困惑的。她是历史上第二个——也是第一个有色人种——在美国国会演讲的女性。1937年,她和丈夫一起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风云夫妇”,她是自1927开始推选“年度风云人物”以来仅有的四位女性之一,其他三位是沃利斯•辛普森、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科拉松•阿基诺。

  无论是她的缺点、个性或政治,女人们都不可避免地把蒋介石夫人当做模范——尽管不无保留意见——只是因为她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导人的美德。历史上任何女性克服困难赢得国际声誉都将成为先驱。这个群体几乎所有的成员都是通过出生或者结婚得到她们的地位,蒋夫人也不例外。但不同于其他人的是,她努力呈现了跨越国界的形象。这或许是在向世人宣告:中国需要一个女大使到西方国家。而她在这方面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

  毫无疑问,蒋夫人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女英雄,然而,尽管她是矛盾的,但她的勇气、不屈不挠的精神、热爱生活和完全不受变化影响的精神受人钦佩。

  蒋夫人的故事最终是一个悲剧,不是因为她从崇高的中国第一夫人的位置上下台,也不是因为她大部分的公众形象都是伪装的,而是因为没有把握住转变国家命运的宝贵机会。她的政党一开始被看做解决中国问题的政党,但不幸的是,最后政党本身成了问题之源。

  当美国人看到她,他们既没有看到真实的中国,也没有看到真实的蒋夫人,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产生错误的看法。因此,她的一生预示了中美两国长达一个世纪的误解,这种不安的矛盾情绪一直持续存到现在的两国关系中。

  《宋美龄》读后感(四):有些女人是主动型的

  “我不会只嫁给钱,也不会不嫁给钱。”

  有些女人是不容易骗的,比如宋美龄这类的,她会有自己的主见,对另一半有明确的要求,相反她有可能主动出击,她不会在乎他人的观点或者世俗。这种女人有一定的追求,自我要求高,往往是比较优秀的,碰到这类女人,尽管她很迷人,尽管你特别欣赏特别喜欢,也只可远观,除非你非常优秀。

  突然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以前自己失恋是有根源的,我喜欢也是这类女生,而我自己只属于是屌丝一类,即使能骗得了一时,只要一小段时间她便能把你看得透透彻彻,结论就是:不靠谱,再怎么奋斗,也很难与屌丝们划清界限,选择你就是机会成本太高,风险也大,赶紧撤。

  爱情对她来说只是玫瑰,有那便极好的,没有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企图用爱情栓住她,那是行不通的。

  仔细想来,是进入了困境,喜欢的是这类女子,自己却不够优秀,结局早已经写好,还在抱怨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可笑。

  若不能爱心爱的女人,便爱自己的梦想,即使永远是一名屌丝,也比伤人伤己强。

  《宋美龄》读后感(五):一本好书,一代名伶

  好久就想写点什么了,只是一直不知从何下笔。在这本书里,给我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宋美龄,不过没有让我心中的她更明朗,但是却更真实了……

  有一个镜头让我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无关宋美龄,但是印象深刻……说的是她刚从美国留学归来,一次迷失在贫民区,在街头茫然无助的她不敢向中国人求助,去拦了一辆外国人的车,然后才能安全返回家中,而那个外国人也感到奇怪,说一个中国的上流社会的女孩却独自出现在贫民区。每当想起这个场景,我总觉得心里泛起一丝恻隐之心,一个养尊处优的名媛,一个在交际场上被人关注的焦点,一个可以叱咤风云的人物,却在中国的街头如此茫然无助,一个少女,无论再怎么强悍,总归是有让人怜爱的时刻的……

  还有一个场景也让人难以忘怀。蒋介石带着感情很好的夫人去宋家作客,宋美龄和宋霭龄走过花园看到当时的蒋夫人,一边议论一边飘过,说蒋介石的夫人是位村姑云云。以前一直觉得宋氏姐妹接受着新式的教育,家门显赫的女子通常都会单纯可爱的,可是却没想到如此,明知他有家有室,明知自己没有爱他爱到铭心刻骨,明知他是为了自己的家世,但依旧义无反顾地成为了蒋夫人,也许,他们有感情,也许他们彼此会越来越爱,可是这样的宋美龄真的很让人难以接受。

  宋美龄是一个野心极大的女子,所以她知道她要的是什么,从一开始坚决去留学的要求,到后来嫁做蒋夫人的做法,再到后来在外交舞台上绽放魅力的时刻,无不向世人宣告着这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女子,但我真正喜欢的,是那个少女时期天真烂漫的宋美龄,那个彷徨在街头的宋美龄,还有那个安心作画读书的宋美龄。她们都如此真实地在这本书里出现,排列在眼前……

  有些书,不忍细读,有些书,却应该一读再读。

  《宋美龄》读后感(六):陈洁如们做不到的

  读《宋美龄传》的原因很偶然,看《来不及说我爱你》被里面慕容四少与尹静琬的爱情所打动,而据说慕容四少的原型就是张学良与蒋介石。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故事广为流传,蒋介石与第三任妻子陈洁如的恋情倒是初次了解,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研究蒋介石的情史,也就读到了这本书。

  时年蒋介石34岁,陈洁如15岁,蒋介石追求多年终于与陈洁如结婚,做了6年的随军夫人后,蒋介石为了与宋美龄结婚,将陈洁如送到美国,并 发表脱离关系的宣言“各同志对于中正家事,多有来函质疑者,因未及启蒙复,特此奉告如下———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两氏,本无婚约,现在与中正脱离关系。现除家有二子孙,并无妻女。惟传闻失实,易滋淆惑,特此奉复。”

  对陈洁如的同情之时,我又特别好奇,宋美龄与蒋介石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婚姻关系?蒋介石是否真的爱着宋美龄,所以找来这个一本书慢慢拜读。

  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资助了中国革命(现在还会有如此魄力的资本家资助中国革命么?在中国富可敌国的家族还存在么?)宋美龄从小就被送到美国,接受最正统的美式教育,所以一度她的中文几乎无法与人交流。20岁的宋美龄启程回国,成为上海名媛,在我读书的印象中,先后有四五位优秀男士向她求婚,在嫁给一个荷兰人无果的情况下,她写下”既然我不能嫁给我真正喜欢的人,那我只能嫁给钱和有名望的人。“

  成为统帅夫人的宋美龄助力蒋介石,蒋宋联姻使得蒋介石的势力得以扩大,这是一个精致外表的强大与独立的女人,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迎接前来救夫的宋美龄说出”夫人,我很惶恐“的心情,如果下飞机的是陈洁如,张学良不会是这样的态度。

  书中印象颇深的一段是:美国援华会督促宋美龄到美国做巡回演讲,声称这样做,宋美龄抵得过10个师。但是蒋介石不同意,说她留在中国对他而言相当于20个师。“

  看到这里,突然感慨当初蒋介石为何会放下他与陈洁如的爱情,选择宋美龄。这里我们先不提伦理道德,爱情忠贞,女人若不强大,爱情就会在前途等现实问题前不堪一击。男人需要的不都是需要保护的小女人,而是与他并肩前行的爱人。

  陈洁如们固然可怜可悲,但是“好女孩下厨房,坏女孩走四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宋美龄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