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道可道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道可道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17 21: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道可道经典读后感10篇

  《道可道》是一本由熊逸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裸背锁线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01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可道》读后感(一):《道可道》在讲什么

  这本书不是很好读,我先看了一遍kindle版,因为看注释不是很方便,又看了一遍纸质书。稍微把整本书梳理了一下。

结构

  1,第一到四章介绍背景

  第一章:老人其人,神秘、不可考

  第二章:道家流派问题。以《庄子 天下》来说明,在老子之前的确有很多道家隐士,这里提到一个道家的承传问题以及不要跪着读《老子》这种价值观

  第三章:《老子》版本问题。现今使用的通行本与马王堆帛书本基本类似,出入很小。有个比较大差异的版本是郭店楚简本。这个版本对儒家的并不是很批判,对仁义的态度也较通行本更肯定

  第四章:接着第二章写老子的一个承传问题——黄老学说。这章写的很发散。

  2,第五到八章:《老子》的应用问题

  第五章:《老子》的实用性——无为作为一种政治观点到底是怎么样实用的。分几个部分讲。

  a 无为是崇本因循,仅仅是方法导向

  效果上,相对改革派,更加立竿见影(这里有个逻辑论证)

  c 分支:君臣异道——君无为而臣有位

  d 一个论证——为何需要“无为”的统治者而不是无政府。(此处引用霍布斯在《利维坦》内的论证支撑)

  第六章:顺着第五章讲统治者“无为”背景下的人民(愚民)。以取天下为标靶,不说清、不说透,无事取天下。

  第七章:顺着第六章“愚民”讲《老子》的反智主义倾向。谈及犬儒以及“有”“无”问题,写的比较发散。

  第八章:全书重点章节。我反复看了2,3遍觉得这是用《齐物论》来对《老子》解读。

  a 一个主要观点:最大的仁慈是不仁,最大的作为是无为,最大的爱是不爱。我读起来有点诡辩的感觉

  用《齐物论》来解说一边天地的仁与不仁,美与丑,等问题。

  熊逸没有回答无神论到底与天命之说的冲突和在哪里。

  3,第九到十二章 杂谈

  第九章:老子对正与反的观点。《老子》内存在几大问题:专业壁垒过高、自圆其说无法证伪、古代归纳法的想当然的缺陷,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为什么可以以人事类比,比如为何能把人比做水。

  第十章:《老子》其谋略上的兵家主义色彩

  第十一、十二章:《老子》的神秘主义倾向

二 读《老子》的几大问题

  1,难以意识到、难以避免的现代人思维

  2,解读《老子》时经常为求文义畅通而放弃逻辑性。那我们拿起逻辑性怎么对应文义不顺的问题

  以上两个问题熊逸的基本解决方法就是掉书袋,一方面引用古文,一方面引用西方的哲学思辨

  3,立场问题

  熊逸将《老子》做一本讲治国的政治书籍来解读,君子之道和愚民之道。穿插着讲务实和务虚。

三 读完觉得书内存在的几个问题

  1,结构上头重脚轻,很多问题没有铺开讲,更有一些章节不知道重点在讲什么。

  2,解读方法问题,这可能是个“六经注我”的老生常谈

  3,作为读者,作为一个普通人,放弃“安慰剂”效应对过好这一生,值得不值得?

  《道可道》读后感(二):好熊的好书

  各种摘抄与简单想法

  1、一言蔽之:崇本息末。

  2、道家的无为“动于本,成于末”,儒家“动于近,成于远”。

  3、圣人死了,带着他的思想中那些难以言传的精髓一起离我们而去了,只剩下一些糟粕留了下来,喏,就是您看的书上的那些文字。---《庄子.天道》

  4、我们总是喜欢自己身上自鸣得意的长处去衡量别人。

  5、所有“君子固穷,达人知命”的修养不过是失败者的扯淡、“清净无为”之类的说辞更是失败者对自己的涂脂抹粉

  6、对待经典的态度,我们知道神学家永远追求《圣经》的“正确性”,这是典型的宗教态度,而中国官方对待官学经典,却会把“实用性”放在“正确性”之上, 这是典型的政治态度。

  7、道家研究这个问题,不太关心善恶,更关心的是“发展趋势”,找到趋势,顺应趋势,就会事半功倍。(因循)

  8、简化机构本来是要“以无事取天下”,结果反而惹了大事。(改革本意是为了发展,但是忽略了因循就会事与愿违利益的冲突很可能造成阻力倍增,甚至倒行逆施。)

  9、屠狗辈生活社会底层,行侠仗义成本相对较低;读书人的社会地位较高,经济情况较好,做事自然会更加瞻前顾后

  10、大家嘴上都是米兰昆德拉,脚下却是查尔斯兰姆(嘴里喊着逃离北上广,却又坚强的生活着)

  11、所以当好运来了,他并不会夸耀说这是自己凭本事挣的;当灾祸来了,他也不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他知道这灾祸的降临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

  12、如果从可贵之处着眼,没什么东西不是贵重的;如果从低贱的地方来贬低,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被贬低的地方。

  《道可道》读后感(三):面对思想巨人:跪还是站?

  一、《老子》的要义

  1、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

  “老子”到底是个什么人?在《史记》中就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后世研究者莫衷一是

  “老子”到底是一个人还是同属一个思想流派的几代人的统称?至今众说纷纭

  历代《老子》的注解多如牛毛。可以说,有多少种注解,就有多少个版本的《老子》。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轶,对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其实并没有真实可靠的定论。但是,并不能因为没有定论,就认为某一种说法和版本是正确的。“存疑”是合乎理性的,“盖棺定论”是荒谬的。

  2、《老子》是写给什么人看的?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老子》是写给统治者看的,目的是教导他们如何治国。

  《老子》不是写给被统治者看的,不是写给弱者看的,不是写给loser看的。这本书里面没有心灵鸡汤,没有阴谋诡计,没有神仙上帝

  《老子》的表述方式虽然玄之又玄,但是其标靶却是现实中的眼前事。

  3、《老子》思想的要点是什么?

  四个字——崇本息末。

  以种树为例,人应该重点养护地下不可见的树根,为其施肥、浇水,这样,地上可见的枝叶自能繁盛。如果反过来照顾枝叶而不顾树根,则短期内可能看到一个虚假繁荣景象,长期则树木枯败。

  再以养生为例,如果一个人生规律运动适度、营养均衡、心情愉悦,就会容光焕发。如果他只顾在脸上涂脂抹粉,熬夜、不运动、营养失衡、心情恶劣,虽然短期内看上去很美,时间一长,生命必会枯竭,容颜必会衰老

  做人做事,都把重心放在最关键核心要点上,长期投入,似缓实速。

  4、怎么理解“无为”?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规律和形势,不胡乱作为。

  历史上,朝代更迭之后,新的统治者还未稳固中央集权,来不及严加管束,任由百姓发展时,国家最兴旺,人民最幸福。一旦新的秩序建立,统治者开始严加管束,则国家开始衰弱。

  每当有汉武帝这种强有力的君主出现时,必然会导致百业凋敝,人民困苦

  我们也要清楚,“君之道”与“臣之道”并不相同。君虚静无为,而臣则要积极有为。君臣关系,就像人体的意识与器官,前者不要胡乱干预,后者则要恪尽职守

  5、怎么理解“无为而无不为”?

  治理一个国家,就像在无边无际大海上驾驶一艘船,应该视天气和风浪的情况而选择进退,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明智之人,都懂得“形势比人强”。

  如果驾驶员一定要达到某个目标,无视外界情况和船员安危,不停地加大马力、转换航向,则船有覆灭之险。

  6、中西思想分野

  熊逸先生认为,西方哲学是“爱智求真”之学,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明确目的,只是单纯满足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却由此产生了基础科学,并在世间产生了巨大的功用。

  中国先秦思想则是“实用之学”,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实际问题而来,结果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归结原因,是不是“崇本息末”的反面——“舍本求末”?

  有一段时间,哲哲曾经热衷于研究“生涯规划”,也时常给自己设计很多计划,树立很多目标。但以老子的眼光来看,很多都是乱作为。

  首先说说“生涯规划”。要想制定成功的“生涯规划”,人必须拥有“上帝视野”,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这一生中的形势、变化、机缘。但是,我能看得清楚这些吗?如果看不清楚,所谓“生涯规划”岂不是一个大笑话

  其次谈谈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比如“三千卷”、“一百景”、“千里奔”等等,当然不错,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到了不同的人生阶段,就应该有不同的重点。

  还是那四个字——“崇本息末”。每天好好睡觉,合理运动与饮食顺其自然,心情愉悦;根据自己的特质,爱智求真,享受乐趣;在工作中发现价值,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此外,不要胡思乱想。

  二、对《老子》的诘难

  1、物极必反吗?

  如果说万事万物发展到了极致,必定会走向自己的反面,那么,“大胖必瘦”?“巨富必贫”?“强国必弱”?以上三例,与“强者恒强”比起来,孰更有理?

  2、柔弱胜刚强吗?

  道家及中医,常以“舌”常在而“牙”早掉为例,论证“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但是要知道,坚硬的牙齿之所以脱落,是因为柔弱的牙龈出现了问题。如果牙龈不出问题,牙齿的存在时间要比舌头长得多。

  《老子》强调:“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对比《易经》上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哪个更有理?

  至于“水滴石穿”,那也是柔弱的“水”加上了“时间”和“地球引力”的势能,以“更刚强”胜“刚强”,而非以“柔弱胜刚强”。

  3、后发制人或先发制人

  《老子》上说:“吾有三宝”,最后一宝是“不敢为天下先”。

  但又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那么,到底是后发制人好,还是先发制人好?

  对于主动权,是争夺还是放弃?

  4、有容乃大还是无容乃大?

  老子盛赞“海”与“谷”,认为它们“有容乃大”。

  但是,天比大海和山谷更大,却把雨水倾泻于下。天明明是“无容”,为什么会“更大”?

  5、谦下还是进取?

  很多无权无势老百姓以《老子》中的“谦下”作为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殊不知,《老子》这本书是写给统治者而非被统治者看的。“谦下”必须要有实力作为保障,还要以战略思考明确方向,否则,单纯的“谦下”,就是无原则的退让。

  6、“道可道”还是“道不可道”?

  如果“道可道,非常道”是真理,那么这句话本身,以及五千言的《老子》,讲的都不是真理。

  7、类比能作为思辨依据吗?

  纵观《老子》一书,使用了大量的类比——以自然现象类比治国法则,比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但是,类比不能证实,更不能作为思辨依据。

  比如马克•奥勒留在《沉思录》中,看到蚂蚁、蜜蜂、小鸟勤劳,得出“人不应该睡懒觉”的结论。但是,如果他生活在只有树獭的国度,会不会又得出“人应该每天睡到自然醒”的结论?

  人们尊敬一个人,往往因为不了解他。

  面对经典,人们有两种态度:一是跪在思想巨人的脚下,二是站在思想巨人的肩膀上。

  请问你是哪种?

  《道可道》读后感(四):用批判性思维解读《老子》

  我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了解一直是道听途说,自己并没有下苦功夫去研读。罗辑思维对这本书的推荐引起了我的兴趣

  作者在这本书中对老子的解读非常有意思,视角比较独特。我个人有几点内容印象非常深刻

  1. 道家“崇本息末”的思想,这就是关注问题的根本原因!

  2. 与其他学派提出的目标导向型的设定具体政治目标的政治主张不同,道家则是方法导向型的,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强调的只是方法。

  3.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不设立具体目标,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改进。

  4. 道家不太关心事情的性质,而是关心发展趋势,顺应趋势。简称:因势利导

  《老子》这本书中蕴含了大量保守主义的思想萌芽。

  对于作者的观点,我觉得有几点挺有意思的:

  1. 《老子》是写给统治阶级的。

  2. 《老子》不是由一个人写成的。

  3. 《老子》里面的思想有冲突,有矛盾,有些地方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这本书的总体印象:

  1. 用现代的思想去读古人的智慧,这是必须的。毕竟《老子》的作者再聪明也和我们差了两千年的知识和眼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思想,当然也能看到他们世界观的局限。

  2. 对比东西方的思想,相互印证,让我们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去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3. 本书作者的知识量极大,行文中旁征博引,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最让我受启发的是题记中的一句话:对待传统经典,有些人喜欢站在巨人的肩上,但更多的人喜欢跪在巨人的脚下。

  这本书是进步的阶梯,能让人从巨人的脚下走到巨人的肩上。

  《道可道》读后感(五):靠“懂”,还是靠“悟”?

  粗略翻完,想从题记开始再看一遍时,意识到熊先生在题记及引言的高屋建瓴,感觉比后面正文更有味道。

  1。题1,引钱语,表明将站在前辈的肩膀,而不是跪着,从思辨的角度分析老子的逻辑。

  2。题2,“做自然人还是做文明人,这是道家和儒家的一大分歧。”

  这是否也是后文所提道儒“无为”上的区别?

  3。自序,直接点明老子的关注焦点本身就是形而下的,在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意义。

  4。引言,“道可道,还是不可道,”,将人分成两种;一种接受新东西靠“懂”,一种靠“悟”。

  “所以,道,到底能不能被讲清楚,虽然取决于讲述者,但更加取决于听众。

  儒道都是切中现实政治的,“虽然谈论玄而又玄的天道,标靶却是近尔又近的人事”,但后一种人总是“愿意相信”,也就是“相信”道是讲不出的,是玄妙高远的,这样才可以仰赖于老子,仰赖于对老子的悉心感悟获得至高的精神境界,得以修身养性,安邦定国,甚而洞彻天机。

  5.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hence tha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道可道》读后感(六):洒脱奔放的诠释道教 文风如此畅快厚重

  从自序开始引人入胜 且不说这是一部与道教、老子这样高深莫测字眼相关的书 单单是文风的恣意汪洋 就叫人觉得畅快淋漓 这样的书 快读甚是惬意 熊逸先生在古文的艰涩和睿智的侃侃中穿梭自如 在上古的典籍和西方先哲们的鸿篇巨制间 引经据典 信手拈来 是我读过最棒的融合 最恰到好处的引用!

  有了熊逸先生的指点 读经史子集成了最大的快慰 我在畅读间 汲取着汩汩的国学精华 扫盲着庞大的西方哲学

  难怪罗胖胖说 熊逸先生是他见过钻进古籍又能自如的走出的人 这样的驾驭 熟稔高明 叫人叹为观止 简直要奉上笔者的膝盖了

  快读过瘾 更须细品

  第二遍阅读 就可以私下里查阅那些曾经不求甚解的地方 这样得到的收获 一定是盆钵满溢

  力荐 不剧透 只有惊喜

  《道可道》读后感(七):道可道

  如果按照“屁股决定脑袋”这个一贯的人之常情来看,屁股坐得高的人大可以呼吁“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这至少可以制造出锋利耐用的杀人武器和铁桶一般的信息管理机制;屁股坐在地上而无可奈何的人就只能说说“无知者无忧”了,于是就有必要为自己的行为和处境找出合理的借口,最好是冠冕堂皇的理论依据,既可以自欺,又可以欺人。

  总之,人如果要生存下去,就有必要给心理找平衡。我们总喜欢拿自己身上自鸣得意的长处去衡量别人。

  《老子》的“无为”政治观正是从“无为”的养生观合乎逻辑地推演出来的,怎么养生,就怎么治国,道理是相通的。生活有规律,淡泊无欲,不折腾,身体就好;所以政治这么搞,一样会好。

  顺应规律,就是合于道,而规律的一大特征就是有惯性。东西小,惯性就小;东西大,惯性也大。养生和治国没有质的不同,却有量的不同;量不同,惯性就不一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