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穷山恶水》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穷山恶水》经典影评集

2018-01-22 20: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穷山恶水》经典影评集

  《穷山恶水》是一部由泰伦斯·马力克执导,马丁·辛 / 茜茜·斯派塞克 / 沃伦·奥茨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爱情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穷山恶水》影评(一):影评选转 - Badlands - 《被抛弃的不成熟

  幸好马力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否则要是一直以这部处女作的方式拍下去,不仅观众会疯,他自己也会如此吧。全片弥漫着一股极不负责和混沌的气氛,要说这是对于叛逆和反社会思绪的诠释,倒不如说是他生涯初期的一种举棋不定和不明所以。我曾说过《天堂之日》除了画面什么都没有,但现在看起来它至少还包含了一种逐渐成形的思想若隐若现的反思与悔恨,但这部处女作则过于信马由缰失去了控制,只管展现,不顾思考,令人感到乏味和反感。它就像狄更斯笔下的斯金波,一味声称自己是个孩子,不懂也不屑于懂一切人情世故,殊不知这其实只是一种老练逃避,一种虚伪冠冕堂皇。这种人是不配拥有伊甸园的,再美好的景致都不能洗脱他的罪孽,因此在片中段二人露宿野外的桥段中,我们看不到一丝纯朴与美好,只有讽刺与可耻。好在马力克永远抛弃了这种不成熟的思想,并开始在之后的作品中一再批判这种极端自我的做法。我们甚至不妨留意本片和《生命之树》,两部作品拥有完全相同舞台,甚至还有相似容貌的女主角,但二者却诉说着天差地别故事,阐述着南辕北辙道理,经过这种对比,我们大概就可以看出马力克完全不同的心态罢。

  《穷山恶水》影评(二):《恶土》小梳

  1. “Tired?”“A little.”每次上路都会问,然后启程下一段命运。最初,还很新鲜感觉像是一场青春的冒险。配乐也没恐怖或悬疑的味道,贯穿全片都是谐趣之意。不过,Kit 和 Holly 在别人的屋里越发坐立不安,且每到别人家不久,就有人来访,留不长。(仿佛他俩闯入别人的生活,即使别人自己不揭发,也有别人在世上的其他关系来打断 | 别人并不孤单,好像就他俩孤身逃亡)到后来,Holly 坐在凯迪拉克上说“我想离开这儿”,Kit 回“总要等我启动车子吧”。做了什么累?又是离开哪呢?

  2. 从 Kit 把秘密放在红气球里飞开始,不时画面就有些幻,尤其是在 Badlands 上奔驰的时候,仿佛若有光。为搜捕做准备时,画面转入黑白,那感觉,用片里话讲:“感觉就像苏联人入侵”。他们两个人挑起了全国神经,似乎这样的人对国家来讲,都如临大敌,任何两个这样的人。不是,这两个到底是什么人啊?整个画外音都是 Holly 在讲述,我们没有直接进到 Kit 心里去看他是怎样,我们是 Holly 一直静静跟在他身边,感觉特别好。Kit 那件牛仔夹克也特帅,他有喜欢的事,有他的个性,并不是不喜欢人们,“他们挺好的,我就想犯个罪玩,没想这回玩大了”。不过,我们是 Holly 吗?还是 Kit?

  3. 沿途借油管道漏的油来为逃亡充能。Kit 觉得,“漏油”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而他自己,就像这“漏油”也是国家的一部分。一开始不晓得自己能做什么,途中逐渐感觉,自己可以去加拿大当骑警,开车扣枪我都会啊。之后坐车上,看见州警的帽子,够酷,“是我也想要一顶”。Holly 不愿再走了,他一个人再跑也不好玩了。他被抓到的时候,也是发现自己能干嘛的时候,和两个警察坐一车,都脸带笑容地聊着。他说“警察像个英雄样诶”,我觉得那一刻他也是一名英雄。用石头堆下标记,就像和 Holly 河边约会,想要留块石头记住;沿途也埋下好多东西说不定哪天还会回来看看呢,Holly 觉得不管自己来不来,多半还是会被别人发现吧。自己,被别人发现,你还在呼吸,但埋在土里,多半还是会有人发现吧?

  《穷山恶水》影评(三):可能是七十年代重要的美国电影之一

  #穷山恶水#(Badlands,1973)可能是七十年代最重要的美国电影之一。不看最后的演职员表猜不出来这竟是Terrence Malick的作品,还号称是【公民凯恩】以来最伟大导演处女作。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难免会被拿来与【邦尼与克莱德】作比较,感觉还直接启发了后来的【天生杀人狂】,甚至【末路狂花】。影片表达导演最才华横溢之处在于,以一个15岁少女漫不经心的画外音,及真挚温馨甚有童趣的配乐,讲述了一个野蛮残忍而狰狞的故事,用极其现代的手法带出存在主义哲学的命题。影片对待生命的态度难免会惹起争议,但正是这份敢于走在风口浪尖坚持勇气极好地契合了主题,质疑当代美国人的身份和生命。Martin Sheen和Sissy Spacek的表演都超级精彩,前者明显模仿James Dean的造型让人想到凯鲁亚克笔下跨掉的一代,后者毫无表情眼神的空洞茫然又正是存在主义最佳的表达,对抗虚无,他们狂奔,杀人,再狂奔,却始终敌不过孤独无奈。影片广袤的镜头和讲究的摄影依稀可见马力克日后风格的端倪,还有他对广博土地,对自然生物无限深情的爱。公路电影很难把握,弄不好就像韩寒那样成为公路段子集合。本片故事感不强,形散神不散,全靠演员出色的表演,独特的画外音和配乐使镜头故事与思想内在高度统一,不多的对白已多少透露出导演日后哲学诗人的味道。★★★★☆

  《穷山恶水》影评(四):流浪的亚当夏娃

  泰伦斯•马立克也许不那么在乎人,但从来没有一棵树是他不爱的。——Stephanie Zacharek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小镇街巷的事情最终会在蒙大拿州的穷山恶水上结束。”女主角霍利一开始的画外音就奠定了全片的基调。

  看到泰伦斯•马立克的这部片子,你一定会马上联想起1967年的《邦尼和克莱德》,它们是如此相似,但又是如此不同——比如说,后者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作品,被不断地提及着;而《穷山恶水》则似乎像导演本人一样隐居了起来。

  与《邦尼和克莱德》类似的,《穷山恶水》的灵感也来自一个血腥的真实故事:19岁的查尔斯•斯塔克韦瑟(Charles Starkweather)在1958年1月,与他14岁的女友卡罗尔•富盖特(Carol Fugate)一起疯狂地杀死了10个人。被捕后斯塔克韦瑟被处以死刑,而他的女友富盖特则被判处终身监禁。在马立克的镜头中,这样一个杀人、逃亡的故事被处理得几乎丝毫不带烟火气,甚至处处都洋溢着牧歌般的散漫甚至悠闲气息,沉闷和抑郁之情却也在优美空旷的画面下四处流溢。

  影片开始的时候,这不过是一出中西部的廉价青春剧:收垃圾小伙子基特爱上了受父亲严厉管教的姑娘霍利,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浪漫情愫可言,不过是两人都太古怪太不合群而已。他们在美丽的树下约会,你几乎感受不到任何荷尔蒙在迷乱地冲撞,这对年纪太小的男女,就像是最初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纯洁、自我,仅仅凭动物般的本能行事。于是当霍利的父亲成为了他们的阻碍时,基特自然而然地干掉了他,一把火烧了伊甸园,开始逃亡。

  同样是一个反社会的故事,但《邦尼和克莱德》是热情的、行动的、与社会碰撞的;《穷山恶水》则是平静的、无目的的、背离社会的。两部片子同样以美国中西部为背景,主角同样带着纯真甚至顽皮的气息,如同是美国某种原始的、纯粹的自然动力呈现在了特别的人物身上。前者带着似乎先验的悲剧色彩,邦尼和克莱德就是那个时代的另类英雄——当他们面对一家农夫老小,很亲切自然的介绍说:“我叫邦尼,他是克莱德,我们是抢银行的”时,得到了对方赞美般的热烈回应。《穷山恶水》中的基特与霍利则冷漠而且充满孩子气,每次杀人都不过是个错误——他们对他人永远充满了一种小动物般的怀疑和警惕。在在远离人们的树屋里居住时,两人就像是亚当和夏娃——带着杀人的原罪,然而在自然中生活得如同单纯的动物。一旦与人们接触,无法预测无法控制的暴力就莫名袭来。

  泰伦斯•马立克用了大量极具天才性的美丽镜头来描绘两人逃亡的过程,大远景、空镜头、缓慢地横移营造出空寂、至美甚至洪荒般的气氛,犹如天地之初,人类之始。他没有试图去解析人物的成因:弗洛伊德也好,大变动的时代背景也罢;同样的,他也没有呈现出一种对人物的热心或者辩护的态度(在这一点上,受本片影响的《真实的罗曼史》等作品则颇有不如)。整个电影自然得如同动物世界,荒诞得也正如动物世界。于是我们看到,结尾处基特被带上车时,一个老警察夸奖他真是个可爱礼貌的孩子,众多的警察与其说在看护不如说在为他送行……

  茜茜•斯帕塞克和马丁•西恩在本片中的表演非常精彩,带着种漫不经心地恍惚。都说那时的马丁•西恩有点像詹姆斯•迪恩,其实完全不需要这样的比附——詹姆斯•迪恩是叛逆的偶像,而在本片中,茜茜•斯帕塞克和马丁•西恩更像是在自己的王国里流浪的亚当和夏娃,最初与最后的人。

  《穷山恶水》影评(五):爱于盲目,死于天真

  好奇怪的电影,我边在看《恶土》的时候边在想。且不说公路片的特性,就单叙事来说,就让人想得很多,因为全片的对白并不算多,相对其他电影特别之处在于女主内心的独白。事实上剧情的带动就是由女主霍利的内心独白来担当的,它为影片构建了一个骨架。

  但如果单凭这点,其实上是算不上奇怪二字的,因为全篇独白的电影也不是没有,如<告白>这种电影,已经与普通电影明显的区分开了。而《恶土》更让我不解的其实是片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一些微妙的东西。

  文章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不过是男主基特(kit)杀了女主霍利(holly)的爸爸然后带着女主私奔最后被抓住的故事,看着就挺狗血的,但kit对于holly担任的并不是个救世主的角色,因为女主和他爸爸的关系十分的要好,日剧里的鬼父是不存在的。毫无疑问是,女主holly是爱kit的,不然后来也不会与kit私奔了。这也许就是马力克对爱得理解吧,纵然你弑了我父亲,但我还是会跟你走。爱情就是这么盲目,让两个年轻人都深深的陷入,走进了盲区,做了错事。

  其实当男主开始说出第一句台词时,就能感受得到男主的冰冷,语气起伏很微小,也许如今看会觉得毫无戏曲应有的语言张力,但从这个影片的基调来看,似乎这就是男主的性格所致。一种美式的直男癌的感觉,不论我做什么都是有理由的,也许这个理由只是你不让你的女儿跟我在一起。而holly在看见爸爸被心爱的男孩杀死后,有难过,但也有种释怀,充斥着漠然,毕竟她是想跟kit在一起的,而阻止他们在一起的事物就是他爸爸了。holly追求的是爱情,这是她一生中都没有经历过得事情,她长得不漂亮,当kit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她便觉得这辈子就要跟他在一块了。

  不得不说那时的美国人民,在影片中都表现出现在看来莫名的质朴,如当kit二人逃难到kit的朋友家时,kit发现朋友有异样,二话不说便对其开了一枪,而中枪后,却又跑上前去扶他进屋,朋友受伤坐在床上一言不发,也许若有所思背叛朋友并不好受,如今也是罪有应得了,我替他这么想。而后kit打劫中产阶级时,富人对kit的要求很是配合,不卑不亢,也没有抵抗,kit二人有什么需要便满足。并没有印象资本主义视钱如命的。

  总之整部片子都会让你有种刷新三观般的感觉,而不变的是,梦想总是比现实显得残酷得多。在马力克的电影中,男孩总是显得很努力,很亢奋,他们不在乎金钱的多少和物质好坏追求者理想的生活,但女孩不同,他们追求爱情,但更容易被现实的残酷打败,发现安逸其实才能带来安全感,而后holly便慢慢开始厌倦逃亡的生活,kit也浑然不知,认为在一起便是好的。说到底大家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现实的是一片恶土,它的残酷让你以为的事情是你以为的样子但其实早就不是当初你以为的你以为了。

  《穷山恶水》影评(六):用方法锻炼写电影评论

  在看《如何写影评》,有一个练习用正反的立场来讨论一部电影。借用此方法分析“电影旁白”在本片中的作用

  正方:

  对比给我印象十分深刻的《邦妮和克莱德》和《天生杀人狂》,这部电影略逊色于以上。其中一个原因是“电影旁白”的滥用。旁边在公路电影此类型上,无疑是虚弱了电影的情节性,让本来应该刺激的“正在发生”变成了“过去回忆”。《恶土》的旁白是霍里的内心独白,以一种类似于回忆的全知观点娓娓道来。是一种她的视角来展开一个内心怪异的他的描写。但是在情节上他和她虽然是情侣,但是在价值观念,性格行为上是有很多对立的,又因为她先入为主,所以观众的视角会过多的停留在霍里上,略少了对KIT的关注。在霍里厌烦了这种生活投降做飞机走后,电影以近景系列观点来捕捉KIT的心理,这个时候没有了旁白,直接审视KIT,力度比旁白介入要好,深刻。

  反方:

  某种程度上,公路电影带有逃亡的悲剧宿命感,有一种压抑窒息人的境遇感,而在“现在进行”的情节上,加上一种凌驾于人物的全知旁白,更加重了宿命感窒息感这种气息。就像夕阳给傍晚的云抹上一层金边。或多或少,KIT和霍里的人物,有令人讨厌的地方,比如说霍里的冷漠,比如说KIT的土老帽般的自大,而旁白的运用,拉近了人物与观众的心理。在另一种程度上,电影旁白的运用,让观众的视点从公路电影的刺激上转移到对KIT的性格关注,从一种感官的刺激到了心灵的反思,提高了电影的深度。

  《穷山恶水》影评(七):善的对立面不是恶,是冷漠

  前20分钟我以为这又是一部无聊的烂片:整部影片男女主人公丝毫彰显不了人性的表演让原本简单粗暴的一个逃亡故事变得非常怪异。空洞的眼神,没有表情的脸,没有情绪的台词和似乎在陈述别人的故事的Holly念出的捕捉不到任何情感的旁白,甚至整部影片可是说是没有高潮。如此平铺直去的表现方式,人偶似的表现形式,不禁让人感慨影片又无聊,又让人摸不着头脑。

  主角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心态?例如当Holly看着Kit开枪打死了自己的父亲,却不加以阻止,确定父亲死后,Holly出乎意料的淡定,没有哭泣,没有颤抖,更没有伤心,如同没有灵魂一般,面无表情的她用她那一贯平铺直去的语调,带着一丝丝征求性的表情和语气询问Kit:“我们最好叫医生”、“听着,或许应该让其他人知道这件事。”“也许邻居听到枪声了?”两个人无比淡定地坐在家里聊天一般不咸不淡的谈论着如何处理父亲死去的后续,甚至没有一丝慌张、伤心、害怕、后悔。作为观众看到这里非常的愤怒和不适,对于父亲的死,女主角有违常理的表现让人感觉她根本就是在状况外,没有灵魂可言,人物形象扁平。无力吐槽Orz...

  影片到了结尾,我才看懂:马利克正是为了表现人物对生命彻彻底底的漠视,才会让Spacek以看似平淡没有情绪的表现方式去诠释Holly这个人物形象和心理。

  Holly,一个彻头彻尾的反人类的极端冷漠分子,仅凭动物般的本能行事,和男友一起毫无目的性和方向感的逃亡。他们并不知道终点会在哪里,Holly并不仅仅对父亲的死无动于衷,最后Kit被捕后,两人在飞机里对视时,她不禁嘴角微微向上,好像对他俩的宣判,也并不在意。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小镇街巷的事情最终会在蒙大拿州的穷山恶水上结束。”自始至终,Holly都是一个没有心的人,甚至无知,整个人空洞冷漠得异常可怕,丧失了作为人的本性,只是把整个事情当做了一次华丽的冒险。旁白说她最后嫁给了自己辩护律师的儿子更是加强了女主角没有人性的特点。Holly的邪恶的一面跟Kit不同,她不杀人,但也不阻止Kit杀人,她就在旁边看着,好像在欣赏一幅画似的,与自己毫无关系,侧面表现了Holly内心与社会伦理道德是脱节的,她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赏死亡这件事。

  不仅是两位主角,就连Holly的父亲也是一样,因为女儿不听从自己的教导,偷偷和垃圾工Kit在一起,作为惩罚,射杀了Holly的小狗,马利克想要表现的不仅是主角两人对生命的轻视和漠然,而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都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讽刺了中年(父亲)、青年(Kit)、少年(Holly)各个年龄层的人对生命无所谓的态度将得到报应,最后自己都会被自己给作死。

  马利克用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成功的塑造了主角残忍冷漠的反人类反社会的个性,还带着一丝浪漫无知的天性。也算是一种暴力美学了。

  《穷山恶水》影评(八):冷静的杀手和他的女朋友

  影片开头完全看不出剧情走向,不看简介大概不会猜出会跟犯罪扯上关系。Holly父亲被射杀之后,趴在还没凉下来的尸体上,轻轻说话,没有慌乱。Kit杀了老伙计,可也许真的只是去拿铲子。配乐永远那么轻松愉快,除了警察出现会有短暂的紧张情绪,全片基本都是轻松愉悦的气氛,多次出现的配乐也是那么安静和活泼,就像Holly。

  马丁辛的出现让我想到查理辛,父子俩不同时代,长着同样的一张脸。另外一个很像他们的演员大概就是David Tennant了。都不止是英俊,眼睛里都有着让人看得出的敌意,却又让人想要接近。

  片中也多次提到Kit和James Dean有多相似,真是一个英俊的杀手。被捕之前也不忘整理发型戴上帽子。

  可惜James Dean英年早逝,这也是他能让世人怀念的原因之一。73年的电影怀念死在55年的人,就连新片LIFE也讲了JD的故事,只是演员的选取或许不够相似,换成James Franco或许更好也说不定。我是觉得他比Dane DeHaan更像JD。

  平静地讲了一个杀手和他的女伴的故事,看得我心率都低了

  《穷山恶水》影评(九):第79名:美国影片《穷山恶水》——影史100部反类型片全盘点

  美与恶:二元对立及统一

  《穷山恶水》 Badlands 年代:1973年/ 类型:反犯罪 / 导演:泰伦斯·马利克 / 主演:马丁·辛、茜茜·斯派塞克

  一句话评价:没有天生的杀人狂。

  泰伦斯·马利克是个低调的导演,近30年来,他只有五部作品,但每一次出手都颇受好评。《天堂之日》中的柔美景色、《细细的红线》中的残酷战争,再到《生命之树》中的人性关怀,泰伦斯·马利克都事无巨细的将其呈现在观众眼前。泰伦斯的另一个身份是大学哲学老师,他喜欢思考世间万物背后的哲学原理,所以他的每一部影片都可以看成是他在哲学上思索方面的产物。

  源自现实

  真实的力量总是难以估量,本片也是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1958年1月,年仅19岁的查尔斯·斯塔克韦瑟与他14岁的女友卡罗尔·富盖特一起疯狂地杀死了10个人。被捕后斯塔克韦瑟被处以死刑,而他的女友富盖特则被判处终身监禁。事实上,动荡的50年代孕育了很多犯罪的鬼胎,同样是50年代,邦妮和克莱德这对雌雄大盗犯下的罪行更加罄竹难书,也更臭名远扬。后来他们的故事被搬上了银幕,也就是犯罪公路片的经典《邦妮与克莱德》。它与《穷山恶水》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对盲目的暴力旅程做了令人不安的表现,充满了宿命论式的探究,但相比之下,《穷山恶水》显然是更具影响力的Cult电影。它的视觉之美更加简朴,技术上并未有过多的雕琢,看起来更浑然天成,也更接近写实的风格,人物性格更有活力。从长远来看,30多年过去,《邦妮与克莱德》已经成为无可匹敌的经典,但《穷山恶水》知名度没有它高,不过两者是不分伯仲,旗鼓相当,至今全都远未过时。它们都有种不受时间影响的品质,在这个十分喧嚣浮躁、基本找不到纯真本位的时代,它们的存在显得越来越有现实意义。

  超越纯真

  影片在表现犯罪企图时,带有无意识性的天真。吉特是个垃圾工人,在长期接触中,认识被父亲严厉管教的女孩荷莉。他们的相识相知简单平淡,无非就是坐在树下你侬我侬而已,况且他们年纪那么小,恐怕连什么是爱都没大搞清楚罢。爱情遇到阻碍,往往就会坚不可摧起来,所以当荷莉的父亲对他们的关系强烈反对时,吉特就一把火烧了庄园,带着荷莉逃走了。其实吉特这么做,就是出于自己骨子里的一种自我英雄式的自恋情怀。他狂躁易怒,却梦想能成为詹姆斯·迪恩那样的英雄,等梦醒了还得去捡垃圾。现实和梦想的反差让他随时在寻找一个突破口,以此发泄他对梦想的渴求。荷莉被父亲的不公平待遇让他找到了机会,所以他做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出格的举动——他真的是出于爱荷莉吗?我说过了,他们恐怕连什么是爱都没搞清楚。他们稚气未脱,充满孩子气,踏上逃亡之旅这种事,就像是小孩子犯了错误之后跟大人赌气发誓不吃饭一样单纯和傻气。

  他们在棉花园里搭建了一个树屋爱巢庇护所,这总会让人想起亚当和夏娃——他们跟亚当和夏娃一样,身上带着原罪。而他们想为自己洗脱罪过的方式,竟然又是一轮跨越全国的肆意杀戮和追捕。而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以为意,甚至画外音,也就是荷莉还在说着:“我不能否认,我们过得很开心……别人哪里知道呢?”一个看似平凡的妙龄少女居然对一个反社会的人如此恭顺,简直令人惊恐,或许是因为她实在想不出别的主意而已。而在暴利之余,影片也用大量的细节来体现时代特征,让人看了之后得以喘息。比如这对伴侣对自己的处境毫不在意,像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样,和着米奇和西尔维娅的歌曲《Love is Strange》在外面跳舞,他们还和着纳京高的歌在车灯前面起舞,宛如梦幻。而当警车几乎追上吉特时,他还在对着镜子检查自己的头发,还有他们高高兴兴的朝追捕者扔纪念品。美轮美奂的美国中部风光,与他们破败的住所、乏味的生活、俗气的梦想相对比,意思很明确,你懂的。

  幕后推手

  泰伦斯·马利克毕业于哈佛大学,曾经是领取罗氏奖学金的高材生。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对美国电影业的成规和注重实际利益的做法毫不在意。在1970年代,他只编剧、制作、执导了两部电影,随后在争议声中隐退,隐居时间长达20年之久,成为一名备受尊重的传奇人物,同时也是这段时间美国影坛的重大损失。

  泰伦斯·马利克从不会缺少对美的追求。他通过巧妙的文字,使得暴力化的场景被拉开了距离,这一设计十分出色。而画外音里,荷莉笨拙地朗读着听起来很浪漫、但内容却很俗套的日记内容,为两人无法无天的行程平添了一份哀婉。马利克意蕴深长、忧郁的风格,长期以来对“逃亡旅途中的爱”这类题材影响不断,直至今日。

  扮演吉特和荷莉的两位演员,都是新人。马丁·西恩当时三十出头,不过因为显得更年轻,所以演个未满20岁的少年也挺合适。茜茜·斯派塞克当时已经24岁,但令人信服的演绎了十五岁少女。年龄的反差之大也可以看做是影片的一大特色了,与现在电视剧里普遍装嫩有着天壤之别。

  反类型指数:

  ★★★

  适宜人群:

  所有人

  在线观看地址:

  没有

  《穷山恶水》影评(十):疯狂的假期 理解意境不理解人

  看之前对这片很有期待,犯罪,惊悚,剧情,爱情,真实事件改编。

  开始是比较像讲述小镇爱情那类的影片,茜茜·斯派塞克一头金发,虽然电影里他男友说是红发但杂看杂是一头金发。超级的朦胧,而且还穿着超短裤,感觉非常好,一下联想起罗斯玛丽婴儿里的米亚·法罗。马丁辛年轻时不次于他儿子帅,但感觉这角色要过几年让莱昂演可能更好。

  看着看着慢慢就变成了雌雄大盗,末路狂花,完美世界,天生杀人狂。

  意境非常能够理解。这是个pg级的电影,怪物史莱克4,了不起狐狸爸爸等也是这级别的。不过本片讲的可是个连环公路杀手的故事。有杀人,有烧房子,可见拍的多么冷静,多么另类。如果这片换个故事不换布景,不换风光,完全可以算史诗类田园类歌颂自然类。这片看完细想想,的确挺独特,和其他这类冷静的电影的确不同,讲述出来的故事完全淡化了的感觉却不失深刻。

  人我就非常不理解了。从电影里表现出来的一点不理解马丁辛演的角色为啥就一下杀人成性了。可能也和电影的切入角度有关。更大一方面可能本身故事的主角也不知道为啥,一个茫然,天真,盲目的形象。

  看过导演的细细的红线,这部作为一部处女作,拍得的确精彩,可以看到许多小技巧。

  诗一般的意境,诗一般的画面,诗一般的一对,不过故事上不算那么好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