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在路上也不错》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死在路上也不错》的读后感10篇

2018-01-13 21: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在路上也不错》的读后感10篇

  《死在路上也不错》是一本由周榕榕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在路上也不错》读后感(一):有一天,我也会在路上吧

  历经23天,从云南大理出发,单车骑行1300公里,抵达西藏拉萨,而后又深入阿里,那片神秘浪漫土地

  她只是个25岁的女孩,有的只是一辆单车。一路上,她都在寻找骑行千里(流浪)的意义

  我们选择流浪,放弃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放弃宽裕便捷的城市生活,放弃家中温暖舒爽的大床,毅然决然地走在路上,挑战身体的极限,逼近生命最本真的状态—活着,只要能吃得饱睡得着,只要一颗心脏还在强有力地跳动。

  为什么呢,我们要选择“自虐”?

  也许我们想要跳脱生命的惯性,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也许我们只是逃避现实压力,换一种方式去释放;

  也许我们只是为实现儿时的梦想

  也许为我们不安分的灵魂

  也许……

  有一天,我也会在路上吧。

  2016.07.10写于江南大学

  《死在路上也不错》读后感(二):去年天气亭台旧

  难得一本倾心的旅行书。取这个名字呢,完全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写的时候一直在脑袋里。也是这些文字经常会撞击到旧亭台的记忆吧。

  《死在路上也不错》,拥有这么三俗名字的书,我才不会看呢。可是事实上呢……好吧我一次看完了,并且并不如其他旅行书一样狂躁,反而时时会引起共鸣,想流泪的时候抬眼看了下对面专心背单词的妹纸,才硬生生的憋了回去。不得不赞一下俺们学新传的姐妹的文笔,同时也想吐槽一下此书的装帧设计,的确不是我喜欢的款,还好我有善始善终的探索精神

  线路,是一条很诱人的线,经过了南昆铁路,,骑车走了滇藏,到过阿里,最终再折往尼泊尔、印度,姑娘照片上的脸也随着里程的增加,海拔的升高而一天天黑了起来。当同伴阿K放弃骑车的时候,我知道剩下的这个姑娘一定会独自把路走完。就像我放弃了敦煌大盘鸡的约定,凉风还是如约赶到了那里,在候车室像我抱怨火车晚点了十来个小时只能在候车室过夜,在夜市感慨好吃价格却一点不美丽

  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在外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离家才几天,却仿佛流浪了一辈子。在感知自我的同时浑然升出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小时候,迟迟不敢独自去卫生间,总是嘴里念着“妖魔鬼怪一扫光”之类的咒语,而凌晨四点的祁连山路,同样没有人可以让我叫醒陪自己走这一段路。黑暗的时候听觉总是格外灵敏,溪水奔腾而过,鸟儿振翅远飞,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子,安静得只剩下心跳。“谁说不能让我,此生唯一自传,如同诗一般;无论多远未来,读来依然一字一句一篇都灿烂”,拥有整片星空,富有而孤独。没有可以分享的快乐,只有独自承担的哀伤。你们看到了我独自奔跑,却没有看到你们一直在我心里微笑

  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都爱拿“独自”说事儿,尤其是年轻女孩子独自完成了哪一条线路,好像这样就有某种高人一等骄傲。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呢?旅行途中,直面的无外乎温暖和孤单。相比孤胆英雄的冒险悲壮,我更爱分享的喜悦

  旅途中有恶人就有好心人,于细枝末节处的感动更能春风化雨。就像书中霍尔老板送出的几袋子鸡蛋,像边防警阿旺的多次援手,只要出过门的人怎么能没有这样的经历?哪怕只是火车上帮你把背包放上行李架时的一个微笑。南卡收到照片时一定很开怀,一如我在某个夏日的午后打开邮箱,收到了山上某个摄影爱好者发来的照片,感谢为我留下了那个清晨最绚丽的色彩

  旅伴是个很重要因素了。有人说“千万不要轻易和好朋友一起出行,搞不好就会从此闹掰成路人”,也有人说“检验情侣感情的最好方法就是旅行”,anyway,遇见好的旅伴是如此幸运,更不用说“我们的伙伴是这么厉害的值得骄傲的一个人”。我是那么害怕与人打交道,却又对未知的前方跃跃欲试。我不知道是不是学新传的通病,总爱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心中探索出什么。一起环过湖的你们我会记得,一起下过江南的你们我会记得,一起等待一个梦想两三天不吃不睡的你们我会记得。

  书中的很多次别离都让我心里莫名伤感一阵。很多时候,挥手一别,此生便再无交集。作者甚至不吝惜的用了“既是生离,更是死别”这样惨烈的字眼。我不知道是属于缺乏安全感(absolutely not) 还是怎样,像许三多一样笨拙地,你们在我生命中走过的每一个我都会清楚的记得。寒假时骑车在路口偶遇张莹,她比我还小一岁的脸比五年前更要老成一些。见她走近我拉低了帽子。我想友情和旅途一样,并不是承诺不靠谱,而是有什么曾经经历的东西要更长久。(当然,这臭不要脸的理论也要分人来说了)

  我经常深深的后悔,一悔没上敦煌,二悔没下可可,但谁说不是另一种收获呢?至少下次都不会再这样犹犹豫豫了吧。边边说的没错,没有钱,一切宏伟壮志都是扯淡。我渐渐地对一些事情失去了信心期待,但希望我不会对远方的风景疲惫

  许多人总爱寻找鬼扯的旅行的意义,说实话无知我不知道,吃货的世界里体验就是一切。和从前的自己对视,而后重新融合,是怎样一种奇异的感觉呢?只是感觉有时候会很看不起自己。仿佛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我,一个更成熟聪明更美好的自己,在看着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半成品。这个半成品潜力无穷,但是还需要很长时间

  高珊的《海岸》在耳边响着。回程时,我带了朵青海湖边很常见的无名小花,可惜大马虎丢失了。千万不要背吉他吗?反正我也不会。等以后,说不定可以带着ukulele一起唱歌撒欢。

  《死在路上也不错》读后感(三):只是流浪,无关浪漫

  在T3航站楼的书店里,拿走了这本书,当时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和旁边咖啡座动辄几十块钱一杯的雀巢速溶咖啡比起来,这本精神食粮还算便宜些,而且咖啡还可以上飞机喝个饱;二是因为作者是我的师姐,是香港中文大学新传学院传奇女生,在学校的时候听过很多她的故事,所以买本书来窥视一下她的旅程。于是这本书陪着我在万米高空上刷刷的飞过了两个小时,结果等到飞机降落在香港机场的时候,我突然间有一种冲动,想把身上的值钱东西都当了,换一辆自行车、一张去云南的飞机票,也像周榕榕一样纵情流浪。不要以为是我夸张,如果你有机会捧起这本书的话,我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激起出走的欲望,就好像大口灌下一碗衡水老白干,恨不得对着旷野荒郊吼几嗓子秦腔一样。

  书的名字很彪悍 ,叫《死在路上也不错》,是现在流行的旅行文学小品,而且地点又选在了滇藏,甚至连骑行的路线都有些大众化——从云南经川藏南线最后骑到拉萨,但是主人公却是一个来自香港的柔弱女子。她一个人在从微夏的六月开始,历时近100天的时间和自己的单车相依为命,最后辗转到达了圣城拉萨,终于了却了自己的一番心愿。不过很市面上那些打着骑行的幌子却在灌输人生感悟的小品文不同,这本书只是在讲述一个女生流浪和旅行的故事,无关成长和浪漫,更没有什么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与领悟。书中的文字丝毫没有小清新的矫情和感伤,却在简单明快的平铺直叙下让你为之心动。虽然在前言中有着所谓“性骚扰”的噱头,但是整篇文章看下来却没有那么多的香艳和猎奇,恐怕也满足不了我们心中冉冉烧起的窥私欲。周榕榕同学只是真实记录着自己途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遇见的每一个人、心中的每一丝起伏。不论是摔倒在泥浆中爬不起来的伤楚,还是凌晨四点一人一车在白马雪山上的孤寂,亦或是搭载的顺风车在半夜时分冲进了河道……这些旁观者听之看之都觉得惊心动魄的经历,在她的笔下却是如此的普通。也许在她看来,这就是流浪应有的内容吧。

  像川藏南线、骑行、流浪、孤独、梦想、倔强等等字眼,这几年已经泛滥成灾了,很多时候甚至让人觉得生厌。在很多人看来,只要去了一次西藏尤其是来了一次西藏驴行,自己就成长甚至成熟了许多,而背着背包走西藏的历程也变成了无数人向往的浪漫之旅。但在周榕榕看来,这一趟千辛万苦的滇藏之行足以称得上是流浪,但绝对和浪漫无关。她甚至在事后以流行歌曲为例,好好揶揄了一把那些从没有流浪过却只会坐在家中幻想的痴人,告诫大家千万不要背着吉他去流浪,因为那个看上去很炫的家伙在旅途中的作用比不上一片阿司匹林。

  其实无论一开始流浪的热情有多么高涨,随着艰难旅途的展开,多数人都会逐渐开始情绪低落患得患失甚至开始打退堂鼓,这个情感的经历每一个流浪的小孩应该都经历过,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坚持,有的人选择了退缩。但是即使坚持走完这一段漫长的历程,在抵达终点时候获得的兴奋和骄傲也是非短暂的,甚至与一路上所经历的艰难坎坷相比居然有些微不足道。就像周榕榕在行程的最后,自己问自己的那句话一样:“这一切是值得的吗?”也许有些情绪,真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同身受,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知晓。一路骑行的旅程一定是寂寞、孤独甚至痛苦的,流浪中所见的一切也绝不是那繁华的故事和美丽的时光,但当走完这条路之后回望过往的一切,细细咀嚼期间的滋味可能确有几分不同。就像我们高考一样,虽然多年的努力最终得到的只是那几个数字,但却在多年以后才发觉它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别样的惊喜和蜕变。尽管周同学在书中没有感怀和咏叹,但是我们从她的字里行间中还是能看见她的满足和幸福。流浪的过程是痛苦的,甚至获得的结果也是痛苦的,但这一份苦痛却也蕴含着幸福的滋味,否则她也不会深深地感慨道“死在路上也不错”。

  所以我想,流浪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对于我们大部分伪文青而言 ,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甚至有能力做到。就像我看完这本书一样,冲动归冲动、幻想归幻想,但是在尘世灯红酒绿中混迹几天之后,却又陷入了庸庸碌碌的朝九晚五之中。 想起《练习曲》中那句著名的台词“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错过机会的我们也许没有办法冲出牢笼、走向西藏了,但至少我们能捧起这本书,这就像周同学流浪带回的一朵小花,传递着青春和流浪的理想

  《死在路上也不错》读后感(四):很不错

  这本小说,最让我感到欣喜地方就是温暖。情感的热烈是有每一个小小的细节慢慢堆聚的,暖中还带着小清新的气质,暖到你的心里,还让你觉得感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好,便暖我心。即是晴天,又那么温暖我心,那么还有什么会让我那么不开心。http://www.soushen001.com,http://www.yj600.com

  《死在路上也不错》读后感(五):或许当一条大鱼也好,可是我还是想看看飞鸟眼里的世界

  1

  朋友说,过了22,日子感觉便过的特别快。虽然每天都是一样的生活,唱着同样的旋律,但是仿佛属于自己的时间又少的可怜,不禁自问,谁偷走了我们的时光。

  2

  梦想,或许一般人都不会去挂在嘴边。梦想可以很多,多了,因此便不敢多提,也不知道从何提起。

  有些人,是注定没有间隔年的,比如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越是稳定的环境,对个人的约束就越多。这样想来,那么在各种外资和私企工作的人来说,或许也是幸运的,可以炒老板,可以和年轻的队伍一起成长一起奋斗青春,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累了,就给自己一个间隔年,偶尔固定下,没劲了,就给自己点新鲜感,从新找回在路上的感觉。

  过间隔年,并非说是给自己找借口,逃避生活,寻求享乐,并非说为了厌倦的千篇一律的写字楼工作而向往山野乡间,更不是说要走个间隔年就改变自己的人生。或许,一段时间,一段旅途,一段行走,我们可以考虑的事情会更多,但是更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也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能够遇见一个未知的自己。

  3

  或许当一条大鱼也好,可是我还是想看看飞鸟眼里的世界

  4

  所有的人都以为,自己都能按着有生到老的走完一生,所以,一切的来不及,都成为了诸多悔不该之后。

  生命。是个不经意间被人提起的重量词。

  没有触碰的时候,便搁置一旁。凋零不是生命的反义词,而是必然。

  生之重和轻,我都无法平衡

  5

  或许这本书。可以给别人共鸣。但是我读下来,只是仅仅觉得像是日子,太大的感触没有。

  《死在路上也不错》读后感(六):这样死的确不错

  一个女孩子走这样的路无论如何都得佩服她的勇气,整本书其实文笔一般般,没有十分惊心动魄,但也给人十分的真实,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例如我自己,就没有勇气去选择这样的走一遭,或者根本也不具备周榕榕那样的能力。

  书的配图其实还是很不错的,这种时候我们关心的其实不是沿途的景色,而是他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我也相信旅途中各种痛苦,接近死亡,甚至有妥协,屈服放弃,这一切都是很真实的存在,作为看官也只能对这样的经历望洋兴叹。

  看书名,死在路上也不错,感觉周榕榕对这段旅程已无怨无悔,确实,那么多同样去旅行的,死去的相信也不少吧,三失人士的确是有点嘲讽了。整本书透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一些假清高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看到周榕榕这样的真实表述出来,我们也只能羞愧的笑笑,羡慕妒忌亦是胆怯的笑笑。 对于一个普通的女孩,男孩,注定平凡出身,平凡的死亡,有点这样的经历不失为人生的财富吧。死掉吗,其实这样真的挺不错的

  《死在路上也不错》读后感(七):抱着一颗随时被击倒的心,上路

  我曾经也有过几次单车旅行的经历,从此就比较关心单车旅行的故事。当然,我的单车旅行,无法与走川藏线的朋友们相比,也无法与环游世界的单车勇士相提并论,甚至于比不上那些在自行车论坛上晒图的朋友们。但是,永远有着走一条新路、冒一次险的梦想,确实是爱好单车运动朋友的共同点。这两年,单车旅行的游记书层出不穷,能够经常读读这样的书,进而想起往昔的单车经历,再畅想一下未来的旅行计划,也算是一种提醒。提醒自己还年轻,提醒自己还有一颗随时出走的心,提醒自己,有些事现在不做,就再也不会做了。周榕榕女生的《死在路上也不错》就是这样一本书。

  周榕榕,一个香港女孩,突然有一天梦想骑车进藏,于是她便买了车,约了伴,开始了自己的旅程。世界上存在长途单车骑士,就必然存在阻止骑士出发的人。当然了,这是每个骑士都会碰到的第一关,说服自己。一个女孩子,骑车上路,就连当地人也都要阻止一番。就更何况出发前亲朋好友的阻力了。但不管怎么说,她还是上路了,而且一路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她的旅行体会是,死在这条路上,确实很值。事实上,在书里,她确实有一次差点“被”满足愿望——只差一点点就要连人带车跌入悬崖了。但她命大,最终花了几个月时间,不仅顺利完成了这次漫长旅程,还完成了一些额外的“搭车”项目,在西藏足足转了个遍,最终产出了这本书。

  很有意思的是,日本人石田裕辅的书叫做《不去会死》。所以即便他花了7年时间骑着破车环游了世界,他也是怕死——怕在办公室里被重复的生活憋死。因为怕死,所以上路,为了更美好的活,于是选择旅行。而周女生则是抱着一颗死了也值的心态,去开始“死在路上也不错”的旅程。不知道作者对生活感到悲观还是乐观。不过这点对一个行者来说,恐怕也没那么重要。

  其实,川藏国道一直都是单车勇士们的向往旅程,也是一条国内长途单车行的经典路线。因为这条路线涉及到了很多戏剧性元素,毫无尽头的长度、高低起伏不断的坡度、糟糕的路况、随时滚落的山石、迷人的风景、女神一般的雪山、地狱般的天气、性情彪悍的藏人、执着信仰的转山者、淳朴的牧民、油滑的商人、可怕的旅店、魔鬼一般飞驰而过的卡车还有神秘可怕的藏獒……在这段旅途上,被雨淋、爆胎、摔下车子算是走过这条线的人都不陌生的,而看到雪山、被狗追、吃住被宰也是家常便饭。所以,这本书也完全可以当成关于这段路程的经验之谈,作为一份礼物分享给读者们。里面会有一些细节记录着旅途上的惊喜,比如到了某某饭店比较好味道,比如到了某某村庄有些惊喜发现,或是在哪些地方遇到宰客的情况发生。从这一点来说,这本书具备了关于这段路的实操性的分享。对于第一次进藏的朋友们来说,这本书还是有一些参考价值。

  而这段艰苦骑行的经历带给作者的心灵转变来看,也能看出,旅行,对于人心,确实有着很深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一颗强大的心脏,胜于其它一切恩赐。即便有着最强的装备,最完备的资料,最深入的考察,最完善的准备训练,一个旅行者都会碰到无法想象的预料不到的意外。尤其在这样一条充满戏剧元素的路途上,偶遇的艳情与凶恶的獒犬总是会先来后到的依次出现。很多人以为,旅行充满险阻,若能坚持下来并不容易。但如果能上路,每在路上多一天,就是多战胜了之前的自己一点点。能走完整个路程,对一个旅行者来说,不是难事。只要能说服自己上路,完成,只是时间问题。

  旅途中,你的朋友是孤独、恐惧、看不到的希望与对旅行目的思考的焦虑。尤其是最后一点,旅途越长,这样的感觉就越加刺激人。能给完成旅行加以难度的,也就是这点。

  为什么要开始?该如何结束?外力的阻挠并不会让一个行者退步,而对于目的的思考则能将一个行者逼疯。例如环游地球7年的石田裕辅,只要他在某地停下来,就会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为什么要来旅行,究竟可以从中得到什么,自己究竟要如何走下面的路,而哪里才是重点?对一个行者而言,这样的思考,恐怕永远没有答案。而这,才是旅行中最为艰难的地方。

  周女生在自己的书中提到,“一直到旅程结束,我才发现最难的,不是疲倦、寒冷或其他,而是与‘放弃’这个念头对峙。摔倒并不痛苦,苦的是要挣扎着爬起来。或者(只是或者)我骑车,只是为了想知道自己会在哪一个点上放弃挣扎。”这与《转山》作者谢旺霖的讲法极其一样,他在走这条川藏线之前就想到,走这样的旅程,只是想知道,自己在哪里被击倒。

  依我来看,旅行,只要想去做,随时都可以去做。许多人还没有被旅途的艰难击倒,就已经被生活的压力所击垮了。他们甚至于得不到一个被击倒的机会。但有时候,这样的机会真的需要恩赐吗?依我看,励志的故事,总要读了之后再去自己体会一番才能体味到精髓。光读,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抱着一颗准备被击倒的心,上路。

  《死在路上也不错》读后感(八):活着真好

  流浪千万不要背着吉他,可是回程时,不妨带朵什么花.

  起初,我以为这本书是最近流行的“小步文化”旅游系列,等我看到一半时,其实不然。这本书讲述的不仅是一段旅程,更在于是一段经历,一段历经生死的经历。我的情绪一直跟着作者的旅程而更迭起伏。作者的语言很平实,很难想象出一个年轻的女孩骑着她的单车伯爵去西藏的冒险经历就这样被她娓娓道来。多少天之后,她不在计算自己没有洗澡的天数,不再在意指甲周边的黑垢,也不再介意房间里没有有洗手间。渐渐地她更在意的是“活着:的本身:有食物吃、有地方过夜、身体不冷、呼吸顺畅、没有疼痛,活着真好。

  这些经历恐怕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体会的,我们这些活在城市的人,也不会有“活着真好”这种感受吧! 有多少人有勇气放自己去流浪呢?

  《死在路上也不错》读后感(九):有种感觉,在路上!

  近些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很多人都在极力追求最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抑或生命体验。游记一类的书籍也是层出不穷。这也是人们追求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要体验,值得肯定。关于行走,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理由。但内心中都会有种共同的东西~那是一种内心极度渴望在路上的感觉。只要在路上便好,而非是向往那个目的地。

  然而,在所有在路上的驴友中,进藏成了一种最令人向往的方向。这些人是真的勇士。或许这才是追求人类最本真灵魂的天路吧。

  作者不易,一女子,孤身体验单车进藏,而且还是尤为危险重重的川藏南线。她知道一路会有千辛万苦、她知道生命在这条线路上不堪一击、她也知道天气复杂多变、、、但,港中文大学的蓉蓉还是义无返顾的实现自己的进藏之梦。

  在其离死亡仅剩20多厘米的那瞬,我的眼再次被莫名的感动击碎,又冒出了只会因感动而涌出的泪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执着?!没上过路得人或许永远不懂。

  单车、在路上、进藏。几个简单的字符爆发出无穷的吸引力,骑行者见到这几个字符都会立马来了精神。

  我虽不至于拥有作者那 死在路上也不错的惨烈,但也极度向往驴行在路的感觉。三两伙伴,走走停停,交流感悟,仰望自然,思忖活着,何等快意!!!!!

  进藏,仍作为我的梦想深埋心中!

  《死在路上也不错》读后感(十):做最坏的打算,存最好的心

  最坏的打算未必结果不会是最好

  很多时候,事情不是我们想的那么温情、浪漫、顺利、美好,往往是走在路上的时候,看到警示牌:前方有猛犬!或是左侧有食人花!又或者右边有悬崖!当这样的时候,我们不能抱着赌一把遇不上这样事情的侥幸心理,而应该想,是呀,就是有猛犬有食人花有悬崖,那我就不走这条路嘛?

  有一种说法叫“向死而生”,我其实远没有那么高端和悲壮,只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想法会是,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能接受么?如果能,那还有什么好怕的,走呗~

  有些人其实输给得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自己再出发前思维都的都是美好,必定没有好的心态去无法面对风雨阻难

  最坏打算,在绝望中看见希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