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希腊精神》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希腊精神》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8 20: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希腊精神》的读后感10篇

  《希腊精神》是一本由[美] 依迪丝·汉密尔顿 (Edith Hamilton)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312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08-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腊精神》读后感(一):希腊,精神和理性平衡

  第一章 东方和西方

  希腊:

  运用理性思考社会,即西方现代精神。同时与精神相结合

  东方 埃及/印度:

  精神占统治地位

  观点:死后世界才是永恒,现世不过是幻变的一瞬(佛教的现世暂时论幻灭与虚无,轮回,现世之果后世之因)

  原因:

  1.苦难 现世的苦难使人追求冥世彼岸,对于无法逃避现实,便否定现实有任何意义

  2.僧侣 僧侣阶层(权力阶级)封锁知识,压制理性,维持自己利益。彼岸代言人,权力更加稳固

  结果:在理智领域数学发展得最好,因对现世权力几乎没有影响

  第二章 理智与精神

  希腊人:

  生活态度:快乐地玩游戏的人,懂得苦痛的人才懂得欢乐

  “生命力量生活赋予的广阔空间中的卓异展现”

  宗教的力量:祭祀阶层没有特殊的权力,人与神之间没有阻隔,真理不必向神探寻

  德尔菲神殿格言:“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理性态度:学校-闲暇(希腊语)对真理的渴求使他们认真观察世间万物,不预设前提,保持好奇心问问题。辩论是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说服自己,使认识有逻辑。

  第三章 东西方的艺术

  内心的沉思-精神的力量

  埃及:

  早期精神领导的艺术活动不受干扰,后来祭司阶层全面接管,艺术的创造也有了定式,那么艺术也就死了。

  艺术所表现的是超人的力量,后世的永恒世界,压倒一切变化的力量。

  印度:

  佛教艺术家-沉思达到与神明合二为一-进而忘记尘世-所以艺术创作具有非人的特点(多手、多头颅)。

  非固定的、流动感——象征主义(虚幻神秘主义)达到幻化的效果

  希腊:艺术源于活生生的世界,从现世中得到美的秩序,完美的模型、典范。

  信念:人的头脑能够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人的精神能够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

  中世界教堂赞颂上帝、人很渺小。希腊神殿人是世界主宰,赞颂人性

  第四章 希腊的文学风格

  修辞装饰的美(英语诗歌-哥特式大教堂-文艺复兴的绘画)——形容词等修辞的词汇

  联想所产生的美、极尽描述,尽可能全面细腻地描述,将作者情感想象施加给读者。

  庄严朴素的美(有理性的人,不用脱离实际的想象就能感受到它们的美)——希腊人观察世界的方法

  现实所产生的美、白描-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简洁地描写,留下更多的可能性,让读者去发挥、想象。

  第五章 品达(诗人

  屌屌的诗人,自称为贵族,赞颂人性啊等等……没有兴趣

  第六章 柏拉图眼中的雅典人

  修昔底德:“雅典人,是热爱美的人(诗歌、戏剧、悲剧),但没有失去质朴的品味,是热爱智慧的人(探求真理),但没有失去男性魅力。(战争运动)”

  事实,不需要任何的装点。

  生活是可以掌控悠闲的自由,雅典人不希望任何人替代他们思考。诚意求知、求真,那个时代人们敢作敢为、能忍受艰苦,并且能够做出像他们的时代之前的若干年里出现的那种英雄业绩。理智和精神的平衡是希腊艺术最显著的特点。理智和精致的品味,以及无尽的生命力是这个名族最显著的标志——这就是柏拉图眼中的希腊。

  第七章 阿里斯托芬和旧喜剧(喜剧作家

  对喜剧也没什么兴趣,读起来也不觉好笑,无感。基本特点是现在看来自由且有些粗陋,这些都建立在无与伦比思想和言论自由,不必担心揶揄带来什么后果。

  第八章 希罗多德(旅行者)

  古希腊对戏奴隶看法“一部会呼吸的机器,一件会活动的财产”

  “如果他能看到一些他从未见过的东西,那么所有的不便困难危险对他来说都微不足道了。”

  好奇,探究收缩差异的原因,结论背后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否正确,思考,扩大自己的视野过程本来就是很快乐

  第九章 修昔底德(历史学家)

  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战争,双方的差异:

  斯巴达从情感上认为战争是人类最高尚的活动,而不是利益,使命是使城邦强大放弃与之没有关联的的东西,生活中幻想、美的热爱、文化方面的兴趣,国家是永恒的目标信仰个人是国家的一个小零件,为国家死亡是最高得目标

  雅典是一个民主共同体,将不同联邦联接起来的不是暴力,也不是关于国家城邦的信仰,而是大家共同信仰的准则与秩序——法律,雅典人首先是独立的有思考能力的人,在他们看来,正义与真理比国家概念下的利益更加重要,体现在战争时期的“手软”

  第十章 色诺芬

  希腊人都执着于不受其他人干涉的独立的生活方式。去向别人寻求指引在他们看来是很不正常的,他们靠自己来判断是非真假。希腊人热爱自由的原因,也可以说是他们热爱自由的结果。

  雅典民主制度基础是建立在所有民主政体的共同信念上的,那就是相信普通人都能够尽自己的义务并且在尽义务的过程中能利用他们健全的判断。相信个人是希腊人公认的信条。(自由主义

  战争时期的服从命令不是希腊人的选择,他们知道有独立判断,他们选择集体性是个人思考下的结果,在面临困难问题时,也不是强人的命令与指挥,而是民主地组织起来讨论决策(太理想化了,在战争中,集体性、狂热似乎比其他的东西都重要)

  第十一章悲剧的概念

  “整个文学史上只有两个时代产生了伟大悲剧,其中一个是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另一个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

  莎士比亚之外,三位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悲剧——必须是面对命运的巨轮依然勇于面对,伟大的心灵在忍受煎熬和遭受死亡的时候痛苦和死亡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悲伤单纯不幸并不是悲剧,悲剧的力量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才是精神的力量。

  求知-知道生活的恶、不幸-却依然欣赏和追求善,我喜欢这种生活的态度,倔强使痛苦和死亡升华。

  第十二章 埃斯库罗斯(第一位戏剧家)

  “鼓起勇气。痛苦,当它到达了额峰的时候,就不会再持续很长的时间了。”普罗米修斯,向死而生

  第十三章索福克勒斯(典型的希腊人)

  没有啥兴致~

  第十四章欧里庇得斯(现代的思想者)

  阿里斯托芬在《蛙》中对他的评价归纳起来是:他教给雅典人“去思考、观察、理解、怀疑、质问每一件事物“。

  每一个时代中的教条性信念都会被时间的洪流涤荡干净绝对真理的陈述会变得越来越单薄、陈旧,最终被人们抛弃。一个时代

  的异端邪说会成为另一个时代的正统信念。

  所谓现代的思想者其实就是批判性的精神,主流、规范性理论的异端者。

  第十五章希腊人的宗教

  希腊以外的宗教-恐惧-魔法

  酒神狄奥尼索斯(放纵与快乐)-德尔菲的阿波罗(节制-凡是勿过度)

  第十六章希腊人的方式

  理智与精神之间的平衡,莎士比亚-哥特式的教堂是精神性的,感动源于移情的代入感,希腊的雕塑、戏剧、建筑始终与周围的一切联系在一起,观者始终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角色站在善恶冲突的大舞台上,我们只能观望着,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痛苦。(并非单独存在,并非移情的感动,而是大舞台上的感触

  第十七章现代世界的方式

  精神和理性的交替出现中世纪(精神)文艺复兴追去理性,失去道德和伦理。现代(理性)使之割裂,正如同吉迪翁所说的两者的平衡才可能产生伟大的进步。

  《希腊精神》读后感(二):希腊精神的兴衰

  美国人眼中的希腊,总带有美国人的色彩,总是将希腊当作精神的先驱来歌颂,而不是寻找一个真实的希腊。汉密尔顿笔下的希腊,活脱是美国现代精神的翻版,“希腊人可以自由地思考这个世界,摒弃所有传统的解释,无视任何祭司的教条,不受任何外界权力的影响去追求真理。”P25这种对希腊精神的高度概括,汉密尔顿通过对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等一系列希腊古典作家的介绍,来完成对于希腊精神的展示。不过,希腊是否真是像她笔下那样呢?天知道

  汉密尔顿是美国著名的古典普及作家,除了《希腊精神》外,他还写作了《罗马精神》《希腊的回声》、《神话》、《上帝的代言人》等古典普及作品。作为普及型作家,她的文笔流畅,穿插着大英帝国与希腊文明的比较,让莎士比亚与品达、埃斯库罗斯同台竞技,这固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希腊文学,不过这种比较也未尝不是美国人的关公战秦琼。

  言归正传,在汉密尔顿眼中,苏格拉底的死,不过是希腊历史中的误会,剩下的更为光辉灿烂。并将苏格拉底塑造成一位启蒙哲人。

  这种诙谐地不做结论是他最显著的特点。他在谴责希腊也存在的那黑暗的罪愆,也就是无知的时候,以及他在带领他的时代走向伟大的思想、走向对自己最高使命的理解的时候,他总是认为他和他的听众处于同一水平上,甚至还不及他们。P97

  如果,我们不说明这是在描写苏格拉底的话,我们大可将其中的他换成伏尔泰等一系列法国启蒙哲人,他们文笔幽默,怀着善意来嘲讽时代中的愚昧与落后期望通过启蒙哲学来唤醒大众。当然,回到洞穴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发明的,将光明引入洞穴的启蒙,最终会化解黑暗与愚昧,但是走出洞穴之后,人们还是否需要哲人来带路?也许,这才是后现代社会,启蒙哲人们的尴尬,没有办法给本国人民启蒙,只好启蒙其它民族与国家。

  谈到其它国家,希腊第一个对于世界进行描述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希腊人眼中的世界。当然,最令人称道的还是他那不同寻常的文笔。

  当然这只是说他具有一个作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他从来不令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不枯燥乏味对一本导游书来说就是非常成功的了。他的著作让人读起来觉得生动有趣,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那完美独特轻松自然的写作风格。他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没有丝毫的个人意识;他永远是那么简朴、那么直率、那么明晰、那么简单明了。P142

  或者说,简朴、直率和明了,才是希腊文学写作的风格,如果照直翻译,会显得非常的直白和干瘪,和我们熟悉的风格大相径庭,甚至难以接受。但是,在希罗多德笔下的世界,却又生动有趣富有兴味,这不能不归功于他那独特的视角——拥有周游世界的经历。又何况,在他的笔下,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不是用理性和事实的分析来掩盖人的本性。这才是历史学家最根本任务,只是被现代史学家所遗忘而已。

  对于人性的描写,我们就不能不谈及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这部书中,他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归结到人性的贪婪

  这场战争真正的起因是深深地埋藏在所有这些表面问题之下的人类本性中的某种东西,那也是一切战争的起因。这种本性就贪婪,也就是对权力和财产的不可思议的迷恋之情,这种迷恋是无论多大的权力和多丰厚的财富满足不了的。P160

  这种对于人性深刻的了解,让他深深明白历史更像是一幕戏剧,希腊人必然会迎到他的辉煌,也有他自身的毁灭。这就像是一个隐喻,暗示了二十世纪所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

  强权将会导致其本身的毁灭,这个人们首先应该注意到的事实,通过伯罗奔尼撒之战更加清晰地表现了出来。雅典人试图建立的辉煌帝国最后化为一片废墟。她富有的海上帝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看做是强权政治的典范。实际上她却是变得过于强大了。她走上了她必然要走的道路,这条道路也给她带来了必然的后果;她滥用了她的权力,也遭受了覆灭性的失败。修昔底德看到了这么远。P161

  假如我们将其中的雅典改成大不列颠帝国是否也能成立,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更加清晰显示出大英帝国的辉煌最后化为一片废墟,他所建立起的海上帝国不仅可以上接雅典帝国,也开启了美利坚帝国的序幕——他被看做是现代强权帝国的典范,而且她实在是过于强大了,并滥用了这种权力——她的继承人也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并没有看到雅典帝国的衰落,也不会认为大英帝国是他的前车之鉴。所谓殷鉴不远!

  帝国的衰败,并非仅仅是帝国的瓦解,最重要的还是强权对于美德的腐蚀,人性遭到了扭曲,人们的常识遭到了践踏。修昔底德说,邪恶这个时候已经被人当成了美德。词的意义都发生了变化:欺骗被奉为精明,鲁莽被当作勇敢,而忠诚、谦虚、大度却被认为是软弱的代名词。“善良本是高贵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却遭到了嘲笑,销声匿迹了。每一个人都不相信任何其他的人。”这就是追逐权力给雅典人带来的最终后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倡导美德的教师比如色诺芬,就遭到了人们长期的忽视,汉密尔顿也不能免俗。

  色诺芬的思想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他考虑的不是永恒的真理。但我们可以通过色诺芬的眼睛看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普通人的生活,而我们通过修昔底德或是柏拉图的眼睛却看不到。我们从色诺芬的笔下看不到修昔底德描写的那种黑暗、贪婪的雅典阴谋家;也看不到柏拉图设想的那种理想人物。他书中描写的人物都是一些普通的、快乐的平民百姓,决不在任何一个方向有极端的倾向,而且绝对真实得令人信服,就像色诺芬本人一样令人信服。P182

  在汉密尔顿眼中,色诺芬远不能跟上述作家们并列,毕竟他不是一位思考永恒真理的作家,在他眼中更多关注平民的生活与美德,试图在贪婪和黑暗的世界,重新恢复人们美好生活的想象。值得一提的是,色诺芬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在他眼里的苏格拉底远称不上是一位哲人。

  他看到的苏格拉底不像柏拉图所说的那样,总是在谈论“狂喜的灵魂所窥见的正义与智慧的灿烂景象,闪烁着纯洁的光辉”或是任何类似的人。他看到的苏格拉底是一个头脑清晰的思想者,一个洞明世事的人。P183

  并不是为了真理而迷狂的哲人,而是一位善于思考,世事洞明的绅士,这才是色诺芬笔下最为推崇的形象。因为,他知道有光就有影,在崇高理想之下,人们往往会用其破坏正常的生活。相反,朴实、简介、不尚浮华,才是希腊的真正精神,当希腊失去了这样的精神之后,必然是毁灭。

  汉密尔顿笔下的希腊,其实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一方面她赞颂希腊的朴实,另一方面又歌颂希腊文明的灿烂与光辉;一方面哀叹他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又批判他的野心勃勃,在她笔下希腊既是西方精神的源泉,当然也预示着西方现代性的命运。反观中国自身,何尝不是一个从朴实走向灿烂,又从灿烂走向衰败的轮回呢?每当文明从朴质走向辉煌,衰败就孕育其中,所以老子就有福兮祸兮的感叹,而孔子也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总结。不管怎么说,希腊文明远非汉密尔顿总结出那种勇敢地破坏传统,恰恰相反,当希腊人能够服从神明的指引,并克制自身的野心与欲望时,希腊精神才得以彰显,相反当理性无法克制内心的野心与欲望时,希腊就走上了衰败之路!这又岂止是希腊呢,普天之下何不如此!

  《希腊精神》读后感(三):按图索骥的好书

  好书就是像探险一样,给出你好多个线索,感兴趣的就再顺着一条条或明或暗的线索继续探索下去,然后你的眼前丰富了,有那么多需要去看,热切想知道的事情。

  这本书就是。给你一个简单的希腊之旅,是否还要再一个个深度游,那就是你的选择喽。

  编排也好,每个章节都是一个值得挖掘的主题。

  比如修昔底德,说他的著作不是为了此时片刻,而是为了将来永远。过去如此的,将来也如此。于是,立马重新再拿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好好阅读。

  他的语言简单,有着历史学家该有的言简意赅。

  比如给一群年轻希腊战士的颂词,他写, “做了人该做的事,受了人该受的苦”。这就好像圣经里那句著名的话,“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读起来,有种悲伤感。

  “悲伤的”和“悲剧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也是汉密尔顿此书的重要章节之一。她讲了悲剧的概念,还把希腊最伟大的悲剧创作者,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每个人都写了一章,可见作者是多么爱悲剧给人的向上力量。那是向死而生的意志,和在这重新肯定之际,为意志的不可穷尽而感到欣喜。多好的一种力量啊。

  汉密尔顿把希腊中的那些神人给写活了。以前选书的时候看有色诺芬的长征记,并未想过去看。可是作者说,他的作品充满了欢乐和幸福,记录历史著作中不会出现的愉快小事,他写的是愉快的平民,真实得令人信服。与修昔底德的书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于是,我立刻就买下了这本书。

  喜剧家阿里斯托芬也被写的很有意思。汉密尔顿肯定是对希腊精神和希腊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采撷下每个人最闪光的部分。比如,写阿里斯托芬的嘲笑,对苏格拉底等知识分子的嘲笑,“在空中行走,鄙视太阳。”真的是写神了。于是,我又多么想去看看他的书里,那些语句之后的小小嘲讽和幽默啊。

  总之,这本书会给你带来愉悦感,以及更多的想要知道。哇,真美好!

  《希腊精神》读后感(四):那是一个丰富优美的时代

  有一种书是你在很多地方都遇到过它的名字,终于你被撩拨起了极大的好奇心,寻来拜读。《希腊精神》就是这样一本书。看完以后,我觉得,一点儿也没有失望。它不是一本容易的书,里面涉及了古希腊文化文学宗教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博大精深。同时,却也不是一本艰涩的书,作者伊迪斯汉密尔顿的文笔简洁优美,本身就带有一种古典的韵味。书中的每一章讲了关于古希腊的不同方面,都能做到深入浅出,不愧是古希腊的最佳入门读物。好的书像是一个打火石,轻轻敲击,铿锵声中便点燃了读者心中一束又一束的好奇与追索的火焰。

  读完《希腊精神》这本书,在我脑海中一想到古希腊浮现出的第一个词就是平衡。希腊的建筑也好,文学也好,艺术也好,生活也好,无处不体现了他们的智性与感性,理智与精神的完美平衡。

  古希腊人爱智性的哲学与思考。按照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引述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因为智慧是事物中最美的,而爱神以美为他的爱的对象,所以爱神必定是爱智慧的哲学家。”同性爱是古希腊常见的,而且是被尊为爱情中最理想的一种形式,原因是因为青年们(爱人)与年长者(情人)之间的爱情不仅仅是为了身体的快感,而是为了知识、智慧、精神的交流和教导。对于古希腊人来说,哲学的最高境界是爱情,反之亦然。他们追崇有智慧的人,正如青年们乐意追随苏格拉底这样的大哲学家做老师,理想国里到处都是青年们在街边偶遇苏格拉底,便停下脚步展开了一段段的对话与探讨。古希腊人爱哲学不代表他们不实际,反而,他们的生活相当脚踏实地,讲求实际,不过分,不夸张。不少古希腊人除去剧作家或者艺术家,还有很多个职业。他们是非常务实的民族,在思索头顶星空的同时,有着实在的工作与生活。再拿古希腊人的文学为例,荷马、品达、索福克勒斯等等一流的诗人的文笔,不矫饰,不做作,不滥觞,言必及物,一字一句,都闪烁着思想的火花与含蓄有节制的感情。

  同时,古希腊人也热爱感性的欢乐、艺术、美。古希腊人生活的闲适优雅,他们对于生活的舒适与美感有着高度的追求与坦然的接受。理想国里都可以看到古希腊人热爱宴饮,饮酒,谈话,还有那午后长长的酣睡。他们深知生活本身的欢乐与美好,一如他们知道人生的残酷与悲苦。这一点体现在了他们的悲剧作品中,再命运悲苦的主人公看到了生活中欢乐祥和的场景,也会停下悲叹的歌声,转而赞颂那些美好的事物。戏剧作品在古希腊极为流行,经常是几万人在剧场一同观看名作家的剧目表演,“万人空巷”一点也不夸张。他们也热爱诗歌,荷马史诗就是其中的瑰宝,几乎人人都可以背诵上一段。古希腊的雕塑艺术更是突出了他们对身体美的赞扬,对身体和谐的比例线条的描摹。欢乐、艺术、美。。。正如木心先生所说,古希腊人有一股子酒神精神,是欧罗巴文明初期的一位美少年,青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美。

  古希腊人不是纯粹的逻辑、理性,也不是滥觞的感情、感官,而是和谐、均称、均衡的美。我所理解的是,凡事均有正反、相反相成的因素、力量。正如理性要求严谨、按部就班,感性要求奔放、不拘一格。人生有欢乐,一如人生有痛苦。爱情里有生理也有精神上的需求。你不可能压抑消除某一种力量,但你可以做到的是去平衡、去制服不同的力量,这样才可能达到一个完美的、和谐的点,这个点,也就成为了真、善、美的极境。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借用苏格拉底的嘴说出了什么是理想的爱情:那就是抑制爱情作为欲望满足的目的,而是通过爱情,达到自己与爱人双方灵魂的滋养与完善。平衡,和谐,无处不在。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们应该去爱那身体与心灵都达到和谐之美的人。想到了曾经有幸去巴黎卢浮宫参观时看到的古希腊塑像,有一尊美丽的男子塑像,大理石的身体线条简洁、比例完美,鼻梁高挺、额头宽阔,眸子清俊。。。身体与心灵的和谐之美,想必就是那样子的吧。

  古希腊那完美的灵光犹如一个孤单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仅仅闪耀了短短一个时代。今人只能在书中,在艺术品中,追思那个优美、丰富、充满理智与精神的平衡的年代。反观古希腊之后的时代们,又有哪个时期能够达到这种完美的平衡?欧洲中古世纪陷入对精神的追求而缺乏了智性的思索,如今的消费社会讲究娱乐至上、解放感官声色而缺乏了理智、冷静的思考。。。我们自己的生活,又是如何?如何向古希腊人学习,过一个既能够理智思考、追求真理与哲学,又能够享受存在本身的欢乐、爱与美的生活?在物欲的时代,既能给自己谋得生存之本,又能去追求精神、理想的存在,如何能够达到?很多人都会面对的一个最简单的冲突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平衡。是的,两全是很难。但是亲爱的朋友们,不要嗟叹,不要伤心。痛苦和快乐本为一体。让你痛苦的,也会让你快乐。痛苦走不掉也没关系,不要忘了像古希腊人在圆形剧场里那样,在悲剧里也去歌唱生命本身带来的快乐与美好,一如天上阳光、脚流泉、眼中星辰。。。

  古希腊那个高贵丰富美丽的时代已然不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仅以屈原老夫子的话自勉。

  《希腊精神》读后感(五):悲剧不“悲”,喜剧不“喜”

  什么是悲剧?悲剧正是通过痛苦来给人温暖和激情。

  叔本华讲:“当心灵的激情会说:‘事情非这样不可’,悲剧就是对这种激情的接纳。”

  尼采说:“重新肯定向死而生的意志,而在这重新肯定之际,为意志的不可穷尽而感到欣喜。”(摘自《希腊精神》)。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大家应该不陌生,里面的小女孩最终在严冬之中带着憧憬离开人间,无疑,这个故事会引起大家的怜悯,小女孩的遭遇确实不幸,但这不是传统希腊意义上的悲剧。悲剧并非为了单纯地描写一个凄惨哀伤的故事,重点在于,那些遭遇了种种不幸的英雄们,在苦难面前虽然也会经历迷茫、失望,也会发出无奈的嗟叹,但作为悲剧英雄,他们最终选择了一种积极刚健的态度,去接受这些既成的事实,然后,对着不幸、苦难乃至作弄自己的命运,发出最猛烈的咆哮和进攻,哪怕他们早就知道自己最终逃不出那强大的宿命,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且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承担起生命之责任。人世间的痛苦,或许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个字:事与愿违。然而,那种对待痛苦的悲剧精神,却足以使人脱胎换骨。而我个人理解,中国不乏这种悲剧精神,春秋侠士、文天祥、方孝孺……一生在践行自己的理念,最后为理念而死。

  再讲讲什么是喜剧。伏尔泰说:“真正的喜剧,是一个国家的愚蠢和弱点的真实写照。”喜剧里面的那个“喜”,不是”皆大欢喜”,而更多是一种黑色幽默,笑世间可笑之人,古代的希腊人可以在城邦交战期间,用喜剧在大庭广众开本方主帅的玩笑。而谁是可笑之人呢?谁有资格用喜剧来讽刺他人呢?答案就是,世间荒诞的事情皆可笑。然而真正的喜剧并非把眼光停在了那些使当事人难堪的玩笑,也并非以此为快乐,而是想用玩笑的方式来告诉各位看官,当你在笑这种种荒唐事的时候,有否想过,既然荒诞不经,为何会出现在世上呢?会不会出现在你身上呢?喜剧其实是在用玩笑来质问着时间种种,把问题暴露出来,也把问题抛给了观众,等我们大笑过后,却往往发现,身处这个时代的洪流之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可笑之人呢?笑声背后,是丝丝的无奈与苍凉。再推进一步,喜剧就是时不时给人们淋一盆冷水,提醒我们:不要停止怀疑这个世界。

  人生无常,往往就是在悲喜之中交替,感谢世上有悲剧和喜剧,使人们在意志与命运之间、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得到平衡。

  《希腊精神》读后感(六):遥远的奇迹

  《希腊精神》的译者葛海滨在“中译本序”中提到,希腊是一个奇迹。而在本书中希腊给我的印象也确实如此,那来自公元前五百年前的一个边陲小城的,在其之前的时代之后的岁月都无出其右的奇迹。

  希腊的这段历史短暂而辉煌,称得上是千古奇葩,希腊人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那是在当时没有人想过也没有人敢想的崭新的世界,属于希腊的光芒照耀至今依旧闪耀。

  在《希腊精神》这本书中,依迪丝汉密尔顿用希腊做了一系列的横纵比较:与之前的世界状况的比较,与和希腊属于同一时代的其他国家而比较。介绍了东方与西方思想上的差异,在当时单纯地追求精神的时候希腊人对理智的追求,东西方艺术的比较以及希腊独特短暂而灿烂的文学风格。希腊人的宗教,希腊人的方式与现代社会的方式也都有涉及。希腊的辉煌由一些重要的思想和伟大的艺术成就堆砌而成,所以在《希腊精神》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一些希腊鼎盛时期的作家。

  在希腊诞生的那个年代,各个国家都有着一个专制的君主;有着一群有权有势的教士、僧侣,他们控制着整个国家的思想;剩下的,就是悲惨的、被慑服的、渴望在与现实世界无关的另一世界渴求安慰的悲苦民众。希腊便出现在了这时候,它来得突然而格格不入,也许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注定。我们需要一个希腊,历史需要一个希腊。

  在本书中,作者首先提出了东方与西方,突出了东方人甚至当时的整个世界都是执着地追求一种梦幻、虚无的信仰,并坚信它能够拯救自己。我认为在那样的时代,对于一切终日生活在惶恐不安中的老百姓来说,为生命找一个出口迫在眉睫,当痛苦与无助主导了生命的主旋律,一个信仰,一个自我安慰的方式才是最切合实际的。很多时候宗教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歌德将它称为内心的宇宙:“当外在世界的冲突不能解决的时候,它能够靠其本身的律法生存,创造自己的安全机制,形成自足的体系。”

  由此,作者提出了“理智与精神”。当人们的意愿、追求集中在那不可见的世界中时,希腊出现了,它代表着久违的可见的世界,代表着一种崭新的思想,代表着理智与理性。与其说希腊是存在于那个时代的一个奇迹,不如说它是一个脚步匆匆的过客,来得快,去得快,并且不会再回来,可却留下了那般鲜明的存在过的证据。

  作者在“理智与精神”一章写到的:“希腊精神的繁荣发展带来的累累艺术硕果正说明了精神力量在希腊的存在。理性和感情不是对立的。诗的真理和科学的真理都是真理。”理性代表着智慧,不等于呆板,这也对希腊人的“孩子气”有了很好的解释。他们有思想,会游戏,懂得该如何生活,“面向更高的生存”是希腊人的理想。

  他们更懂得如何将全面和片面进行诠释,他们要做的是一个“完整”的人。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即使是美国在播放中国国庆阅兵的新闻的时候,也会配上一段极具侵略性音乐。在2008年北京运动会上中国如愿以偿地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成绩,奠定了奥运第一强国的地位。每当看到站在奥运领奖台最高位置的中国人,每当奥运场馆上空奏起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也许那冠军是辉煌,是无尽的荣耀,可那何尝不是日夜拼搏的汗水和带有缺憾的童年。希腊人大概永远不会明白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有专业的运动员,为什么会选定一个尚不识世事的孩子从小开始训练其某种特定的技能,他们要的是一种游戏,享受的是参与的快乐和过程的喜悦,在这时,结果便显得不那么重要。站在古时候的希腊人的角度,应当怎样看待中国呢?是英雄还是小丑?

  所以,希腊人只渴望快乐地生活,他们用智慧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作者讨论的希腊精神的另一方面,便是自由。希罗多德在他的史书中写道:“他们只服从于法律。”自由的信念开始萌生,希腊人开始独立思考。我很喜欢作者在书中的一种说法:“如果神放出一个思想者,这个世界马上就会乱套。”可神却在希腊放出了思想者。这让希腊人不服从于任何的独裁,不同于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民,他们选择相信思想者而非虚无缥缈的上帝。

  自由在希腊的另一种体现,便是思想言论的自由。如果说在中国做一名运动员尚有乐趣和兴致可言,那言论自由变成了中国网民在黑暗中期盼的不知何时能够到来的阳光,其实希腊的言论自由即使是欧美也望尘莫及。首先,一切对自然、人性、政治的理解都是可以拿到民众之间进行讨论的;其次,前人的解释和理论,也没有哪一条绝对不能够被冒犯。这一点大大讽刺了我们对权力的崇拜和对先人言辞的忠诚。

  这也决定了希腊人对待宗教的理性与拒绝盲目崇拜的信念,作者借此谈及了希腊的宗教。宗教是无助的人寻求安慰的一种方式,所以我好奇宗教在希腊人的生活中会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事实证明,宗教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它是这个民族必不可少的仪式,却很少有希腊人在其中寻求解脱。“希腊人把庄严的宗教信念和那些与自己休戚相关的利益放在完全不同的位置上。”这是他们理智的另一个体现。

  作者在本书中着重表现了“理智与精神”的逻辑关系。一个为可见一个为不可见,似处在相互对立水火不容的对立面,希腊却将其柔和自然地联系。“理智不是才华和激情的敌人,相反,才华和激情只有通过理智才成为建设的原动力。”在希腊人的眼中,这二者缺一不可。精神体现在了希腊艺术创作方面,而理智让希腊人做出的判断与抉择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值得我们思考临摹。

  希腊是人类文明最灿烂的时光,而这也是人类心智取得最伟大成就的时代。对于这一切,我们没有必要惊讶,更没有必要艳羡,希腊精神作为一个奇迹存在人类历史上,终止了在其前后两端的进程,历史上没有第二个希腊,也不会再有第二个希腊。从这个角度想,一切便都变得合理而易于接受。

  毕竟,作为一个传奇,它终究应该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韵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