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10篇

2018-01-13 20: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10篇

  《经济学原理(上下)》是一本由[美] 曼昆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23;4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笔记

  能够读下来并且写下笔记和自己理解,这本书对的影响不是三两句话能道尽,只能一言以蔽之:好书!

  一、 十大经济学原理

  总领经济学原理此书,任何经济现象多多少少会基于这十大经济学原理。

  1、个人

  人们总是面临权衡取舍,有句老话叫做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得到一个事物就必须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得到这个事物的成本。而为什么是现在这个选择,而不是另外一个,理性人会考虑边际效应,当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的时候,人们就会选择做这个事情。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的差我们可以看成对我们的激励,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激励往往能使得人们乐于去做某件事情,但这件事情对所有人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2、交易。

  人类始终是动物,人类社会实际上是个理性了的动物世界,但说到底它终归还是动物时间。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优胜劣汰,为了更好的生存,人类间就有了竞争,但竞争可以使得每个人都能从事自己所擅长的事情,然后只要有了交易,就机会成本而言每个人的效益是最高的,所以交易能让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在交易的影响下,价格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所以说市场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候会出现市场失灵,这时候政府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比如法律法规,如果一个人生产的物品都会被抢走那么他不会再生产东西

  3、整体经济。

  用邓小平的话来说,社会发展根本动力是生产力,而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解释,一个国家生活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而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落后的产能就导致了该国落后的生活水平,所以我们要考虑对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响应因素,首先要考虑这些因为是不是跟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相关。

  往往我们认为赚的钱越多生活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其实不然,货币会贬值,政府发行的货币量越大,钱就越不值钱,物价水平提高了,这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确会导致价格的上升,但价格的上升也会促使企业招收更多的员工去生产商品,所以短期内社会面临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的一个权衡。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因为它应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观察、论证和进一步观察。

  经济学研究使用模型,模型是把复杂关系抽象出来,模型经常需要建立在假设之上,假设可以排除一些因素从而把注意力放在更关键的因素上。

  经济学的表述有两类:实证表述和规范表述。实证表述是讲世界是什么,规范表述是讲世界应该怎么样。

  经济学家们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多角度的,因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得到一个事物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每一个经济学家对一个经济表述往往都意见不一,因为判断的科学基础价值观一致,但在大部分问题上他们还是具有同样的看法

  三、贸易能让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包含的经济学原理:交易能每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

  人们能够相互依存的原因是因为有了贸易。

  基于比较优势,贸易能让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比较优势体现在机会成本上。

  四、需求与供给

  包含的经济学原理: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里没具体体现好方法。

  需求与供给是促进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是人们在竞争市场相互交易时的行为

  市场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和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市场未必是有组织的。

  竞争是因为有很多买者和卖者,单个卖者或买者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完全竞争市场满足两个前提:可供出售的物品是相同的;有很多买者和卖者,单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人们都是价格接受者。完全竞争市场是对市场的一个简化,因为大部门市场都多多少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完全竞争市场,所以我们用这个简化的市场来分析问题。

  需求量是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物品或劳务的数量,供给量是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物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量和需求不是同一概念,需求量指的是某个价格水平下的需求的数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而需求表示的是各个价格水平上的需求量,由整条需求曲线代表

  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分别是个人需求和个人供给的总和。

  当某些条件不变,需求量跟价格成反比,当影响买者的某些条件改变时,需求曲线就会移动,某些条件包括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当某些条件不变,供给量跟价格成正比,当影响卖者的某些条件改变时,需求曲线就会移动,某些条件包括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除价格外的影响买卖者的条件改变影响的是需求和供给,导致的是需求和供给的变动。而仅仅价格的变动改变的是需求量和供给量。

  需求和供给会产生均衡,均衡是指市场价格使得需求量和供给量达到平衡水平时的状态

  需求大于供给是短缺,供给大于需求是过剩,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刻意控制需求或供给会导致短缺或过剩。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发生变动最终会导致新的均衡。当需求和供给同向变动的时候,价格变化不定,异向变动时,需求量变化不定。

  分析一个微观经济问题时,

  1、需求曲线还是供给曲线;

  2、哪方向移动;

  3、新的均衡;

  五、弹性

  延续上一章,市场在配置资源的时候因需求或供给的弹性不同则有不同的结果。

  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影响弹性的因素有很多,相关物品的价格、长短期、市场等。

  弹性的计算经常用中点法,是为了使上下百分比变动都有基准:

  弹性=(Q2-Q1)/[(Q2+Q1)/2] / (P2-P1)/ [(P2+P1)/2] (5.1)

  总收益跟需求曲线相关,可以用弹性计算公式(5.1)证明:

  1、当弹性大于1时,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2、弹性小于1时,价格下降,总收益下降;

  3、弹性=1时,总收益不随价格变动而变化。

  需求曲线上每一段的弹性不一定相同。

  需求弹性还包括需求收入弹性(正常物品、低档物品),交叉弹性(替代品和互补品)等。

  供给弹性是供给量随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短期的供给弹性比较小,因为工厂没法改变规模,长期可以开设新工厂或者关闭工厂,故弹性较大。

  分析一个微观经济问题时,

  1、需求曲线还是供给曲线;

  2、哪方向移动;

  3、新的均衡;

  4、根据需求或供给弹性,考虑价格、总收益、长短期效应。

  六、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

  延续上两章,应用需求、供给、弹性来分析政府政策。

  供给和需求可以自发地配置稀缺资源,如果有不当的外部影响的话,资源配置的结果会被影响,本来出发点很好的事情最终引起一些不良的结果,比如说租金控制设置了价格上限使得租房市场出现了短缺,而最低工资法因为设置了价格下限使得劳动市场出现了过剩。

  税收就相当于在供给与需求之间装了一个楔子,楔子上段为买者付出的价格,楔子下端为卖者得到的价格,两者在价格上获得的好处降低了。至于哪方会承担税收,答案是两方都要承担,但弹性小的一方要承受更大的税收,因为它很难退出市场避免亏损。

  下面一部分(三章)就是解释市场为什么是好方法。

  七、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提出:

  市场通常是配置资源的好方法。

  推导:

  首先讨论好是什么概念,所谓的好,就是社会福利尽量的大, 如果是最大,那么显而易见是最好的了,换句话说,这样的市场是有效率的。

  然后,我们可以讨论好怎么来衡量,也就是怎么去量化社会福利,于是我们提出了消费者剩余来衡量买者福利(支付意愿-支付价格),生产者剩余来衡量卖者福利(得到价格-生产成本),社会总福利是上述两者的和(支付意愿-生产成本)。

  再次,从上述推得,要想社会福利最大,则需要MAX(支付意愿)-MIN(生产成本),当市场达到均衡的时候,市场福利最大:

  1、 自由市场把供给分配给对物品评价最高的消费者;

  2、 自由市场把需求分配给物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生产者;

  3、 自由市场提供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物品量。

  基于假设:

  1、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考虑到市场势力。

  2、 市场结果只影响买者和买者。考虑到外部性,比如说污染。

  注:市场出现市场势力和受外部性影响叫做市场失灵。

  八、赋税的代价

  文明社会必须承担一定的代价,税收就是其中一例。

  税收的确给国家带来了税收收入。但是,税收使社会产生了无谓损失,因为它使得某些可以交易的物品不能被交易了,这部分不能交易的物品的产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相当于不见了,所以总社会福利减少了。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弹性越大,相同税收下的无谓损失就越大。

  在分析税收效应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无谓损失随着税收规模的增加而增加,税收收入会先增加,然后再减小(拉弗曲线)。

  九、国际贸易与关税

  如果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导致需求大于供给,出现短缺,该国会成为进口国。

  如果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导致需求小于供给,出现剩余,该国会成为出口国。

  国际贸易会使得社会总福利变大,中间会有赢家和输家,但赢家的利益大于输家的亏损。

  关税产生了无谓损失,一块来自于纺织品过度生产刺激了消费者少消费,一块来自于纺织品的消费不足(进口量减少)。

  十、外部性

  开始引入:政府有时候能够改善市场结果。

  前面我们在考虑市场的效应只考虑了买卖,而没有考虑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外部性)。我们前面考虑的需求和供给可以看成私人成本和私人价值,在加入外部性之后,我们就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价值了。

  负的外部性使社会成本变高,正的外部性使私人价值变高。当具有负的外部性时,市场提供的商品大于最适量,这时候可以对企业征税(矫正税、庇谷税)或者在市场基础上进行管制(污染许可证)从而造成供给曲线的左移,最终市场均衡的数量等于最适量。当具有正的外部性时,市场的均衡数量小于最适量,可以对买者进行补贴来影响需求曲线总而使均衡数量达到最优。这样的方法叫做外部性内在化(激励使人们考虑外部效应)。

  在解决私人外部性问题上,科斯定理认为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不管最初的配置权如何,经过协商最终都可以达到一个有效率的结果。

  十一、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因为某些物品的存在使得市场无法有效率地配置资源,其实也是对上述的经济学原理的引入。

  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可以分为私人物品(有排他性、有竞争性)、自然垄断(有排他性、无竞争性)、公共资源(无排他性、有竞争性)、公共物品(无排他性、无竞争性)。

  因为存在搭便车现象,所以私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而考虑到公共资源的无排他性、有竞争性,也只有政府才能进行配置资源。一个东西有了价格才能使用得更有效率,这要求政府很好的建立产权制度

  从这里开始,我们了解到分析微观问题要开始考虑外部性了,外部性会让社会价值或者社会成本如何变化,并且政府(大部分情况)或者私人怎么样让外部性内在化(也可以完全管制)。

  十二、税制的水平

  税制:政府影响市场结果的手段

  讲述了美国的一个财政状况和税制的一些方式(平均税率、边际税率、定额税),还有税制制定的原则:收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以及税收的归宿(弹性),最好讨论了效率和公平(很难界定)。

  第13-17章都是讲企业行为和产业组织的,具体讲述作为物品和劳务供给者的企业如何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相应的决策。

  十三、生产成本

  我们首先来考虑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是获得利,并且使利润最大化。利润是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总收益是企业销售所有商品所得到的货币量,总成本是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成本的概念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意思就是说人们为得到一个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如果投入一笔钱开办企业,这笔钱如果当作存款能得到的利息也应该作为成本考虑进去,用机会成本计算的利润就是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不考虑这些隐性成本,所以会计利润一般要大于经济利润。

  然后我们探讨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就是投入跟产出的一种关系,一般会存在边际产量递减、边际成本递增这样的效应。

  要说明生产成本,我们还需要了解几个概念,ATC(平均总成本)= AFC(平均固定成本) + AVC(平均可变成本),如果方程两边都乘个产量Q,即 ATC * Q=AFC*Q+AVC*Q,等式就变成了TC=FC+VC。平均总成本的曲线是U型的,因为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递减,而平均可变成本一般随产量递增。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成本为最小的ATC,我们把它叫做有效规模。

  企业的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比短期的要平坦的多,因为企业在长期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十四、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何谓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就是市场上有很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都无法影响市场价格,它们都是价格接受者。有时也可以将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作为竞争企业的一个条件。

  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力量驱使P=ATC and 企业利润最大化驱使P=MC,所以需要ATC=MC,而这点在有效规模点上,故MR=AR=P=ATC=MC,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利润为零,且在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的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中,企业一定是在其有效规模上运营。

  十五、垄断

  垄断的特点:只有一个生产者,生产者自己决定供给。

  垄断的来源有:1、垄断资源;2、政府创造的垄断;3、自然垄断(规模经济)。

  因为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所以在衡量该类企业的总收益时要考虑产量效应和价格效应,产量Q增量可能会使总收益(P*Q)变大,但同时P会变小,于是结果就不确定了。

  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不是同一条,除了第一个产量外其他的时候边际曲线在平均曲线下面,因为在产量增加的时候降低了原来产品的价格。

  跟竞争企业一样,当MR=MC的时候,垄断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化,但此时产品的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因为垄断价格过高,有些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大于边际成本但因为低于垄断者的价格而无法实现买卖,故垄断是没效率的,是会产生无谓损失的,无谓损失就是没有实现的那些买卖。

  十六、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的特点:

  1、有很多卖者:有许多企业争夺相同的顾客群体;

  2、产品差别:与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略有不同,企业不是价格接受者;

  3、企业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

  短期的时候垄断竞争企业有盈利也可能会亏损,但在长期中,

  1、 如垄断市场一样,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因为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虚线使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2、 如竞争市场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因为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使经济利润为零。

  垄断竞争企业的无效率是模糊的。

  因为有差别产品的企业在争夺相同的顾客群体,所以企业经常通过广告来打出自己的品

  牌。广告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竞争(控制消费者偏好),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竞争(提供完备的产品信息)。

  十七、寡头

  寡头的特点:只有几个卖者,价格小于垄断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这一章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纳什均衡:如果假定其他逐日的决策是既定的话经济主体会选择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

  囚徒困境说明就算合作对大家有利,保持合作还是很困难的

  劳动市场学

  十八、生产要素市场

  工资就相当于边际成本,边际产量值(边际价格*产量,边际产量递减)就相当于边际收益,当边际利润和边际收益相等的时候实现利润最大化。

  改变劳动供求的任何事件都必定使均衡工资和边际产量值等量变动。

  生产要素还包括土地和资本,这两个因素的供求也可以像上述一样理解。

  十九、收入与歧视

  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

  1、 补偿性工资差别;

  2、 人力资本;

  3、 能力、努力和机遇。

  教育的另一种观点:信号。

  超级明星现象:顾客希望提供最优的物品、生产者单位成本低。

  劳动市场中存在着歧视,但不容易衡量。

  二十、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收入分配的判断标准时贫困率,贫困率是一个绝对指标。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1、 功利主义:总效用最大化。

  2、 自由主义(翻译估计有问题):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最大最小准则。

  3、 自由至上主义:强调个人权利,政府不去干涉。

  减少贫困的政策: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实物转移支付,分别有优点也有一定

  的弊端。

  深入研究的论题

  二十一、消费者选择理论

  首先考虑两个图形:一个是预算约束线,还有一个是无差异曲线。

  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

  无差异曲线衡量消费者对消费物品的偏好,一般多消费物品的偏好大于少消费物品。

  无差异曲线有几个特征:

  1、 高的大于低的。

  2、 点斜率是负的,表示替代。

  3、 不相交。

  4、 凸向原点,愿意放弃较多的,不愿减少偏少的。

  无差异曲线的两个极端例子: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

  然后考虑最优化:消费者选择什么。

  预算约束线切于无差异曲线的点就是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接着考虑收入与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两个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指价格变动(收入增加相当于物品价格降低,反之价格上升)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时英气的消费变动,替代效应指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举例:如果有两种商品百事可乐和披萨,百事可乐价格降低使得购买力增加,收入效应表现为会增加购买百事可乐和披萨这两种物品的数量,同时披萨相对于百事可乐的价格上升,替代效应表现为减少披萨的购买量,增加可口可乐的购买量。

  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二十二、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一、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

  “我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隐蔽性行为,我做了什么你不知道。隐蔽性特征,我是什么情况你不知道。

  第二、 政治经济学。

  用经济的方法分析政府。

  第三、 行为经济学。

  人并不总是理性,人关注公正。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二):经典

  曼昆对经济研究和分析的技术运用娴熟,比如建数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但对曼昆来说,这些段只是严格分析和与同事们交流的工具。他的成名,更重要的乃是他对经济学思想的突出贡献。众所周知,经济学在七八十年代曾经遇到极大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持续的停滞膨胀,使三十年代以来的主流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受到严重质疑。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纷纷登场,互相争论,要夺取经济学主流的王冠。在这一百家纷争的时期,曼昆一枝独树。他不是放弃凯恩斯主义,而是通过自己在微观经济领域的研究,努力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一个新的、更坚实的微观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他大量吸收倾向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精华,使自己的思想升华于各家之言之上。

  曼昆的成名是他的菜单成本理论。这一理论已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本书是很经典的经济学方面的著述了,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三):宏观经济学是张网

  看过此书,总体上宏观经济部分依据的也是供需模型。并且,后面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胀、失业对我们现实也有指导分析意义。只能说是在现实实践中不断积累吧。

  第八篇

  引入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度量概念。经济中的总支出等于经济中的总收入。

  GDP即是某个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可以使总收入或者总支出)。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净出口

  这里的消费和投资可以是企业行为或家庭行为的支出。政府的是政府的支出。净出口的意思是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出口减去国外生产国内销售的进口值。换句话说,可能一个国家内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不光驱使国内支出,而且还使海外支出。

  CPI是消费物价指数。它由此时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费用与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它是普通消费者购买的一篮子物品。这个一篮子物品有可能是GDP的一部分,有可能不是。

  第九篇

  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而人均则要除以人口总量,可以用来衡量这个国家人的平均生活水平。我们的GDP现在是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是世界95位。一个经济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该经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而生产率又取决于工人所得到的物质资本量、人力、自然资源以及技术。现在很多人都想法设法的赚钱,但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却迷失了。钱只是一种用来交换的工具,最终我们需要的还是物品与劳务,所以国家还是得从提高生产率入手。

  =I=(Y-T-C)+(T-G),其中,储蓄是投资的来源。前一项是私人储蓄,后一项是公共储蓄。

  第十一篇

  这篇主要是讲开放经济。

  一个理论

  还是从GDP=Y=C+I+G+NX讲起,S=I+NX。这个式子表明储蓄不是用在国内投资,就是资本流出投资国外。有个理论叫做购买力平价理论,说的是一美元应该能在所有国家购买等量物品,真实汇率为1:1。说的是最终贸易平衡的结果,也就是两国通货的名义汇率应该反映两个国家间的物价水平。

  因此,为了达到真实汇率1:1,有较高通胀国家的通货应该贬值。我们的一篮子物价与美国的比值应该大于7吧,但也没见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贬到什么地步。这就会激励我们从美国低价采购,然后在国内高价卖出,最终达到购买力平价。但事实又是,国家有高额的关税及法律法规阻止你贸易(更有效的配置资源)。这些税收及政策在配置稀缺资源上就是低效的。

  两个市场

  第一个市场是可贷资金市场。可贷资金供给来自国民储蓄,而可贷资金需求用于国内投资与资本净流出。可贷资金的均衡数量取决于真实利率。

  第二个市场是外汇市场。真实汇率由外汇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当汇率下降,货币贬值,会刺激净出口,购买这些净出口时对本国货币的需求量也增大了。而外汇市场的货币供给则是由资本净流出决定,由利率决定。有一个地方,其实这本书里没有详细解释清楚,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也就是说净出口等于资本净流出。

  当真实利率与真实汇率调整时,它们就决定了国民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净出口。

  X=NCO=S-I

  其实还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当外汇市场上资本净流出多了,它会导致该币不值钱,汇率就降下来了。

  第十二篇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在物价与产量的模型中,总需求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不多说了。有消费欲望、利率、汇率的原因。长期总供给曲线、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生产、真实GDP取决于它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生产技术。所以在物价与产量模型中,长期总供给是垂直的一条直线。短期内的总供给曲线是右上方倾斜的。

  分析经济波动的四个步骤主要还是依据总需求、短期供给曲线、长期供给曲线模型。分析短期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移动方向,它们如何从短期均衡达到长期均衡。

  最后总结一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央行确定的货币供给调控,包括设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利率等等。财政政策主要是财政部确定的政府支出及税收水平等。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反比关系。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四):看了一半了哈

  一些读书笔记

  国际贸易

  自由贸易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国内价格高于世界价格时,该国成为进口国,反之出口。

  关税增加了国内生产者的收益,却使国内消费者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

  进口配额和关税都造成消费者的损失,配额使出口国的特许企业受益,关税则是使进口国的政府受益。

  印度的贫穷,和其政府高关税的迂腐保守思想有关。

  实现自由贸易,2条路。一,自己单方面减轻关税,智利和韩国就这么干过。二,多边谈判,自己和几个贸易伙伴谈判,一起降低关税。

  明明自由贸易使大家更好,为什么常常实现不了?比如当美国是钢铁的进口国时,无关税会使得美国钢铁商难过,他们可能找到政府,通过贿赂或施压,使政府收取30%的关税,布什就这么干过。损失的是消费者,但是消费者往往难以将抗议形成合力施压给政府。

  外部性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通过修建更多的道路解决了交通拥挤。

  1995年,新加坡是唯一没有交通拥挤的国家。他靠的是根据不同的道理、时段、污染情况向车主收不同的费用。另外,只能周末开车的牌照比所有时间都开的便宜很多。

  企业行为

  算企业成本的时候要算上机会成本。有2块,一是老板如果花1小时管企业,就损失了他1小时拿去工作的工资。二是,老板投10万一年的经营成本,他就损失了10万一年的利息。按一年2%算,有2k。

  这个,引申到AE这件事情上,如果没有招一个有经验的AE,项目每年50w的款就拖一年才催回,那唐总就损失掉50w*2%=1w的机会成本(最保守的收益率了)。而这1w,接近1个ae一年的一半工资了。

  公司雇佣的人到一定限度后,比如5个,再增加一个人的边际收益是越来越小的。

  企业成本分2块,固定成本:租金,工资。可变的成本:生产的原材料。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五):征书友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 读书交流群140566338

  内有中英文pdf

  暂定每周一章,每周六晚交流。3.7日或者3.14日开始

  因为大家都上班,所以当前的成员正在试读,确定读书速度。

  确定后,即开始。

  不要担心你的基础问题,只要你对经济感兴趣。

  不要担心你读不下来,因为大家都有工作和现实中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参与肯定就有收获。

  我们需要的就是静静地、净净的读读书,然后有那么几个书友,可以慢慢的交流。

  群里目前没有经济学专业人士,都是来自不同行业,但对经济感兴趣的菜鸟。这不是我们的劣势,经济脱离不了现实,不同行业意味着现实的广度。在我们缺乏基础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个导师,但是当今社会,导师已经不再具体到一个人,网络就是最好的导师,里面有无数个个体,更有无数个优秀的出名的不出名的导师,曼昆在网上,无数的草根学者也在网上,你可以借助网络连接的他们,无视差局限的去观察问题。但问题多了,肯定会头疼的:) 你需要的就是咱们这帮战友,一起来消灭这些头疼!不要担心你的能力,更不要低估了我们的战斗力,把你的战斗力放进来,咱们走不到大师那里,肯定会对身边那漫天飞舞的经济数字多一份理解,多一个角度观察问题。谁又知道咱们这些书友,将来会是怎样?读书总是会受益的。借助书友的思考,你会受益更多。

  嘿,驻足的你,对这个招募感兴趣的你,肯定想过用“经济”来解释你身边的问题吧(没想过?!。。。那你没买过鸡蛋也买过方便面吧,如果你对方便面的价格在意过,恭喜你,你潜意识里正在用经济的眼光看待问题,再多停一秒种,想一下,下一个经济大师有可能就是你。呵呵,前提是开始之后的不断努力。这都没在意过?那你要想从现在开始在意,不晚),或许你已经尝试着开始这么做。那你还等什么?140566338。把你招进来,没钱发给你,但是你可以得到无数的“苹果”。这里有和你一样的人,正在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呵呵,写着玩的。

  感兴趣的就来吧。选第三版,是因为手头第三版的资料全。。。

  欢迎沉默,但是拒绝无聊。

  无聊者就不要来了。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六):学习之起点

  这本书是我上大学后深钻的第一本书,作过两本的读书笔记。现今看来也颇为可笑,竟以为经济学教科书是真知,是有些年幼无知啊。

  不过这本书即使只是本教科书也是一本相当不错的教科书。曼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最年轻的教授,在国际经济学家排名中也是排名相当靠前的(第42位),所以他写的教科书绝非马列教材可比。

  那时余以这本书开启了学习的起点,认识到了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如机会成本、供给需求曲线、菜单成本、规模效应等等,虽然现在看来作用不大,但是正以此书为起点,余开启了阅读和学习的步伐。这书的内容是通熟易懂的,没有太过复杂的数理模型和计算公式,因此非常适合于初学者和那些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来阅读和学习。

  现今的经济学发展是相当的快的,充斥着大量的数理模型和计算算式,以至于不少大家都抱怨经济学已变成数学了,如布迪厄在《The Social Structures of the Economy》一书中就悉数了经济学的许多不是,如科斯也在不同场合抱怨过经济学已变成了黑板经济学,无法与现实经验接轨并准确地预测现实。同时经济学的发展还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如政治学的发展,不少经济模型和形式理论侵入到了政治学的领域,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有逐渐的经济学化的趋势。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七):懂点经济学

  我这个经济学零基础的人,一直想找本书学学经济学。于是选了这本《经济学原理》。读下来,这本书是极好的入门书籍,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基础,没有数学公式(其实偶尔还是有一两个),定性的内容比较多,定量分析较少,有利于形成一些经济学的概念。对我来说,有概念,也就达到看这本书的目的了。学习总结如下:

  1. 需求与供给。供求关系贯穿全文。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掌握了供求关系,连一只鹦鹉都可以做经济学家”。的确,供求关系可以解释大多数经济现象。在我们不知道任何经济学之前,其实已经了解了供求关系,例如,天下大雨,青菜产量下降,青菜价格自然上升。供求关系实际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在“看不见的手”的牵引下,市场总是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创造最大的剩余价值。通过供求曲线,分析了税收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税收会降低经济总福利;还分析了进出口对经济总福利的影响,总的来说,进出口会增加一国的经济总福利,也验证了开篇的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的,“贸易使人们生活变好”。

  2. 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理性人考虑边际成本,边际效益。 这一点体会尤深。比如说,当你在家吃饭时,还剩下一点,但是你已经感觉饱了,再吃就过了,你会选择吃完不浪费,还是不吃?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不吃,因为此时你吃下一口饭的边际效益为零或者负(如果你一定要说你的边际效益是少浪费一口粮食的话,但是那种精神上的满足已经不是讨论范畴了)。

  3. 价格歧视可以解释团购、抵用券等现实经济活动。价格歧视的另一个常见的地方是精装书和平装书,其实二者差别不是很大,但价格差异常常是几倍。因为二者的销售对象不一样:前者是作者的fans或对钱不敏感的土豪;后者针对的是普通消费群体。

  4.作者总是建议让市场自己来调整经济,即让“看不见的手”来调整经济,而不鼓励政府过多的宏观调整。原因很简单,市场总是能有效率的配置资源,找到供求平衡点,而人为力量的插入,会打破平衡点,经济总福利会减少。关于这点,总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中国的经济状况。我对中国的经济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听说政府调控较多,但是很难说政府调控是好还是不好,至少,我目前还没有分析好坏的能力。

  5. 公地悲剧。 人是自私的,公有的东西大家都不会努力去珍惜,比如河里的鱼,野生动物,因为谁捕鱼多,或者谁猎杀得多,谁将会拥有更多的利益,一个人不会去关心这种动物会不会灭绝,只关心我不猎杀,其他人也会猎杀,因此我尽最大的力量去猎杀。因此能够私有化的东西就私有化,比如一片森林属于某个人,他就会考虑猎杀多少动物,能达到利益最高,而不会颟頇地赶尽杀绝。作者举了个例子,黄牛和大象在很多年前,数量都很多,现在黄牛还是很多,大象因为象牙不断被偷猎,数量越来越少。黄牛多的原因是,黄牛肉可以合法交易,很多人养殖黄牛,通过出售黄牛肉来获取利益。而象牙交易非法,大象不是私有的,人们不会努力保护大象,就算你发现有人偷猎,你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作者提出,如果象牙交易合法(有地方已经这样做了),人们可以通过出售象牙获取利益,再将大象私有化,人们就会像养殖黄牛一样养殖大象,只要有利可图,大象就不会绝种,反而数量可能增加。

  6.宏观经济学概念。GDP,CPI,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等概念,以及这些宏观指标如何计算。GDP就是全国生产的总蛋糕:一部分给人民吃掉(消费)、一部分不吃,留着以后再吃(投资)、一部分给政府吃(政府购买)、一部分卖给外国人吃(净出口)。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宏观经济指标常常分为真实的和名义的。比如真实GDP和名义GDP。真实GDP是不涉及到物价水平,它假设物价跟基年(用来比较的年份)的物价一样,也就是只跟国家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综合。名义GDP的计算采用当年的物价水平。通过真实GDP和名义GDP可以计算GDP平减指数,从而计算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的另一个计算方式是采用CPI。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这个比较好理解。例如今年的名义利率(银行给你的利率)是5%,但是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所以真实利率只有3%。

  7. 货币量与利率是宏观调控的神器。利率高了,人们就偏向与存钱,人们消费的钱就少了;同时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代价也大了,企业用于投资的钱少了,社会总需求减少。反过来,利率低了,社会总需求增加。 书中所讲,美国调整利率的方法是主要是通过调整货币量来实现的,政府用现金赎回政府债券,货币流向金融机构(银行),银行准备金增加,利率降低。

  ……

  有些东西看了就忘,有些东西没记住也没忘,有些东西暂时记住了,还有些东西已经记住了。

  细节容易被遗忘,但是思维方式、思想只要当时明了,就不容易被遗忘。 看了一本书,总会被“潜移默化”的。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八):极力推荐!

  在我们国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基本上是为那些学经济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所设的,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也是根据这本书而来的,可想而知这本书是多么的好。

  本评论由贝尔商城的Mervine所撰写。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九):微观经济学分册的总结

  一段时间后,终于把《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通读了一遍。总结一下,如下:

  1.资源的稀缺性。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生成了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学问,即为经济学。

  2.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想到了一直贯穿全书的供需曲线。当价格越来越低时,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当价格越高时,供方也越来越多。

  3.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这个就是机会成本的概念。比如,在一个人上大学的时候,假如他并不是很急着用钱,他可以不用参加个各种勤工助学活动。因为,当你参加勤工助学时,这些时间你就不能用来学习、看书,为将来积累知识。我个人认为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讲,参加勤工助学是不划算的。再比如,在工作中,说某一个的岗位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含金量,可以体现在领导可以随意给他安排打杂的工作。这也是机会成本不高的体现。

  4.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的概念,就是每个单位的意思。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利润是最大的。依据边际成本的原理,平均可变成本会随着人力先下降后升高,假设平均固定成本不变(没投入新的设备等),那么,平均总成本也会经历先下降后升高。由此,我们联想到一个项目的运作。项目经理总是强调项目人力不足,希望不断的补充人力。当一个项目人力一直增加,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成本会增加,边际成本会升高。再细想,对于一个IT研发项目,边际收益也不一定会增加(随着代码量的增加,边际收益是否不变?)。所以,人力的增加要控制在一个平衡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平衡之处。

  5.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税收。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网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线上交易可以免去一些税,为消费者带来一些实惠。

  6.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贸易驱使人们从事最擅长的工作、机会成本相对低的、有比较优势的工作。比如,A最擅长编代码,同时也会硬件设计;B最擅长硬件,但同时也会些软件开发。正确的人员安排是,让他们各司其职,努力把人放在其最擅长的位置上。这样做的结果是总成本是最低的(因为考虑了机会成本)。试想,你让一个擅长硬件的去写代码,是不是机会成本太高了些?!

  7.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一个市场中,人们可以通过面对不同激励做出不同反应,从而影响供需曲线,从而影响了资源的配置。

  8.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只有在产权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市场才能运行。政府需要时刻考虑资源分配的效率和公平问题。例子就不举了,希望我们的政策制定部门能多为百姓做些实事。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十):我想读经济学

  刚把经典教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两册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翻了一遍,这两本书是好几年前买的,苦于太厚经济学又给人很晦涩难读的感觉一直束之高阁。自己一心在为生存和赚钱奔波,难能静得下心来看它。

  去年开始在北大上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两年时间只有周六日上课,基本上一门课就上两三天就结束了,这种高强度的学习需要极强的自学能力,加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抗干扰加强,反而能静下来读一些经典书籍了。

  查理芒格在写他的《穷查理宝典》中提到学习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人是理性的,而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都是非理性的,于是诞生出了行为经济学。比如《思考快与慢》、《怪诞行为学》、《黑天鹅》等书籍。

  企业经营或者创业也好,垄断行业肯定日子好过,比如国防和航空领域。寡头经济,比如中石油中石化,我们的几大银行,史玉柱参股民生银行肯定是赚钱的买卖。还有移动互联网领域只有行业第一没有行业第三,苹果在高端手机领域的暴利,Google在搜索引擎领域的一家独大,我百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

  有机会有能力名校毕业生,如果选择进企业的话,这些地方当然是不错的选择。

  普通人就只能选择比较苦逼的充分竞争行业了,拼体力、拼价格、拼服务。

  宏观经济学比较高大上了,比如货币政策,央行是否要多印人民币,温家宝执政时期四万亿投资就印了大量钞票,导致房价和物价疯涨。比如财政政策,是否多收税,这次营改增、供给侧改革等。什么时候应该降息,刺激消费。人口增长,为什么这次开放二胎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大学生为什么不好找工作等等。

  我想去读经济学,努力赚钱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