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0 11:15: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精选10篇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9.90,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一):我是一点都不喜欢嘻皮笑脸

  这本书的内容之前在知乎上就看过了,但是看书名的时候绝没有想到内容会是这个,书是几天前读的,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浪费时间。我老觉得马伯庸和马未都是一个人,以至于在知乎看到马伯庸专栏的时候愣了下神:怎么这个讲古董的老头还写这些。

  马伯庸的才华是不容置喙的,这点不管是从他知乎的专栏还是以前那本《玛雅殷商征服史》都能看出来。可能是我性格的怪癖吧,我十分不喜欢嘻皮笑脸,或者叫脑洞大开。这也表现在我从不叫他“马亲王”,好吧,我承认我很闷。写到这儿,实在写不下去了,还是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回忆一下这本书吧。

  这本《中》马伯庸从读到刘备斩白蛇开始探究,罗列了各朝代王朝正色,即“五色”,和德性这种帝王学说的起源和完善。从夏商周开始,其中夏商两朝王色和德性明显为后世所杜撰,所以可以说从周始,至清止,建国之初,历朝统治者寻求统治合理化的过程中,编制了一套说得过去的理论,来解释王朝更迭。五色德性学说一出现即大受欢迎,至明清两朝方有衰败景象,明虽名义无王色,但皇族起名还是暗和五行。有清一朝,始未提王色一说。然这种学说恐怕已深入读书人心中,所以读其他史书,还是可以看到为清定德性的说法。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二):历代王朝的“德行”也就是五行属性的公案

  本书大致可以再浓缩为一片数千字的文章。说的是历代王朝给自己设定的五行属性,就是说本朝是属金木水火土哪一个。

  王朝的德行的说法是从汉代开始的。一开始就争论不休,毕竟是一个没法实证的学说。只能靠政府强制认可某一种。

  传到后面,越来越乱,有多种说法,互相矛盾。最大的矛盾是王朝的德行的开头在哪个朝代?从五行的哪一行开始?两个相邻的朝代之间是生的关系还是克的关系?那些未能统一全国的政权有没有德行?

  到了宋朝终于有欧阳修等大V出来说这个太扯了。元明清三代,德行的学说日渐衰落。

  不知现代汉语中的“德行”跟王朝的“德行”有没有关系。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三):天道轮回,说五行金木水火土|读书《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推荐指数:★★

  书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是儒家经典;朝代更迭,有五行——金木水火土,这是人为创造的所谓“天道”。中国皇朝五千年,从三皇五帝到宋元明清,历经多个王朝,N多个皇上。

  这些皇帝中有继承的,有造反的,有篡位的,有夺权的,无论以什么方式上位,都需要找个理由来论证自己的合法性。古今中外,一辞同轨。

  西方有宗教加冕,皇权神授。东方不信仰什么宗教,但都迷信老天爷。统治者为了论证自己是代表老天爷来统治百姓的,于是有了这套五德终始说,由春秋时代的邹衍发明。

  这套理论的基础就是:天地万物可分为五行,五行代表了天地之间的五种德性。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这五种德性之间,也是相生相克。而每一个朝代,都代表了一德。政权为什么更迭?因为旧德为新德所克制,这是合乎天道的,往复循环。

  本书讲的就是以此为基准的戏说中国简史,来源于作者马伯庸的一个网帖。起名《笑翻中国简史》明显是标题党,文字无趣,叙述乏味,甚是无聊。说真的,我一点都没笑出来,强打精神粗略翻完。倒是佩服作者认真钻研的读书精神,由刘邦斩蛇的故事延伸到整个中华的五行历史。

  唯一让我有点兴趣的就是五行学说,毕竟流传范围广时间长,是中国传统文化避不开的核心。直到现在无论是中医理论还是街边算卦,都离不开金木水火土的变奏。无论你信与不信,它一直在那里,持续上演着好戏。

  金木水火土为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元素。木指植物,火为热能,土是土地,金代表金属,水表示液体。由此按照上图的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就好理解了。木头点燃生火,木被火燃尽化为土,土里富含微金属,金熔了化于水,水润泽树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金,也可以照此理解。金属做成刀可以砍伐木头,树木扎根在土里,土装包做堤坝可阻挡水流,水可灭火,火可熔化金属。

  由此,五行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再把五行和五个方向、五种颜色做关联,就有了包罗万象的增强版本。这个也好记:古代皇帝坐北朝南,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黄麟(麒麟)。中央属土,黄色;北方属水,黑色;东方属木,青色(绿色);西方属金,白色;南方属火,红色。

  五行融于阴阳八卦可算命测风水,结合天干地支可演天文地理,在人体代表五脏即为中医理论基础。这套系统有着良好的包容性,犹如一个大酱缸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是门综合性的“科学”(侯宝林语)。侯宝林和郭全宝的相声《阴阳五行》对此有很好的演绎,有空可以听听,很有意思。

  身为四有新人,我们不禁要问这套理论是否科学呢?

  看了本书,你就基本知道了“五德终始之说”纯属扯淡,不过是被统治者利用的工具,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随时做出相应修改。

  梁启超说阴阳五行是两千年来迷信的大本营。这从来不是一门科学,而是玄学。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四):五行五德,权当娱乐

  以五德为主线,将中国自秦以来的朝代更迭以及各朝代为证明自己是正统、君权天授而牵强附会,编造祥物、祥瑞、谶言的荒唐行为进行了罗列。没看过此类为主线的,偶然翻翻、也还比较有意思。至少知道阴阳、五行、五德是什么,尚色缘何而生,知道以后看剧,可以吐槽一下朝代服装是否合理。

  不过,这五行五德是相生还是相克,各朝全凭自己的想法,完全没有规律,而且还经常把自己看不顺眼的朝代剔除,比如,汉朝就经历了三个德性,从汉初刘邦定的水德(和秦朝一样),到刘彻定的土德(儒家大拿董仲舒出马,什么阴阳五行,儒家三统,土克水),再到刘歆编的三统五德学说,汉朝又变成火德,符合刘邦赤帝子的谶言,生生把秦朝给闰统了,奇怪的是,刘邦斩杀白帝子,白帝子说明秦朝应该是金德(秦朝自认的是水德),这绕来绕去,我一个朝代都没整理明白,还有复杂荒诞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要明白这其中弯弯绕绕真的需要时间去整理消化。

  不过,历史也告诉我们,神马都是浮云,历史是胜利者书写,但是胜利者同样被后人嗤之以鼻。

  权当娱乐。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五):五行相生还是相克,为了正统,拼了

  书名:《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作者:马伯庸

  时间:2017年1月18日星期三

  看完这本书是在看《大明王朝1566》中间,两本算是互相穿插的读下来的,这本比较短,看完的快。

  我始终觉得这种用五行对应的五德来叙述中国历史的交替仿佛在哪儿见到过,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由于五行相生,五行也相克,所以五德也有相生说和相克说,这就导致王朝的更迭中,后续王朝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和使自己的造反有理有据,强行制造祥瑞,马后炮地给自己的王朝决定一种德行。而这种给自己决定德行的传统在元明清时期就已经逐渐没落。

  说起这本书影响最深的一点恐怕还是马伯庸写这本书的缘由,无事可做读史记的时候看到刘邦作为赤帝子斩杀白帝子的故事,故而探究一下这个故事是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会记录在史记里,如果不是这件事非常重要的话,司马迁应该不会将它放进史记之中,探究朝代德行更替的这本书就这么写出来了。

  还有一点影响深刻,那就是秦朝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于时间太短,只传了三世,王莽为了自己的正统,采用刘湘刘歆父子的五德相生说,并且把秦朝生生从五德循环中抹掉不算了。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六):“笑翻”两个字欺骗了我

  不是马伯庸的粉丝。

  去年,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历史知识有点匮乏,想找本书来“恶补”一下。本来打算看比较火的《极简欧洲史》,但转而想中国史都是一知半解,就应该先看中国史嘛。在kindle上翻了很久,看了“笑翻”以为会是和《明朝那些事》的风格差不多,就决定看了。(还好当时是kindle1分钱会员体验,7天的期限,我看书很慢,当时就看了不到一半吧,然后就到期了)

  我这个人一看书就会害困,除了言情小说,所以《明朝那些事》我是以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的方式看完的。这本流水账式的书真的非常非常有助于睡眠啊,所以以至于我那7天的睡眠质量异常的好。

  会员到期后,我就没再看了,略略略,毕竟三分钟热度过了嘛。

  前段时间追《大明王朝1566》,看到弹幕里谈论明朝的德行,明朝火德,服饰自然就是尚红了。能看到自己能看懂得“高深科普”也是一件蛮自后的事,于是就在微信读书上找来继续看了。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七):金木水火土,五德轮回史

  哪里是中国简史,其实就是一部戏谑金木水火土五德轮回史,也没有什么捧腹的段子,读到后来不免乏味。从小就知道黄帝与皇帝是两回事,原来典故在这里。朝代更迭总要拿天理说事,说来说去都是在争中原正统,只可惜现在中原不争气了。虽然梁启超说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但华夏民族在这种文化里浸淫久了,种种烙印是抹不去的,作为知识储备,知古知今,不妨了解一二。摘几段书抄:

  1.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2. 最初的四象不是后来附加上去的什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最初的四象是指少阴、少阳和老阴、老阳,还跟阴阳一样虚。四象生八卦,八卦是乾、坤、坎、离、巽、震、艮、兑,或者通俗点儿来说,是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瞧上去怎么着都不像是在说什么生成宇宙的基本要素,而是宇宙已经成型后的各种事物形态。

  3. 八卦配五行,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

  4. 金代表西方,木代表东方,水代表北方,火代表南方,土代表中央,可以完美套用。再比方说,金代表白色,木代表青色,水代表黑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

  5. 东方为青帝,西方为白帝,北方为玄帝,南方为赤帝,中央为黄帝。再后来,干脆把大批远古神灵往这些空头帝号里套:青帝就是太皋氏或者伏羲氏,白帝就是少昊氏,玄帝就是颛顼氏,赤帝就是炎帝神农氏,黄帝就是轩辕氏。

  7. 汉儒跟孔子之儒、孟子之儒是不同的。孔子曾经说过“近鬼神而远之”,还说“天道遐,人道迩”,遐就是远,迩就是近,意思是上天怎么回事我不打算去研究,我光研究人事儿就得啦。

  8. 秦代不以德治国,而是以严刑峻法治国,所以没有资格算“德”国,只能叫“闰统”。闰就是额外多出来的,比如闰年、闰月,所以秦朝是额外多出来的,计算五德轮替,不能算到它头上。

  9. 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还没当上皇帝的王莽那可真是道德楷模,他好学,勤奋,节俭,谦虚,几乎集人类优良品德之大成。全天下的儒生,甚至包括大批中小地主,全都盼望着这位王大师能够掌权,琢磨着只要他一掌权,立刻就能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皇帝也不昏庸了,朝廷也不混乱了,宦官也不弄权了,外戚也不胡闹了,地方官也不鱼肉百姓了,夏天热不死狗,冬天冻不死人。一句话,地上天堂就此建成。 王莽不仅和刘歆一样都是大儒,当年一起当过黄门侍郎,是同僚兼老友,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谁都比不上,那就是极度地崇古,认为古代(主要指西周以前)一切都好,现在一切都糟,要想搞好现在的朝局,一是得尊儒,二是得崇德,三是得复古。后来他篡了汉朝的权,建立新朝,立刻开始实施自己的理想,官名要改古的,度量衡要改古的,法制要改古的,连钱币都要改古的,恨不得穿越时空把整个新朝带回古代去算了。刘氏父子的新五德理论一直上追到伏羲,足够古董,王莽见了自然喜欢。

  10. 契丹人占了这些地方,不大会管理,但是耶律德光思路发散,干脆搞了个全新的政权模式,把官员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管契丹、奚、蒙古、女真等游牧渔猎民族,一部分管汉地、汉人。 这种两部制,表明契丹国是蕃人和汉人的共同国家,最显著的标志是什么呢?那就是上朝的时候,皇帝、皇后同时临朝,皇帝穿汉服,皇后穿蕃服。所以很多片子里拍契丹国主在朝堂上还是皮袍、毡帽,那是错误的,他正经的打扮应该是直角幞头配圆领大衫。

  11.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八):正是德性说埋下了王朝覆灭的根

  作为一本由一篇天涯帖子扩充而成的书籍,本书保留着很多论坛味儿,有不少互动元素。既然如此,在编辑之时该选录一些天涯网友的留言评论,以扩充趣味性。

  朝代德性这事儿,在《罗辑思维》听罗振宇提过两嘴,不详细。马亲王有心,从秦王朝到民国初年做了一番梳理。刚开始看,觉得挺有趣,读得津津有味,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便开始觉得荒唐了。进入五代十国,大大小小的国家一个个介绍,突然感叹,封建王朝两千年,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和平稳定的年代也没多少年,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那是一个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年代。

  管他五行相生还是五行相盛,各朝各代为何搞『德性说』呢?秦始皇的目的很简单,要让秦朝的统治万世不灭,他是始皇帝,他的儿子是秦二世,一直传承,直到秦万世。这实际是在『造神』,是告诉百姓,我们家族是上天选中的,是无上的存在,是你们必须服从的人。他们不外乎在搞『君权神授』那一套,德性仅是实现方式和手段。可惜,他们选择了五行说,五行五行, 你五占其一,总之会被替代。有个朝代不是占了四个德吗,这不是多了,是少了,占齐了的话,就不会覆灭了。

  中国的统治者也是无奈,中国人虽然有道教,后来佛教传入,先秦时期各种乱七八糟的宗教也不少,但从根子上说,我们中国人对宗教、对神是不相信的,是开化之人。提起西方,我们会说他们有一个黑暗的中世纪,所谓的中世纪是欧洲宗教影响力最大时候,教皇拥有绝对权威,教会说白马非马,那白马一定不是马。教民完全相信教会,不会有丝毫怀疑。所以,西方能够用宗教统治。以权力而论,我们中国皇帝比教皇、国王、大公等牛逼很多,但是民众对他的认同则弱很多。中国的皇帝一波波地换,教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直是『基督朝』的。

  秦始皇之后的皇帝仍想通过『德性说』获得统治正当性,但根源是不自信,尤其是那些并未占据中原地区,没有一统全国的君主们。给自己定德性,是打下一针安慰剂,搞定百姓还在其次,主要是安慰自己。我是『有德之人』,老天承认了我的,我这风雨中的王朝一定能站稳脚跟,进而灭掉其他势力统一天下。既然都是牵强附会给自己定的德性,又怎么可能长久。朱老爷子就有自信,我就是农民出身,我当过和尚怎么了,老子我雄才大略,夺得天下理所应当。在皇帝任上,他励精图治,做了很多制度设计,妄图稳固朱家江山。他老人家是自信心爆棚,可惜后代子孙不争气,儿子朱棣篡位他就没防范了,由此埋下祸根,明朝历代一直维稳,防范诸侯王,耗光国力。

  德性说出现相生和相盛两套截然相反的理论就意味着它的荒谬,历代利用此理论的皇帝是哪个方便选哪个,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解释。如此,他们自己是知道这东西不靠谱的。明知不靠谱还要用,要出问题也是可以预料的。很奇怪的是,这套没人说得清的理论一直有市场有信徒,人愚昧起来还真说不清。当初运用这套理论的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人杰,他们尚不能免俗,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何当今很多人还会被『气功』所骗了。

  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对德性说进行了批判和揭露,现在我们更是从科学角度对大家进行教育,可惜『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上当者一波接一波。究其原因,很多人总在幻想一套简单的方法一下子解决任何问题,哪里会存在这样的好事。大街上碰到一个陌生人,送你一部 6S,还白给你 6000 块钱,不要你任何回报,你想也不要想有这样的便宜,那人十有八九是骗子。你又没有什么本事,突然有人给你提供一份工作,你无需付出什么,工作也不累,工资还高,那多半是传销。不要做梦,天上掉馅饼的事不会发生。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九):并不好笑,也不好玩,更谈不上有趣……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

  冒着冒犯马亲王的危险也要说几句实话,书名中“笑翻”二字实在可以取掉了……本书中实在无有什么令人捧腹的段子,几乎用了全部的热情才得以翻完全书……越往后读越觉得无趣……

  然而作者用了“笑翻”二字还是有他的用意,至少可以标明作者的治书态度是不那么严谨的。书名中有“中国简史”四字,其实全书的笔墨都在戏谑金木水火土五德的轮回史,单单从“国家德性”这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谈历史,简确实够简了,却也不能称之为史了。德行就是道德的属性,国家政权的属性,然而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本来就不是可以简单归到“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去的。王朝的德行的开头在哪个朝代?从五行的哪一行开始?两个相邻的朝代之间是生的关系还是克的关系?那些未能统一全国的政权有没有德行?这些问题本就没有定论,往往要靠当权者强制认定某一德性,且中间也有很多悖论之处。

  马伯庸的才华是不容置喙的,这点不管是从他知乎的专栏还是以前那本《玛雅殷商征服史》都能看出来。单以本书来讲:以国家德性串联历史,本书的观点不能说新,好在作者也算尊重史实,每章之后都有一段史料横陈面前,然而,对于马亲王来讲,本书有失水准。本书并不好笑,也不好玩,更谈不上有趣……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读后感(十):有趣的角度

  马老师说是天涯帖子改的,不知道是先入为主还是怎样,确实有一股子读帖子的感觉。

  作为一篇超长贴,读起来有点乏味。来来回回就讲这德性的事而,比马老师其他的书趣味性要差些,比我都过的其他历史,感觉料又少些。

  不过,就德性这件事本身而言,书还是蛮有料的。

  说一下两大收获:

  一是因为不断有谁继承谁的问题,梳理了历史顺序,特别是三国以后唐以前这一段,以前不是太有概念;

  二是从历朝历代讨论德性时的观点,也反映出了时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大量汉化的少数民族国家,居然都对中华正统这事儿如此认真。

  值得一读的,不过个人对那些德性的逻辑啥的不太认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