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舌读后感精选10篇
《裂舌》是一本由[日] 金原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1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裂舌》读后感(一):仅仅很黃, 很暴力又怎能獲得SUBARU文學獎和芥川獎
最早,
一個朋友介紹了幾本書給我。
舌舌(舌信舌環) 欠踹的背影。
其中, 舌舌就是這本所謂的裂舌。
當他向我提及當中細節的時候,
我已經知道在內地買到這本書的可能性為零。
沒想到的是, 不久后與友人逛書店的時候惊見這本書上架了。
很難去描述當時我的心情。
抱著書一路狂奔回家。
總有人用很黃, 很暴力這類詞去形容金原瞳, 和這部作品。
如果單單是這樣又怎能獲得SUBARU文學獎和芥川獎?
我想它就是代表著時日本某一時代的社會背景。
有著強烈的毒性與其不一般的魅力。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一個年青女性,
背負著如此深的社會舆论來寫了這樣一本書。
所謂的惊世駭俗,
顯然在這本書里無法深夜體現。刪減的原法稱之為原版。
著名作家村上龙认为:“《裂舌》细节真实,无懈可击。从时下年轻人放纵的生活方式中,捕捉到了偶尔闪露出的纯粹的情感。不仅构建出光怪陆离的神秘世界,同时也深刻传达了生于现世的女子心情。”
而真實, 在于, 金原瞳對性的細節描述, 既深刻又傳神。
我相信書中大多數為她真實經歷。試問, 沒有深刻的經歷,
加豐富的想像力又怎能寫出這樣一部讓人無法忘卻的作品。
于我, RUYI只是選擇了偏離社會軌道以自己獨有的方式生活。
以疼痛, 殘酷的方式感知自己的愛與存在。
一部好的作品。
不是讓人痛哭流淚。
而是, 像一块巨大無比的石頭沉沉的壓在胸口。
眼淚已經無法舒發那種難以言喻的悲痛。
這是一部很寫實很深刻的作品。當然, 原被會更能體現。
《裂舌》读后感(二):高中就看过的重口味
高中在学校图书馆看到的时候,还是和其他几个小说拼在一起的作品集,没有现在独立装订。当时看了,嗯,也算普及知识吧。。。尴尬。那时候读的名字叫“蛇舌”,这本叫裂舌。但是蛇舌这个名字更恶心一点。。。买来又是有塑封,恩,蛇舌裂舌,大概有某些关系吼~而且又比较小,比较短,懒人看书总是有这样的考量。
所以,要是你那天实在闲的没事了,可以挑来看看,看过就往。
买来看发现是一样的故事再努力回想,发现除了色色的部分,其他我都不大记得呢,包括莫名的结尾。
看来我还是很有色心!
《裂舌》读后感(三):我 要 吃 你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刘大妈(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90951026/
“我要吃你”。
一键搜索,周围有300个人同时在线,我挑了更近的50个人,发送了这条加好友信息。
传教士体位尝试3个月零5天之后的夜里,我和他在漆黑的街上走着,这条街道有些潮湿,店面门头夜灯多是粉色和紫色的,反正在我眼里,这条街全是不太讲究的淫乱之气。
我和他住的地方就在这条街上,可是那天晚上我不想回家继续做传教士胯下的女人。要进院子时,路灯暗了,像是某种启明的暗示,一定是的。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把他推到院子的墙角,像个关了一年禁闭的女人。
他还没回答,我已经感觉到自己湿得吓人。
也就是从那晚开始,我变了。
倒不是不再爱他。
他闭眼吻我的时候,我睁大眼睛望着他。
他的睫毛一根不少,左眼39根,右眼41根,两条眉毛之间干干净净,左眼睑下方大概5厘米处有一颗痣,不大,直径大概0.2厘米。
他一点也没变,他也还爱我。
“快了。”
他继续当着传教士,快要高潮的时候,说着同样的话。
快了的时候,他的耳廓会一点点变红。
从我躺着的视角看,天花板上的灯光射下来,耳廓毛细血管也清晰可见,大部分都是红色,有的也发紫。
他把精液擦除干净后,我咬了一下他的耳朵。
“你说,人身上最好吃的部分会是哪里?”我问。
“嗯,大概嘴唇和舌头吧。要不然人们为何总是接吻?”他说。
他还是那个孩子。
一人一句后,他把左手放在我的左胸上,只是放着,没有多余动作,从背后环抱着我,睡着了。
后来,我就买了一张新卡,申请了一个新的社交账号,在市区最吵闹的快餐店里找了50个人,发了“我要吃你”的讯息。
我开始观察快餐店里抱着手机的人。
其实也没什么好观察的,绝大部分都露着一脸傻逼的笑,不傻逼的就傻望着屏幕发呆。
有个人突然朝我走过来。
我坐在餐厅的最角落,这个人朝角落走过来,也就是朝我走过来。
“你就是我要吃你?”他指着手机问我。
“是。”我说。
“其实也不难猜,你看看这个餐厅的女人,只有你是一个人。走近了看,你的嘴还挺大,吃的东西应该很大才匹配呀。”
“那你大吗?
“你摸摸就知道。”他坐到我旁边,拿着我的右手放到了他的裤裆。
这个人带着我进了餐厅男厕所。
我挨个看了正在便池尿尿的男人的尺寸,还好吧,符合国情。
然后,我和这个人进了男厕所的“包间”,把门关了。
“来,吃我吧。”
这句话在餐厅说挺合适的,但是在厕所却有些怪。
他说完,就抓着我的头发,往他的裤裆使劲按。
吃就吃吧。
因为是第一次吃,我就咬了一点点。
这玩意儿渗出来了有一点咸一点甜一点腥一点涩的汁液,可能这可以理解为男体芝士...不对,不像芝士粘稠,只是一些汁液。
我咬了一点包皮,就着汁液,吃了。
这个人似乎高潮了,狂叫着,一屁股坐进了大便池,冲水的红外线感应可能坏了,水也哗哗哗的赶趟冲了出来。这画面让我肚子突然咕噜噜叫开了,饿。
那么一点包皮根本不顶饱。我走出厕所,又在餐厅买了个夹香肠的汉堡吃了。
手机滴滴滴的响个不停。
差不多40个人通过了我的好友认证。
我与他们都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同时也都吃了他们。
从下到上,我吃过了脚趾、脚踝、小腿肚、膝盖外皮、大腿肉、包皮、肚腩肥肉、屁股、菊花、脊背外皮、乳头、手指头(小拇指感觉比较嫩)、手臂、腋窝、锁骨外皮肉、嘴唇、耳垂、鼻翼、额头外皮。
去除筋骨肌肉,我似乎吃了一个完整的人。
我心爱的他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吃饭,我总是看着他吃饭。
“你怎么不吃?”他问我。
“我待会吃你。”我说。
我让他躺下,闭上眼睛乖乖的躺下。
我脱了他的衣服,也脱了自己的衣服。
然后,我用双手撑着自己的身体,伏在他的头部上方。
我吐出了舌头,藏住了牙齿,轻轻的舔过他的睫毛。
1根,两根,3根,4根......它们还在,不多不少。
昨夜看完,久久不能忘
脑中盘旋着的故事
谨以此文致敬《裂舌》
吃,是舔舐、吸吮、咀嚼和吞咽吗?
《裂舌》读后感(四):女人的复仇
1、寻找自我存在—“我痛故我在”
介绍中说《裂舌》的内容惊世骇俗,这实在是不敢恭维,正如看过此书你所见,朋克,挂环,刺青、自残、性暴力等,都是描写颓废年轻人常用的题材,也只有裂舌有点新意。这和大部分写年轻人寻找自我认同感的小说差不多,主题在于“我痛故我在”,电影版预告里也切合的出现了这句。
19歳、痛みだけがリアルなら、痛みすら、私の一部になればいい。
(19岁,如果只有痛才是真实的,我希望这痛能成为我的一部分。)
此外小说中也这样写道:“我带上了舌环。刺青完成之后,裂舌在完成了,那时候我会想些什么呢?……我一直是一无所有、无所用心,无怨无尤地活到今天的。我的未来也好,刺青也好,裂舌也好,也将是没什么所谓意义的。” (P77) 所谓的刺青、裂舌没有意义只是痛让RUYI感受到了存在的真实。
2、由纯爱转向女人的复仇
RUYI的痛是和爱连在一起的,我期待着换上舌环AMA的夸赞,如今AMA死了,我的激情也死灰了。当她发现AMA不在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已经习惯,并爱着这个比自己小的男人,她习惯他向她撒娇,围着哄着她。当RUYI知道了SHIBA杀死AMA,她便决定了用最残忍的方法复仇。她的心会随着AMA 一起飞走。正如他让SHIBA为她后辈的龙和麒麟刺上眼睛时描写对对话一样:
“刺青的时候,那时候的我,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刺青呢? 现在,我可以充满自信地说:这刺青是有意义的。我要为了让自己拥有生命…… (P116)
HIBA : 会不会飞走呢?
RUYI:可能要飞走的吧。
我想飞走的正是RUYI爱AMA的心,而留下的身体呢,SHIBA也没法得到。“SHIBA先生多少次心血来潮想和我做爱,可是掐住脖子我也没有痛苦的表情,只好放弃了。…… 只是,我还活着。我活过没有了AMA的,无聊的一天又一天。我活过不能让SHIBA先生睡的、无聊的一天又一天。”(P106)
当你抱着空壳的身体,又无法进入时,我想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
《裂舌》读后感(五):血意青春
在图书馆的不经意一瞥,看到了这本淡橘色且薄薄的小说,随手拿下来,只消一个多小时看完。很早听说这本书获得过芥川奖,对于不到200页的小说能获奖感到很意外。读后发觉这本小说写得真的不错。这是一个血意的青春时代,Ruyi和Ama都不满20岁,都是青春佳年。他们通过裂舌,打耳洞等方式肆意挥霍青春热血。刺青师Shiba喜欢Ruyi,而她也喜欢这种刺激感,可是当Ama被杀后,她才发现他已在她的心里打下最深的烙印,那是青春的血色。而故事最意外的地方当属Ruyi知道是Shiba杀死了Ama,却像当初包庇Ama那样销毁了证据,和shiba生活下去。我以为她会复仇,可是没有,小说也戛然而止。我觉得小说是在阐述当代青年的生活和心情,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折磨自己享受生活。他们都在放纵自己,肉体的痛苦达到青春的高潮。现实有太多的黑暗和压力,他们都年轻,还有很多时光,他们都需要解脱。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青春的现状,也能体会当下的年轻一代的心理。虽然文章短小,但是情节生动,结构紧密,不失为好文^_^
《裂舌》读后感(六):打着重口味的幌子宣扬纯爱
能让大批日本人都高呼变态、惊世骇俗的小说,该长成什么形状?
“裂舌,你知道吗?”
“什么……哦,你是说给舌头分叉么?”
“对,对,就像蛇和蜥蜴的舌头。人的舌头,也可以变成那样的。”
《裂舌》一开篇,作者就贴心地做了科普。
女主角跟朋克男交往,男友舌头做了分叉,她也决定效仿,戴不断加大号码的舌环,让舌头上的洞变到足够大,以方便切割,并顺便请纹身店老板(也是一名朋克青年)给自己整个背刺上麒麟。
在这个身体改造的过程中,三个人自然而然地玩起了3P。女主角跟朋克男同居,做“正常的爱”——如果忽略女主角说男生用‘蛇信子’含她的胸部会舒服无比。趁朋克男上班,女主角时不时随性地和纹身店老板上上床,玩玩SM性虐游戏(掐到快窒息、舔男生的脚、胡乱折叠身体之类),纹身店老板说看到女主角哭他就会勃起。
后来朋克男杀了个小混混,又莫名其妙失踪,被男人奸杀。女主角搬去跟纹身店老板住,渐渐怀疑,杀朋克男的,很可能就是纹身店老板。
女主角不该做点什么吗?她做了呀。她接受了纹身店老板送她的求婚戒指,同时深刻地想念朋克男。
没了?
没了。
常规、道德感、是非观……这些玩意都在世界之外。
女主角就是那种最受S型人士欢迎的M型人才。“我实实在在感到自己活着,只有在我感到疼痛的时候”,舌头打孔时,“‘喀嚓’一声,全身一下子抽搐起来。肯定比达到高潮时抽搐得厉害。我的肌肤起了鸡皮疙瘩,发生了短时间的痉挛,力量都集中在了肚子上,不知什么原因,同时感到自己下身也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冲了进去。就像注入了麻醉药似的,整个下身都失去了知觉……钝痛和刺痛在很短的间隔交替向我袭来,但我还是感到来这里不错。”
痛感就是这本书的logo。疼痛的制造过程和巅峰体验大面积分布。这类细节把不少人看得头皮发麻——偷偷说,我很羡慕他们的头皮这么敏感这么脆弱这么容易发麻。像我这种看过黄文和AV的人渣,何况还有小时候用剪刀给自己拔牙导致血像喷泉一样狂飙、能淡然地看尸体火化的图片吃苹果的这类彪悍事迹,再装纯就要被群众殴打了。
当然,对大多数正常人来说,《裂舌》确实口味够重,畸形、疯癫、乱搞……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碎碎念。
“我在摸索,如果世界上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么我要找找看有没有把自己变成阴影的方法。
“到底是哪一种想法健康呢?一种是即使在特殊浴池卖身也要活下去,一种是在特殊浴池干活不如死了好。单从想法上说,后者是健康的,可要是真死了,还谈什么狗屁健康啊。”
“又不是被告知癌症到了晚期,可我就是觉得没有时间了。大概人有时候需要赶快活吧。”
“谁能把我杀得艳光四射呢。”
好吧,我承认,我就是因为这些可爱的胡说八道而喜欢上这本小说的,没有这些句子它就是一本寡淡的流水账、一部普通的虐恋小说而已。所谓重口味不过是一个幌子,本质上完全是纯爱。
朋克男尽管眉环舌环刺青红头发……五毒俱全,但他对女主角温柔又忠犬,常常上演点吃醋戏码,女主角有厌食症他发明各种办法哄她吃东西,因为有小混混调戏女主,从来不打架的他,拼了小命去保护她,还把打斗中小混混掉落的两颗牙齿送给女主当爱的信物——这真的不是韩剧吗?
纹身店老板,一个货真价实的虐待狂,可是,女主角难过的时候,他默默地在旁边守护她。听女主的话,破天荒开始蓄发了……活生生堕落成韩剧男二号。
女主角对朋克男也堪称深情(劈腿这种小缺点你好意思提吗),她担心朋克男杀了人这件事暴露,半夜去买了染发剂为他改变发色,以躲避警察的追查。朋克男死后,她思念过度,把那两颗爱的信物用锤子砸成粉末,吞了下去——它们“融化到我的身体中,变成了我”,多感人啊。
两个男人,完全在书里展开痴情大赛,他们杀人,也是因为太爱女主角而已。一个为了保护她,一个为了得到她。
还有什么比,我爱你,为了你,我愿意草菅一切人命,更纯爱的呢?
很多时候,重口味不过是源于爱饥渴。
就像超赞的日本电影《告白》里那个天才少年A,他害死四岁小女孩,杀了真心爱自己的女友,装上炸弹试图炸死全校师生——只是因为母爱缺失,想吸引妈妈的注意罢了。而松隆子饰演的中学老师,腹黑到底,连十二三岁的小孩也不放过,也只是为了给死去的女儿复仇。
就连《裂舌》的作者,洋娃娃式的日本美女金原瞳,她19岁就写了这篇小说,20岁拿了芥川奖,刷新获奖者最低年龄纪录,你以为她有多彪悍?人家虽然也来点高一退学、患上厌食症、割腕自杀未遂等小叛逆,但在男友面前就琼瑶附体,天天给他做饭,等他睡觉了自己才开始写作,想体验裂舌男友不允许也就乖乖放弃了——再配上她的甜美外表、娇柔嗓音、腼腆表情,这一切都够纯情吧?
保守派才不会理这种“扯淡”,他们疯狂批判《裂舌》这种为变态少女立传的垃圾小说都能得奖还能畅销,是日本文坛的悲哀(《裂舌》后来还改成电影,叫《蛇舌》,由“神经质少女”吉高由里子主演,小栗旬还在里面打了个酱油)。这本书引进到中国的时候,正义人士也捶胸顿足,担忧其中堕落的生活方式会带坏青少年——豆瓣上有篇评论说得好,“有些人就是太天真太高估文字的影响力了,以为看色情文字就会让人变成强奸犯,那你读《论语》怎么就没成孔圣人呢?”
面对诸多质疑,金原瞳听了他们的劝告,写了本更猛的。她的第二部作品《灰色宝贝》(在日本已出版),写的是萝莉与大叔的爱情,该大叔有恋婴癖、窥阴癖等一堆变态嗜好。萝莉为了摆脱对大叔的依赖,尝试了卖淫、自残等“颓废套餐”。
上面这段的关键词们又把一批纯洁人士吓哭了。
可是我依然觉得,像《新闻联播》,里面的男女主角即使每天准时在同一个地方约会,恪守礼教,连小手都没牵过,更遑论拥抱接吻这些限制级动作了。这部电视连续剧纯爱到让中国观众都嫉妒里面的中国人生活得太幸福,这才是真正的重口味。
:特别鸣谢大美女YOYO(独唱团作者火蜥,豆瓣ID是大白兔龙)推荐我看这本书,她还专门给我开了一张书单,全是牛逼小说,完全是我这个小说盲的启蒙老师啊。。。。
《裂舌》读后感(七):痛•爱
海明威有句老话,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然而,不动声色地潜伏在水下的那八分之七却总会让人感到阴森,乃至钻心的疼痛。金原瞳的《裂舌》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无所适从的小说。大部分时候,金原瞳总是以近乎残酷的冷静叙述着“我”的爱和痛。但偶尔不经意间的几句话,就让我感到透不过气的沉重。就好比有人突然把我摁进冰冷的海水里,指着那冰山的八分之七,狞笑着说,看啊,这才是生活的真实。让人难受得要掉眼泪。
故事很简单:迷恋身体改造的少女RUYI交了一个朋克男友AMA,并一起到SHIBA的刺青店,请他为其进行裂舌和纹身改造。在改造过程中,RUYI和SHIBA发生了SM关系。这样,RUYI既是AMA的爱侣,又是SHIBA的SM性伴。不久,AMA突然遭人虐待致死。痛不欲生的RUYI如入无底深渊,虽然还在和SHIBA同居,但已经了无生趣。眼看着舌环越换越粗,改造即将完成,RUYI却意外发现,原来AMA和SHIBA也有虐恋关系……
如果没有裂舌、刺青、SM、虐杀这些极端的情节,《裂舌》充其量也就是一部东京少年三角恋爱情小说。可正是那些真实到极致的描写,让这部小说透射出异乎寻常的光芒——尽管这光是绝望而迷离的。不妨从三个人互相的SM关系说起。在这段三角关系中,SHIBA无疑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他是RUYI的S,也是AMA的同性施虐方。RUYI心甘情愿地成为SHIBA的M,而在某种程度上,她却是AMA的S——背着深爱自己的AMA去和SHIBA发生SM关系,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残酷虐待。如此,外貌最凶恶的朋克男AMA却落在金字塔的最底,是双重的M。在我看来,理解金原瞳的角色设置,关键在于身体改造。SHIBA说过,改造身体是神的特权;如果他是神,他就要造出傻乎乎的,想不起神的存在的人。SHIBA不是神,却对RUYI和AMA都施行了身体改造,成为一个性虐狂。这或许就是僭越了神的后果吧。身体被改造得最彻底的AMA成为“像鸡一样傻乎乎的人”,最后还丧命在SHIBA手上。RUYI是M,但她的身体改造部分来自SHIBA,部分来自自身的意愿与行动。她要求SHIBA在她后背纹上麒麟和龙——最神圣的动物组合,她不顾SHIBA的忠告,强行加快裂舌的进度。在某种程度上,她突破了SHIBA的规则,成为另一个僭越神的人。到后来,甚至连SHIBA都已经无力控制她,反而为她不断的自虐而忧虑。或许,最绝望的RUYI才是最大的S吧。在和SHIBA的一次疯狂之后,RUYI突然无来头地说:“说什么给人以生命,神绝对是性虐狂。”神是性虐狂吗?如果是这样,僭越了神的人也必得以此身份才能存在。SHIBA选择了他虐,RUYI转向自虐,最温顺的AMA则死于非命。神无论存在与否,都给人带来最不幸的后果,这是堕落时代的必然,还是偶然。
回头再看故事最主要的人物RUYI,不得不说,这是让我震惊的一个角色,即使金原瞳也只能既痛且怜吧。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她完全拒绝了任何幸福的可能性。从一开始,金原瞳就把RUYI打入黑暗深渊,让RUYI反复地挣扎。不管裂舌,刺青,还是SM,对RUYI来说都不过是获得痛,获得存在感的方法而已。只有身体的痛楚,还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也只有痛,才能让她暂时忘却自己的存在。海德格尔说,常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往往忘却了自己的存在,沉沦地活着。RUYI不能不沉沦,也不敢不沉沦。她爱惜AMA——第一个让她感受到身体改造的魅力的人,却偏偏要做SHIBA的M,甚至,AMA的死也是出于与她有染的SHIBA的妒意。AMA的死让她彻底绝望,更加疯狂地自虐,但当她发现SHIBA虐杀AMA的证据时,她却冷静地予以毁灭——也许,她不能承受失去最后一个痛爱她的人。如果她果断地举报SHIBA,我们还能看到一丝的光明。可金原瞳却狠狠掐掉了这可能的光明的尾巴,让我不知所措地茫然。
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演讲中引用一休和尚的话:“入佛界易,入魔界难。”此话不差。没经历过恶,如何知道善?可是恶之花盛开之后未必是善的世界。不然,RUYI也不用辛辛苦苦地挣扎。到故事的结尾,RUYI的裂舌还没有完成。她说,感觉到身体内有一条河流在流动。阳光有点大,RUYI稍微眯着眼睛。这算是金原瞳勉强留给我们的一线光么?
《裂舌》读后感(八):好读
很好读的cult小说。
RUYI的经历仿佛是我这个几近与她同龄的人无法接触到的,读完后却让我有种异常的冲动想要邀请一对龙和麒麟来我背上住一阵。
从很久以前看斗鱼这样的偶像剧开始,我就时常幻想能跟什么黑帮的人扯上关系,嘿,恐怕不止我一人这样做梦吧。很喜欢书中的AMA,尽管有些窝囊,但他对RUYI的宠溺和那白痴的天真,以奇妙的方式吸引着我。SHIBA桑,从作者对他的描写来看,总给我真爱如血里那个光头吸血鬼做爱时颤抖又狰狞的脑补。RUYI和他的相处,让我一边觉得变态一边又感叹,嗯,好man哦。双性恋的潜设定又让我给这个人物蒙上了一股魅力。RUYI给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她维护SHIBA和AMA的时候手段如出一辙,想要不着痕迹的改变他们最显眼的特征,好可爱。
村上龙说,要是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cult小说,他会大加赞赏,但是蒙上芥川奖后,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发现有很多抨击这本书获得芥川奖是如何不合理如何堕落的评论,何必呢,读着不错就行了。
《裂舌》读后感(九):被称为日本“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小说《裂舌》
在新华书店转悠时候看到的一本书 我总是对日韩书架上更新的书很留心 说不上为什么 可能就是单纯的好奇其中的差异吧 下面明显是摘录
《裂舌》的故事围绕时下流行的“身体改造”而展开。女主角RUYI(路易)是日本新生代少女的典型代表,她热衷“身体改造”,不满足耳朵上已有的六个耳环,还要穿舌环刺透舌端,做手术将舌头从前端分裂开,甚至将麒麟和龙的图案纹在后背上,希求获得内在的精神安定。在进行“身体改造”的同时,也与小混混AMA(阿马)和朋克青年SHIBA(阿柴)一明一暗地维系着情爱关系。小说以准备进行身体改造而开始,又以身体改造完成而结束。在一般大众眼中,小说的内容“惊世骇俗”:有令人不寒而栗的“身体改造”场景,有叫人恶心的S(性虐狂)与M(性受虐狂)的性游戏细节,还有惨不忍睹的、切实的纹身景观。作品借女主人公路易之口,道出了部分当代叛逆的青年的心声:“在这阳光普照,没有一丝一毫阴暗角落能容我藏身的世界上,起码得找到一个方法,能把自己的身子当作影子来遮掩。”
我本身就不爱用标点符号 想不到这竟然成了福利了 还可以区分什么是引用别人话 什么是原创 哎 这本书真的很重口味 但也是很棒的一本青春疼痛小说 比饶雪漫的甜酸啊 小四的悲伤逆流成河 什么小女生系列的来的更加剧烈 我喜欢
《裂舌》读后感(十):自杀逼近的窒息感。
看到这本书可以说是偶遇,那时候读高二。无趣单调的生活让我每周日上午都泡在省图书馆里。省图里的小说大部分我都看完了。《裂舌》摆在很角落的夹子里,然后我看到了名字,拿起了它。
因为很短,所以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把它看完了。怎么说呢……当时看完竟然有一些感动。也许令我感动的东西很奇怪吧,但是我相信这里面有一些共同的,能让人有一些触动的东西。
故事很简单。设定是“裂舌”在朋克青年中的流行。裂舌,就是把人的舌头裂成蛇信子一样,一种身体改造。女主角RUYI原来是一个很不喜欢朋克和原宿系的女孩,后来认识了一头红发的朋克青年AMA,在他的引领下接触了开着小店的SHIBA先生。AMA深爱着RUYI,对她怀着强烈的占有欲。他有时像一个孩子,但是感情充沛,用他自己独有的方式热爱着生活,尽管看上去像是厌弃生活。而SHIBA身上富有强烈的S气质,深深吸引RUYI。
前几天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重新看到了这本书。兴起之下又把它借回来重新看了一遍,然后推荐给了别人。我始终觉得这里面有一种很独特的调调,一种“无所谓获得和失去,成熟但是因为这成熟而对未来充满了些许迷茫的女生的调调”。
里面有一个情节,有一段话我很喜欢。是RUYI最后让SHIBA给她的背上的麒麟刺青点上眼睛。里面RUYI说:
“我的龙和麒麟结了最后一次痂,也脱完了最后一次痂,完完整整地为我所拥有了。“拥有”真实一个好词,欲求颇多的我总是渴望即刻占有。可是所谓拥有又很可悲。得到了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自己的东西,不再有得到之前的兴奋和欲求。”
说这段话的背景试试什么呢?之前RUYI要求SHIBA给她刺上麒麟,但是不要画上眼睛。因为“画龙点睛”的故事。RUYI觉得,画上眼睛之后,麒麟就要飞走了。她也要飞走了。
对于未来的迷茫浮动在整篇故事之上,但是通篇没有提到“迷茫”。他们只考虑当下的问题,只考虑选择。他们各自表达自己的感受。看起来很实实在在,其实是面对着一片虚空提出。
从小说的一半往后,就一直在谈论死的问题。AMA对RUYI的占有欲太强,就算RUYI要死,AMA觉得也只能让他来杀她。同时,和RUYI进行过几次SM游戏的SHIBA,也向RUYI提出了这样一个请求:如果你有一天想死了,请让我来杀你好吗?
RUYI当时这么想:
“我想起了SHIBA先生。我被死的念头纠缠的时候,拜托哪一个来杀我好呢?谁能够把我杀得艳光四射呢?明天去DESire,我想,想到这,我觉得自己有一些生的气力了。”
关于生与死,RUYI的口气始终透露着疲惫。对于死和生,RUYI甚至不想做选择。这样认真的思考,这样对于细节选择的考虑,实际上就是整篇故事弥漫的疲惫和迷茫的来源。
这也是最后留下来的,让我感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